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整理清朝相关的历史,读溥仪侍从李国雄口述的《伴驾生涯》,说到由于某种奴才观念深入人心,这也许一直被我们忽视,李国雄在溥仪失势后,在很长时间里,依然死心塌地地侍候着溥仪。书中有一个片段说到,溥仪有时候在高兴的时候会赏给下人一些贵重的东西。在小编看来,这都不算什么,以前邀请下人和皇帝共一桌吃饭,这才是最大的荣耀。李国雄在书中回忆道,他也是下人里很少得到这种隆遇的人之一。一般的来说,被邀请的下人大都是用筷子夹几个菜,谢主隆恩的离开,不敢真坐在桌子上吃——“我便站桌边把各样菜都搛一回,因为这是皇上赏,叫吃不吃也不行啊。” 还有两件事情,可以看得出李国雄的奴性之深。在民国期间,溥仪和李国雄等都已沦为战犯,在苏联人的羁押中。一次管理方发给犯人每人一点儿烟叶,李国雄觉得味道很好,感到自己抽了这样的烟叶是糟践了,就托人转给溥仪。犯人们在监管时间也劳动,劳动有微薄的报酬;一次李国雄得到三百卢布的报酬,也孝敬给了溥仪。一次二人见面,溥仪还特别说到这件事,夸李国雄是最忠诚于他的人,李国雄听了感到极大的满足。小编写到这的时候,有点闹心了,这个奴性真是没法说了! 溥仪失势太久,而且已经转变成为一个明显的事实了,侍奉者的心理也不免会发生变化。书中也有一个片段,说的是原先侍奉溥仪的下人们,有些开始冒犯起溥仪了,顶嘴、埋怨和开始对溥仪的命令充耳不闻了,渐渐都有了,而且越来越多。后来,侍候了溥仪三十三年的李国雄获释的一刻,竟然连一个最起码的辞别也没给溥仪,自己一人的走了。 这也很现实的反映了,对奴才来说,主子没有什么盼头了,也存在侍奉一说了。人与人,最多的也是利益,利益没有了,自然而然的,关系就疏远了,慢慢的就变成没有关系了,最终成为路人。不知你们是怎么想的,欢迎讨论。 |
|
来自: 品谋图书馆馆藏 > 《看中国最后一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