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教人物】一幅字可以在北上广买十几套房,它出自道教徒之手

 cxag 2018-05-31

八年前,也就是在2010年11月20日的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一幅共计41字的《平安帖》拍出了3.08亿的天价,而且拍卖的并不是完整的《平安帖》,更不是书家真迹,仅仅是宋代摹本。



3.08亿,即使在八年后的今天,也可以在一线城市买上十几套房。


那么问题来了,《平安帖》是哪位书家的墨宝呢?


答案是王羲之。



提起这位大咖,在我国历史上可谓路人皆知,是悠悠数千年中唯一被誉为“书圣”的大书法家,但他的道教徒身份却鲜有人知。


王羲之,出身于东晋望族王家,是当时最有代表的文化士族之一,整个家族从上到下,都信奉黄老之道。



在《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中记载,王氏家族世事张氏天师道,又精通书道。《潜夫论》中也记载:因氏王氏,其后子孙,世喜养性、神仙之术。


可见,整个王羲之家族,都不乏虔诚的道教信徒,而作为当时的名门望族,王家历来重视对家族成员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培养,王羲之置身其中,从小耳濡目染,对黄老学说的推崇无可置疑,也为他的道教信仰打下了深厚家族烙印。



自青年时代起,王羲之就跻身仕途,但同时作为一名虔诚的道教信徒,这看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但如果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他一贯的思想轨迹加以探索,就毫不奇怪。


《世说新语》所载他与谢安的一番谈话,即是例证。


王说:“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但同时,王羲之又确实殷切期盼能远离尘世去修身养性,例如他曾对朋友说:“吾为逸民之怀久矣”。




从表面上看,王羲之的“弘济之志”与他希冀寄情山水、求真悟道两者间,似乎构成了他长达三十年仕宦生涯中的一对矛盾;但如果从他的思想内质看,恰恰也表现了他作为乱世中优秀知识分子所具备的“以道为本,以儒为用”的人生价值观,其中自然恬淡的老庄思想与“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家道德观念两者有机结合,共同为王羲之的一生诠释了思想层面的注解。



回到王羲之书法造诣上,他善写隶、草、楷、行诸体,心摹手追,博采众长,备精诸体,熔于一炉,摆脱了汉魏虚华笔风,风格自然平和,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自成一家,代表作《兰亭序》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可以说,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贡献巨大,泽被千秋。



晚年的王羲之隐居于浙江嵊州金庭道教胜地“第二十七洞天”,与道士共修服食,不远千里采药石,王羲之慨叹“我卒当乐死”,卒后,乡人根据其遗愿葬于此地。


一个赫赫大名的道教徒就此离世,留下了千古书圣一名,正应了道祖老子所云:'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