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 | 谁说路子纯正就不能“出奇制胜”?

 杨关桥 2018-05-30


个人简介

王永新,笔名子逸。满族,70后,河北青龙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北兰亭书友会会员,秦皇岛市书协主席团成员,青龙县书协主席,子逸书法沙龙创始人。


诗书合璧,永进常新。曾师从傅亚成先生。书法精篆隶、行书、汉草,兼长魏碑等多种书体。1998年在河北农业大学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2018年在北戴河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越千年”个人书法精品展。作品多次在国家博物馆、国家画院展出,并参与国际书画交流。书法作品出版有《王永新书法艺术》《越千年》,多篇书法文章发表于《书法报》等主要报刊中,多幅作品被专业艺术机构、博物馆、美术馆收藏。两次获得“秦皇岛市优秀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连续三次获得“秦皇岛市文艺繁荣奖”。

近年主要成绩:

◎全国第二届隶书展(中国书协)

◎全国第六届楹联书法展(中国书协)

◎“金山岭长城杯”全国书法展(中国书协)

◎中国2009世界集邮展览“千人千邮”展(中国书协)

◎第四届中国(秦皇岛)中小学生书法节暨吴忠市秦皇岛市书法联展(中国书协)

◎海岳雄关——秦皇岛书法美术晋京展(中国书协、河北省文联)

◎全国首届楷书名家邀请展(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

◎第二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展优秀奖(书法报社)

◎第三、五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展(书法报社)

◎首届“长江颂”国际书法收藏大展(书法报社)

◎第四届中国海丝书法大展赛

◎首届“展鹏杯”全国书画精品展

◎第二届“果欣杯”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大展

◎首届全国满族地区书法展一等奖

◎全国书法名家书诗词楹联作品邀请展

◎“钟鼓楼墨韵”全国百名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

◎全国百名书家书《围炉夜话》邀请展

◎第一、三回韩国牙山国际书法展

◎第一届中韩议员公务员书法展入展奖(中国书法研究院)

◎第八届中韩书画家优秀作品交流展

◎河北省公务员首届书画展一等奖(省文联)

◎河北省书画名家展一等奖

◎河北省组织系统书画展一等奖

◎河北省反腐倡廉书画展二等奖(省文化厅)

◎河北省少数民族暨宗教界书画摄影展三等奖(省文化厅)

◎河北省首届、二届隶书邀请展(省书协)

◎河北省首届篆书作品展(省书协)

◎秦皇岛市第二、三、四届“文艺繁荣奖”




子逸语录


“书法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她不是我的妻子,而是我的情人。好好工作和善待家人、朋友之外,几乎所有的时间和心力都给了我刻骨铭心的书法。这在我看来不关乎名利,不关乎装势,所有的挚爱都源自内心。至少,在我落寞的时候,在我欢愉的时候,在我无奈的时候,在我踌躇的时候,我都会选择毛笔与宣纸相互契合地让我用线条和墨相表达自己的情绪。”



子逸故事


“没人逼着我去写字。只是小时候父亲的一句话让我选择了书法这个余事。”王永新说。


王永新的父亲是一位地道的农民,告诫儿时的子逸说:“一个是水笔字,一个是珠算,这两样都应该会。”这“水笔”即是毛笔。王永新恰恰对文字的架构有一种天然的敏感,见到好看的字就有模仿的冲动。但是因为家中拮据,买不起毛笔甚至是宣纸。写写画画都是靠小永新用手指在两面都写满字的作业本上进行,那是一种意念中的练习。第一次真正用上毛笔,却是得益于庄里有一位大爷。



大爷能写得一手好“水笔字”,大凡红白喜事,他都要被邀写账本。王永新每次都默默站在他身边,看他运笔的方法和神态,听着周边上礼的亲邻的赞叹声,以及大爷充满满足感的谦虚,小永新艳羡不已。一次,活动结束,大家散去,只剩小永新一人站在拢账的大爷身旁,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大爷似乎有所察悟,便把那只刚用过的毛笔递给他,说:“孩子,你稀罕就拿去吧。”小永新欣喜若狂!跑到家里,找来废旧报纸一直写到天黑……


说到启蒙,王永新认为当归功于从未谋面的爷爷。王永新出生前,爷爷已然过世。尽管如此,爷爷德艺双馨,在庄里和他曾供职过的承德地区尽人皆知,关于爷爷的美德和故事自然也流传乡里。庄里人看到小永新热衷写字,就会跟他说:“你要是能写到你爷爷的水平就厉害了!”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承德的伯父和老叔回家省亲,给王永新带来一支狼毫和一本爷爷用过的帖子,狼毫好用至极,帖子也漂亮极致。王永新说:“那时不懂什么碑、什么帖,反正是爷爷的临本,就像遇到了启蒙老师。”就这样,痴心临池的小永新也渐渐“远近闻名”。寒暑假日,他也到处写账本、写春联。远处来庄里画玻璃画的,也找他为其落款题字。这种懵懂的冲动和周边人的赞叹为王永新的书法梦推波助澜。


待至中学、大学,王永新渐渐明白了师承传统,从《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到各种碑帖,钟鼎铭彝、摩崖造像、绢帛残牍、晋韵唐法、苏黄米蔡……王永新的艺术心性得到了真正的滋养。他说:“博大精深的书法经典让我敬畏,敬畏到惊恐,敬畏到突然之间感觉到与她渐行渐远。不是因为我裹步不前了,而是我的进步让我越发觉得与经典的遥不可及。这样的感觉一直伴随至今。我很清晰,有这样的感觉是幸福的,因为那表明我一直在进步,越是理解得深透越是觉得与经典的距离。”



问道于高门。习字多年,自觉境界和格局受到限制,时常会有莫名的困惑和迷茫。为打破瓶颈,王永新于2007年开始拜师游艺,结识著名书法家傅亚成先生,求师问道,境界大开,如窗纸捅破,书艺突飞猛进。


爱满自溢。如今,王永新希望将自己的幸福更多地传播开去。他于2016年10月开办书法沙龙讲习班,工作之余,大家临帖观摩、交流学术、展示作品、探讨技艺。王永新说:“以书法艺术丰满精神内核,成长自己,幸福大家。何乐而不为呢?”  



书家评论


子逸的字写得很好,路子很纯正。笔法是从钟鼎铭文和汉碑来的,老且拙,宽而奇,颇见一“厚”字。而子逸似乎更注重“写”,主张书写性,注重对笔墨自然流畅的体验,提按使转,起承转合,皆肇于自然。子逸的字又能见到一“灵”字,气贯神畅,和雅灵动。子逸作字是其为人的真实写照,它不是那种端平的庙堂之气,也绝没有那种甜媚的市井之气,它是奇拙的、古淡的、生动的、清迈的,是地道的山林之气。

——著名书画家、艺术评论家梅墨生



子逸以篆、隶、魏碑见长。篆书取法金文,以虢季子白盘为基,旁涉两周吉金文字,其篆书用笔狠辣,墨气充盈,重趣味,轻装饰,毫无扭捏作态,直抒胸臆。疾速不浮华,迟缓不板滞,在抒情与书写之间寻找契合点。隶书取法汉碑,有礼器与石门颂之韵,又辅以汉简之率真自然之势,铁画银钩,恣肆纵逸。其用笔可贵处能曲中求直,在即行即驻之间左右逢源。“笔从曲处还求直,意到圆时更觉方”,此乃书家之心法。子逸深谙此理。故其隶书线条看似平直,但细细品玩却藏曲之妙,是为得笔。子逸于魏碑也浸淫尤深,写的很“时髦”!轻松的提按,方折的棱角,粗细的冲撞,大小的安排,都与时下写魏碑者暗合,所别之处其擅驾驭大字魏碑,行笔快捷,充分将各种技法,如切、顿、折、刷等笔法元素融入创作中,使线条颇具冲击力,给人强劲恣肆、生机盎然之感,从其作品中可读出力量与节奏的彰显。

——著名书法家傅亚成



诗书合璧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一个传统,只是到了当代,这一传统由于各种原因被极大地弱化了。好在还有一批具有文化自觉意识的艺术家在为这一传统的继承、弘扬默默地坚守着。这批坚守者中,知名书法家、诗人王永新算是很优秀的一位。


王永新以诗书双绝闻名书坛。深厚的诗词功力的支撑,让他的书法更具文化品味,更显儒雅、俊逸。在我看来,儒雅、俊逸,这正是其书法艺术的最大特点,也是他赢得业内业外广泛关注的底蕴所在。王永新的诗词作品源于现实、源于生活、源于内心,言之有物、清新自然,别具一种情志的感染力。

——著名艺术评论家  黄朝耕


艺术需要耕耘,创作值得回报

扫码咨询艺术经纪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