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莱阳县志 序

 敞蓬汽车 2018-05-31

 莱,岩邑也。幅员之阔,户口之繁,赋税之多,科第之盛,于诸邑中最为雄长。或曰:“莱,古莱国也。”或曰:“以其在莱郡之阳,故曰莱阳。”尝考夹谷之《会莱志》,逼好而迄于今,犹称难治,岂山川为之耶?抑风俗为之耶?余下车时,即欲索邑志一览,不可得。偶得残籍一帙,十存一二,乃万历初年志也。然莱之冠盖相望,弦诵不辍,皆在隆万以后;兵火频仍,乱离多故,亦在隆万以后。是安可湮灭而不传哉?顷承谕旨征取邑志,遂广肆搜罗,缙绅名出其家谱,父老咸述所风闻。乃以疆域为一书,建置、食货、学校、典礼各为一书,选举、官师、人物、外纪、艺文各为一书,其成十志。千余年之遗迹,数百里之规模,了若指掌矣!其或不详、不备与夫日新月盛者,所望后之君子踵事增美,庶斯志与斯邑同不朽于天壤也夫!时康熙十二年岁次癸丑菊月上浣之吉旦,赐进士文林郎知莱阳县事楚麻城万邦维谨序。



邑应乎宿,人巩乎邑,山川毓乎人,德业文章钟于川灵山秀,洵莫重于志矣。志何昉乎?始而结绳,渐而书契,既而宪典国乘,以及稗官野史,皆以名志。志固经之裔,史之翼也。《禹贡》所纪,田赋高下,坟垆黎赤,与夫筱、汤 ;、困 、辂 龟、鱼之细。《周礼职方》则及于山薮川浸,男女畜扰之粗。而班孟坚作《地里志》尤详政治、风俗,奢俭缓急之宜。继此,魏俊民、桂文襄、罗文恭等复孜孜于形势、阨塞、封疆、壶柝之计。其为纪载不一,类于以辨方域、识文物则一也。盖统志因乎省郡,省郡因于县志,故县志为最详。莱阳为古莱子国,素称岩邑。景物人文甲山左,数百年来其间,山川之苍莽、人物之班次、土风之沿革、草木虫鱼之畜产或遗而不存,或略而不详,无他,失所志焉故也。自我清定鼎汇一统,志为详且尽矣。岁横艾困敦,我皇上诏天下郡县纂合修志典,残籍维新,文明于烁,猗与,何风之隆也。时松谿万公任莱邑,毅然以作志为己任,见夫海滨广斥,幅员寥阔而靡所纪极也,则志疆舆、建置;见夫风俗浇漓,庶类繁杂而靡所究稽也,则志典礼、处纪;见夫守牧失人,则脧民生,惟乎缺供,户口消耗则伤国脉而靡所补救也,则志官师、食货。虽然,犹未足以尽志也:教化为人之模范,则学校于是乎志;俊髦为人之桢干,则人物于是乎志;而且志贡举,则昭科名荣荫之所由;志艺文,则备德业学术之所由考。虽为一邑之事,而义则通乎天下,虽为一时之事,而理则周乎百世。诚甚盛大典也。然而搜罗具备,典章有缺;条目胪列,刊刻未竣;有初鲜终,邑人惜之。洎余分符兹土簿书,鞅掌之余,问及一邑乘书,而旧章无有存者。一日,太史张公持残编授余,命余落成,爰汇览全集,正其讹,补其偏,俾苍莽之山川,有稽班次之人物,有稽土风之沿革,有稽畜产之草木虫鱼,有稽凡莅兹邑者。抚今思昔,起弊维衰,不有以扶进醇风而臻厥上理也哉?万公创始于前,遵令甲也;余不佞纂成于后,续不备也。倘后之君子起而讨论之、修饰之,增其所遗,详其所略,其以斯志为筚路蓝缕也可。时康熙十七年岁在著雍敦牂夹钟花朝之吉旦,文林郎知莱阳县事浙长兴卫元爵撰。


《莱阳县志》叙
古者列国有史官掌记时事,每见国有史而郡无史,乃有志。故志亦记事之书。汉孔安国谓“土地所产,风气所宜,皆聚于此,修史者因之采择焉。”邑志为郡邑之史,而史为天下之志,志之缺略,犹史之不备也。昔司马子长作《史记》,不敢自比于《春秋》,犹曰:“余所谓整齐世传,非所谓作也。”庚子,余滥登贤出,初宦任城,已与同事重修州志,讫丙辰冬,秉铎昌阳,览其地之雄胜,接其士之彬雅,礼义之乡称说至今弗衰。诸务整饬,加以当事者之振兴,弦歌有所习,而士悫工愚农朴商愿。莫不悉为记载而曲为之备事为之制匪,第地里表章之一端也。试即新辑县志取而读之,知习俗之奢俭,风气之忠僿,与夫文运之蔚起,沿革之损益,俨如访之掌故,山川人物历历在人眉睫间也,迄今征文者,博采其风,考献者,深维其俗。工用高曾重为化之,士食旧德重为振之。百年来风俗人文因其旧,而是图邑良有司事也,始知前乎此者为初吐之识,后乎此者为竟成之功,述者之勋视作者而更倍,较之司马子长整齐世传等耳。异日者仿周官采郡邑志问之外史氏。是志也合乎惇史彬彬,郁郁,浩浩,穰穰,文章烂然班班可考者矣。余也教于庠,分司徒之任,虽不问户口多寡,而士礼、琴颂、艺文志吾其与闻之,况今襄良有司,其莅兹土,乌得不以一言志其盛云。康熙戊午阳月吉旦,署教谕举人赵自立题。
莱阳县志叙(张瑞征撰,太草。)


重修县志序
尝读汉史,天官律历有志,郊祀礼乐有志,盖欲辨其异同,考其疆域也。他职博物艺文,不尚奇怪,惟尚典核而已。自古车书一统,必于九州之内,凡民情、风俗、山川、土田与夫人文、物产,莫不纪载成书,郡国有志,一州一邑亦有志,备太史之观,俟輶轩之采,实当时得失之林,非稗官野史可比,虽古职方任,亦今日良有司事也。莱邑古称昌阳,郡有夙敬、盐官,土瘠而民朴,士悫而风古,素为文章礼义之乡。邑之先后宰官号神君者不可悉数,问其催科抚字先后尽拔薤矣,问其兴猷考献先后乐典籍矣。田无越畔,循芍陂之规;泽有舟渔,效水均之法。凡事之宜行者,业纪之载之矣。如不舍其旧,而新是图,得不遵从前之约束哉?虽然,吾邑县志迄今多年,从此法良意美历久,不无可议。古云:“更化可以善俗,譬如琴瑟不调,必取而更张之。夫当更张而不更张之,不可也。不当更张而必更张之,愈不可也。通变宜民政在今日治,去其太,其法顺乎人情,其惠兹一方也大矣。当事者凛凛有庶几之心,靖四方,息三农,焕桥门之干羽,固吾圉之苞桑。未治期其可治,已治期其可久,或可述而志乎。上亩中亩其额大当详者几何数?远乡近社其烟灶当清者几何家?礼何以不失于野,而仪象可志也;祀何以不至于黩,而庄敬可志也;忠臣孝子何以志其性情,烈女贞妇休吧志其坚苦。松谿万公取其旧志与绅士耆老约就已成之书,再为续成。自今以始,利不可不兴,兴利必求其无害;害不可不除,除害必求其有利。志将告成,未几,而万邑侯升京秩去,吴兴卫钝菴父母至,慈祥岂弟剔厘不止一端,尤雅好文事,急取万公将成之志,缺则补之,讹则正之,善善欲其长,恶恶欲其短。庶几,昭代名儒并隆乎纶綍;熙朝硕彦特达乎珪璋。是非之公,三代之直,悉从此出,后有君子或曰:“可述而志矣。”是书成,藏之乡校,可以察民好恶,可以观政得失,吾邑不朽之文也,亦司牧不朽之业也。是为序。赐进士第奉直大夫礼部清吏司主事邑人赵崙题。
旧志序万历十一年岁次癸未五月既望,文林郎知莱阳县事雍韩程时建拜手敬书。
万历衤冀在庚辰,不佞承乏兹邑。政暇,邑大夫偕陟背郭亭山之巅,远瞩旌旗、望石、马山诸峰,蜿蜒三面,南汇以沧海,碧流襟带,翠山献揖让,珍木蔚荟,灏光组绣,固东郡奥壤哉!询摭图版志,独称缺,则曰:“此予司土者责也。”居无何,佥宪咸公自云中谢兵符归,即慨然与邑庠谭生司纂修之任,而廷尉张公、侍御孙公、节推左公相与订正之。遂为一邑全史,勒兹懿典垂之永永。锓既成,不佞捧而读之,则见其事该,其旨远,其文正大而不俚,有辅于通志,有裨于风教,足成一家之言矣。然不佞窃有幸焉,夫美稼不发硗确,修松不挺培土娄,斯固然矣。若乃桢高而筑堵不继,表正而影式弗端,则求诣司教者焉。不佞窃禄兹土,治邑无状,职之溺也甚矣。独幸莱之山川无恙,年谷屡登,即穷岩邃谷举喁喁讴歌圣明元化其文物不斌斌际诸邑过之将无烦于治理也且矫自张目复有新志师范在焉司教者不藉是以释丑矣乎是则宜传也已。


旧志叙
余莱旧无志,有志自程公大河始。志胡始于程公耶?粤自余解绶之明年,程公奉天子玺书宰余邑。下车之初,浚治源,崇教本,剔蠹涤苛,为莱人翘首趺足所愿罢行者。率次第见之行事,四封内蒸蒸登于理矣。政暇,诹及邑志,佥以亡对,即慨然曰:“无志是无邑也。夫今不纪,则土田贡赋漫无所据,英贤淑媛阏而弗彰。后将何征?愿及今共图之。”乃嘱余与庠彦谭君司纂修之责。于是编摩扬扢,撰校雠,本之郡乘,参之一统山东诸志,及士大夫家藏。凡苔碑藓刻,寂落于故墟烟莽之间,遗躅往迹搜括殆尽。三阅月而书成焉。首志天文,昭鉴戒也;继志地理,表封域也;天地明察,人事可施,次之以民政;阳城饬行,晋鄙薰良,次之以风俗;思政怀堂,望岘堕泪,则次之以名宦;地灵人杰,艳帛馥竹,又次之以乡贤;奇葩丽藻,华国光邦,故以艺文终焉。为书凡八卷,一邑典故灿然其备,文献其足征乎?后之生于斯吏于斯者展而读焉,阅其人,论其世,了然。鉴往勃然思奋,岂无轸巅濒海之苦,而缓其征科者乎?岂无悯穷陬僻邑之陋,而振其文教者乎?又岂无绳休合肥文卿诸人之贤,而弦歌俎豆于其侧者乎?上裨治理,下关风教,所系良非鲜浅。程公之功亦伟也已。独念余才匪三长,滥竽兹役,每诵先正有云:“潦浸牛涔,爝料萤尾。”传言失旨,图形失真,盖方负大惧焉。万历壬午三月既望,赐进士第奉政大夫整饬大同等处兵备前奉敕分巡陇右道巡禁茶马兼理屯田山西按察司佥事邑人咸怀良撰。


新纂莱阳县志叙
盖闻画必资乎已往,鉴用澈于将来,然非创无以善乎因而非止无以加乎进有开有继念俶令终虽后先不同,而均乎敏戎力莱为巨邑版章孔厚鱼盐牧畜夹东海诸邑而士愿家悫悃幅无华毋论三古无传有明二百年间亦堇堇有闻人文献无征邑乘缺略自明万历壬午先令程侯暨先政咸公乃始肇修以前之文武典章班班可考巳而向后无闻非所以表彰盛美也夫吾邑进会实在启祯辛酉以往壬午以还二十年间一时甲第二十余家位列清华姻娅膴仕耦千足百弱肉强食甚而却轹鲜克吾见也几几以致赤白苍黄堕城飞火前编已灭后册未彰然而无有乎尔行且杞宋无征矣又况鼎革以来三十余年小加贱妨渐不可长先皇赫然振纲维贞百度今上龙兴享起四海敷文典册攸彰乌可无记幸际汇乘之会政以载笔之时维是亭州万侯作之于前长兴卫侯继之于后是编乃成余抚卷而叹曰志何为而作于古帝闵斯民而思富教之则陈诗以观列风于是补救有章匡辅无失迨夫诗亡世乱素王隐忧爰作春秋以明大法厥后腐迁班范总事增华典型具悉春秋者其史之祖而志更其子孙乎今观其经纬相天疆域界地因革任时重轻本俗纪山川土田户口赋税财用物殖而富之书备纪学校兵卫官师人物节廉忠孝而教之书备度之宜之奚必家哺而户给面命而耳提介不损无藻若增伪无成若渐富也粒粒矣学道以言法教化以文法自教也彬彬矣有其始之而阙其成模有其卒之而殚厥令绪二沽河伯七子山灵资我两贤侯左提右挈物华天宝实工冯之以光扬我万世不亦休与是书上太史有陈天子式观早东牟大如蛎乃踵有良吏能恤民敬典如斯前被之以黼黻而后锡之以高车不斯民斯世之隆观与然则儳焉弗闻听然自笑倘有古道炤颜者非今斯今有感于斯人庶有感于斯文云尔。时康熙十七年岁次戊午孟秋谷旦邑人七十五翁张重润谨叙。


奉上修志檄文
登州府为遵谕条奏事康熙十一年闰七月二十三日蒙山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剳符康熙十一年闰七月初八日蒙巡抚都院张案验本年闰七月初七日准礼部咨仪制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礼科抄出本部题覆少师兼太子太师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加二级卫奏前事等因康熙十一年七月初一日奏本月初六日奉旨这应进讲书籍知道了余着该部议奏钦此钦遵于七月十一日到部除各部事宜应听各该部议覆外该臣等议得保和殿大学士卫周祚称各省通志宜修如天下山川形势户口丁徭地亩钱粮风俗人物疆域险要宜汇集成帙名曰通志诚一代之文献也迄今各省尚未编修甚属缺典何以襄我皇上兴隆盛治乎除河南陕西已经前抚臣贾汉复纂修进呈外请敕下直省各督抚聘集夙儒名贤接古续今纂辑成书总发翰林院汇为大清一统志等因前来查直隶各省通志关系一代文献除河南陕西二省已经前抚臣贾汉复纂修进呈外其余直隶各省通志请敕下该督抚详查山川形势户口丁徭地亩钱粮风俗人物疆域险要照河南陕西通志款式纂轶成书到部之日送翰林院汇为大清一统志恭进睿览可也等因康熙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题本月二十七日奉旨依议钦此钦遵抄部送司奉此相应议咨案呈到部拟合就行为此合咨前去烦为查照本部覆奏旨内事理钦遵施行等因到院准此拟合就行为此案仰本司官吏照依咨案备奉旨内事理即便详查山川形势户口丁徭地亩钱粮风俗人物疆域险要照河南陕西通志款式纂集成书详送本院以凭咨部毋违等因蒙此拟合就行为此劄仰本府官吏照依咨案即速转行属州县详查山川形势户口丁徭地亩钱粮风俗人物疆圉险要照河南陕西通志款式纂辑成书,钉砌整齐绫函壳套一样四本送司详报。抚院咨部施行勿得抗违以致提究未便等因到府蒙此拟合就行为此帖仰本县官吏照依咨案劄帖备奉旨内事理文到该县详查山川形势户口丁徭地亩钱粮风俗人物疆圉险要照河南陕西通志款式纂辑成书,钉砌整齐绫函壳套一样五本星驰送府急等转送此系有限钦件该县留心速速仍先责令印刷匠役携带艳料连四纸张绫壳绫套并钉砌匠星驰解府印刷府志一样四部成套亦同该县送到志书汇送毋得刻迟提究未便须至帖者。
右帖下莱阳县准此康熙十一年八月
署登莱道为查取城图志书事票仰莱阳县官吏即将该县城图志书一部作速攒造送道查阅毋得??延未便须至票者
康熙十七年九月二十二日票
莱阳县修志官师姓氏
总裁
巡抚山东等处地方督理营田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张凤仪来之,满洲籍,深井人。
巡抚山东等处地方督理营田兼理军务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正品赵祥星松石,辽东义州人,贡生。
提调
山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施天裔泰瞻,满洲人,贡生。
督粮道管通省税粮事务参议 迟日兴庚吾,辽东广宁人,贡生。
山东等处提刑按察使 何毓秀九合,辽东前屯卫人,甲午。
提督山东通省学政按察司佥事杨毓兰东台,河南新乡人,丙戌,丁亥。
提督山东通省学政按察司佥事 劳之辨书升,浙江石门人,甲辰。
分守登莱海道山东布政使司参议加七级 武国柱攀石,奉天盖平人。
督理
登州府知府 杨日盛如石,山西大同人,拔贡。
陈玉前道一,陕西固原人,戊子贡生。
同知加一级 宋时化蒸菴,浙江山阳人,保举。
通判 张檄尺书,湖广咸宁人,戊子。
加一级 李芝兰毓秀,辽东铁岭人,贡生。
督修
登州府莱阳县知县 万邦维松谿,湖广麻城人,戊戍。
卫元爵钝菴,浙江长兴人,贡生。
纂修
登州府原任莱阳县知县 邹知新俟菴,湖广麻城人,壬午。
儒学署教谕事举人 刘伟万年,莱州府潍县人,甲午。
赵自立耐菴,沾化人,举人。
缮理
本县县丞彭万化六息,河南怀庆人,拔贡。张元标颖菴,顺天大兴人,贡监。
督工
本县典史 张文光华亭人。
徐奇子远,淅江人。
修志姓氏
纂修
赐进士山西按司佥事 咸怀良
校阅
赐进士大理寺卿 张梦鲤
赐进士监察御史 孙旬
赐进士镇江府推官 左之宜
监修
文林郎莱阳县知县 程时建
迪功郎莱阳县县丞 胡梦豸
监书
将仕郎莱阳县主簿 尚仁声
莱阳县教谕 袁大魁
莱阳县训导 萧鸣鸾
徐顺
莱阳县典史 仇云腾
辑录
乡进士 宋兰
赵柚
王纳谟
赵密
左之龙
刘兆文
太学生 咸怀忠
编次
邑庠生 谭仲顼
(下缺二人。)
本县修志绅衿姓氏
校正
河南汝南道副使前翰林院左春坊左中允候补 张瑞征华平,壬辰。
礼部精膳司主事 赵崙阆仙,戊戍。
吏部观政进士 孙元亨卢乡,甲辰。
参阅
中书科中书舍人 姜炤楚白。
湖广石首县县丞前北直隶井径知县 王章酉山,丁亥。
上林苑监良牧署丞前河南彰德府推官 刘珖兰嵎。
江西万年县知县 赵山原 长公,壬辰。
纂修河南陈留县知县 张重润沧溟,贡生。
昌邑县儒学教谕张允龄九如。
举人 张禹玉
廪生 刘
讨论
浙江武义县知县 赵隆泰器。
侍卫 周世祜西斋
贡生 宋俶
举人 张重启
举人 周正
贡生 刘枢
贡生 赵以鐇
贡生 赵崇
贡监 张重缙
校成
江南长洲县知县 周仲达浈如,贡生。
原任江西按察司知事 董正立处右,贡监,通判改授。
贡生 张重绍
举人 宋摅
举人 王勖陛
贡监 张齐玉
生员 孙元翰
生员左永禛
生员左起旦


《莱阳县志》图
一县境图
一县治图
一县署图
一学署图


《莱阳县志》凡例
一是书志凡有十,为纲;列事凡九十有三,为目。纲以统目,目以详纲,井井不紊。
一是书列志凡十有四,邹父母裁定去天文、武备、名宦、乡贤四志,今止存十。
一原编天文志,今将星野入疆域,灾祥入外纪。名宦志世远言湮,不能细考,传异者详名宦祠,附学校下,乡贤亦附人物,并未特书。武备志因国朝元储备,胜国所蓄,乱后十不存一,虽饩羊宜存,恐索马难对,故邹父母今删去,今细思终不可缺,抑将兵防入建置志,亦见一班。
一艺文中原列有诰敕并志铭等项。夫例封之文,吏未必尽良;谀墓之章,人未必尽贤。即尽良尽贤,吾邑明季以来,冠盖骈繁,虽捆载不胜书,又不便择取,故悉略焉。
一仙释,异人也,不得列人物中;宫寺,异地也,不敢入建置中;灾祥,异兆也,不敢入天文中;兵火,异事也,不敢入人事中。故皆从外纪焉。
一食货志应列历代之则,以观时变而备参考。但城破之后,房廊尽毁,典册无存。今仅从县胥所录,备现今之典章耳。
一本县旧无志书,自程父母咸佥宪讨论成刻,兵荒后并无存者。董学博江门旧有私志,亦失无稽,徒深感慨,今从张学博九如编本,稍删增之。
一是编因抚军奉部文大索郡国诸乘,备修统志,檄勒成书录真以上而刻未成书。万父母迁去,卫父母三浙名士,兴废补辍乃始成刻,实为不朽盛事。
一是书编次大半由邹父母手,倡之者有家宪、副华、平叔,其十志则不佞润与焉,采缀成文则刘生火介暨诸文学力,参订由赖吾邑诸君子。本县明季之末,实有明贤数辈,迥出伦表,在人耳目不朽万年者。而微词隐义春秋,且然况于末学。后世君子自有知者,幸无讥脱略也。
一前不与修,后不与闻,例不概书,非敢阙也。
一凡官师人物直书姓名,示临文不讳之义。
一纪事有列无评,有褒无贬,志之体也,不与史同。


《莱阳县志》目录
卷之一疆舆志图考、星野、沿革、形胜、里道、山川、古迹、景物、风俗
卷之二建置志城池、乡社、公署、仓庾、递铺、桥梁、市集、坊表、古墓、仁恤、兵防
卷之三 食货志户口、田赋、丁徭、盐课、班匠、诸税、物产、民业
卷之四学校志先师庙、敬一亭、名宦祠、儒学、启圣祠、尊经阁、乡贤祠、书院、教谕廨、训导廨、书籍、学田、社学、大嵩卫儒学附
卷之五官师志列爵、令尹、监尉、知县、县丞、主簿、典史、教谕、训导、杂助、大嵩卫教授附
卷之六贡举志辟荐、进士、举人、诸贡、例贡、武举、武进士、貤封、恩荫、武助
卷之七 典礼志坛庙、公礼、宾兴、乡饮、乡仪、岁时礼
卷之八 人物志世贤、忠节、孝义、隐逸、流寓、孝媛、烈妇、节妇
卷之九 外纪志寺观、仙释、灾祥、兵革、怪异
卷之十 艺文志宸章、诏、序、赞、传、碑、记、跋、掺、颂、歌、诗
《莱阳县志》卷之一文林郎知莱阳县事麻城万邦维,长兴卫元爵仝修立。
疆舆志
图考、星野、沿革、形胜、里道、山川、古迹、景物、风俗
山左之分疆处宇中十五之一,登之分郡六之一,莱之分邑又八之一。信弹丸沤沫乎?然居邦邑之中,美河山之固,古作而今康,左披图,右抱册,虽名号分合,代有异属。虽土壤义秽,世有异宜,而象纬丽于天,犬牙错于地,维祥维禨交于天与地之间,而清宁如故也。沽尤如昨,豯养如昨,维砺与带,维流与峙,尚高山大川;维刚与柔,维逸与劳,自流风遗俗。览阨塞而知形胜,登昔迹而乐游观,均里道以会于朝宗,守封城以洽邻比。奠之,安之,是维司牧。志疆舆。
星野
《禹贡》,青州之域,今隶于登?府,天文虚危分野。
沿革
三代以上属青州。战国时属齐。秦因之。汉置五县,曰昌阳、曰卢乡,属东莱郡;曰挺、曰观阳,属胶东国,而隶于青州部;曰长广,属瑯琊郡,而隶于徐州部。东汉益长广属东莱郡,改挺、观阳属北海国,遂并隶青州部。晋省观阳,以长广、挺、昌阳属长广郡,以卢乡属东莱国,隶青州部。南宋因之,北魏复置观阳,属东牟郡,而并隶于光州部。隋省挺、长广,复以昌阳、观阳属东莱郡,隶青州部。唐省卢乡、观阳,以昌阳属莱州东莱郡,隶河南道。五代唐避李昌国讳,更名莱阳。宋因之属莱州,隶京东东路。金隶山东东路。元属般阳路总管府,隶山东东西道。明升登州为府,莱阳属焉。大清因之。
形胜
八峰峙其南,列岛枕于北,仓山、铁冶、林寺、金场。出府志。
里道
莱阳县在府南二百五十里。东至宁海州界一百五十里,西至平度州界九十里,南至即墨县一百里,北至栖霞县界五十里。东南至大嵩卫城一百四十里,西南至胶州二百四十里,北至莱州府一百八十里。广二百里,袤一百六十里。东北至登州府二百四十里,西南至济南府八百三十里,西北至京师一千八百里。
山川
旌旗山在县北三十里,山形峻耸,群山拱向,故名旌旗。南结县城,列诸山之首。
亭山在县北里许,俗传仙人结草亭于上,因名。邑进士咸怀良、张梦鲤相继筑石亭、建堂阁于山麓。
莱阳山在亭山之北,俗名太阳山。
来凤山在县北八里,金时有凤栖其上。
马山在县西五里,山形若奔马,故名。旧有东平王庙,成化十五年,参政邢公祷蝗有应,捐俸重修,建八腊庙其上,岁时祭祷。
红土崖在县东南七里,山色红若丹朱,故名。上有三官庙。
五龙山在县南二十里,山下五水合流入海,故名。产怪石。山麓有古冢,俗称“将军墓”。
望石山在县东二十里,山峰奇峻,壁斗绝上,有唐仆射褚遂良庙,旧志“望石游春”即此。
烽火山在县东二十里,俗传有将军屯兵于此,故名。山有石洞,峰石壁立,称近邑名胜。
火山在县东北二十里,山后产名石。
昌山在县东南二十四里,山南有昌阳城故址。
荆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嵯峨山在县西南四十里,峰峦参差,故名。
三螺山在县东北四十里,群峰秀拔苍翠,参差若堆螺,故名。中有龙门寺,称胜地。
仓山在县东五十里,传曾贮谷于此,故名。旧亦产铁。
凤凰山在县南五十里,山形若凤翥,故名。
迎驾山在县西五十里。
龙泉山在县西五十里。
榆山在县东南六十里。
浮山在县南七十里,北临龙河,峰岚圆秀,若浮水上,故名。
观山在县东七十里,山南有观阳城遗址。
韭山在县西北七十里。
福阜山在县东七十里。
长清山在县西七十里,山东南有长广城故址。
芝山在县八十里,传汉武帝东游海上,得芝草于此。
林寺山在县东八十里,山多林木,有古刹,元曾置金场于此。
三驾山在县东南八十里,三峰巍起,为东南巨嶂。山南有夙敬亭故址。
七子山在县东南九十里,山有八峰,大峰居中,七峰环列拱峙,故名。旧志“七子联峰”即此。
志霞山在县西北九十里。
小龙山在县东南一百里。
青山在县东一百里。
天井山在县西南一百里,山巅有泉如井。
双山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四望平野,两峰突起,故名。
招虎山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层峦叠巘,高出云表。旧志“招虎晴岚”即此。陡岭有飞瀑,称巨观。
嵩山在县东南一百四十里,峰峦奇秀,若嵩岳之状,故名。
镜山在县东南一百四十里,邑进士高出筑书舍于山麓。
海在县南九十里。列子支:“渤海之东有大壑焉,不知几亿万里,实无底之谷,名‘日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即此。
县河在县东二里,源发栖霞方山,南至红土崖与陶漳河合流入五龙口。
九里河在县西九里,故名。南流,合荆河入五龙口。
陶漳河在县东十五里,有二源:一发栖霞唐山,一发栖霞院山。至柳口合流水始大,西南过红土崖,会县河入五龙口。
昌水河在县东南二十五里,有二源:一发招虎山,一发林寺山,至险子山合流。西南过昌阳城入五龙河。《水经注》云:“昌水出昌阳县。”
荆河在县南二十五里。源发荆山,会九里河入五龙口。
五龙河在县南二十五里,两崖皆山,中间一道,宽二三丈,五水合流,南入于海,奔突之势不减龙门。莱阳县八景有“五龙秋水”,即此。
东良河在县西北八十里,源发芝山之麓。北流经招远县界入海。
平南河在县西北九十里,源发志霞山,合东良河入海。
大沽河在县西九十里,源发黄县蹲犬山南经招远,西南与小沽河合流,历平度、即墨入海。《左传》所谓“沽尤以西”,注云:“沽,大沽;尤,小沽也。”
小沽河在县西一百里,源发掖县马鞍山。
吴沽河在县西南一百里。
三岔河在县西一百二十里。源发即墨桥子头。
白沙河在县东南九十进而,源发瓮崖头。
沽头河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源发招虎山,西南流于海。
嵩潜河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
洪海池在县东南一百里,池中多莲菱。
古汀湾在县南十里,众泉瀑出,隆冬常温,产蚌蛛。
东水湾在县西六十里。
龙湾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旁有龙女祠,祷雨辄应。
貕养泽在县东五十里,《周礼·职方氏》“幽州之泽薮日”,貕养盖此地,周属幽州故也。
古迹
挺城在县南七里,汉属胶东国,东汉属北海国,晋属长广郡,南宋北魏因之。隋省入昌阳,遗址尚存。
昌阳城在县南二十五里,昌山之阳,汉属东莱郡,晋属长广郡,南宋北魏因之。隋大业中增筑,省挺、长广二县入,属东莱郡。唐贞观初,省卢乡、观阳二县入。永徽初,为水所圮,遂废,迁今城。遗址尚存。
卢乡城在县西南四十里,汉属东莱郡,历代因之,唐省入昌阳,遗址尚存。
观阳城在县东七十里,观山之阳,汉属胶东国,东汉属北海国,晋省,北魏复置,属东牟郡,隋省入昌阳,遗址尚存。
长广城在县西七十里,长清山之阳,汉属瑯琊郡,东汉属东莱郡,魏即县置郡,晋、南宋、北魏因之,隋省入昌阳,遗址尚存。
夙敬亭在县东南八十里,莽新时名,设盐官,遗址尚存。
高丽戍在县东南九十里,俗传魏司马懿曾置戍于此,遗址尚存。
中郎城在县东南一百三十里,石勒遣中郎将石生筑以防海,遗址尚存。
行村寨即高丽戍,金时因旧址筑以防海,设巡检等官。
胡城在县南七十里,俗传唐时曾置戍于此,遗址尚存。
黄土台在县西南八十里,俗传秦始皇东游,筑此望仙,遗址尚存。
八景
游仙避暑游仙宫,唐时创建。元真人马丹阳修炼处,穹窿幽蔽,松关寂闲,入其中,即甚暑,爽气逼人,不敢裸体。邑人遇夏日,兢憩此以乘凉云。
马山夕照县西五里,山形若奔马上有东平王庙。其山形树影日西时俱射于城内,由董巷口北壁,悉如海市楼阁之状,亦可观也。
望石游春县东二十里,有山巍然突起,孤峰秀拔,为兹邑之望,林木蓊郁,梵宇高寒。值春时,土人游赏者络绎不绝,凭高载酒,苍翠弥望,岚光野秀,宛在几席间。
旌旗晓霁旌旗山雄峙县北,山形罗列?状若旌旗。时灵雨初霁,曙光初分,宿霭抹半,峰间山容新沐,实晴好而雨亦奇者。
招虎晴岚招虎山在县东南,旧产虎,昔有仙人驯伏之虎化为石,遗址宛然。今琳宫玄馆斜嵌峰峦,而轻烟断霭每霏拂其上。
七子联峰县南有七子山,大峰居中,七峰旁列,若其子。然值天宇晴霁,凭高眺望,但见孤屿穿云,群峰削玉,宛然天开一幅画图也。
五龙汇涨县南二十五里有河,名五龙,众山经流于此,当秋水方盛,波流汹涌,奔腾澎湃,如万马赴敌之状,声彻海涛,万顷一碧。
挺城牧笛挺城在县南七里,汉置县,今废。故墟荒垒悉为牛羊之场,牧童斜骑牛背,手抚短笛,而呜咽之音时断续于夕阳苍霭间,闻者宁不动兴亡之感乎?
风俗
英雄豪杰之士甲于京东,文物彬彬,而豪悍之习渐革。《舆地志》。
民多朴野,性皆犷直,犹有古风,凡有施为质多文少。《元志》。
民之气习醇雅,为士者敬慎而好礼,且勇于为义。《儒学记》。
莱阳县志卷之二
文林郎知莱阳县事麻城万邦维、长兴卫元爵仝修立
建置城池、乡社、公署、仓庚、递铺、桥梁、市集、坊表、古墓、仁恤
疆域即晰,斯我经我营以社以方焉,所为臂指联也,立之市立之厘焉。攘攘熙熙所以通利也以固圉则伊域则伊匹以正位或攸跻或攸宁然役旌可无息乎毁垣□敢弗饰馆传命可无速乎津邮滞敢弗慎递龙虎之节贲于山泽梁杠之成戒以龙火积高廪斯荒政聿修设圜扉亦象刑克毖至若泽枯寒之骨养恂独之生而仁人德惠表太丘之里树崆峒之墓而良淑心仪举队兴圯因时戒事皆王政所失焉志建置。
城池
县城府志云:“旧土城周六里,高一丈八尺,阔一丈二尺。”池称是唐永徽初筑;明洪武三十一年指挥邓青复筑;正统五年,知县郭公敏重修;弘治二年知县吴公昂增修以铁裹门;正德十四年知县司公迪改砖城,增敌台八座,门四,东曰望石,南曰迎仙,西曰太平,北曰旌旗,邑人都御史李公铎记;嘉靖三十四年,知县牛公山木重修;崇祯十六年署印推官胡公守德、知县关公捷先重修。
大嵩卫城一统志云:“在县东南一百三十里。”府志云:“砖城,周八里,高一丈九尺,阔一丈五尺,池深二丈,阔八尺,门四,东曰永字,南曰迎恩,西曰宁德,北曰镇清。楼铺二十八座,明洪武三十一年指挥邓青筑。”
大山备御所城府志云:“砖城,周四里,高一丈五尺,阔一丈五尺,门四,楼铺十五,池阔一丈,深七尺。”
海阳守御所城府志云:“砖城,周三里,高二丈,阔一丈二尺,西南二门,楼铺二十九,池深一丈,阔二丈。”
行村寨城土城,明洪武间筑,今圯。
乡社
迎仙乡
众水社、王宋社、淳于社、萧家庄社、房疃社、五龙社、陶漳社、废坊社、吕疃社、官庄社
望石乡
玩底社、房屋社、大林社、榆山社、瓦马社、埠上社、南务社、堑头社、寨头社、店上社、平兰社
凤山乡
胡城社、石水社、大夼社、横岭社、鲍村社、浮山社、薛村社、曲坊社、蒲里社、菴里社、田村社
行村乡
坊头社、长涧社、辛安社、埠前社、于推社、寺头社、朱吴社、沽头社、三驾社、牛根社、苇薗社、庶村社
林寺乡
黄山社、长沙社、台城社、高埠社、仓山社、废城社、石现社、坛山社、长榆社、神前社
嵩山乡
嵩潜社、城阳社、于朋社、盘石社、廒上社、白水社、路疃社、竹金社
青山乡
垂柳社、崮头社、灌水社、嵩林社、石但社
旌旗乡
石山社、北马社、小平社、沐浴社、火山社、西留社、石桥社、朱姜社、大平社、赤山社、埠西社、初家庄社、白藤口社
义潭乡
金刚社、沙埠社、龙湾社、台头社、古河社、大河社、神头社、泊子社
芝山乡
岭上社、西馆社、志霞社、辛庄社、泥牛社、寨庄社、都里社、板仓曲社
嵯峨乡
白庙社、曲庄社、众水社、团汪社、荆山社、孙太社、辛庄社、冯北社、岭前社、望埠社、北黄、谭山社
长清乡
许村社、牛埠社、会河社、寨里社、王城社、峪泉社、孙受社、会里社、庄扶社
桃花乡
小里社、双山社、王璧社、神山社、葛村社、汀村社、辛庄社、由家庄社、张管寨社
贤古乡
朱毛社、埠阴社、坎下社、毛家埠社、刘家庄社
在城六坊
忠正坊、宣化坊、杏坛坊、迎仙坊、贤古坊、东北关
公署
县治在城东西街中,明洪武三年县丞陈公奎建,正统五年知县郭公敏重修。成化十八年,正德辛未毁于兵,知县李公黻建,中为正厅,六楹,两翼室为库,后堂六楹,左右厢八楹,正厅左为莲幕厅,四楹,右为架阁库,四楹,东廊十楹为杂科吏户礼,西廊十楹,为承发兵刑工,甬道前立戒石,亭前为仪门,四楹,门东为土地祠,四楹,门西为狱,对狱为申明、旌善二亭,又前为大门,建醮楼于其上,濮阳尚书李公廷相为之记。万历四十年,知县文公翔凤重修。崇祯十六年,毁于兵,知县关公捷先重修。
知县廨在后堂北,明崇祯十六年,毁于兵,惟存中厅事三间。
县丞廨旧在后堂东南,今所居者主簿廨也。中厅事三间,寝室三间,偏房六间,门房一间,左增门屋一所,明万历八年主簿尚公仁声建设官知县一员,县丞一员,典史一员,司吏二十一名。吏舍在主簿廨南,久废。
行村场盐课司在县南一百三十里,明洪武十七年建,设官大使一员,吏一名,盐场十处,曰田村,曰大滩,曰辛安,曰海抵,曰沽头,曰嵩林,曰小山,曰竹金,曰团汪,曰角子。
税课局,在县治东南,明洪武五年建,久废。
寅宾馆,在县治东,明知县程公时建创建,万历四十四年知县贺公自镜重修。
按察分司,在县治西南,明洪武三年县丞陈公奎创建,久废。
布政分司,在县治南,明正统五年知县郭公敏创建,久废。
府馆,在县治南,明洪武三年县丞陈公奎创建,久废。
阴阳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十七年建,久废,故官训导一员。
医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十七年建,久废,故官训科一员。
僧会司,附兴国寺额,设僧会一人。
道会司,附游仙宫额,设道会一人。
仓庚
预备仓在城西南隅,旧在四乡,明正统六年,知县郭公敏并置于此。
大嵩仓在县东南一百四十里,明正统二年建,久废。
大山仓在县东南一百三十里,明正统三年建,久废。
海阳仓在县东南二百四十里,明正统三年建,久废。
递铺
急递铺总铺在北门外。抵栖霞五铺,曰泊麦,曰沐浴,曰长夼,曰十字夼,曰榆科顶;抵宁海十铺,曰林家庄,岳庙后,曰唐家疃,曰山前,曰豹础,曰秋口,曰坦山,曰蓝家店,曰野夼,曰长沙;抵即墨十铺,曰于家庄,曰吕家庄,曰褚河,曰龙河,曰大埠,曰埠后,曰北颜,曰泽口,曰岭前;抵平度九铺,曰郭家庄,曰宋家埠,曰马家泊,曰坎下,曰贤古,曰石桥,曰王河,曰庄扶,曰王连;抵掖县十一铺,曰战家庄,曰白藤口,曰野猪泊,曰五里,曰辛庄,曰马连,曰树头,曰柳家庄,曰志霞,曰上店,曰青雀;抵招远五铺,曰白材庄,曰小平,曰上夼,曰上庄,曰邴家庄。
桥梁
□□桥,在南门外。大平桥,在西门外,万历七年,县丞胡梦豸重修,康熙八年县丞彭万化重修。板桥,在东门外。火山石桥,在县东十五里??响水石桥,在县南三十里。古石桥,在县西旌旗乡。李牧庄石桥,在县西南七十里。废城河桥,在县东七十里。赤山河桥,在县东六十里。玩底河桥,在县东南四十里。河马崖桥,在县东南四十里。淳于河桥,在县东南三十里。水口河桥,在县东南四十里。废坊河桥,在县南二十五里。小灌河桥,在县南二十五里,以上八桥俱昌水所经。万柳河桥,在县东二十里。烽火山河桥,在县东二十里。陶漳河桥,在县南十五里。红土崖河桥,在县南十里。以上四桥俱陶漳河所经。沐浴河桥,在县东北二十里。朱冈河桥,在县东北五里。城南村河桥,在县东南一里,以上三桥俱县河所经。吕疃河桥,在县南十八里。五龙河桥,在县南二十五里。崔疃河桥,在县南五十里。浮山河桥,在县南七十里。桥头河桥,在县南八十里。以上五桥俱五龙河所经。断水桥,在县西二十里。低湾石桥,在县西南九十里,邑庠生迟允成募建。日疃店河桥,在县西四十里。李家疃河桥,在县西五十里。水沟头河桥,在县西五十里。佛院河桥,在县西南六十里。店埠河桥,在县西南八十里。以上五桥俱沽水所经。五沽河桥,在县西南一百一十里。观音桥,在县南九十里,长一百二十,空道人李常明募缘建。
市集
在城六集
东关、西关、南关、北关、观前、小集
在乡三十一集
水沟头、孙受、夏格庄、店埠、静林寺、日照庄、南岚、马恋庄、河头店、姜家山、穴坊庄、泽口、团汪、毛家埠、姜疃、玩底、徐家庄、大夼、羊圈、行村、小纪、毛子院、灰村、东村、诸吴、南务、废城、郭城、崖子、盘石、崮头。、
坊表
甲第开先坊,为金皇统丙寅进士赵桢、赵格立。
敕封坊,为明敕封工部主事于景昌立。
恩荣坊,为明诰赠礼部员外郎于景昌、天顺进士于懋立。
科第传芳坊,为明参议于懋、大理寺卿于凤喈立。
开文流艧坊,为明敕封监察御史宋积、天顺庚辰进士浙江按察司副使,前陕西道监察御史宋黻立。
亚魁坊,为明甲午科孙光祖立。
文魁坊,为明甲午科赵铉立。
昼绣坊,为明敕封大理寺评事曲敬立。
恩荣坊,为明成化辛丑进士曲锐立。
独秀坊,为明壬子科李镗立。
天府殊荣坊,为明敕赠户科右给事中李旻立。
谏垣总议坊,为明刑科都给事中李铎立。
都宪坊,为明巡抚宣府都察院都御史李铎立。
父子进士坊,为明弘治壬戌进士李铎、嘉靖辛丑科进士李沿立。
敕封坊,为明敕封广东道监察御史王让立。
文魁坊,为明庚午科王秀立。
金榜传芳坊,为明正德甲戌进士王秀立。
敕赠坊,为明敕赠文林郎李振立。
三秀坊,为明庚午科李学文立。
少儁坊,为明嘉靖己丑进士彰德府知府张凫立。
敕赠坊,为明赠户部主事赵松立。
亚魁坊,为明乙酉科赵文燿立。
恩荣坊,为明嘉靖辛丑进士赵文燿立。
世科坊,为明戊子科赵桐立。
诰赠坊,为明奉直大夫兵部员外郎张锟立。
保厘畿甸节镇河涅坊,巡抚直隶、甘肃都察院都御史张梦鲤立。
讲帷九列坊,为明通议大夫,食从一品俸,侍经筵大理寺卿张梦鲤立。
父子进士坊,为明嘉靖丙辰进士张梦鲤、万历乙未进士张嗣诚立。
奕世恩光坊,为明诰赠奉直大夫嵇盛、直隶河间府知府嵇巅立。
文武世科坊,为明嘉靖癸卯科武举刘一清立。
龙章申锡坊,为明敕封文林郎咸福立。
风纪坊,为明陕西按察司佥事咸怀良立。
直指观风坊,为明巡按浙江、江西、陕西道监察御史孙旬立。
中丞开府坊,为明操江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孙旬立。
恩纶宠贲坊,为明敕封文林郎左英立。
宸翰荣褒坊,为明敕封文林郎左奎立。
同胞三寿同气联芳坊,为明敕封文林郎,良乡县知县左奎、敕封文林郎镇江府推官左英、万历癸未选贡济南府历城县教谕左彦、万历庚辰进士左之宜、万历己卯举人左之龙、万历己酉举人左之有、万历丁酉武举左之武、万历癸卯举人左之似立。
绣衣直指坊,为明万历庚辰进士云南道监察御史左之宜立。
留都弼教坊,为明南京刑部河南司郎中左之龙立。
世德光昭坊,为明承德郎刘麒、诰封中宪大夫刘昊、奉政大夫刘升、万历己丑进士,开封府知府刘兆文立。
兄弟制科坊,为明乙未进士礼部仪制司郎中张嗣诚、癸巳选贡,四川剑州知州张嗣谟立。
龙光上德坊,为明敕封文林郎高东阳立。
恩荣少儁坊,为明万历戊戌进士高出立。
会魁坊,为明万历丁未科第九名进士户部主事孙必大立。
世荣九列坊,为明诰封中议大夫太仆寺少卿孙豸、万历己未进士中仪大夫,太仆寺少卿孙延洞立。
宠光三贲坊,为明诰赠奉直大夫,户部陕西清吏司员外郎董献策、天启辛酉举人湖广衡州府知府董嗣朴、天启辛酉举人乙丑进士河南按察使董嗣谌立。
秉宪中州坊,为明河南按察司按察使董嗣谌立。
恩荣坊,为明嘉靖丙辰进士张梦鲤立。
奕世巍科坊,为明庚午科赵柚、万历戊子科赵文焞、万历丁酉科赵文煃立。
贞节坊,为明董让妻刘氏、史镛妻赵氏、吕鉴妻任氏、张信妻孙氏、徐进妻吕氏、吕评妻臧氏,孙绳远妻战氏立,俱各自为坊。
纶褒全节坊,康熙十九年,为廪膳生张善征妻任氏立。
文庙坊,明邑人都御史孙旬建。
儒林坊,明邑人陕西副使赵文燿建。
国祐民坊,明万历二十九年知县蔡梦齐建。
耀武扬威坊,在演武场,明知县王一凤建。
古墓
唐广州都督司马谭长墓,在县西南五十里,墓碑虽断,而文尚可辩。
宋进士中散大夫开国男张忭墓,在县北半里许。
金天水郡开国伯赵植墓,在县北八里。
濮阳县开国子赵格墓,在兄植墓侧。
青州刺史宫礼墓,在县北八里。
宣奉大夫盖通墓,在县南六十里。
隐逸张子容墓,在县北一里。
真人马丹阳墓,在游仙宫内,道士李知常取仙蜕葬此,元学士张仲寿有《归葬记》。
真人任风子墓,在县南十里,墓前有四真人会葬阁。
元定海郡侯隋世昌墓,在县南九十里。
河南郡开国伯于玠墓,在县南三里。
怀远大将军滕显墓,在县西南六十里。
攸州知州宋景初墓,在县西南三里。
昭武大将军孙伟墓,在县东南八十里。
莱州知州崔执中墓,在县东南四十里。
棣州尹于深墓,在父墓侧。
中山府知府于谅墓,在父深墓侧。
万户曲济民墓,在县东北一里。
莱州知州王泰亨墓,在县东北二十里。
管军总把马亮墓,在县西南一百一十里。
明陕西按察司佥事于守礼墓,在县南六十里。
广西参议于懋墓,在县东北一里。
浙江副使宋黻墓,在县东二十五里。
大理寺卿于凤喈墓,在父懋墓侧,有谕葬。
都御史曲锐墓,在县北一里,
赠陕西副使张锟墓,在县西南一百一十里双山。
都御史李铎墓,在县东北二里,有谕葬。
监察御史王秀墓,在县西南五里。
隐逸张泽墓,在县西南半里。
陕西副使赵文燿墓,在县东北十里。
都御史张梦鲤墓,在县北十五里,有谕葬。
都御史孙旬墓,在县西南十里。
开封府知府刘兆文墓,在县南二里。
分巡冀南道张嗣诚墓,在县东三十里。
南京刑部郎中左之龙墓,在县北七里。
四川剑州知州张嗣谟墓,在县东南四十里,国朝诰赠中宪大夫,河南按察司副使。
封参议宋兆祥墓,在县西北八里。
南京鸿胪寺卿宋继登墓,在父兆祥墓侧。
吏部郎中宋应亨,在从祖黻墓侧。
蠡县知县张宏德墓,在县东南四十里。
尚宝司丞张载征墓,在父嗣诚墓侧。
金坛县知县宋琮墓,在县东北八里。
中书科中书赵士骥墓,在县西五里,国朝赠奉政大夫,礼部主事。
湖广参政赵鹏程墓,在县东北八里。
吏科都左懋第墓,在父子龙墓侧。
大名府通判殉难徐铭墓,在县东北二里。
河南按察使董嗣谌墓,在县东北十里。
国朝都御史周伯达墓,在县南十里,封台顶前。
赠湖广按察司佥事孙扬声墓,在县北三十里,有谕葬。
监察御史赵维旗墓,在县南八十里。
赠承德郎刑部主事张善征墓,在城北亭山二里。
分巡汝南道副使张瑞征墓,在城北十五里,祖墓之西山。
河南陈留县知县张重润墓,在城北十五里,曾祖墓之左侧。
仁恤
养济院在县治西北,明洪武七年间设,知县贾公则智创,房屋九间,知县张公惟增修。
漏泽园在城共八处,四郭外各二处,马山埠一处,知县赵光荣施。
兵坊
本县,守城民壮八十名。
大嵩卫,守城军余二百五十八名,种屯军余四百二十八名,守墩二十七名,守堡一十四名。
海阳所,守城军余九十五名,种屯军余六十六名,守墩军余二十一名。
大山所,守城军余六十二名,守堡军余二十名。
行村寨,守寨弓兵一十一名,守墩弓兵九名,守墩军余六名,守堡军余六名。
以上皆明旧制,其官则以指挥、千百户等宫领之,今俱废。只行村设有游击,坐营一切城堡等,俱营兵防守。大嵩卫设有守备一员,督征屯粮起解,一切守城等事宜用,文武各不相属,县邑不得预闻,今抑书旧防以备饩羊一戋之久耳。嗟乎,易谨衣袽,诗修车马,书诘戎兵,礼严抱击,料庙堂有胜筹,非草野所敢议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