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堂】杨明臣:如何写好小楷(9)

 陇上撷英斋 2018-05-30


杨明臣:如何写好小楷(9)

小楷的用笔

用笔方法,简称用笔或笔法。各种字体形态的个性风格、点线质量的无穷变化皆由不同的笔法所生,故笔法是书法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为历代书家所重视。赵孟頫在《兰亭跋》中说:“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极言用笔之重要。

 

学习小楷,首要在于掌握古法用笔。经过几千年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反复演进,我们的前人以羲、献小楷为范,已将小楷的古法用笔做了精辟的概括。一曰“内擪法”,即王羲之所创造的小楷用笔方法。书写时力贯毫端,下笔沉稳,运笔浑厚,骨力丰沛,劲道内含,点画粗壮时能见筋骨,极细微处也挺然有质,亦称“骨法”用笔(见图一)。

图一

《洛神赋十三行》拓本局部 首都博物馆藏

二曰“外拓法”,即王献之小楷的用笔方法,在《洛神赋十三行》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点画舒展开朗,随形外拓,摇曳多姿,灵动飘逸,用笔轻盈,疾徐有度,呈现出粗细、方圆、直曲、偃仰各种不同的点画形态和朗润华滋、飘然出尘的气象(见图二)。

图二

三曰“疾涩法”,即快慢节奏的变化。有“疾”笔才能有果决爽利的笔画出现,才容易产生挺拔峻峭的神采;“涩”即用笔不流滑,要有入纸的力度,有笔与纸的摩擦力,有逆水行舟、与阻力抗争前进的感觉。清刘熙载《书概》谈论“涩笔”道:“惟笔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与之争,斯不期涩而自涩矣。”


古法用笔是代代传承下来的,练习用笔就是通过反复实践和体悟,掌握其笔法、笔力、笔意、笔势之微妙变化。笔法是起笔、运笔、收笔的规矩和准则,是最基本的技法。它要求持笔沉稳,下笔肯定,运笔轻灵,收笔凝重,藏露、使转、提按、疾徐运用自如,逐步达到落笔准确、流畅、生动、自然之效。笔力是指对笔的控制力、入纸的深刻性,通过控制笔锋的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速度、不同力度,写出富有立体感、厚度感和弹性感的点画,达到圆润饱满、生动挺拔的效果。笔力不等于是将毛笔在纸上使蛮劲,相反,如果用笔时指、腕、肘、臂任何一个部位有意识地用力使劲,就会出现僵硬、呆滞的笔画。小楷笔力的用劲是蕴涵体内、协调生发、提笔书写、自如控制的劲力,是长期实践体悟的结果。笔意是通过用笔的断连、轻重、快慢、呼应等节奏仪态的变化表现出的某种韵味、情感、精神和意趣,是纯粹的个性化艺术感觉,多为只可意会不可言喻的,是和笔法、笔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宣示表》的古朴凝重、《乐毅论》的圆润丰实、《洛神赋十三行》的清劲飘逸、《汲黯传》的刚健婀娜,都是由笔意呈现出来的。所谓笔势,就是赋予点画形质以一种力量感和动态感,使之不至于呆滞僵死,是对小楷的一种较高的要求。东汉蔡邕在《九势》中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而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这里所说的“自然”、“阴阳”就是“势”的根本存在。笔势和笔法不同。笔法是任何书家都应该共同遵循的规律,而笔势则是因个体差异和时代变化而出现的肥瘦、长短、方圆之区别。因对笔法的共同遵循而使小楷的主流艺术风格得以继承,因笔势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变而使小楷艺术个性不断丰富。

钟繇《宣示表》局部

王羲之《乐毅论》局部

赵孟頫《汉汲黯传》册(局部)

小楷用笔和其他字体字形一样,不外起笔、运笔、收笔三个环节。在起笔这个环节,关键是掌握“藏”、“露、“方”、“圆”的使用和变化。起笔是历来为书家所高度重视的,陈簠斋《习字诀》中说:“若求古人笔法,须于下笔处求之。”小楷起笔露锋居多,因字形小、点画短,遂起即收。为求运行便捷,大部分笔画皆露锋起笔,笔锋触纸后顺势而行,锋芒外露,棱角分明。亦须依字形需要藏锋起笔,即轻轻逆入,然后反向折笔运行,将笔锋藏于笔画中,出现圆润的效果。真正在书写时,“露”和“藏”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而是交叉互补的,因体赋形,方圆兼施,浑然一象。运笔是笔画中段的行走过程,是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是构成笔画的主体部分。要控管自如,提按适度,运行平稳,哪怕细如钢丝的笔画、触纸即离的小点,也要丰实、劲健,有形有质。收笔是每一笔画结束的部分,贵在沉着饱满,力戒浮滑草率。收笔有“藏”、“露”之分,“藏”者在收笔处送力至末,轻轻回锋,芒不外露,呈圆润之姿;“露”者收笔一般运用于撇、捺、钩、挑,运笔末端,稳送轻收,出锋成角。字中间的点画收笔,要顾及承上启下、左右揖让,“藏”、“露”依势而定。

 

小楷常用笔画“点”、“横”、“竖”、“撇”、“捺”、“钩”,在写法上多种多样,在技法上掌握得多了,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写出丰富多姿的点画形质来。“点”有竖点、横点、斜点、卧点、仰点、俯点种种,在运用中有单点、双点、三点、四点等。点的写法一般入笔藏锋,中间铺毫发力,回锋收笔。单点多用于字头,少数用于字尾(如“寸”、“成”),要写得浑朴厚重,独立成态,如人之首,昂然有生气;双点一般如人之双臂、车之两轮,要写出呼应顾盼的关系(如“兵”、“办”、“心”);三点多用于“三点水”,既要观照各点的质量,又要有连贯、错落、轻重,使之浑然一体;四点一般用于字的收势(如“马”、“燕”、“然”),要排列生动,首尾照应,力托全身。横画是字的主要构件,汉字的横画较多,尤其是以横为主的字,如房之梁,写好非常重要。古人称“横”为“勒”,意为“勒马之缰”,起笔斜下,落纸发力,提笔前行,收笔微按回锋。长横一般首尾略重,中部稍拱,右上收势,用笔实而挺,有滞涩感,如逆水撑舟;短横一般重而匀,或前轻后重;多横不平行,有长短、轻重、偃仰之变。竖画古法称“弩”,如房之柱,在汉字中起支柱作用。多为主笔,贵在正而实、直而挺,写时多藏锋斜势起笔,中锋下行,收笔时或悬针、或垂露,依势而定。写长竖要以腕为主、以指为辅,管要直,力要实,行要稳,收要慢;多竖不并立,要有高矮、向背之势。撇画古人称为“掠”,如鸟展翅凌掠,疾而有力,在字势中起平衡、运动、舒展之作用。撇画起笔多露锋斜下,欲左先右,然后中锋左出。中段用笔为撇之关键,要力注毫端,贯气均匀,行笔疾而涩,收笔稳送轻提,出锋如刃。长撇挺括犀利,中腹柔润饱满,张力十足;短撇发笔沉厚,收势果断,劲力内含,字的开张宏阔、疏朗飘逸之势往往由撇画的质量而决定。捺画在“永字八法”中称“磔”,起笔多用藏锋,运笔疾中有涩,收笔多出锋,常与撇画配合生发出纵横、开合的动态之势。捺画必用中锋,靠提按和笔锋角度的微小变化写出波折流动之状。“钩”古人称“趯”,附着于横、竖等其他笔画而成立,故有横钩、竖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等。在小楷中“钩”常常能看出一个人的功夫,是衡量点画质量的重要标志。出钩前要驻笔顿锋,依势斜出,其状底部圆润,厚而不滞,短而有锋,含力蓄劲,势可悬鼎。比较难写的是斜钩和竖弯钩。斜钩起笔要切锋侧入,中锋斜下,腕指并用,平稳发力至底,略呈“戈”状,然后驻笔出钩;竖弯钩贵在沉稳,重在圆转,起笔如竖直下,经两次轻提慢转,然后勾出。(见图三)

图三

作品的神采依点画而生,如何把点画写得饱满圆润且富有立体感,挺拔峻朗并富有力量感,生动灵活而富有韵律感,关键在用笔。古人所谓的“藏骨抱筋、含文包质”就是指点画的内涵。清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形象地说:“执笔落纸,如人之立地,脚根既定,伸腰舒背,骨立自然强健,稍一转动,四面皆应,不善用笔者,非坐卧纸上,即蹲伏纸上矣。”揣摩古人的用笔方法,其实就是用笔的力度、速度、角度以及三者之间的综合运用问题。力度是提按,既要提得起笔,又要按得下去,要找到始终提笔写字的感觉。只有提笔,才能按下,才能使转,才有轻重变化。速度是疾徐,要有快慢变化,快而不滑、快中有涩,慢而不滞、慢中有骨,有速度才能出节奏、出神采。角度是使转,要通过控管、捻管、调锋、折锋,把起笔、运笔、收笔的角度写出来。折笔出方、出棱、出角,转笔出圆、出弯、出弧。这些技术的掌握均非一日之功,而要通过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包括动手临池和动脑感悟。有时倾数月之功,解决一点一画,亦不为慢;有时穷年累月不得要领,忽然一日,感觉顿生,这就是功到自然成的道理。

 

近些年来,我常遇到一些习小楷的朋友,或电话询问,或登门造访,或邮寄习作,希望得到一些指导。我发现有一些常见的毛病存在于不同年龄段的习小楷者当中。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提高就是不断克服自己的毛病。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提高了一步,解决的问题越多,提高的幅度就越大。但老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会出现,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和水平线上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因此,克服自己的毛病是不容懈怠的。在用笔方面常见的毛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钉头鼠尾”。主要表现在起笔和收笔。起笔发力过重、停顿过长,与运笔过程不能自然衔接,形成“钉头”,此毛病在横、竖、撇画中最为常见;收笔过快,靠指力轻轻滑过,收势过陡,细长无力,状如鼠尾,在竖、撇画中常见此类毛病。

 

二是“尖头扭项”。主要表现在起笔阶段。笔毫落纸不藏锋,或指腕没有动作,顺势直画,锋芒在外,起笔轻飘细长,笔画前尖后粗,没有质感;或指腕动作过大,笔锋触纸后直行过晚,形成曲颈歪脖,使笔画显得拖沓杂乱,不够干净利索。

 

三是“弓背耸肩”。横画弧度过大,两头过重,中部上拱,状如柴担;竖画不直,或斜或弯,如病躯不堪负重;折笔处迟滞生硬,刻意出方角上耸之势,失之雕琢呆板。四是“犬牙锯齿”。短画收笔草率,不停顿,不回锋,出现毛茬;长画起笔后不调锋,轨迹不正,急于行走,侧锋运笔,出现锯齿状,力道外泄。五是“均力匀速”。用笔没有提按,轻重一致,慢条斯理,平铺直叙,缩手缩脚,点画没有立体感、节奏感。这些毛病多为临池不够、功夫未到所致,通过实践体悟,假以时日,不难解决。也有的是长期不得其法,如盲人摸象、闭门造车,工夫下得不少,但在原地踏步不前,或同一毛病不断重复,形成痼疾,不下大决心、大气力,很难改变。也有极个别的是眼界狭窄,观念落后,自以为是,以丑为美,根本不想改变,那只好听之任之了。

杨明臣,1955年生,河南安阳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委员会副主任,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艺委会委员,空军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作品数十次入选全国专业性书法展,并多次获奖,2013年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三名工程”大展,多次担任全国、全军书法展览评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