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植荣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重庆一男子送给女友的生日礼物,竟然是用3344张百元人民币钞票(33.44万元)折叠制作的一束巨大心形“有钱花”。下面,我们就讨论一下“有钱花”就代表幸福吗? 男女互赠礼物表达爱慕之情自古有之,正如《诗经》所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最近一些年来,情人之间的礼物价码不断攀升,且大多是男方给女方礼物,这让纯洁的爱情感染上了铜臭味,给人的感觉是男方要用金钱收买女方的芳心。 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这话没错,人要活着就要消费,在市场经济社会,任何消费品都需要拿金钱去购买,没有金钱就无法生存。但是,我们接着追问一句,是不是金钱越多越幸福? 幸福感也存在“边际效益”,在初级经济水平下,毫无疑问,金钱能增加幸福;但当经济水平提升到一定程度后,金钱与幸福就不存在正相关了,存在的往往是负相关。 当你的工资是1000元时,工资增加100元都会给你带来明显的幸福感,因为月薪1000元,这还不能满足你的基本生活需求,恐怕你连肉都不敢吃,100元可以让你吃上二斤肉,着实提高一下生活质量。 增加100元的工资所带来的幸福感,会随着工资基数的增大而减弱。如果你月薪20万元,在这种情况下给你加薪100元,你并不会为此感到更幸福,因为你已衣食无忧了,大鱼大肉早就吃腻了,100元对你来说就是毛毛雨,不会为你增加丝毫的幸福感。 假如此时加薪幅度很大,譬如说加薪5万元,加薪后月薪成了25万元,由于月薪20万元早已满足了你所有道德的需求,涨的5万元工资很有可能被你用到不道德的消费上去,如嫖娼、吸食毒品、包二奶,等等。你看,此时金钱就与幸福负相关了,金钱多不但不能给你带来幸福,反而会给你带来危害,玷污你的灵魂,败坏你的身体,给你带来负罪感,甚至会把你引诱到牢房里去,或葬送你的性命。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本文不再列举。 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认为“财富是德行的累赘”,一个人的需求是有限的,当金钱超过这种需求就是多余之物。 其实,金钱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主要看我们如何获得金钱,又是如何支配金钱。 通过劳动获得金钱从道德上讲是正当的,正如法国思想家、哲学家卢梭所言:“除了加入自己的劳动,还能加什么能让他有理由将非他创造的东西据为己有呢?” 杨澜在访谈喜剧大师陈佩斯时,认为他搞话剧有些遗憾,如果自己去走穴演小品,一场挣几十万很轻松。陈佩斯反问杨澜,挣那么多钱干吗?杨澜说,买房子、买车呀。可陈佩斯认为,多贵的车也只有四个轱辘,多大的房子也只睡一张床。钱多了,就和演出时组织安排的“托儿”一样,反而会扭曲人性,让人混淆是非,生活在虚假之中。 文明社会的一个普遍认识是,有价值的人生应该是,努力工作赚钱,适度消费存钱,回馈社会捐钱。消费不掉的财富理应归属社会,死后留下一大笔财产是种耻辱。伟大的音乐思想家、钢琴大师格伦·古尔德就自认为是这样一位“清教徒”,他从5岁开始公开演奏钢琴,有生之年虽收入不菲,但他远离奢靡,到1982年50岁时去世,他积累下的数百万加元都在遗嘱中被安排捐赠给慈善机构。 “恭喜发财”是中国人最常说的一种祝福语,不少店铺还供奉着“财神爷”,人们对有钱人羡慕不已,一些人甚至天天挖空心思地琢磨如何多赚钱,如何一夜暴富。 但我们一定要摆正自己与金钱的关系,要做金钱的主人,不做金钱的奴隶。要知道,当个人的常态生活消费得到满足后,增加的金钱非但不能带来幸福,反而让人堕落。所以,我们要善于支配金钱,让金钱服务于社会更大的善。(本文发《羊城晚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