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颊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研究进展

 小口袋精灵 2018-05-31

颊部分区的发展

人无法对感受到的每个信息都做出反应,但却可以将目标信号和背景信号区别开来,当眼睛注视面部时,眼球视物固定点集中于面部各种结构的角度和连接处。面部的标记、突出部位、轮廓和色度对比使得面部形成若干个区域,这些分隔开的小区域叫做局部亚单位或形态亚单位。局部亚单位理论在面部修复重建中非常重要,比如在外科手术时,就可以根据皮肤纹理、皱纹、头发的特点,尽可能将瘢痕隐藏在面部单位和亚单位的交界处,视觉上给人以接近正常的感觉,这样的感知心理学有助于美学修复原则的形成,并可帮助外科医师成功地对面部进行重塑。

 

颊部的解剖学研究

颊部的主要感觉神经支配来自三叉神经的上颌支和下颌支,小部分神经支配来源于颈前皮神经和耳大神经,后两者均来源于颈丛。支配面部浅层肌肉运动的神经主要是面神经及其主要分支,咬肌和颞肌主要由三叉神经支配。颊部的血液供应则主要来自颈外动脉发出的面动脉、颞浅动脉和刘晓燕等通过尸体解剖发现,在面颊部被覆软组织层次中,面中、下部存在不同于皮下脂肪组织的纤维脂肪垫层。纤维脂肪垫分布于皮肤和SMAS之间。当颊部缺损深达脂肪垫以下时,修复所需的组织量增加,对手术方式的选择会产生影响。

 

颊部缺损的修复方式

颊部缺损修复应考虑患者的基本情况,缺损的大小和形状,缺损周围组织情况及供区等因素,有吸烟病史或明显周围血管病变的患者,采用皮下剥离掀起任意型皮瓣修复缺损时易出现皮瓣远端坏死。手术设计时,鬓角和口角的处理应和下睑一样慎重,避免造成移位和外翻。修复过程中避免损伤面神经、三叉神经和腮腺导管。在所有的修复方式中,切口设计应沿着皮肤张力线,小的组织缺损区可以直接拉拢缝合。对于缺损较深或曾接受放射治疗的部位,往往需要应用血运丰富的皮瓣转移修复。大面积的全层缺损可应用吻合血管的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感染性创面可先行皮片移植加快创面愈合,Ⅱ期行皮瓣移植以获得最佳外观效果。由于所有的切口都会留有不同程度的瘢痕和挛缩,因此,术前应考虑到瘢痕对邻近面部结构的影响,避免造成下睑外翻和口角、鼻翼的移位。供区的选择应排除创伤、放射性损伤等影响组织移动性和血供的因素。

 

直接缝合

如果颊部缺损面积较小,直接缝合是比较理想的修复方法,尤其是当切口可以被设计在皮肤张力线内时,可获得非常满意的效果。由于颊部的“猫耳”畸形一般不会随时间推移而自然平复,因此,可以将切口设计成梭形,从而避免切口两端出现“猫耳”畸形。

 

皮片移植

早期文献多报道应用皮片游离移植修复颊部缺损,方法简单,多以耳后、锁骨上作为供皮区,且可以修复大面积的颊部缺损。但因皮片颜色、质地均与颊部皮肤相差较大,且手术后远期皮片色素沉着明显,严重影响美观,目前已很少使用这一方法。


局部皮瓣

颊部的V-Y推进皮瓣菱形皮瓣和双叶皮瓣

 

邻位皮瓣

包括了面颈部旋转推进皮瓣、颈胸部皮瓣、颈阔肌肌皮瓣、颞肌肌皮瓣等

 

岛状皮瓣

皮瓣掀起时带有皮肤、皮下组织和降眉肌,通过皮下隧道到达缺损区。手术可以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供区可以直接缝合,形成的瘢痕可被误认为是鼻根部的皱纹。此皮瓣血供可靠,用途广泛,易于剥离,颜色、厚度均与面部皮肤接近,供区隐蔽,甚至可以矫正颈部皱纹。耳后皮肤菲薄,皮肤色泽与颜面部接近,位置相对隐蔽,是修复颊部创面的理想皮瓣供区,临床应用以颞浅动脉为蒂供血的耳后乳突区跨区反流轴型皮瓣、耳后皮下组织蒂皮瓣修复面颊部缺损,可达到功能和美学修复的双重效果。

 

游离皮瓣

大面积和全层颊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仍是一个挑战,常需皮瓣游离移植进行修复。修复颊部缺损常用腓肠动脉穿支皮瓣、桡侧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扩张皮瓣

应用内置或外置的扩张装置扩张病灶周围正常皮肤,对颊部缺损修复有较大用途。在内置扩张器的使用过程中,多采用额部扩张皮瓣和面颊部扩张皮瓣修复颊部缺损。采用额部扩张皮瓣时,应用较大容积的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充分扩张整个额部皮肤,利用一侧滑车上血管为蒂形成皮瓣,或以颞浅血管额支为蒂形成皮瓣,用于修复眶部、颧部等部位的缺损。采用面颊部扩张皮瓣时,待面颊部皮瓣扩张充分后,设计合理的切口,将皮瓣旋转或推进转移,修复颊部缺损即可。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的使用,使病变周围的正常皮肤得到充分利用,术后皮瓣颜色、质地、厚度与周围正常皮肤更接近。同时还可降低供区损伤,易被患者接受。皮肤扩张术需2次手术,中间有较长的扩张注水过程,限制了这一技术在急诊创伤或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预构皮瓣

所谓“皮瓣预构”即通过将知名血管或者含有知名血管蒂的筋膜、肌肉等组织移植于原本没有知名血管存在的部位,或将皮片、黏膜、骨或者软骨等组织移植于含有血管束、血运丰富的筋膜、大网膜等组织上,通过血管新生和血循环改道等方式重新血管化,形成轴型皮瓣,所形成的皮瓣可以按岛状皮瓣或游离皮瓣的形式进行移植,用于组织的修复和重建。预构皮瓣技术结合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可以提供更多的皮瓣面积,有利于供瓣区的关闭。缺点在于手术需多次完成,创伤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