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梨木明式家具及文玩收藏 二维码关注 18907752580
山得石而雄, 水得石而清, 园得石而秀, 谷得石而幽, 洞得石而奇, 屋得石而雅, 人得石而乐。 意境也可称为意趣之境。意境是我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背景形成的独特艺术范畴,是从古代长期艺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审美规律。 赏石的意境,可简单归纳为: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也就是说,通过石形体与纹彩之美,进一步透析出深藏于其中情思化的内涵,这种情思化的内涵,是一种只可体悟,难以言传的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这种意与境的透析关系,有些象猜谜语,我们看到的是石的表层之美,这可比做谜面,只有通过体悟与透析,才能找出谜底。但谜语的谜底常常只有一个具体的实物,而在意境中透析出的是一种情思化的境界,是一种心灵的、含蓄的、幽渺的、不可穷尽的情感。 精美之石,常被誉为“凝固的诗,立体的面。”赏石与品尝诗画有许多共同之处,一件美石,若能进入了诗境,若能具有了画意,就不难品赏出它的意境之所在。 当然普天之下产石众多,并不是每一块石头都是有观赏价值。同样也不是每一块可赏之石都具有意境。赏石之意境,因人而异。可赏之石又有好与差的等级区别,石之意境亦有高低优劣之分。欲得意境之高品位,重在培育选石之慧眼。欲求意境之高品位,生在赏石者的艺术修养和思想境界。既能选得好石,又能透析出高水平的意境,一切在人。 林有麟《素园石谱》文曰:维石神秀,天下名家罕睹俦匹。以其广狭高卑,仅足盈握,出入怀䄂者是也。而峰峦崇矗,洞壑窅冥,曲蹬回岩,环丘复道,云窝月窦,削壁阴崖,展转有情,顾盼生色,其巧虽米颠,倪迂,必能刮目。 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故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借境调心。 陆游在《闲居自述》中这样吟咏:“自许山翁懒是真,纷纷外物岂关身。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长期以来,奇石的美学特征让世人神往,这没有生命的物体,给予我们的思想启示竟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能力,它那来自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特有之美,集形、色、声、韵于一身,体现了特有的东方文化趣味,折射出灿烂的东方哲学理念。 至于今人,玩石则是良好心态的养成,不是自我的张扬。石头的自然、坚贞、高洁、孤介、沉稳、恒久等品性,与优秀的人格何其相似,所谓『藏山于身,读山于神,化隐隐入丘樊,得清气于自然』。寄情于石,以石励志,以石修身,以石悟道,石乃此生良友。 图片素材 | 部分选自文人空间 Source:Interne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