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长型思维”让你的孩子胜不骄,败不馁

 昵称54455859 2018-05-30


电话那头的米粒儿妈妈说:“最近我在一件事情挺疑惑的,我家小不点四岁了,每天晚上我都教他读一段英文绘本,小不点记忆可好,有时候白天还能冒出一两句晚上读过的句子,我就喜欢夸她「聪明」,这虽说是越夸表现越好吧,我又担心是不是把孩子夸过了……

 

自打交互空间开通家长心房的热线电话想知道吗?来联系空间君吧),我们接到最多的电话不是「青少年离家出走」等世纪大戏,更多还是像米粒儿妈妈一样的问题。


爸爸妈妈越来越在意和关注教育的细节:我今天说的话会给孩子们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吗?我怎么表现会更好?

 

新生代父母越来越认真地做家长了,打骂等简单粗暴的形式早已被他们放弃,可新的问题又来了,积极倾听孩子的话,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赞赏孩子的小成功,招式学了不少,却不得要义,孩子眼见变得越来越熊,问题是出在哪儿了呢?



家长夸赞孩子的时候,多数情况下都会下意识地说:“孩子,你真聪明,你真棒!”


其实这样的表达,长时间会让孩子形成一种思维定势——“正因为我聪明、我有天赋,我才获得了家长的表扬。”


于是他们一遍遍地在生活中的比赛、学习、考试中,拼命自己维持和证明自己的“天赋”。然而遇到了困难、挑战、挫折、失败的时候,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当孩子进入了小学高年级之后,因为学习任务越来越多,越来越难,验证「聪明的自己」变得越来越难。慢慢地,变笨的他们开始对学校感到非常厌烦,他们开始想尽办法要逃避学习这是因为,对于孩子们来说,受人认可、被人喜爱是最重要的事儿。


当一个孩子不确信自己被认可或者被喜爱的时候,就会产生不安全感和焦虑的情绪。

 

那爸爸妈妈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夸也不是,骂也不是...


这时候,“成长型思维”就派上用场了。  



成长型思维到底比固定型思维强在哪里?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Carol Dweck研究发现,在我们做一些困难的事,大脑在努力思考的时候,并不是像我们平时调侃的那样“又死了不少脑细胞”,而是大脑中的神经元会形成新的、强有力的联结,这样长久下去,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在Carol Dweck教授的研究中,芝加哥有一所中学,科学家们监测了学生们面对错误时的脑电活动图像。

在左侧,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几乎没有什么活动。他们在错误面前选择了逃避。他们没有积极地投入。


但在右侧,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这些学生相信能力会通过锻炼得以提升。他们积极地应对错误。他们的大脑在高速运转,他们积极地投入,他们剖析错误,从中学习,最终订正。


这八张图也会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两种思维模式的区别。


固定思维的人:规避挑战。

成长思维的人:欢迎挑战。


固定思维的人:痛恨变化。

成长思维的人:拥抱变化。


固定思维的人:老是关注限制。

成长思维的人:总是寻找机会。


固定思维的人:在改变现状上无能为力。

成长思维的人:凡事皆有可能。


固定思维的人:不接受批评。

成长思维的人:珍视反馈、主动学习。


固定思维的人:喜欢呆在舒适区中。

成长思维的人:喜欢探索新事物。


固定思维的人:有时候觉得努力是无用功。

成长思维的人:每次失败都是一堂课。


固定思维的人:认为毕业后无需过多学习。

成长思维的人:认为学习是终身的事业。


Carol Dweck教授围绕这两种思维方式做了一系列实验,发现这两种思维的关键差异在于:你是相信一个人的才华与能力是天生注定不会改变的,还是更相信,人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尝试和探索,持续地发展和拓展自己的才能。

 

所以,成长型思维有着这么多的优势,家长又该怎么样在孩子的教育中为他们培养成长型思维呢?



怎么让孩子“胜不骄”?


现在很多家长开始学着夸孩子,但却又怕孩子获得一点小成就被表扬之后就沾沾自喜,不思进取,这样一来,家长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想夸孩子,又怕夸孩子带来的负面效果。

 

其实,关键并不在于夸孩子,而是如何夸孩子,如何在夸孩子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这才是最重要的。

 

不要夸孩子“聪明”

 

关于成长型思维,上文中已经解释过: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是相信人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尝试和探索,持续地发展和拓展自己的才能。


所以对于家长,想要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就不能在夸孩子的时候说:“孩子你真聪明,你是最棒的。”

 

这样会让孩子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认为自己被家长表扬是因为自己聪明,从而会忽略后天努力。

 

举个例子,当家长对孩子说:“这件事你做的不错,这些都是你努力认真应得的。”孩子会意识到,是我的努力认真,做好了这件事,也是我的努力认真,得到了家长的夸奖与认可。


这样会使得孩子明白自己对待事情努力认真的态度,是做好事情、获得夸奖的关键,而不在于自己是否聪明。



怎么样让孩子“败不馁”?


相比于怎样夸奖孩子,当孩子失败或者做的不够好的时候,家长怎么给予引导和帮助也是非常重要的。

 

“建设性批评”是关键

 

Carol Dweck教授在《看见成长的自己》一书中有提出了一种“建设性批评”的说法,当孩子的行为不令你满意时,家长要做的不是批判,而是辅佐孩子更出色的完成工作。

 

当孩子做的不令你满意时,家长若是这样说:“你看你能干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好好给我反思反思!”那这就是一种破坏性建议。


这种方式往往不利于孩子成长型思维的发展,会让孩子怯懦,害怕。家长只是对孩子进行了批判,并没有对孩子进行方法论上的指导,孩子并不知道该如何改正,该如何进步。

 

所以,家长不应只是直接简单地批评孩子没有做好,而是应该告诉孩子这次你为什么没有做好,共同探讨是哪里出现了问题,该怎么解决。


让孩子不惧失败,学会从失败汲取教训,引导孩子共同进步,这是家长应该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