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石-大理石画》(下集) 大理和大连,相隔千山万水 而大理石画就像一座桥梁 将大理和大连紧密相连 这是大理石画的功劳 更是大理石画艺术传承人的荣耀 造梦“七彩石” ——记中国大理石画艺术传承人 李标 李标 ▌中国大理石画艺术传承人,中国观赏石协会天然大理石画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观赏石二级鉴评师,观赏石国家价格评估师,云南省天然大理石研究会副秘书长,大理白族自治州石产业促进会副秘书长,大理白族自治州花卉、石产业联合会副会长。石堆里成长起来的匠人,于1990年创办大理石画加工厂《三塔石苑》,收藏大理石画作1000多件,拥有展厅300平米。 造梦“七彩石” 纵情于山水,醉心与诗画。诗画是文学与艺术结合的作品。诗、书、画三位合一的创作是构成千年文人画的核心要素。如果同时着以“天然去雕饰”的成分,那则非大理石画莫属。自古以来,大理石画就被历代文人墨客所歌颂,源远流长。而大理石画得以传承至今,背后是那些匠人的默默付出。
李标出生在一个大理石加工世家,世代皆为大理石画加工匠人。在他小的时候,就曾听家里老人们讲起,大理石中有一种“七彩石”,那是石中珍品,一块石头切开来,当中会呈现出七种颜色,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石头的色彩花纹皆是天然形成,绝非人工所造。似乎是大自然将彩虹故意遗落人间,全凝聚在了点苍山的山石之中。
这个美丽的“七彩石”,便成为了李标的梦,他一直坚信,老人们所言非虚。几十年过去了,李标一直醉心于大理石画的加工工作,然而遗憾的是,传闻中的“七彩石”却一直没有出现,“七彩石”似乎只是个美丽的传说,流传至今。 虽然梦寐以求的“七彩石”没有出现,但是苍天眷顾这位兢兢业业的大理石匠人,让他得到了“五彩石”。时至今日,“五彩石”出现时的情景,他还历历在目,只一眼,他就被五彩大理石画的美丽深深震撼,世间竟有如此无需雕饰的动人存在,他说那是他这辈子最激动、难忘的时刻。诚然之前付出再多的辛苦,那一刻也全部化作兴奋与喜悦。
这位土生土长的大理人,自幼年就与大理石打交道起,已经在加工大理石画的工作里投入几十载的光阴。如今,李标已成为了由大理州政协成立的“大理州石产业发展促进会”的副秘书长,他一直期望着这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珍宝,能够走出大理,走出全国,走向全世界。文化缔造与传承,本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不辞辛苦,无私付出。 随着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文化的关注和认同也逐渐加重。李标是幸运的,在他们世代匠人的辛勤努力下,2016年,在中国观赏石协会与大理州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大理石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这也助推了大理石的传播与发展。对此,李标欣喜万分,并积极投身为大理石行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他说大理石画之所以珍贵,在于自然生成,每一幅画都是天工造物,绝无仅有。过去因切琢方式原始,产量弥珍,只有帝王之家才赏玩得起,在最初仅作为贡品的时代过了数百年后,富贵人家以及文人雅士才有幸附庸风雅。而今,随着大理石开采及加工技术的飞速发展,大理石画也开始进入寻常百姓之家。正如李标所说的那样,美好的东西,就要与全世界的人分享。
对于大理石,李标有谈不完的话题,讲不完的故事,这些天绘奇石的故事镌刻在他的骨子里。在凿开毛石的时候,展开想象,在观赏天然石画时,体验永恒的造化。这便是大理石的奇韵之美。在谈到大理石开采时,他忧心忡忡。大理石被开采了数百年,好在如今苍山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已经全面停止开采,对于一个大理石画的匠人来说,政府的这项政策,令他很欣慰。由于以前粗放式的开采和加工工艺的落后,很多大理石画并没有完全展现出他应有的艺术价值。 作为一名大理石手工艺人,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本。大理石的美令人心醉,但苍山的保护更像是在守住自己的根,守护心底的灵魂。大理石无言,是大自然造就了它的瑰丽,而它的灵魂则是由同李标这样真正爱石之人所赋予的。
李标说,直到现在,他一直坚信,“七彩石”是一定存在的,只是因为这些石头深埋在泥土之中而没有被发现。然而,这位执着的大理石画匠人,并没有发现,其实“七彩石”早就出现,而且一直在他们的手里不断地向世人展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