分享

李清照:才情绝冠千百世,半生悲愁有谁知

 冬天惠铃 2018-05-30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不出世的奇女子,文学成就极高,被誉为“词压江南,文盖塞北”,堪称千古第一才女。但很少有人知道,李清照的半生悲戚也是世间少有。

仲春时节,少女李清照在繁华的大宋都城汴梁李家后花园伴酒赏春,怒放的海棠令她流连忘返。最后,春花未赏足,酒却喝多了。

这一夜,窗外阵阵疾风,还夹带着悠悠春雨。她几番惊醒,担心海棠花被雨打风吹去,可浓酒未消又没办法彻底醒来。

早上有人开窗卷帘,李清照迫不及待:“一夜风雨,海棠花怎样?”卷帘人回说:“海棠依旧。”

李清照急说:“怎么可能呢,怎么可能呢,应是绿肥红瘦。”

然后就有了《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一时间,汴梁城“洛阳纸贵”,李清照名满京城。

那年,李清照十六岁。

赵明诚是太学生,元宵节相国寺赏花灯时见到了李清照。早爱其词,又逢其人,对这活泼有趣的大家闺秀爱慕不已。

赵明诚是赵挺之幼子。赵挺之酷爱搜集金石文物,赵明诚自幼随父研习,在汴京士大夫圈子里已小有声誉。

有天,赵明诚对父亲谎称做了个梦:“醒来什么也不记得了,只记得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这是什么意思呢?”赵挺之想了想,说:“看来你是命中注定要娶个词人当妻子啊。言与司合,这不是个‘词’字么?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不就是‘之夫’二字?合起来就是‘词女之夫’啊。”

知子莫若父,这孩子肯定是喜欢上了哪家姑娘。想来想去,应该是李清照。赵挺之也早闻李清照的才学名声,后又多方打听确认李清照是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便心生乐意。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为太学博士,且与赵家同为山东籍,赵明诚于是带着父亲名帖,前往拜访李格非。

那天大早,李清照荡秋千。玩的开心,汗珠沾满了衣襟还不愿下来。

李清照坐在秋千上整理衣袖时,有少年未经通报就走进了花园。措不及防,鞋子也没来得及穿,李清照撒腿就跑,跑的疾,头上的簪子都甩掉了。跑了没几步,她看来人仪表不俗,也有意会会,便停在青梅树下,假装闻青梅。

赵明诚上前说出了来意。两情相悦,李家父母也不反对,赵家便聘媒说亲,订了婚。

这美好的相遇写成了《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很快,十八岁的李清照与二十一岁的太学生赵明诚举行了大婚。两家都是官宦,且诗书世家,算门当户对。

赵、李两家藏书虽然丰富,可对两人来说,仍远远不够。

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初一、十五告假回家与妻子团聚时,常先到当铺典质物品,然后买回喜爱的碑文和书册,夫妇“相对展玩咀嚼”。

赵明诚入仕为官后,有了经济来源,夫妇二人立下了“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他们通过亲友故旧,想方设法,把各处珍本秘籍借来“尽力传写”。遇有名人书画、三代奇器,更不惜“脱衣市易”。

有次赵明诚去相国寺闲逛,看见了苏轼的《天际乌云帖》,便急急回家。

“想买?”

赵明诚点头。

李清照坐在一边,把梳妆台下面的两个小盒子取了出来,说:“拿去吧,当了这些首饰,就能把帖请回来。”

二人初婚,情投意切。李清照用首《减字木兰花》写出了当时的一件乐事: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共同的金石爱好让两个人心心相印、如切如磋。

婚后不久,赵明诚“负笈远游”。正逢重阳佳节,思夫之心更切,李清照倚门遥望时构思作词《醉花阴》,遥寄相思: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可惜好景不长,朝廷内部激烈的党争牵连到了李家。李清照出嫁的第二年,其父李格非因元祐党争被罢官,只得携眷回原籍济南。同一年,公公赵挺之一路升迁,六月除尚书右丞,八月除尚书左丞成为宰相,赵明诚也被提拔出任鸿胪少卿。

没多久,宋徽宗下诏令:“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

赵挺之借着自己的赵姓,要把李清照赶出赵家。赵挺之虽然姓赵,却非赵匡胤后人,算不得宗室子弟。赵挺之欺侮李家失势,借机驱逐李清照,可谓无情无义真小人。

出于义愤,她写下了“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诗句,讽刺公公虽然有着炙手可热的权势,却是不近人情的冷血人物。

这首诗很快便传开了,时人第一次见识了婉约情长的李清照竟也刚烈不屈。

赵明诚说:“嗯,你去吧,风声一过,就来接你。”

没想到,一别就是四年。

赵明诚送走李清照后养起了小妾,更流连于青楼。四年后,徽宗大赦,解除党禁 ,李清照才回京与赵明诚团聚。

团聚的第二年,赵家也出了事,公公赵挺之被罢相后气绝身亡,赵明诚也被迫离京。二十四岁的李清照随赵氏一家回到青州,开始了屏居乡里的生活。

赵明诚仕途无望,转而专心研究金石,李清照“容膝易安”的淡泊心性,以及对金石共同爱好,使得二人尽释前嫌,重修旧好。

在青州,李清照命其室曰“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归来堂”,取义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归来堂”中,李清照与赵明诚相互支持,研文治学创作;他们节衣缩食,搜求金石古籍。

青州是古齐国的腹心地区,是古老的文明之邦,丰碑巨碣所在多有,三代古器时有出土。赵明诚夫妇在当地收集到《东魏张烈碑》、《北齐临淮王像碑》、唐李邕撰书《大云寺禅院碑》等一大批石刻资料。青州出土的带铭古戟,昌乐丹水岸出土的古觚、古爵,陆续成为他们的收藏。

在《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对此作了详尽叙述:

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

在李清照的襄助下,赵明诚大体上完成了《金石录》。除自作序言外,还特请当时著名学者刘跂题写了一篇《后序》。

青州十年,是李清照最快乐,也是最幸福的时期。

随着风头转向,《金石录》也心愿初成,赵明诚开始奔走于仕途。

赵明诚先到京城,广事交游。在汴京一年多,赵明诚凭着自己屏居十年积累的学问和见地,征服了许多文人士大夫。终于觅得机会,赵明诚走他乡做官去了。

后来,李清照去找赵明诚。没想到,赵明诚并不热切。怎么办?她只好关起门来,写几首词聊以安慰。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直白点说就是:“你看,我来了,你这里也不收拾一下。窗户破败,字画也没有,生活情趣都消失了。我是来找你的,可你怎么不管我?”

可话风一转,又说自己一点都不孤独:“新得至交好友,一个子虚,一个乌有。”

子虚和乌有合起来,子虚乌有。

李清照发现赵明诚变了。升官发财后,他养了许多侍妾和歌姬,心思都在这些年轻女子身上。

也许抱怨自己没有为赵家生下一男半女?或者,自己不如小妾年轻可人?李清照并未深究,只是日日闭门不出,称乏装睡。

这样的日子不知过了多久,赵明诚回心转意了。或许,小妾也没能为他生下子嗣,赵明诚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心生愧意,赵明诚便带李清照到莱州湾去看海散心。

归来,李清照梦中见到了那些蹑足太清的神仙,那些神仙和她亲切交谈,一切是那么地超尘脱俗。李清照把这个梦记了下来,便是那首豪气飞逸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几度起落后,赵明诚渐渐平静。在借得白居易所书《金刚经》后,这对中年夫妇乍如新婚,展玩无厌,评点不止,一直到燃尽两只蜡烛,还无睡意。

失而复得的好日子没有持续多久就发生了“靖康之变”。同年三月赵明诚因母亲死于江宁,南下奔丧,八月起知江宁府,兼江东经制副使。

金人南侵,朝廷崩溃,北方局势愈来愈紧张,李清照着手整理遴选收藏准备南下:

“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 凡屡减去, 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 

李清照押运十五车书籍器物南下,一路波折,行至镇江时,更遇镇江府陷落,李清照却在兵荒马乱中将这批稀世之宝顺利带出并押抵江宁府。

可惜青州尚余的十余间书册,兵变被焚。

赵明诚知江宁的第二年,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被赵明诚下属迅速平定。天亮,下属前去找赵明诚报告,却发现他早用绳子从城墙上逃跑了。

事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撤职。夫妻二人决定到江西赣江之滨隐居。行至安徽和县的项羽庙前,李清照望着滚滚而逝的乌江水,不觉心潮起伏。终于,一位弱女子发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以项羽宁肯一死,引颈乌江以谢江东父老的壮烈史迹,讽喻时政。

赵明诚站在她身后,愧悔难当。

两个月后,赵明诚被召回京复职。结果路上,赵明诚腹泻不止,未几,去世了。

赵明诚遗言:“若逢不测,先丢辎重,再抛衣物,然后依次是书册、卷轴和古器,而夫妇二人所收藏的最为珍贵的《赵氏神妙帖》不能失去,若非万不得以,只能与卿共存亡。”

建炎三年,李清照四十六岁,成为赵氏遗孀。

国无宁日,丈夫新亡,膝下无子,前路渺茫,李清照心中凄凉。在一个秋雨之夜,李清照独自喝下几杯浊酒,用心中愁苦浇成了《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彼时,国破家亡,山河动荡,百姓流离。世情险恶,茕寡诡欺。赵明诚和李清照声名在外,许多奸佞小人早已觊觎他们的藏品。

赵明诚刚刚去世,宋高宗宠臣御医王继先便乘人之危,欲以三百两黄金强行购买赵氏藏品,赵明诚的表兄、兵部尚书谢克家从中斡旋方免。

然而,此事刚刚平息,更大的风波又起。作为一个妇人,李清照却不敢多言,遂收拾家中所有的古器文物,想赶到皇帝逃难的地方,投献给朝廷,并为丈夫辩诬。

金兵侵袭,宋高宗一路南下。于是,李清照自己雇船、求人、投靠亲友,带着她和赵明诚搜集的书籍文物一路追寻逃亡的皇帝,但始终没能追上。

十一月,赵构觉得随臣太多不利逃跑,干脆遣散百官自己摆船入海。李清照只得望着大海徒自感叹。

赵明诚的妹婿李擢是兵部侍郎,正在洪州。为保存文物,李清照派人运送书册、拓片去投奔他。

在绍兴,李清照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被贼人破墙盗走。她悲痛不已,重赏收赎也不过寻回一二。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至此,一生所藏的图册、文物大半散失。

珍藏失散造成的巨大痛苦,颠沛流离的无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绝境。即便铮铮铁骨,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志气的奇女子也心力憔悴。

局势稍定后,李清照回到临安与弟弟李迒相聚。

非常时期,张汝舟闯进了她的生活。当时,李清照大病难愈,家人甚至开始准备后事。

张汝舟委派媒人,上门说亲。犹豫再三,四十九岁的李清照答应了这门婚事。

婚后,李清照明白张汝舟醉翁之意不在酒,霸占那些文物字画才是张汝舟的目的。张汝舟则发现李清照手里的宝贝没有自己想象中丰富,女人又难以驾驭,便原形毕露,肆意欺凌,甚至拳脚不断。

李清照在给友人书信中写到:“遂肆侵凌,日加殴击,可念刘伶之肋,难胜石勒之拳。”

宋代,女子要离婚,是天方夜谭。但是李清照心意决绝,告发张汝舟有欺君之罪并提议离婚。

这件案子甚至引起了宋高宗的注意。最终,婚离了,张汝舟被发配柳州,李清照也因“告夫”被判坐牢两年。经朝中亲戚谋划,李清照才免了牢狱之灾。

渡尽劫难的李清照并未消沉,反倒走向创作高峰。

李清照寓居临安后,迅速完成了《金石录》的最后创作和定稿。《金石录》收集了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在金石研究上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对史学、考据学、文献整理和金石书法的研究也有重要价值。

《金石录》完稿时,赵明诚已亡六载。回忆往事百感交集,情不能禁,李清照又历时三年写下了著名的《金石录后序》。

《金石录后序》介绍了夫妇二人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的经过和《金石录》的内容与成书过程,回忆了婚后三十四年间的忧患得失,婉转曲折,细密详实,语言简洁流畅,是篇风格清新、词采俊逸的佳作。

李清照把她对丈夫赵明诚的真挚而深婉的感情,倾注于行云流水般的文笔中,娓娓动人地叙述着自己的经历和衷曲,使我们随着她的欢欣而欢欣,随着她的悲切而悲切,心驰神往,掩卷凄然。

避乱金华期间李清照还写成《打马图经》并《序》,又作《打马赋》。三作被誉为“文词工雅可观,非他人所及也”,其文借谈论博弈之事,引用大量有关战马的典故和历史上抗恶杀敌的威武雄壮之举,热情地赞扬了像桓温、谢安等忠臣良将的智勇,暗讽南宋朝廷不识良才、 不思抗金的庸碌,寄寓收复失地的愿望,抒发了个人“烈士暮年”的感慨。

李清照更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提出词学理论并创作《词论》,叙述了词的源流演变,总结以前各家创作上的优缺点,并指出了词体的特点及创作的标准。还重点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解说,认为词在协音律、以及思想内容、艺术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应保持自己的特色。

李清照诗、词、文、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她的词承接两宋,把词作推向了最高峰,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她的著述和典藏文册又对史学、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十一

李清照晚年的词作,且凄且美: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人生之路行至此处,风轻了,云也淡了,可离愁未消: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风停了,花香也散了,日头已经老高了,还是懒得梳头。物是人非,万事皆休,想说话,还没开口泪却先流。听说双溪那面春色还好,想去散散心,划划船吧,又怕啊,那小小的游船,它太轻了,怕载不了我这许多愁。

靖康以来,士绅多南渡,一时江南更加人文荟萃,繁盛也大超从前。

李清照早已名满天下,现在有亲故,又有新友,生活并不清苦。在亲友的照应下,李清照能够整理旧作、典籍、金石、古玩,也完成了许多文学著作。

南下二十八年后,李清照走完了风华绝代的一生。终年七十三岁。

李清照完成了《金石录》,也实现了自己的心愿,此生无憾。

十二

李清照遗存的著述收录在了《漱玉集》。她的欢乐和愁苦、细腻与伤感浸透其中;她的志向和胸怀,文人的欢悦和慷慨、大气与豪迈力透纸背。这些流传千古的诗词作品与李清照坎坷的身世纠结在一起,铸造了一位生逢乱世的不朽女神。

世间多苦无穷尽。也许,唯有经历苦难,才能成就传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