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北游

 湛蓝明月 2018-05-31

绵延起伏的山峦,绿草如茵的高原,一辆银灰色的汽车奔驰于墨绿色之间。

从甘肃兰州赶来,我们曾停留在黄河边,望黄河穿城而过,看波涛拍击两岸石堤,听滚滚河水东流去。黄河水,水阔无边深无底,其来不知几千里!真正站在黄河边,泥黄色的江水滔滔流过,纵然无风平浪,谁知水下之汹涌?

顺着蜿蜒的山路,重重高山在身后远去,我们驻足于一片平坦的草原边,成群的牛羊悠然自得,似是草绿色锦纶上绣着数片青灰的云朵。牛很少,但羊是成片成片的,它们每次活动,都是一大群的羊跟着变动位置,仿佛相互串连在了一起。不远处流过一条小溪,潺潺溪水击打在石卵上、巨岩上,远望还觉得溪水不曾流动,走近了却看见一簇簇击起的银花。向远极目眺望,山脉绵延,皑皑白雪不均匀地蔓延在山顶。一碧如洗的晴天,从遥远处飘来数朵白云。西北的云和江南的云不同,正如西北给人的感觉与江南大相径庭一般。西北是那样雄浑壮阔,云也厚实无比,似成群的绵羊,却又没有绵羊那般软弱;江南印象中是唯美淡雅的,于是江南的云也只是薄薄的数片,仿佛风吹几口气,就能将云消了,散成相互纠缠不清的丝。虽然江南更美,但西北也有一种简约厚重的美,平实辽阔,甚至有了返璞归真的味道。

我们继续行走,山脉慢慢远了,矮了。两旁不再是翠绿的青草,而是转变成了枯草了,绿色之中更多的是黄色,一种干枯,恍如戈壁一般的颜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平线处出现了浅蓝色,然后变深变广,最后就成了海一般的景象。那片青海湖,甚至比蓝天更蓝,透着深海般的璀璨——青海湖,就是西北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它是那样的纯净、深邃,仅仅一望,那泛起的波浪就要将我的心灵涤洗涤了。对面那一片朦胧的山黛色,空中恰成一条直线的白云,面前泛起微波的青海湖……晴空之下,宛如仙境。

那一望无边的白,不是雪,是盐。

来到茶卡盐湖,令我惊叹的是他们的“财大气粗”,用盐铺路(虽然只有薄薄的一厘米左右,但面积很大);三米多高的巨型盐雕随处可见,还有两三片盐湖供游客玩耍。看着湖面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也忍不住冲入湖里了。

这不是普通的湖,事实上我们脚下踩着的,不是细砂,不是泥土,而是一层足够厚的盐层。水面最深处也不过是没过半个小腿。赤着脚丫,踩在细碎的盐粒上,柔软的湖水在身边轻轻荡漾。天空中的风云变幻,同样看得我如痴如醉。中国的天空之镜,果然名不虚传!

从青海省出来,一路悠悠转转,终于来到了敦煌。

莫高窟曾是有幸去过的,于是这回我们便直奔向鸣沙山。

走近鸣沙山,就仿佛一种荒凉感扑面而来。好不容易如此近距离地贴近沙漠!景点之外都郊区,树木却也茂盛;到了这里,满目皆是或昏黄或明丽的沙砾。沙山形态各异,有的像月牙儿,弯弯相连,组成沙链;有的像蟒蛇,长长而卧,延至天边;有的像金字塔,高高耸起,有棱有角;有的像鱼鳞,丘丘相接,排列整齐。

鸣沙山沙峰起伏,金光灿灿,宛如一座金山,像绸缎一样轻柔,像少女一样娴静。在阳光下沙丘明暗相间,黄涛翻滚,层次分明,骑在骆驼上,随着驼队缓缓前行,感受着“驼铃悠悠西风急”的超然,静听“沙岭睛鸣声袅袅”的妙音。

短暂的休息,我们又登上一驾直升机,俯瞰这片沙漠,沙海中的金色浪涛气势磅礴,汹涌澎湃。细看那击起的浪花,绵延的轻波,如荡漾着的涟漪,时而湍急,时而潺缓,时而萦回涡旋,迭宕有致,妙趣横生。

“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此句说的正是鸣沙山和月牙泉。月牙泉可谓是沙漠中的一大奇迹,因其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

古人有云:“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我也希望能走在月牙泉边,望着轻波荡漾的泉水,悠悠地洗净心灵。


在夕阳的余晖里,沙丘的阴影被无限的拉长,延至天空,隐去了残阳。在这昏暗的橘红天幕之下,结束了我们的旅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