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项目喜获【WBIM国际数字化大奖】创新组卓越大奖

 红翡綠翠 2018-05-30

【信源】地铁万象

【编辑】璐璐酱


上海轨道交通十三号线发展有限公司于2017年第一届上海轨道交通BIM技术应用大赛上获最佳组织奖、“设计、咨询”组二等奖、中科路站获施工组一等奖后,近日又喜获“WBIM国际数字化大奖”创新组卓越大奖(一等奖)


WBIM国际数字化大奖

本次大赛由万达商业地产、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中美能源合作项目(ECP)联合主办,欧特克(中国)软件有限公司战略协办,于2017年8月18日在北京举办了首届“WBIM国际数字化大奖赛”启动仪式暨全球BIM高峰论坛,向全球发出邀约。参赛作品纷至沓来,短短3个月的时间,就汇聚了众多的优质项目,全球172家公司提交了400件参赛作品。这在全球BIM领域的大赛中,无论从作品数量,还是全球的参赛影响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热度。

本次WBIM国际数字化大奖共设立创新奖、设计奖、施工奖三类大奖,创新奖包含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应用价值等,设计奖包含了模型信息、可视化展示、产生效益等,而施工奖项的主要在于软硬件协同、施工管理、运维交付等方面。最终产生卓越奖(一等奖)5名,其中创新组卓越大奖一名,设计、施工组卓越大奖各两名。

2018年5月15日,在业界的关注中,WBIM国际数字化大奖赛迎来了第一届评选。由全国建筑设计大师、中国建筑学会的副理事长孟建民院士任评审会主席团主席,领衔60位BIM顶尖专家,耗时3个多月,从400件作品,最终评选出最终5个卓越大奖,上海轨道交通十三号线发展有限公司荣获唯一的创新组卓越大奖


轨道交通13号线项目BIM应用情况



2012年初,13号线一期西段工程,首次开展BIM技术应用试点。根据工程实际进度,从机电安装、装修阶段开始应用,以满足管线综合、装修协调、辅助算量等项目管理工作。


2012年底,在开展一期东段工程时,考虑全面应用BIM技术。通过制定BIM技术应用实施总体规划,提出BIM系统性应用的目标,即指能够贯穿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和覆盖项目管理各个方面且做到信息共享、数据传承的BIM应用模式展开了一系列的BIM应用,并就基于BIM的项目资产移交工作、运维管理等开展了实施及研发工作。



2014年初集团筹建了BIM联盟,13号线也参与了集团BIM标准《城市轨道交通BIM应用系列标准》的制定工作。


2014年底,为落实人人BIM的目的,为项目现场管理人员和建设方项目决策者开发了第一代现场实况管理平台(TOS)。在BIM模型的基础上,首创整合开发项目管理平台客户端,将复杂的BIM在平板端和手机端运行,以最快、最高效处理解决现场工况,达到闭环。

2015年中加入了各类工作报告的自动生成。2016年升级到TOS-MyTasks版本,实现设计管理、进度管理、总监日志对接。更加完善了现场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进行个人工作的主动推送,扁平化管理。


2017年,对过往实施过程中的平台应用总结,提出集成三维激光扫描、GREATA、远程监控、全球眼等现有信息化手段,形成了基于BIM的地铁工程一体化管控平台(PIP门户),结合BIM模型轻量化技术,集成了项目信息管理、设计管理、投资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物料追踪、协同平台数据交换等功能模块。使建设单位、总体咨询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专业承包单位等各参建单位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利用模型进行协同工作,实现真正基于BIM的项目管理工作,极大的提高了建设各方协作和管理效率。

13号线BIM项目获得2017年度海土木工程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7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在第一届WBIM国际数字化大赛中拔得头筹,荣获创新组卓越大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