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寻苏轼在滁州的墨宝之二:欧阳修命名的醉翁亭

 沁园春春2016 2018-05-31
(2011-10-21 01:13:43)

    欧阳修庆历五年(1045)被贬任滁州知州。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推行新政,而反对保守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被贬,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亲戚中有人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的。

     琅琊山和尚智仙很同情和敬爱欧阳修,为了给欧阳修歇脚和饮酒,就在半山腰造建造一亭子。欧阳修自号醉翁,亭子名之“醉翁亭”。 

探寻苏轼在滁州的墨宝之二:欧阳修命名的醉翁亭

登琅琊山古道可见中英日三种文字的指示牌(如上图)


探寻苏轼在滁州的墨宝之二:欧阳修命名的醉翁亭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探寻苏轼在滁州的墨宝之二:欧阳修命名的醉翁亭

探寻苏轼在滁州的墨宝之二:欧阳修命名的醉翁亭

探寻苏轼在滁州的墨宝之二:欧阳修命名的醉翁亭

探寻苏轼在滁州的墨宝之二:欧阳修命名的醉翁亭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如上图),
庆历八年三月已未刻石亭上。

    王兆鹏先生考证,《醉翁亭记》第一次刻石欧阳修曾亲与其事,故后人多以为《醉翁亭记》与《丰乐亭记》皆为欧阳修自书,刻石时间在庆历六年(1046)记文写成之时,其实有误。清陆耀遹《金石续编》卷十五载有宋人苏唐卿所刻《醉翁亭记》碑,该碑碑阴刻有唐卿与同时人唱和诗作,其中乡贡进士邵忱有和诗一首,其诗如下:

乡贡进士邵忱和


欧公顷岁守滁阳,题记苍颜入醉乡。贤宰特将刊古篆,旧碑不免弃山梁。(旧碑乃陈知明所书)轩楹别构如安屏,笔札难通似面墙。异日智仙来辇去,退蒙从此谢声光。(退蒙乃知明字)

 

从邵忱和诗注释,可知《醉翁亭记》首次刊石乃陈知明退蒙书丹,此一点当确凿无疑。皇祐二年(1050)欧阳修有《答陈知明书》,据此书,欧阳修庆历八年知扬州时与陈知明相识于公宴结束之际,考欧公二月庚寅到郡,二人相识当即此日或略后,虽二人很快即分别,但互有书信往还。《答陈知明书》谓“客之来自滁者,皆能道足下之事”[11],当即指《醉翁亭记》由陈氏书丹刻石一事。


又陆耀遹《金石续编》卷十五录有苏轼书《醉翁亭记》石刻跋语两种,其中一种为宋代滁州刻石本,其跋不全。另一种为河南新郑县小字行草刻石本,此刻乃明人以苏轼墨本真迹双钩上石,为全跋:

 

庐陵先生以庆历八年三月己未刻石亭上,字画偏浅,恐不能传远,滁人欲改刻大字久矣。元六年轼为颍州,而开封刘季孙请以滁人之意,求书于轼,轼于先生为门下士,不可以辞。十一月乙未,眉山苏轼书。


据此跋知《醉翁亭记》的第一次刻石在记文创作两年之后,时间为庆历八年三月己未。其时欧阳修已在扬州任上,自欧、陈相识之二月庚寅至三月己未,共29日,推测当时情况,当为欧阳修初到扬州后与陈知明相识,遂请陈氏书丹,遣人刻石山中。


陈知明所书乃正书,字类《丰乐亭记》,字画较浅,当时流传颇广。朱熹有《考欧阳文忠公事迹》一篇,谓:“醉翁亭在琅邪山寺侧,记成刻石,远近争传,疲于模打。山僧云寺库有毡,打碑用尽,至取僧堂卧毡给用。凡商贾来供施者,亦多求其本,僧问作何用,皆云所过关征以赠监官,可以免税。”(《朱子全书》第24册第3430—343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按“山僧打碑”一条记录又见于祝穆《方舆胜览》卷四十七。)


据朱熹文,“山僧打碑”事曾被欧阳修诸子写入“欧公事迹”稿本中,“事迹”撰作时间当在欧公去世之际,故“山僧打碑”事必发生于欧公在世时,即此事并非指苏轼所书《醉翁亭记》,而是指《醉翁亭记》初刻的传播情况。欧公《赠沈遵》序云:“予昔于滁州作醉翁亭于琅琊山,有记刻石,往往传人间。”仅言“往往传人间”,据语意可知当时拓本传播虽然极盛,数量仍较有限,盖拓碑耗时,虽终日锤拓,所得亦不多。但《醉翁亭记》的第一次刻石仍是相当成功的,它对于加速此文的传播、提高作者的声名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