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资深不焦虑爸爸的“鸡娃”手册

 昵称413468 2018-05-31




作者 | 吴妍娇   编辑 | Myra


不为孩子选择名校,上学前不教他识字,不在乎孩子的分数高低……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爸爸?



相比“别人家的妈妈”

“别人家的爸爸”才真的是稀缺物种啊!


这是个普遍焦虑的时代,今年时不时出现的焦虑,依然会延续到明年。如果你家里有个孩子,焦虑值会呈指数倍上升。关于对下一代教育的焦虑,是个永恒话题。


但是,在教育焦虑的大潮下,有一个人却似乎不怎么焦虑。独立教师蔡朝阳有一个儿子叫菜虫,他不为菜虫选择名校,上学前不教他识字,不在乎孩子的分数高低……他对孩子说,“你有权一生虚度光阴”,“你有权一事无成”。


所以,这究竟是个好爸爸还是坏爸爸呢?


阿啃老师


可以这么说,有了孩子之后,蔡朝阳整个人才变得接地气起来。从前,从他嘴里出来的多是批判,多是宏大的词汇,不那么“关心粮食和蔬菜”。之前,他是丁克主义的信奉者,如今他却成了资深奶爸。曾经,他也是个文青,认为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爱情,可现在他认为那些都是浮云,世界上只有一种爱是真爱,那就是亲子之爱。


自从顶不住压力成了一个爸爸,蔡朝阳反而很感激爸爸这个身份。因为如果没有小孩,他对生命的理解、对爱的理解、对教育的理解,所有的一切都不会到今天这个样子。


阿啃老师谈教育

奶 爸 篇


1


孩子是成人之父


成为父亲以后,我最爱引用的一句话就是:“孩子是成人之父”。不是我们赋予了孩子生命,而是孩子带给了我们对生命重新的感悟,我们在塑造这个孩子,同时这个孩子也在塑造着父母。


这个话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孩子让我理解了什么是爱。第二,我也真正理解什么是教育。换句话说,从孩子的成长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成长。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有伤痕的,但在育儿的过程中,这些伤痕也得到了治愈。很多个夜晚,在我精力交瘁,情绪失控而向孩子发飙之后,我都更深地看到了自己的童年。所以说,每个人身体里都住着一个小孩,平常我们看不见他的存在。但在和孩子的相处中,那个小孩会时不时地现身,提醒你那些童年的伤痕。



也正因为我看到了自己的童年,因而我不想孩子承继我身上那些幽暗的遗留,于是选择和自己身体的小孩握手言和,变得理性起来,真正变成负责人的大人。


所以,我一直觉得,养孩子的过程,不是单向给予。“我给了你生命,把你养大,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我最讨厌这种话,有种你不要拉扯我,谁让你拉扯我的?我又没有要求你把我生下来!


我们在养孩子的过程中突然发现原来我也是这样成长过来的,孩子身上的优点缺点都能深刻地看见我自己的烙印。所以,养孩子归根到底是我们自己得到了成长。当然了,顺道使孩子也得到了成长,这就是双赢。



2


我有一套教育的“砌墙理论”


我常说,做爸爸我认真到有点用力过猛。为什么这么说?原本我是奉行丁克主义的,后来想通了,所以做爸爸是一个理性的决定,我要为这个决定负责。


但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我看到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很多不对的地方。我与虫妈,都是70后。我们自我感觉良好,自认为是非常独特的一对父母。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70后父母普遍相似的深刻烙印,也在身上。



70后这代人可谓是第一代受过完整教育,拥有相对完整的理性,具有较多现代意识的父母。一方面,这使得我们在育儿的过程中,能够摒弃之前许多的传统观念,赋予孩子以独立的价值意义。但另一方面,我们同时是一代承前启后的父母,我们身上的传统遗留,依然像包袱一样负重不去。这大概是生于转型中国的我们这一代父母所无法避免的宿命。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有三种教育。第一种就是我们70后小时候接受的教育,都是往我们的脑子里砌墙。所有的教育都教我们不要越雷池半步,我们脑子里的墙越砌越高,有一种强势的安全感。


第二种教育比前者好一点,在墙上开了一扇玻璃窗,你能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但只能像一个无头苍蝇一样在玻璃窗上乱撞,出不去。


你已阅读全文的50%


还有一种教育,是完全没有藩篱、彻底自由的教育。典型的例子就是扎克伯格和马斯克这两个人。


所以,我下半辈子的任务就是翻墙,靠什么翻墙?有一幅著名的画,一个小孩站在书籍上,翻过了围墙,看到墙外精彩的世界。所以阅读就是台阶,让你的身高变得很高,足以来到外面自由的世界。另外一点就是,我提到的第一种砌墙的教育,要在我们这一代身上终结掉,让我们的孩子像精灵一样自由成长。



3


我家有个小学生


去年,我出版了《我家有个小学生》,这本书足足花了六年的时间去写,记录了儿子菜虫小学阶段遇到的诸多难题。在当下普遍焦虑的大环境下,为人父母,如何守护好孩子的童年,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里面最最让人头疼的恐怕就是择校的问题。而这恰恰是我们家和别人家不一样的地方。


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把小朋友分成牛娃和“牛屎”,这种分类是非常粗暴的,而家长却还要和学校合谋,形成了一种残酷的等级认证体系。而家长的这种焦虑,也投射到了孩子的教育上来。


在我看来,小学自然不是决定性的,童年才是一个人至关重要的时代。小学,有时候指的是一个空间,这里会有很多同龄人一起玩。但孩子无论进哪所学校,都会有很多同龄人,这个环境会促进他人格的完善。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孩子在小学里怎么跟小朋友一起混,到社会上他就怎么跟别人混。就好比我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交朋友的能力,就是在小学就有了。


我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上所谓的名校,反而送去了公办小学?因为只有在这里,孩子才能够碰到这么多各不一样的孩子,才会碰到差异。孩子也才会了解,世界是由差异构成的。未来他走向社会的时候,他才更能够包容这些差异,与差异和平共处。


其实童年最重要的事,就是无所事事,有大把的时间和空间可以自己安排,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发展出自我管理的能力。但前提,你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才行。这种自我管理的能力才是伴随他终身的。



有些家长把小孩送到一个充满牛娃的学校,从周一到周末时间安排得精确到分钟。换句话说,孩子的生活完全是由大人一手安排出来的。从小到大,Ta都没有机会去安排自己的时间,那么等他长大了,他怎么会去安排自己的人生呢?这个能力是需要在童年的时候学习的,而很多孩子都被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大家也看得出来,我是个对儿子很“纵容”的老爸,因此很多家长反馈说,菜虫做你们家的孩子真的很幸运。


但我却要说,这话要翻过来讲,不是菜虫是我们的孩子他很幸运,而是我们这么普通的、身上充满了这么多问题、这么失败的人居然有幸成为这么好的一个孩子的爹妈,我们才是有幸。



4


教育就是拼爹


有句流行的话叫“教育就是拼爹”,拼爹的核心在哪里?我自己的解读是,拼的不是钱,也不是权,而是我们的教育观念。在这个时代,要让我们孩子不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其实不是让我们的孩子在起跑线抢跑,而是需要家长建立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观,一种直指教育核心的视野,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之前有一部动画片《疯狂原始人》,讲的是穴居人瓜哥,一家子住在洞里,他们认为,只有洞穴才是最安全的,他天性好奇的女儿小伊跑出洞穴去探秘,被他抓回洞穴之后,好好地教育了一顿。这个教育的核心是:因为好奇,人死了。


看到这一段,我笑死了。这不就是我们这些成年人的教育观念吗?我们用此前40年的生活经验,来告诉我们的孩子,要他们按照这样的生活经验和生存规则生活——这一切教育的核心就是两个词:听话,乖。按照既有的节奏生活,周而复始。



关键就是,我们在学习一般的教育理论之前,是用我们此前三十到四十年的生活经验在指导孩子们,指导孩子们什么呢?就是指导他们三十年之后的生活。这当中一前一后,就相差了至少70年。


举个活生生的例子,我小的时候不乖乖写作业,我妈就跟我说,长大以后我只能去通烟囱。但实际上等我长大以后,连通烟囱这个职业都消失了。而今天,甚至一个小程序就能消灭很多职业了。所以,我们千万不要用今天的眼光去衡量孩子20年后所面临的世界。


我一直说,我们身处于一个要向孩子学习如何学习的时代。孩子的学习能力比大人强得多。所以大人要收起作为成年人的倨傲,跟孩子一起成长。你让孩子拥有怎样的未来可能性,这才是最最重要的。



↓ 查看【阿啃老师】的其他文章 ↓

为爱朗读12年,别人家的爸爸从没让我们失望过!


今日互动

家庭教育中,你认为爸爸重要还是妈妈重要?

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们交流~


想要找到热爱阅读,关注孩子成长的家长大家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