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史笔谈68:为何赵匡胤救命恩人管不了禁军还自杀,而哑巴却可以

 金色年华554 2018-05-31

本号打算以连载的形式,从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为基础,用通俗语言、清晰逻辑再现北宋100多年政权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笔谈:北宋王朝盛世梦》。此为第68篇。

得罪赵光义

靠符彦卿掌管禁军是不行了,赵光义原本在殿前司也没打下多少威信和基础。可就这么点威信和基础,仍然被破坏。

张琼这个殿前都虞候的接任者,典型的武夫,干事简单粗暴,平日里只服赵匡胤,对赵光义这个前任毫无尊重,完全改弦易辙。

宋史笔谈68:为何赵匡胤救命恩人管不了禁军还自杀,而哑巴却可以

赵光义对此毫无办法。但机会总是会送上门来。

因为,简单粗暴是比较容易镇住禁军士兵,但是在复杂的官场上,这也往往成为政敌的攻击点。

此次出面攻击的是张琼的两名下属史珪、石汉卿。

建国之初,赵匡胤为掌握大臣及民间的情况,就把史珪、石汉卿开发成特务一类的角色。两人靠打小报告获得了赵匡胤的宠信。

但两人并不是什么善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还夹杂一些私货,妄图打击别人。

张琼对自己手下这两个小人是异常愤怒。军人不靠战功就已经很可耻了,他们居然还去做下三滥的事情。张琼见到他们,就当着外人的面叫他们'巫媪'。

这两人受了委屈,心里很苦闷。他们恨死了张琼。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赵光义与他们原本是同僚,这下就有了共同的目标。

小人告状

963年六月,史珪、石汉卿发挥特长,向赵匡胤告张琼的状。这次他们准备很充分,时间恰当,罪状充分。

时间选的是赵匡胤准备郊祀、实行京城戒严的时候。

罪状有四条:一是'擅选官马乘之',二是'纳李筠仆从于麾下',三是'养部曲百余人',四是'巫毁皇弟光义为殿前都虞候时事'。

赵匡胤大怒,好啊,学我的本事了,私下培植势力,还诋毁我的亲弟弟,必须当面问个明白。

张琼这个耿直汉子,懒得和赵匡胤解释,拒不认罪,你信就信,不信拉倒。当年我都救过你的命,你倒相信这'巫媪'的话。

没办法,当面对质吧。

但张琼一见到史珪、石汉卿就来火,肯定破口大骂,你们这两个老巫婆一样的家伙,不在战场立功,却去打小报告,乱污蔑人,现在倒告到老子头上来了。

这还了得,不光藐视皇帝,还触犯了赵匡胤的心理。毕竟他们去打听情报是赵匡胤安排的。

赵匡胤大怒。

宋史笔谈68:为何赵匡胤救命恩人管不了禁军还自杀,而哑巴却可以

他也是勇夫,受不了这个气,放在以前,早就自己大耳光扇过去了。不过现在当皇帝了,不好自己动手,那就叫他们动手吧。

石汉卿迫不及待地冲上去,用铁挝朝张琼脑袋奋力直击,把张琼打得个半死不活。

之后,有说张琼自杀了,有说被张琼'赐死'了。

总之,张琼死了。没死在当年的寿州战场上,反倒死的不明不白。

事后,赵匡胤听说张琼家穷得很,仅有三个奴仆。他这才知道上当了,只好厚葬了张琼。

他把石汉卿找来质问道,你说张琼私养部曲百余人,他们都在哪里?

石汉卿说,虽然他奴仆少,但都是以一敌百的高手。

这就是狡辩,赤裸裸的耍赖。

赵匡胤受到了愚弄,却也不好深究此事,去怪罪于他们。因为,他们是为自己履职的耳目。只是,以后要多留个心眼,有选择性地听取他们的小报告。

哑巴接任者

随后接任的殿前都虞候是谁?杨义。

这是一直跟随赵匡胤、官当得很大、却在历史上没啥功劳没啥名气的一个人。所以,这个人是不会对谁造成威胁的。

不仅不会造成威胁,两年后他还患上了哑疾,不能说话。

张琼坏就坏在乱说话,因此成为别人的角力对象。

杨义好就好在不说话,自然也就消除了别人的戒心。他还找了个小奴仆,叫田玉,凡事都由田玉代为说话。

他的哑疾丝毫没有影响工作。

后来到967年,殿前都指挥使韩重赟因私养亲兵被撤军权,赵匡胤在之后六年都没有任命殿前都指挥使,杨义便成了殿前司最高统帅。

奇特的是,十多年后,他的哑疾在病逝前一天突然好了。所以,他到底是真哑还是假哑呢?

不管怎样,在建国初这一轮无声的较量中,低调、不说话的杨义成了各方都乐于接受的人物,他也创下了军事指挥史上的一个奇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