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我们的手脚往往很难保持温暖,因为手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没有身体其他部位那么及时和充足。 但是,如果冬去春来,一个人的手脚还是冰凉冰凉的,那就要考虑身体是否出现什么毛病了。 杨红就是这样一个病人。她是资料管理员,33岁,本该处于人生中最如火如荼的时期,但她看起来并非如此。 不但面色泛黄?晦暗,两个大大的黑眼圈挂在脸上,更夸张的是,在这个温暖的季节,她身上依然裹着厚厚的棉袄,脖子上还系着厚重的毛线围巾。平时杨红就怕冷喜热,熬过了去年冬天,所有人的春天来了,杨红的“春天”却迟迟未来。 一双手脚,即使套上手套?棉鞋,也常常冻得僵硬;胸口和背心特别怕冷,有时候会冻得打哆嗦,感觉浑身发抖。不过,奇怪的是,杨红很爱出汗,哪怕不要活动,只是坐上一早晨,到了中午也是汗渍渍的。 “平时还有痰,稀稀的?白白的,尤其是早上起来的时候,痰卡在喉咙里很不舒服。”杨红愁眉苦脸,”每天早上咯完痰,我就喝一大杯水,一整天下来,要喝好多水,但是是觉得口干。 对了,眼睛也怪怪的,出门一吹风就流眼泪。" 我看了看她的舌头,把了把脉,一派虚寒?痰湿征象。“睡眠和大小便还可以吗?“我问。”睡得不大好。有点便秘,也不是很硬,但老是感觉排不净。小便特别多,尤其是晚上,的起来两三遍;而且感觉每次小便量很多,颜色也是清清的,不带黄色。 “杨红的回答其实在意料之中。 诊断:寒厥(肝寒阳虚,寒湿凝结) 处方:四逆汤加减 熟附子(先煎)15克 干姜20克 炙甘草30克 边条参(另炖)12克 当归15克 桂枝15克 白芍药15克 细辛6克 大枣30克 生姜30克 麻黄6克 白术15克 茯苓30克 吴茱萸12克(沸水洗两次) 共5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煎两次,早晚各一服。 厥者,手足逆冷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寒厥“这种病有认识,《黄帝内经》说:“厥,气上逆而阴阳失调,轻则四肢寒冷,重则不醒人事也。”可见,这病有轻重之分。仅仅是四肢寒冷,可以称为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也称为厥。杨红的情况,当然属于前者。 后来,《伤寒论》如此概括:“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也。”有人根据这句话认为,凡是厥者,必然有手足寒冷的征兆,这是诊断要点。 至于寒厥,《黄帝内经》是这样说的:“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所谓“下”,一班就是肾虚。肾阳虚衰,是发生寒厥的根本原因。 杨红平时怕冷喜热,眼眶发黑?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这些都是肾阳虚的征象。而寒战?双目迎风流泪的症状,则应该归咎于肝。因为中医认为肝主动?开窍于目;另外,还有“春气通于肝”的说法,春季与肝脏相应,冬春之交以及春三月,肝经易于受病邪侵扰。 当然,厥证不止寒厥一种。 《伤寒论》论述的厥证有十一种之多,除了寒厥之外,还有因阳热被郁所致的热厥,因气郁所致的气厥,因血虚受寒所致的血厥,因蛔痛所致的蛔厥,因水气内停所致的饮厥,等等。 四逆汤,救阳之方 “四逆汤是什么意思?它治疗寒厥特别好吗?”杨红问。“四逆,就是四肢逆冷的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