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働化”而非“自动化”

 攀登者anly 2018-05-31

自働化是指让设备能像人一样自动识别异常并自动停机,而自动化是完全机械化,不需要人员操作。自働化和自动化有相似之处,也有本质上的却别。

 
 

  其相似之处都是将人从设备操作中解放出来,用设备代替人员部分工作,提高作业效率。而很多企业管理者将“自动化”当成了“自働化”,这也是很多企业在精益生产实施过程中的误区之一,把“自动化”定义为精益生产的诉求。错把自动化当成自働化,精益生产提倡的是自働化而非自动化


  中国很多企业都喜欢往自动化方向发展,一方面显示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一方面也代表其紧跟时代潮流的步伐。但很多企业在自动化进程中付出的代价或许和其收益并不对等,自动化在企业运用过程中存在普遍问题:


  1. 设备运用和维护技术跟不上,很多自动化设备成为一种摆设;


  2. 依靠设备供应商(国外)维护,维修时间长,为了应对异常,过量生产严重;


  3. 出现批量质量问题,找不到问题的根本原因而照成重大损失;


  4. 设备柔性差,切换时间长,而不得不采用大批量生产方式;


  5. 设备昂贵,停机直接损失巨大,过量生产成为“必需”;


  6. 昂贵的备件和维护成本;


  德国人喜欢自动化设备,因为其对设备的掌控能力足够强。日本人的技术也不错,但其在自动化运用方面更加谨慎,更加现实,在自动化改善领域中也分出三个阶段:


  1. 手工


  2. 半自动(自働化)


  3. 全自动


  第一阶段意味尽量在现有方式中改善作业流程,而不需要大量投入,在手工作业逐步标准化过程中,把标准化的部分交由设备完成,而人工要完成的就是将零件取出、装上,这称之为半自动,在日本也成为Check-Check line,即为半自动,但设备均具有自働化功能,流程或产品质量出现异常时自动停机或报警。


  目前很多日本企业处于半自动化状态,不是因为小日本不懂全自动的设备,而其抠门思维会清晰的告诉他们什么时间应该变成全自动,是否应该变成全自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一定是最好,但一定要最适合,只是抠门的日本人不仅像我们只说的那么好,而且言语一致。


  有人说精益其实是抠门的人、穷人的哲学,不错,小气的人更容易把精益做好。精益生产的核心就是消除一切浪费,只有做到“斤斤计较”,才能发现尽可能多的浪费,才能真正做到“精益生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