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一每日知识点 热原的性质 (1)耐热性好:在180℃ 3~4h、250℃ 45min、650℃ 1min才能破坏; (2)滤过性:不能被一般滤器除去,被活性炭等吸附剂吸附-药液除热原主要方法水溶性:热原溶于水; (3)水溶性:热原溶于水; (4)不挥发性:不挥发,因此用蒸馏法制备无热原注射用水。热原易被水雾带入蒸馏水,注意防止; (5)其他:被强酸碱强氧化剂破坏,因此用酸碱处理旧输液瓶,除掉热原。 西药二每日知识点 促动力药 药物 机制 特点 ADR 甲氧氯普安 选择性阻断 多巴胺受体 进中枢 椎体外系不良反应 泌乳素分泌 多潘立酮 外周作用 Q-T间期延长。 泌乳素分泌 莫沙必利 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能促使乙酰胆碱的释放 无锥体外系、Q-T间期延长。 西药综每日知识 药源性血液疾病 1.再生障碍性贫血——氯霉素; 非甾体抗炎药(保泰松、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 抗肿瘤药(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羟基脲); 甲亢治疗药(甲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卡比马唑); 磺胺类(磺胺异噁唑、复方磺胺甲噁唑); 抗疟疾药(氯喹、甲氟喹) 非甾体抗炎药(保泰松、吲哚美辛); 抗疟疾药(氯喹、伯氨喹); 抗结核药(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利福平); 磺胺类; 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 异烟肼; 甲亢治疗药(甲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 药一每日一练 最佳选择题 1.关于热原耐热性的错误表述是 A.在 60℃加热 1 小时热原不受影响 B.在 100℃加热热原也不会发生热解 C.在 180℃加热 3~4 小时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D.在 250℃加热 30~45 分钟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E.在 400℃加热 1 分钟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2.关于热原的错误表述是 A.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B.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阳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 C.真菌也能产生热原 D.活性炭对热原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E.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
1.答案: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热原的性质。热原的耐热性较强,一般经 60℃加热1小时不受影响,100℃也不会发生热解,但在120℃下加热4小时能破坏98%左右,在180℃~ 200℃干热2小时或250℃30~ 45分钟或650℃1分钟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热原的性质。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它是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大多数细菌都能产生热原,其中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阴性杆菌。霉菌甚至病毒也能产生热原。 1.答案:CABDA 解析:西沙必利对心脏的不良反应为可致心电图Q-T间期延长和室性心律失常。 甲氧氯普胺系中枢性和外周性多巴胺D2受体阻断剂, 多潘立酮为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断剂,直接阻断胃肠道多巴胺D2受体,但对小肠和结肠平滑肌无明显作用。 莫沙必利选择性作用于上消化道,结构改造上克服了西沙必利对心脏的不良反应,不致心电图Q-T间期延长和室性心律失常。 甲氧氯普胺易透过血一脑屏障,故易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1.答案:BA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药源性疾病。(1)他汀类药物引起的典型药源性疾病是肌病;(2)药源性胃肠道疾病:导致消化道溃疡及出血:非甾体抗炎药、呋塞米、依他尼酸、利血平、吡喹酮、维生素D;(3)药源性神经疾病:听神经障碍:氨基糖苷类、抗疟药(氯喹、奎宁)、水杨酸类、依他尼酸等。
1.答案: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热原的性质。热原的耐热性较强,一般经 60℃加热1小时不受影响,100℃也不会发生热解,但在120℃下加热4小时能破坏98%左右,在180℃~ 200℃干热2小时或250℃30~ 45分钟或650℃1分钟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热原的性质。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它是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大多数细菌都能产生热原,其中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阴性杆菌。霉菌甚至病毒也能产生热原。 答案:1.C 2.A 3.B 4.D 5.A 解析:西沙必利对心脏的不良反应为可致心电图Q-T间期延长和室性心律失常。 甲氧氯普胺系中枢性和外周性多巴胺D2受体阻断剂, 多潘立酮为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断剂,直接阻断胃肠道多巴胺D2受体,但对小肠和结肠平滑肌无明显作用。 莫沙必利选择性作用于上消化道,结构改造上克服了西沙必利对心脏的不良反应,不致心电图Q-T间期延长和室性心律失常。 甲氧氯普胺易透过血一脑屏障,故易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答案:1.B 2.A 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药源性疾病。(1)他汀类药物引起的典型药源性疾病是肌病;(2)药源性胃肠道疾病:导致消化道溃疡及出血:非甾体抗炎药、呋塞米、依他尼酸、利血平、吡喹酮、维生素D;(3)药源性神经疾病:听神经障碍:氨基糖苷类、抗疟药(氯喹、奎宁)、水杨酸类、依他尼酸等。 您也许还想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