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油诗”中的“打油”指的是

 松绿茶 2018-05-31
谈到中国的打油诗,如今大抵以张打油为祖师爷,然而却没有人承认其为诗人。引《升庵外集》为据:"唐人张打油《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故谓诗之俚俗者曰打油诗。"

  传说,唐代南阳读书人张打油一次在衙门墙上写了一首咏雪诗:
  白雪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
  这首诗被县太爷看见后,派人把张打油抓来责问,并以当时南阳被叛逆围困,正求朝廷救援一事为题,叫张打油写诗一首。
  张打油随口吟道:
  天兵百万下南阳,
  也无救兵也无粮。
  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
  县太爷一听,这诗的腔调同墙上的诗一模一样,禁不住大笑起来。从此,文人们就把这种内容浮浅、语言粗俗,又不拘平仄韵律的诗叫做"打油诗"。其实,如果我们摆脱封建文人的偏见,使用俚语,诙谐,通俗易懂也是的一种风格的话,打油诗也不乏有精品。
  书画琴棋诗酒花,从前事事不离它。
  而今七事都改变:油盐柴米酱醋茶。
  昔日的琴棋书画,何等高雅;可是如今,也许是因为家道中落,或许是人生坎坷,不得不关心那柴米油盐。文人的解嘲,个中滋味,是酸楚,是落寞,是惋惜,是解脱?尽可由人去体味。打油诗的品位高下决定于作者见识的高下,难一概而论。这也正是后来有的高人雅士欢喜谦称自己的诗为"打油",显示了其对打油诗不为框框所拘的随意自如的向往。对厌倦于作古正经的单调与呆板的人,打油就在那儿含笑招手了。
现在,人们习惯把通俗粗浅的诗叫做“打油诗”,有的作者自谦,也把自己有诗称作“打油诗”。为什么把这种诗称作“打油诗”,它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打油”是一个人的名字。相传此人姓张,是我国唐代南阳的一个读书人。他不仅很会吟诗赋词,而且特别喜欢民间文艺。平时跟民间歌手交往甚密,因而收集了相当丰富的俚语俚曲,并运用到自己的诗词创作中去,写出了不少内容通俗浅显、风趣形象的诗歌。这些诗歌虽然得不到当时所谓的“正统”文人们的赏识,但颇受平民百姓的喜欢和赏识。 
有一年冬天,张打油出游经过某县参政大人的阔宅,一时兴起便入内闲游。不料天色骤变,下起大雪,他急忙奔进屋内。张打油被窗外的奇妙雪景所吸引,不由诗兴大发,便提笔蘸墨在墙上写下《雪诗》一首: 
江上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写罢诗,便掷笔而去。参正办完公事回宅发现张打油的诗,勃然大怒,便派人把他抓来,问他为什么乱画。张打油答道:“想我张打油,只会吟诗作文,不会胡写乱画。” 
参政听后,便以南阳城被判军所困,守将请求朝廷派兵解围为题,叫张打油作诗。张打油听后稍一思索,便朗声念道:“天兵百万下南阳”,参政一听,觉得跟墙上题诗的风格完全两样,就说道:“哈哈,扑看来这墙上的诗一定不是你写的!”可是他听张打油念完下面的几句,就禁不住大笑起来。原来张打油的全诗是: 
天兵百万下南阳, 
也无救兵也无粮。 
有朝一日城破了, 
哭爹的哭爹, 
哭娘的哭娘。 
参政听罢,觉得诗虽称不上高明,但亦算扣题即景,通俗形象,便把他放了。有此波折,张打油之名便流传开了。久而久之,后人便把内容浅显明了,字句诙谐风趣,形象鲜明生动的诗称作“打油诗”。
相传唐朝有一个三流诗人叫张打油,他曾写过一首《雪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初看这首诗,也采用了形象化手法。你看混混沌沌的天地之间,,雪白一片,只剩下黑呼呼的井口。黄狗身上因积满了白雪,好象变成了白狗,而白狗身上,厚厚的积雪,仿佛肿了个大包。但张打油的这首诗,只有诗的格式,没有诗的意境。人们因他的名字将这类诗称为打油诗。
打油诗虽然算不上档次,但由于它极具有讽刺性,有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所以在通俗性的相声,小品或有些杂文中被人们应用。我们在写作中有时也可适当编写或引用这些打油诗,增加文章的趣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