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后的港澳邮票,已不容置辩地成为中国邮票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这一点不仅从2007、2009、2011中国邮票目录中可以考证,也可从中邮集团近年连续发行的中港澳邮票合订年册得以佐证。自2007年首次录入中国邮票目录起,中国香港与中国澳门邮票再度引起部分收藏与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只是前几年邮市整体不景气,港澳邮票才没有达到应有的热度。 港澳邮票虽然同属中国邮票,但由于港澳两地地域、人口、邮品宣传不同,两地邮票在市场的表现有所不同。大家似乎已接受一个事实:澳门邮票量少--由于其宣传力度大,澳门邮票的影响力似略胜一筹。其实香港邮票的发行也小,甚至更少,对这一点,可能有不少朋友感到意外。其实,只所以出现香港邮票发行低的情况,主要与二地邮票发行体制、人口基数、集邮规模等关联密切: 一、邮票发行体制不同 澳门邮票是计划式定量发行,敞开供应。邮票与型张按1:1比例供应市场,没有销售期限,售完为止。这种发行模式常与市场需求背离,行情好时,大户控盘,一票难求;行情不好时,包盒货源充斥,有时打折销售,尤其是带量库存对市场的杀伤力非常大。 香港邮票是市场化发行,以售定产。发行期6个月,过后全部销毁并公布发行量。所以香港邮票单个邮品的发行量毫无规律可循,以至它的邮票发行量经常出现不规则的十位数、个位数,当年发行的每一套邮票、每一款型张的数量都不相同,有时差异还很大,这便是完全市场化发行的结果。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香港邮票的期货预定、新邮炒作的风险大于澳门邮票。 二、发行数量相近但不同 由于发行机制不同而导致的市场风险不同,香港邮票反而出人预料的出现了不少发行量特别少的品种,特别在熊市或行情不是很好的年份,集邮的、关注的少了,需求自然迅速萎缩。如08年的水母只发行了21532本,这个地量出乎所有人预料,她自然拥有香港本票的瓶颈宝座(荧光印制,设计漂亮),09年海关也只发行24327本,发行量少于30000本的香港本票还有06小熊穿新衣(29497本)、07兔宝宝(28900本);香港型张成语(一)发行量仅120000余枚,中华武术170000余枚。 澳门本票发行量最少的成语故事(二)、(三),分别为30000本,澳门型张发行量近年已降到200000枚,生肖250000枚。 所以,回归后港澳邮票中型张、本票等传统板块发行量最少的出现在香港而非澳门。 三、港澳两地本土集邮规模不同 如果单从邮票发行量,还看不出香港邮票量少的优势。香港与澳门虽然同属中国特区,但其城市规模、国际地位、基础人口、集邮队伍,二者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如香港有近千万人口,2万左右集邮爱好者,而澳门总人口不足百万。从网络与实体市场交易分析,香港本土邮商、大户明显要多出很多,香港邮票的通信、代费等消耗的能量更大,也有了更有利市场稳定的沉淀与消耗,这样就不难看出香港邮票量少的特点与优势了。 资料来源于网络,原作者不详,转载请注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