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章易之本义。

 昵称11410324 2018-05-31

第三 章  易之本义。

历来对易字的注解。

1、《康熙字典》《辰集上》《日字部》·易《唐韵》羊益切《集韵》《韵会》《正韵》夷益切,音亦。《说文》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易·系辞》《易》者,象也。《疏》《易》卦者,为万物之形象。《又》生生之谓易。《注》阴阳转易,以成化生。《疏》阴阳变转。《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注》易者,揲蓍变易之数,可占者也。《孔颖达·周易正义》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朱子·周易本义》《易》,书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画,有交易、变易之义,故谓之《易》。又《易·乾卦》不易乎世。《注》不为世所移易也。又《易·系辞》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公羊传·宣十二年》交易为言。《注》交易,犹往来也。 又《书·尧典》平在朔易。《传》谓岁改易。 又《礼·祭义》易抱龟南面。《疏》占易之官也。 又《史记·项羽纪》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注》正义曰:开张易旧处。 又姓。《姓氏急就篇》易氏,易牙之後。 又水名。《水经》易水出涿郡故安县阎鄕西山。又州名。《广韵》赵分晋得中山,秦为上谷郡,汉置涿郡,隋为易州,因水名之。 又《广韵》《集韵》《韵会》以豉切《正韵》以智切,音异。《易·系辞》乾以易知。《疏》《易》谓《易略》。 又《易·系辞》辞有险易。《注》之泰则其辞易,之否则其辞险。《疏》易,说易也。又《礼·檀弓》易墓非古也。《注》易谓芟治草木。《孟子》易其田畴。《注》易,治也。 又《礼·祭义》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慢易之心入之矣。 又《公羊传·文》十二象形

“易”字归纳为三种解释:1、蜥易。2、换,交换3、《周易》的简称,《易》,书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画,有交易、变易之义,故谓之《易》。——朱熹《周易本义序》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土之情,立以为《易》,易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礼记》卜筮之象,古代以示吉凶祸福。卜易、谈星、看相…晚生都略知道一二。——《儒林外史》。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易”字与《易》是两回事,必须予以区分清楚。

2、从《康熙字典》对“易”字的种种引注,可见人们对“易”字之解注是混乱的。《康熙字典》中的“秘书说”, 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易·系辞》《易》者,象也。此说是从“卦”字之本字义而来所依据“阴阳”之变化规律,可以“推测”天文、地理、人事的变化而来。《说文》中的“秘书说”是对“易”最正统之解说,但许慎未采纳,反说“易”字:蜥易,蜓,守宫也,象形。此说没有什么不对,但颠倒了顺序。不是“易”字源于蜥蜴,而是相反,蜥蜴源于“易”字,“易”字是蜥蜴的字根;“易”字为母,蜥蜴之蜴字为子而不是相反,绝不能将其顺序颠倒。因为“易”源于伏羲氏时代之卦而是会义字,蜥蜴之蜴字源于“易”之变化而形声会义。

二、现代学者对于“易”字之错误解读。

1网上一位 署名“一个理科学者的思考”的网友,发文一篇标题为《破译甲骨文字之二十二》。该文说:易字的定型是从毛公鼎的金文就完成了,所以小篆易字是金文易字的继承。所以许慎关于易字的解释可以被看做是自周到东汉人们的一贯认识。《说文》易,蜥易、蝘蜒、守宫也。象形。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一曰从勿。很多古文字学家和历史学者都指出许慎的说法不是易字的远古本义,我赞成《说文》不是本义的观点。许慎在文中实际上表达了易字在东汉时的三个本义:一,是一种动物:蜥蜴、蝘蜒、守宫(壁虎)之类;二,日月两字的上下结合。本义是白天和黑夜的转换;三,上日下勿。本义是什么?许慎没有说。卜辞和金文:易高鸿缙解释金文易的本义:日光时晴时阴形《金文诂林》孙常叙解释金文易的本义:“易,当是古翅字,象鸟伸头张翼飞提提也。”《周客鼎考释》我们看毛公鼎的金文易字确实“象鸟伸头张翼飞提提也。”但是这些解释的疑问也是明显的。疑问一是:卜辞造字的方向性是明确的,这里甲骨文金文易字的翅膀都是向下的。参见卜辞“羽”可以看出,卜辞:羽 。鸟在表示飞翔意义时翅膀的方向应该向上而不是向下。疑问二:卜辞中凡鸟兽均为独体字,其身体各部分与字的整体是紧密相连的。而易字的三点是分开的。疑问三:卜辞和金文易字中均没有一日一月的象形,所以其主体只能是一个而不是日月两个。疑问四:说易字中三点是勿没有根据。这个易字的本义注解在甲骨文金文中很有代表性。就是专家们仅仅是拆字解字,把一个字拆成若干部分,然后根据基本单元的意思作出自己一厢情愿的解释。很多对本义的解释是对该字的长期以来使用的本义的一种附会。例如这个“易”的本义是变化,所以就有上面诸多解释。除了许慎“易,蜥易、蝘蜒、守宫也。象形。”解释有一点根据以外,其余都是在本义既定的前提下作出解释,不能令人信服。而许慎的解释也是存疑的。按照甲骨文的造字原则,我们先来琢磨这个金文易字。象形是一只鸟,说明在周代初期人们对易的理解和鸟有关,金文是从卜辞发展而来,所以卜辞易应该是与鸟有关的。这里我们大致可以确定易字的本义是和鸟相关的。金文易的上部正是鸟首的象形。易字中三点的表意是什么?请看,无论在卜辞还是在金文的易中,三点都是离开主体(鸟)的。如果这三点表示“当是古翅字,象鸟伸头张翼飞提提也。”那么,按照卜辞造字原则,这三点应该和鸟这一行为主体连在一起。看一看卜辞的“马”“鹿”“象”“兕”“豕”无不如此。所以这三点一定别有本义的含义。既然这三点已经离开了鸟这一主体,方向又是向下的。鸟的羽毛离开主体就意味着脱落。我们能不能把这三点看作是从鸟身上落下的三片羽毛呢?我的结论是:这三点就是代表鸟身上脱落的羽毛。我的根据是,在卜辞的造字中,重复代表多,三片羽毛代表鸟身上所有的毛,而作为鸟的主体已经没有毛了。而且,所有的毛方向都是向下的,说明什么?说明鸟正在解羽。解羽就是鸟每年一度的换毛。《山海经·海内西经》有“大泽方百里。群鸟所生及所解。在雁门北。”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卜辞易的本义:鸟类解羽(换毛)。请比较一下卜辞的羽字。首先,它的所有的毛都附着在翅膀上,其次它作为羽毛作用是向上的,这才叫“当是古翅字,象鸟伸头张翼飞提提也。”所以,易字中的羽毛是脱落的,向下的,全身的解羽。甲骨文易字与金文易是等值的。甲骨文的易字中的鸟是张开双翼正面向我们飞来的。而金文易中的鸟是全鸟的象形。但是在羽毛脱落的本义上两字没有区别。所以等值。由此,我们可以确信:易,鸟类解羽也。用我们今天的白话解释就是鸟换羽毛。把这个本义引入对卜辞的解释,我们来看两条卜辞:例一,乙亥卜,宾,贞:翊乙亥酒系易日。(前7·4·1)例二,壬子卜,贞:翊甲壬不易日。(铁3·2)例三,庚戌……贞:易多毋有贝朋。(后下8·5)例一中易日可以理解成为“晴转阴雨”。例二中不易日可以理解成为“继续晴天”。其中的易都是改变的意思,和我们今天对易字的解释相同。例三中易是“赠给”“易主”“变更”的意思。是后世汉字赐的辞源。【甲骨文字本义小结】:卜辞易本义:鸟类解羽换毛。引申义:一,变更,改变。二,易主,通赐。 音训:从隹从羽,隹羽切。读若:yi

此文所说“其中的易都是改变的意思”符合易之本义,但说“卜辞易本义:鸟类解羽换毛。引申义:一,变更,改变”此说似不妥。易字本义是阴阳互位,这才能与卦字相互照应,才能与研究太极八卦之学问称之为易学相吻合。此文所说“金文易字,象形是一只鸟”,或“易,鸟类解羽也”;小篆“易”字其字形象蜥蜴,这就足以证明小篆对“易”字其形讹,所以《说文》依据小篆字形解注“易”字而错。

2、对于“易”字起源之谜有有学者提出新说。在首都师范大学20131月出版的《周易解谜》一书中,哲学家、易学家、养生家、文化学者宋定国先生,依据“易”字在甲骨文、金文和小篆文等形体的演变,一反有史以来的“象形说”(含“蜥蜴说”、“器皿注水说”和“勿字像旗说”)和“会意说”(含“云 气汇集阴阳变幻说”、“乍晴乍阴说”、“日月组合说”和“上日下勿说”),提出甲骨文中的“易”字,是对于“烧灼龟甲占卜时,所出现的裂纹”的形象真实地 仿照刻画,即“易”字“源于烧灼龟甲占卜时所出现的裂纹,即对于用以占卜时烧灼龟甲所产生的裂纹的仿照刻画。”其理由主要有三:第一、“易”字是一个非同 寻常的文字,由它命名的《易》,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部成书,而其内容又是专门记载卜筮活动的,那么,由此判定,“易”字起源于起初的占卜活动之中,最初是 对于烧灼龟甲占卜时所出现的裂纹的形象真实仿照刻画,就是顺理成章的了;第二、甲骨文中 的“易”字,其线条及其构成,也很像烧灼龟甲占卜时自然形成的裂纹;第三、依据汉字创造的一般规律,应是先简后繁,先“象形”后“会意、形声、指事、转 注、假借”等。拿“蜥蜴说”而言,“蜥蜴”的“蜴”字是个“形声字”,显然是在“易”字出现之后,按照“易”字的“声”,加上“虫”字的“形”而创造出来 的。就是说先有“易”字而后有“蜴”字。因为“蜥蜴”肤色伴随环境的颜色而变化,所以,当“蜥蜴”文字被形声地创造出来后,人们看到小篆体的“易”字很像 “蜥蜴”,才敷衍出“蜥蜴说”,并将此说依序往前推,以至于把金文和甲骨文中的“易”字,也敷衍成同样的说法。至于“上日下月说”、“上日下勿说”等等, 情况近似,不言而喻。因此,宋定国先生认为“‘易’字在汉字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文字,它的产生,不同于一般汉字的方法,即‘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 借’等六种方法,都不适合于它。它只是对于烧灼龟甲占卜时,所出现的裂纹的形象真实地仿照刻画,或者说,它的最初写法源于烧灼龟甲占卜时,所出现的裂 纹。”因此,“通过对于‘易’字产生的历史可以看出,它不仅与占卜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正是在对于占卜活动的漫长地记载中,逐渐形成了《易》这部 书。”“‘易‘字不是个一般的汉字,而是一个植根、深埋、隐匿着迄今所知我国第一部成书《易》起源之谜的文字,是揭开《易》起源之谜的一把钥匙”。 

3、宋定国先生认为“易”字,是对于“烧灼龟甲占卜时所出现的裂纹”,而“易”字就源于此,是对“占卜时烧灼龟甲所产生的裂纹的仿照刻画。”并就此认为:“‘易’字产生的历史可以看出,它不仅与占卜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正是在对于占卜活动的漫长地记载中,逐渐形成了《易》这部 书。”宋定国先生举出的三点主要理由不成立:

宋定国先生第一点理由说:“易”字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文字,由它命名的《易》,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部成书,而其内容又是专门记载卜筮活动的,那么,由此判定,“易”字起源于起初的占卜活动之中,最初是对于烧灼龟甲占卜时所出现的裂纹的形象真实仿照刻画,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笔者就此认为:此说作为一个易学家,必须先明白“卦”字,才能明白“易”字,在解“易”字之前,必须知道“卦”是什么玩意,否则就不知道“易” 是什么玩意。先生应该知道“卦者象也”吧!《易》,又怎么成了“专门记载卜筮活动的”成书?笔者在前面说了,“卦”字之本字义应该是:“阴阳之道”。依据“阴阳”之变化规律,可以“推测”天文、地理、人事的变化。由此说明,伏羲氏之八卦并非是为卜筮活动而设立,所以《易卦传》:第一章才有 “观变于阴阳而立卦”之说。而“易”字则源于卦,会义“日月之阴阳”其变化而用日月二字组合成“易”字。先生所说:由此判定,“易字起源于起初的占卜活动之中,最初是对于烧灼龟甲占卜时所出现的裂纹的形象真实仿照刻画”这一理由,不但不能“顺理成章”,相反,与先“象形”后“会义、形声、指事、转 注、假借”等汉字特色相悖。按先生此说“易”字“最初是对于烧灼龟甲占卜时所出现的裂纹的形象真实仿照刻画”,那么“易”字就象形,但烧灼龟甲占卜时所出现的裂纹并非全部一样,否则何以占卜?《龟策列传》说“灼龟观兆,变化无穷“,所以烧灼龟甲占卜时所出现的裂纹并非全部一样。既然不一样,“易”字又如何去象形?象其“变化无穷”之中的那一种形?这不能自圆其说。此说之错源于不知“易之义”,易之本义是变动不居,而易经是反映天下“不易、变易、简易”之书并非是“占卜”之书。我们常说容易就指“简”,不容易就指“繁”难。既然是“易学家”,必须具备这一基本常识。

先生第二个主要理由说:甲骨文中的“易”字,其线条及其构成,也很像烧灼龟甲占卜时自然形成的裂纹。甲古文中“易”字,根本不“像烧灼龟甲占卜时自然形成的裂纹”,不信现在就可用其龟甲反复多次试验,看是否能自然形成象甲古文中“易”字的裂纹。因而先生第二个主要理由,有点想当然与第一个主要理由一样而不成立。致于“小篆体的“易”字很像蜥蜴”,那是小篆体之形诈,小篆体之形诈并非一个“易”字,这就是致力于文字学和训诂学研究的学者左民安所说的:《说文》析形以小篆为依据,大凡小篆与甲骨文、金文一脉相承者,其说多确;小篆若已形讹者,其说多误。”我们看一下由西汉经、史学家褚少孙予以补写的《史记龟策列传》,就知道“易”字绝不是先生所说的“烧灼龟甲占卜时所出现的裂纹”。 褚少孙予在补写的《史记龟策列传》中列举了“烧灼龟甲占卜时所出现的裂纹”有:“横吉下有柱、一种兆象为载所、一种兆象名为根格、首仰足敛内高外下、外高内下、头见足发有内外相应、呈兆首仰足开、呈兆首仰足开外高内下、首仰足敛身折内外相应、内格外垂、横吉内外相应自桥榆仰上柱足敛、头仰足敛内外自重、横吉下有柱、横吉内外自举、内高外下疾轻足发、外格、内自举外来正足发等十六种”。烧灼龟甲占卜时所出现的裂纹”形象被褚少孙大致分为十六种。由此说明烧灼龟甲占卜时所出现的裂纹”形象种类之多,而哪种一种“裂纹”形象“易”字?不说没有哪种一种“裂纹”形象象“易”字,就是有也不具其代表性,这又怎么能说“易”字源于“烧灼龟甲占卜时所出现的裂纹”?只有每次或者说常见的烧灼龟甲占卜时所出现的裂纹一致,才有可能其裂文象易,否则连可能性都没有。

先生第三个主要理由说:依据汉字创造的一般规律,应是先简后繁,先“象形”后“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等。拿“蜥蜴说”而言,“蜥蜴”的“蜴”字是个“形声字”,显然是在“易”字出现之后,按照“易”字的“声”,加上“虫”字的“形”而创造出来的。就是说先有“易”字而后有“蜴”字。因为“蜥蜴”肤色伴随环境的颜色而变化,所以,当“蜥蜴”文字被形声地创造出来后,人们看到小篆体的“易”字很像“蜥蜴”,才敷衍出“蜥蜴说”,并将此说依序往前推,以至于把金文和甲骨文中的“易”字,也敷衍成同样的说法。先生此说与笔者意见一致,是完全正确的,致先生说:“上日下月说”、“上日下勿说”等等,情况近似,不言而喻。先生这种类比,则缺乏衣据。

先生反对“易”字形成的“蜥蜴说”,笔者认为是对。这是因为“易”字源于伏羲氏时代之“卦”变之会意,而绝不是源于“蜥蜴说” 之会意;相反蜥蜴之“蜴”字则是源于“易”字之会意;“易”字为母“蜴”字为子,绝不能本末颠倒,这是《说文》对“易字”解注之错误所在。但先生绝不能以错证错,就此证明“易”字是,“烧灼龟甲占卜时所出现的裂纹的形象真实仿照刻画”而成。先生反对“易”字“上日下月说”,不能说明理由也不行;“上日下月说”是“易”字象形,而“易”字本义是“变”属会义(会意)字而非象形字,先生说,“上日下月说”没有造字规律中的任何依据也是想当然。

因此,先生的上述论点是没有任何依据的,他认为的:“‘易’字在汉字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文字,它的产生,不同于一般汉字的方法,即‘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等六种方法,是错误的。先生说: “通过对于‘易’字产生的历史可以看出,它不仅与占卜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正是在对于占卜活动的漫长地记载中,逐渐形成了《易》这部书。”这是因为先生未解太极八卦图,而不知《易》始于太极八卦,才说“对于占卜活动的漫长地记载中,逐渐形成了《易》这部书。”先生认为“‘易‘字不是个一般的汉字,而是一个植根、深埋、隐匿着迄今所知我国第一部成书《易》起源之谜的文字,是揭开《易》起源之谜的一把钥匙”。足以说先生对易学涉足不深。

4、笔者就此认为:“易”字完全同于一般汉字造字的方法,即“象形、会义、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等六种方法,属典型的会义造字,应是不容争议的。“易”字最初写法决不是宋先生所认为的“源于烧灼龟甲占卜时,所出现的裂 纹”,而易源于象征阴阳之日月二字。宋先生认为“易”字完全“不同”于一般汉字的方法,是因为他对汉字形成研究没到位;更重要的是他对《易》之起源非常谜惑,并认为《易》是一部“占卜”之书,并想以此证明《易》确实是一部“占卜”之书,正是这一错误出发点,才有他对“易”字形成的如此之解读。《易》绝不是是一部“占卜”之书,但《易》究竟又是一部什么样的书?笔者将在后面祥尽阐述。

三、易字字本义。

1《说文》易,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但《说文》对易字之解,既与“象形、会义、形声、指事、转注、假借”造字自然形成的六种规律相悖,也不符合汉字演变规律,并与《说文序言》自相矛盾。易源于卦之阴阳位移,象征阴阳之日月也在不停的位移,所以《说文》引入“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此说是对的。易字不是象形字,而是由日月异体字组成的会义字。蜥蜴又叫变色龙,与易一样也有“变”之意,但是蜥蜴之蜴则是依据“易”字的“变”之义会义成字,《说文》则将其搞反了,认为易字是依据蜥蜴之“变”而成字,才认为象形。易字其本字字义是“阴阳爻变”为易,这直接与“卦”字的本字,表示阴阳之道相关。笔者对“易”字的注解,完全符合一般汉字的造字所自然形成的规律,是“象形、会义、形声、指事、转注、假借”,六种规律中之会义组字规律,属典型的会义造字,应是不容争议的。所以南师在《周易今注今译》叙言中说:东汉魏伯阳著《参同契》所标出,认为“易”字,便是上日下月“日月之谓易”的定义,最为合理。”

2为什么《说文》对“卦”字、“易”字之注解均错误,可能是东汉时期重儒轻道原因,东汉儒者许慎其所著《说文解字》一书,是训古很不错的一部杰作,而偏偏对“卦、易”二字解得如此一塌糊涂。笔者认为除学者左民安所说《说文》析形以小篆为依据,大凡小篆与甲骨文、金文一脉相承者,其说多确;小篆若已形讹者,其说多误”的原因外,儒者许慎并不理解“占卜”之深意,而对“易道”之学了解不足,才出现“卦”字不解其本字义,进而对“易”字也不能解其本字义。《说文》“易”字不能解其本字义,是因小篆对“易”字形讹之结果,而对“卦”字不能解其本字义,则是对“易道”之学了解不够,并且不理解“占卜”之深意所致。正是这一原因《说文》只知 “卜”字灼剥龟也,炙龟之形,一曰象兆之纵横也”, 是而不知“卜”字“意为没有细加工的木料,喻不加修饰:朴素、朴实、朴厚”;所以《说文》对“卦”字不能解其本字义。这也说明许慎没有充分的时间去研究太极八卦图,是可以理解的。

第四章  卦为易之始道之源。

八卦由阴阳二爻组成,阴阳爻之位移后就使变卦后所类之象发生变化,这种爻之位移就是“易位”,之后的“易经”就是对这种卦爻“易位”后所类之象发生变化予以演绎的一门学问,故卦为易之始。八卦之阴阳爻其位移后使变卦所类之象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出一定的自然规律,人们如何遵循这种自然规律就是“道” ,故不但卦为易之始也为道之源;伏羲氏时代之后的易道学就是专门研究人应如何效法“自然规律”的一门学问。

—、卦为易之始。

1、先有太极后才有八卦伏羲氏时代人们在其社会活动中,认识到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之运行,虽然是千变万化但都是从无到有又转化为无;并认识到凡是通过人的感官所能感知的“有”叫做“阳”,对那些无法能感知的“无”叫做“阴”。于是人们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对其千变万化之“有、无”的阴阳从而创立了太极八卦图。所谓太极图中之阴阳鱼就是大自然中其“有”与“无”即阴阳的转化之象征,进而人们又从太极图中这个阴阳转化之象征,通过演绎而画出了八卦图。太极其显著特征之一就是阴阳鱼,这个阴阳鱼就是环宇即天下一切之象,即天下一切均表现为阴阳,并且这阴阳里面又“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相互包含而不可截然分开;故阴阳鱼中黑色鱼中有白点即阴含阳又叫“阴中有阳”,白色鱼中有黑点即阳含阴“阳中有阴”。这个太极图中的s线则是阴阳鱼的连结线象征道体,没有这个连结线其阴阳就分离了,阴阳一旦分离太极图就不存在了,这个太极图中的s线,即是其阴阳的分界线更是其阴阳的连接线,所以这个太极图中的s线则是其阴阳的对立统一体。由此可见天下一切万千之象统归于阴阳而阴阳又是不可分的统一体,这就说明整个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叫“万物归一”。人们看太极图时,往往只注意其十分明显的黑白鱼,很少注意其黑白鱼中类似鱼眼的黑白点,未意识到其“阴中含阳,阳中含阴”;也无人意识到太极图其黑白鱼外面的圆圈线,其表示阴阳永远都是不停的循环,象征其万事万物都是往复循环无穷的;更无人看懂连结其黑白鱼之间的s线这个道体,而不知其这s线就是阴阳的统一体,没有这个统一阴阳的s线阴阳就分离了,阴阳一旦分离其象征万事万物的太极图就不存在了。这个s线象征阴消阳长阳去阴来之,就是阴阳之循环变化。可以说读不懂太极图,就读不懂八卦;读不懂太极八卦图就无法解读易经,就无法解读古华夏这个形而上之易道。

2、八卦是对太极图的演绎。八卦之阴阳二爻就是太极图中的黑白鱼之象征,所以无论是三画经卦还是六画别卦均是由阴阳二爻构成。由此可见八经卦中的坤乾二卦是太极图中黑白鱼的象征为体,而其余六卦则是对太极图“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演绎为用,六卦的演绎又离不开坤乾二坤;对太极图“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演绎就是对卦中阴阳之位移的表述;研究这种阴阳之位移其学问就叫做易学,所以卦为易之始。八卦是对太极图的演绎,而六十四卦又是对八经卦之演绎;八卦演绎太极图是通过对卦中阴阳之位移后所类不同之象实现的,而六十四卦演绎八卦,不但通过对卦中阴阳之位移,还经过八经卦卦体其上下之位互换后所类不同之象而实现的,这就是易学的基础。

二、八经卦就是太极。

1、经卦之特征之一,就是阴阳二爻。当然六十四别卦也是阴阳二爻,因为六十四别卦也是卦,自然不能例外。经卦之阴阳二爻是天地间阴阳及有无之象征,也是天地间万事万物千差万别,但在其本质上均表现“无与有”这个阴阳之上。卦之阴阳二爻就是天地间千差万别之事物反映其本质上“无与有”之象征。阴阳类天下一切之象是将天下一切分为“无与有”两大类,为之总分类;而八卦也类天下之象,是将天下万事万物分为八大类,这种分类是在阴阳总分类基础上的二级分类;六十四卦又是在八卦二级分类基础上的三级分类。八卦二级分类和六十四卦的三级分类,最终都要归到阴阳的总分类而回归到太极图中,太极中之阴阳就是阴阳之“无与有” 之总分类。

2、经卦之特征之二,经卦其卦象只有三爻。对经卦之三画即三爻,《周易辞系》说“上画示天,下画示地,中画示人”,《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也是这个意思。老子认为八卦所演绎的内容就是“道”, 老子才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故经卦之三爻交替之变,穷尽坤乾二卦一切交替之变化,因此坤乾二卦穷尽一切交替之变化后只有八种卦象,所以被称之为“八卦”,别卦是八经卦相重叠后由三爻变为六爻为六十四卦。八经卦之三爻,除坤乾二卦属纯阴纯阳象征太极图中黑白鱼外,其余六卦都是阴阳同行只是阴阳之爻位有别,及阴阳之爻多少有差而已;必须注意的是,这“多出”的阴阳爻是其象征太极图中连接黑白鱼的s线之这道体。坤乾二卦代表太极图之阴阳是这六卦之母父,其阴阳一交换就显现其六卦。例如坤乾二卦其下爻一交换,坤卦000就变成震卦100,乾卦111就变成巽卦011;坤乾二卦其中爻一交换,坤卦000就变成坎卦010,乾卦111就变成离卦101;坤乾二卦其上爻一交换,坤卦000就变成艮卦001,乾卦111就变成兑卦110;于是坤乾二卦演变结果就变生出六卦连自身在内为八种卦象,这仅是一种比喻而。但阴阳相交之规律并非如此,坤乾二卦之阴阳爻其一交是:坤卦之上阴爻变阳爻为艮卦,而乾卦则是下阳爻变阴爻为巽卦;其二交是:坤卦之中阴爻变阳爻为坎卦,而乾卦则是中阳爻变阴爻为离卦;其三交是:坤卦之下阴爻变阳爻为震卦,而乾卦则是上阳爻变阴爻为兑卦。

由此说明震卦100、坎卦010、艮卦001,这三卦是由坤卦000所演生是阴卦,所显示的为阴中之阳叫“阴中有阳”;巽卦011、离卦101、兑卦110,这三卦是由乾卦111所演生是阳卦,所显示的为阳中之阴叫“阳中有阴”。坤乾二卦只有这三种交换形式,由此说明经卦只有卦爻之易位;而六十四别卦不但有卦爻之易位,还有八经卦其卦体的上下易位。

3、经卦卦爻之易位就是“易”之始。《易传》有“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这是将八卦分成四对卦而论的。坤为地、艮为山、震为雷、坎为水、离为火,所以天地定位”指的是乾坤卦自重这一对卦,“山泽通气” 指的是艮兑卦自重这一对卦,“雷风相薄” 指的是震巽卦自重这一对卦,“水火不相射”指的坎离卦自重这一对卦。由此可见,除坤乾二卦外的艮卦001、兑卦110,巽卦011、震卦100,坎卦010、离卦101,这六卦是三个对卦,相互一交换就还原为坤乾这一对卦,而坤乾这一对卦相互一交换,乾卦就变成坤卦坤卦就变成乾卦了。这种阴阳之位移及这种“演绎”之学问就是易学。由此说明坤乾这一对卦为体,巽卦011、震卦100、离卦101、坎卦010、兑卦110、艮卦001,这三对卦为用。

4、《易经·系辞下传》第四章:“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这是错误之论。正因为《周易系辞》认为“阳卦多阴,阴卦多阳”,才在其八卦类象时认为:震卦100为长男、坎卦010为中男、艮卦001为幺男;巽卦011为长女、离卦101为中女、兑卦110为幺女。《周易系辞》这种八卦类象,就是依据“阳卦多阴,阴卦多阳”之论说“顺理成章”的。若依据笔者所论的太极八卦图中s线这一“阴阳统一体”出发,正确的类象应是震卦100为长女、坎卦为中女010、艮卦001为幺女;巽卦011为长男、离卦101为中男、兑卦110为幺男,这也顺理成章。

5、所谓“吉凶”就是是顺逆得失,这种顺逆得失就反映在阴阳是否平衡之上,或者说是否阴阳和。别卦只有卦体、卦爻必须错位,即阳卦在其阴位阴卦在其阳位,才能显示其阴阳平衡,才象征阴阳和。这种阴阳平衡或者说阴阳和,是由经卦在相重形成别卦时所处卦位所决定的,不是由卦爻所处爻位而所决定的,这是“体决定用”即卦体决定卦爻的原因。例如:坤乾这一对卦相互重叠后为地天泰卦111000和天地否卦000111;艮兑这一对卦相互重叠后为山泽损卦110001和泽山咸卦001110; 震巽这一对卦相互重叠后为雷风怛卦011100和风雷益卦100011;坎离这一对卦相互重叠后为水火既济卦101010和火水未济卦010101。纯阳卦在下纯阴卦在上的地天泰卦111000,就是其卦体阴阳错位的结果,所以才象征阴阳交合的安泰之象。为保其阴阳和必须“去泰”损内益外,即损在下纯阳乾卦111之上爻为兑卦110,益在上的纯阴坤卦000之上爻为艮001,而为山泽损卦110001,这是以吉助吉。天地否卦000111,因其阴卦归阴位阳卦归阳位所象征的是阴阳不交合的分离之象,为其“变通”损外益内,即损在上纯阳乾卦111之下爻为巽011卦,益在下的纯阴坤卦之下爻000为震卦100,就变成阴卦在下阳卦在上的风雷益卦100011,这是以凶纠凶以便走向阴阳和。由此可见在别卦中,艮兑对卦、震巽对卦互重是对坤乾对卦互重的辅助和节制;损卦辅助泰卦以吉助吉,益卦节制否卦以凶制凶,其目的就是实现阴阳平衡。坎离这一对卦相互自重后,阴卦在上阳卦在下的水火既济卦101010,其卦体阴阳错位而其爻则各归其位即阴爻归阴位阳爻归阳位,因其阴阳卦体错位它象征相互接济显示阴阳平衡。阳卦在上阴卦在下的火水未济卦010101,虽然其卦的阴阳爻错位但其阴阳卦体则归位,其卦象所象征的是相互不接济显示阴阳不平衡。所以说“卦象”所显示的阴阳平衡,是由经卦在相重时,不是由卦爻所处爻位而是由经卦之卦体所处卦位所决定的。

笔者所说的艮兑、震巽、坎离这三对卦,艮、震、坎是阴卦而非阳卦,兑、巽、离是阳卦而非阴卦,这是从太极图中阴阳的统一体之“统”这个标准划分的。若按《周易系辞》认为“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去划分阴阳卦,艮、震、坎是阳卦,兑、巽、离是阴卦。这样,水火既济卦101010其卦名“既济”就说不通:因为坎卦是“阳卦”处上而归阳位,离卦是“阴卦”处下而归阴位,不但其卦体与卦位明显阴阳不和,而其卦爻也是阳爻归阳位阴爻归阴位明显阴阳不和,这又怎么能“既济”?再说坤乾是典型而无争的阴阳卦,而相重叠后为地天泰卦和天地否卦,其卦名与水火既济和火水未济,均说明其卦名与卦体之阴阳错位一致,而按“阳卦多阴阴卦多阳”之说,则不一致。由此足以说明《易传》对艮兑、震巽、坎离这三对经卦,其阴阳划分与水火既济卦101010不能自圆其说,水火既济卦101010又与地天泰在其卦体阴坤处阳位阳乾处阴位所处之说相矛盾。按《周易系辞》认为“阳卦多阴,阴卦多阳”, 将震、坎、艮三卦划为阳卦,巽、离、兑卦划为阴卦,就无法解释上述八经卦自重时,所形成的卦名之卦义。所以《周易系辞》认为“阳卦多阴,阴卦多阳”之说是错误的,应与纠正。

三、八卦是对太极的演绎。

1《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系辞》对太极与八卦之关系的这一论述是不完整的:其一,太极是 “可说之道”,这种“可说之道”是源于“不可说之道”之无极,《系辞》则忽略了无极这一道体,这种只重道之用不重道之体其结果,这个太极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系辞》所论之易无形中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不可思义。其二,《系辞》只说四象生八卦,但四象是如何演变成八卦的未说清楚,四象生八卦就显得来路不明,就无法显示八卦是对太极图的演绎。其三,因《系辞》忽略了无极这一常道之道体,所以就看不见太极图中这个非常道之道体S线。必须明白太极这个非常道是无极这个常道之用,而太极图中的S线则又是非常道太极图之道体,这是因为太极图中的S线既是阴阳的连结线,又是太极与无极之间的连结线,所以太极图中的S线是看不见的道体。

2、老子在其《道德经》第一章和第四十二章中,对此论述得十分清楚。其第一章所论的“不可道”的“常道”与“可道”的“非常道”,就是“不可说之道”的无极和“可说之道”的太极。其第四十二章中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太极图中的S线;二生三就是太极生八卦,因为二是指阴阳,三是卦之三画;老子的“三生万物”,就是太极图中的S线所统之阴阳即道生万物,而八卦又类天下之象,所以太极图中的S线是道体,其阴阳是道之用。所以才有“万物源于道”、 “万物归一”之说。

3、太极是个整体,两仪是阴和阳即01。四象即老阴00,少阴10,老阳11,少阳01,老阴00,老阳11,加个道体S线两画变三画就是坤乾二坤、如不加这个道体S线其两爻的四象又如何生出三画之八卦?所以太极中连结阴阳鱼的S线把四象由两爻变为三爻,才组合成八卦的。三画卦中两画代表道之用的阴阳,一画代表连结阴阳的S线之道体,这就是经卦为三画的根本原因。《系辞》对此未说清楚,不能准确反映太极与八卦之关系,而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才能准确反映出太极与八卦之关系,可以说经卦就是一个太极图。所以三画卦中两画代表阴阳,一画代表连结阴阳的S线为道体。代表连结阴阳的S线为道体是阴爻,该卦就是阴卦,是阳爻该卦就是阳卦。四象中老阴00加一0爻为道体就是纯阴之坤卦000,老阳11加一1爻为道体就是纯阳之乾卦111;少阳01就是阴中之阳,加一0爻为道体就是艮卦001、坎卦010、震卦100,这三卦之道体0爻与老阴之道体0爻一样为阴爻,所以这三卦为阴卦;少阴10就是阳中之阴,加一1爻为道体就是巽卦011、离卦101、兑卦110,这三卦之道体1爻与老阳之道体1一样为阳,所以这三卦为阳卦;这就直接体现八卦图是对太极图的演绎。正因八卦图是对太极图的演绎,所以《系辞》才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