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有深度有高度有热度的评述都会启发他人,铭记于心,小编特约各路摄影大咖指点江山,极度发酵和放大摄影作品的同时达到相互交流,提高境界,抛砖引玉,增加看点。 本期大咖:冉玉杰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四川教育摄影协会副会长 比赛 @ 龙厚德|照片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狗狗与主人动作的协调一致,我们在体会到摄影师敏锐的捕捉能力的同时,也会感受到动物的灵性,想象它与主人之间是怎样一种互动关系,甚至去猜测它会如何思维?这样一来,照片后面就有了更多的趣味。 真假模特 @ 罗秀龙|寒雨把路人逼上台阶,与呆模并立。服装的厚薄与手势之间的差异,让我们知道虽然都穿着衣服,但未必会一样知道冷暖。细看人物的眼神,居然与模特没有差异,但这里面反映的不是无神,而是在自然面前的无奈。 意外“撞衫” @刘卫民|轿车横在路中,摩托车紧靠旁边,女孩虽然用手挡住了大半个脸,但还是难掩焦虑的神情,交警正在处理事故。车的颜色确实“撞衫”了,而作者恰好遇到,不也是一“撞”吗? 呵护 @ 李永辉|可爱的小女孩腰板挺直,双手高举班级牌,神情专注,由此可见她认真投入的态度。这时给她点独立的时间,让她去体会这份荣誉与责任,甚至让她为此忍一会儿饥渴,都比这一口饮料有意义得多。 自拍 @ 王引牢|中国人对待感情历来含蓄,夫妻间也讲究相敬如宾,老一代人尤其如此。庙会门前一对白发老人也玩起了合影自拍,神情虽有些拘谨,但身后那把同心锁和可爱的卡通形象,却能影射出他们的内心。 生日快乐 @ 於德金|红烛围绕,灯笼高悬,背景中的寿字说明事件内容,众人围着老寿星,击掌合唱生日歌,人物表情丰富自然。前景的渔船交代出环境特点,可能受现场局限,取景稍紧。另外画面太过对称,失之生动。 别生气了 @ 邓晓智|逆光取景,人物姿态和表情都表现到位,影子的呼应增加了画面层次,但人物两侧后期压暗太明显,反而会分散观者的注意力。 恋上东湖 @ 安娜|逆光拍摄简洁了画面,左右两棵梧桐树以深色影调形成有力的画框,湖上的雾气带来悠远、静谧的感觉,四组人物或依偎、或拍照,都有所恋。 春光 @李纪宪|一对新人深情相吻,两位摄影者拉开的架势烘托了现场的气氛,伴郎和伴娘环绕左右做好陪衬,动作虽有些夸张,但有利于强化幸福的感觉。明媚的逆光让人物形象突出,整体的暖色调正合了春光的意境。 心静自然凉 @张作华|一身短衣裤的老人静坐在公园的长廊中,手摇的扇子也说明正值夏天。老者的身姿、耳机和专注的目光是心静的直观写照,背景墙上的书法扇面一方面与人物手中的扇子相呼应,同时与近景的绿叶一起在内涵上为标题中的“凉”字点题。 ▽ 生活就是戏 / 冉玉杰 / 这些年在一些展览或者画册中经常看到一些照片,初一看很好,画面结构完美,人物姿态舒展,点景的对象位置也恰到好处,符合构图的经典要求,且环境气氛浓郁。从画面构成的角度看,你不说它精彩好像都没有理由,但如果你稍微多花一点时间细看,便会产生疑惑。比如那个穿红色棉袄站在船头撒网的大爷,如果是节日里走亲戚这身打扮也还说得过去,在日常劳动中也这样,只能佩服导演对“民族特色”的理解。那把网尽力抛向空中的姿态也很有些范儿,但肯定捕鱼的效果没有捕鸟合适。另外在坝上的一片水塘里,总会有一群身着蒙古族盛装的骑手,不分春秋,放着旁边宽阔的草原不走,策马老在水塘里奔驰,溅起的水花在逆光的照射下晶莹透亮,也煞是好看。 我曾经数次到渔港采访,也拍摄过江上渔民真实的生活,看过牧民们策马走过草地,所见所闻既增长见识,也多有感悟。然而这些感悟绝对不是来自于虚假的精彩,而是源自许多真实而生动的细节。所以,我们的拍摄,没有必要去追求那些形式大于内容的虚浮与漂亮,而应该立足于生活,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发掘值得表现的对象,因为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只有合理的才能合情。 一、精彩的未必是剧照 上面我们说到的例子,说到底还是一个如何理解摄影的问题。我们会为照片的精彩而喝彩,但在追求画面精彩的时候,不能只看结果,不问过程。许多摄影大师的作品都充满戏剧性,诸如马克·吕布、马丁·帕尔,罗伯特·杜瓦诺、威利·罗尼,可以说戏剧性效果是摄影审美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这些戏剧性效果是植根于生活之中的,是偶然出现的,因为摄影师眼光的锐利与捕捉的敏捷,才成就了画面的精彩程度,也因为生活的趣味与摄影师的能力而成就了读者的阅读体验。而我们周边总有一些聪明的摄影师爱找捷径,超越生活自编自导,直接安排一个看似具有戏剧性效果的场景,其实就是用剧照替代生活中的戏剧性瞬间,结果自然是怎么看怎么别扭。 二、吼出来的不感人 在一次重大灾难后的纪念演出上,一群学生朗诵一段诗歌。按说那是一段深情缅怀与感恩奋进的表白,但学生们一开口,便使出洪荒之力开始呐喊,虽然是全情投入,效果却是把所有听众吓了一跳。没有铺垫,没有起伏,情绪的爆发显得有些可疑。接下来一位中年演员走上台来,用近乎平铺直叙的声音读了一封信,到后面稍有抑扬顿挫,全场听众便潸然泪下。我保证他们都是尽心尽力在付出,但对生活与戏剧的理解深度不同,其演出效果也有了显著的差异。虽然说的是舞台,我相信其背后的根本问题,也一样适合于摄影,毕竟它们最后作用的对象都是人。 三、寻找真实的细节 要想拍摄到具有戏剧性效果的场面,绝招只有一个,即关注生活的细节。学习摄影的人们都会去看许多名作,著名大师的也好,网络爆红的也好,这些作品有助于提升我们的眼光,我们看它学习它,是要理解对象的特点,揣摩摄影师的思维,学习画面形式与内容如何碰撞,然后消化它。如果我们能让它烂在脑子里,融进血液中,在需要的时候它一定会自然生发。如果仅记住它的外壳,带一个框框去进行比照,那自然找起来会很困难,那些为摄影师一条龙的安排与服务,折射出的是个性思考的缺乏。如果长期习惯于用跟团跟点的方式去“创作”,那就很难脱离沙龙的套路,你积累起的影像也不过是人人都有的剧照。 生活是戏剧的源头,你如果植根于生活,仔细观察、体会和感悟它,何愁照片不精彩? 实习编辑|赵霏 ©人民摄影报新媒体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