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是谁? 这家1974年就成立的图文书出版公司,它的名字早已传遍世界,为全球读者贡献出无数意义深远的作品,宝爸宝妈们之间一直有这样的话:DK出品,必是精品。 DK代表的不仅是一种图文并茂的美学风格,更是一种面对世界的态度。对于读者而言,DK出版的书总能带来种种思考与启发,以及诸多阅读的乐趣。 孩子的书架里,怎么能没有DK图书的身影呢! 最近,科普出版社告诉难得大叔,他们引进了DK Planets(行星)中文版的发行权! 于是,我们赶紧要来了一批图书给大家开团了~如果你家宝贝喜欢看科普类书籍、喜欢宇宙星空、充满了探索求知欲、喜欢看BBC记录片…… 那么今天团购的这册,DK和Smithsonian联合出品的《行星》就千万不要错过啦! 1. DK的书,有个特明显的优点!“做一本书的图片,足够再做20本书”,而且这些图片都是非常细致精美,颇具冲击力、震撼力的高品质图片。 咱们团购的《行星》这册书,无论是大图还是小到一个豆腐块大的插图,配图绝不含糊。最让人看重的一点就是,他们不是只将一张图片生硬插在书中,灵活巧妙的排版与知识结构很好的形成了呼应。内部逻辑,一目了然。 2. 内容专业,信息量丰富!特别耐看 DK《行星》这本书对整个太阳系中的所有行星,以及太阳、彗星等天体进行了详细介绍。书中还系统整理了迄今为止所有的行星探索计划,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讲解,让孩子能够了解科学家怎样研究行星。 一、专家团队打造专业科普 1. 阵容强大的专家团队 DK这本《行星》是由12位在科学、地理、物理、天文、太空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团队,分别担任科学顾问、作者和译者,共同编撰打造而成。 本书有3位科学顾问,都是全球顶尖的科学家:
此外,担当作者的8位专家中,有伦敦格林尼治天文馆原馆长,英国天文协会原主席,3922号小行星“Heather”的命名者希瑟·库珀;有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士,天文级太空科学作家贾尔斯·斯帕罗;有谢菲尔德大学天文系名誉退休教授大卫·休斯等等。 作为书本译者的鲁暘筱懿同样也是该领域的专家,莫斯科大学行星物理学博士,中国天文学会会员。 2. 用数据说话,科学严谨 给孩子看的科普书,知识一定要正确、不能含糊其辞,让孩子越看越似懂非懂。 这本DK的宇宙科普书,有个特别好的点:用数字说话,用数字来还原出星球本来的样子! 比如介绍小行星,书中就介绍了S型和M型两种,通过对它们材质、反射率、大小、年份、速度的分析告诉孩子小行星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再如介绍土星外围的光环,书中就用倾斜角度、距离、倍数这些数据来介绍土星卫星之一土卫九受陨石撞击产生的尘埃环——菲比环。 二、大量细致精美图片,带来视觉震撼 作为DK第一本专门写行星的科普书,书里包含了数百张相关的精美绝伦的图片,这些图片不仅仅是富有冲击力,更重要的是源都很权威,制作也很严谨。 1. 冲击力美图,浓厚的艺术美感 DK这本书中的不少图片颠覆了我对太空的认知,在我脑海里,星球都是灰溜溜没什么色彩的,但是DK用图片告诉我,什么是美轮美奂,因为它的很多图片都带有浓厚的艺术色彩,这样既保证了科学性,又有视觉冲击力。 比如书上为了解释太阳光谱中除了可见光,还有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等这个科学概念,配图采用的是NASA太阳动力学观测台的一组太阳成像,各种颜色非常漂亮。 2. 最权威的图片来源,严谨的图片制作 书里所有的观测实拍图全部来自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是目前世界上最权威的航空航天科研机构。 书中的所有数据全部来自于NASA的真实数据(也是迄今为止,人类所了解的全部的行星知识),利用这些数据制作行星以及上面的地形图,制作了各种迄今为止最为细化的3D图。首次用仿真3D模式一层层展示了行星的内部结构。 比如金星,用3D建模的方式一层层把它的大气层、地壳、地幔、地核解剖出来。 而且这种严谨不仅仅体现在图片上,还反应在里面的表格、图表、数字轴上,因为DK会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把天文知识介绍清楚。 就拿这本书开篇的“太阳周围”这一页来说,它用两大页的版面将太阳系还原出来,我们看其中每一个环所对应的星球,这里面有三点做得非常到位,
所以,书中的图片不仅仅是精美,而且都是非常讲究科学性! 3. 首次呈现了水星、金星、火星、月球的中文版完整地图 除了首次展示的3D的结构解剖图,书里水星、金星、火星、月球的中文版全幅地图也是首次在本书中集齐,地图里有很多人类探索的小细节。下图是月球的中文全幅地图。 ![]() 三、内容详细,知识结构架构有条理 1. 全书内容架构有条理 DK《行星》这本书详细还原和讲解了整个太阳系中的所有行星,及其卫星及其他天体。全书分为6章,以太阳为中心,用旅行的视角逐步展开科普讲解,把行星分类介绍。 这6章分别是:
2. 逐步详细解说每个行星 这本书中的每个行星都按照7个部分的内容逐步进行讲解,条理清晰,解说也非常详细。下面以火星为例,看书本怎么解说行星。 (1)整体概述 每个行星最开始都是用图片,注解、文字解说和数据先作整体介绍。解说图片包含一大张跨页的大图和3张不同角度的小图,多角度展示该行星。 ![]() 火星的图片中,注解了火星上的火山、峡谷、水道、陨石坑等多种地貌,如阿尔巴山、奥林匹斯火山、水手谷等等。 左下角单独列出一组该行星的基本数据,平均直径、质量、轴斜角、轨道周期等等。 (2)3D结构解剖 整体介绍之后就是该行星的3D解剖,用来展示该行星的构造。 ![]() (火星的结构) (3)中文版完整地图 接着就是该行星的完整地图,地图是环绕行星运行的探测器采集和绘制的。 (火星地图) (4)行星上的物质、地貌 随后讲解星星上各种已探知的物质、地貌,每一项探知会举一个例子,详细讲解这个地貌怎么命名,具体位置,形成原因。火星讲的是人类探知火星上存在的水、火山、沙丘和极盖。跟水有关的发现举例是水手谷。 很多人都猜测火星上有生命的存在,因为大家都怀疑火星上有水,书里会帮孩子解答这个疑惑! ![]() (5)卫星 如果行星有卫星的话会讲解卫星,介绍大小、质量、外观、运行轨迹等。比如在介绍土星的卫星时,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将它们都罗列出来。 ![]() (6)人类探索的时间轴 行星的知识介绍完之后就是用时间轴的方式回顾“行星发现的历史”,不仅学科学,更能发现不同文明的天文文化。如果对某个行星感兴趣,还可以自己去查找资料,在这个时间轴上添上自己的小发现。 ![]() (金星的发现时间轴) (7)人类的探测 最后部分写的是人类对这个行星的探测,从古到今的时间列表,会列出部分有重大意义的探测任务作展开介绍。 ![]() 有探测器登陆的行星还会再介绍一些人类在行星表面探测的基本情况。作为唯一一个漫游机器人探测过的行星,书里还介绍了火星探测器本身,它的结构和介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