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谓的“真相”,只不过是你眼中的世界

 灵石水华 2018-06-01

我们这一生,会遇见很多人,经历很多事,

或是让你欢喜,或是让你受伤,或是让你消沉,或是给你激励。

但无可否认的是,

这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

而真正让我们欢喜或者伤害我们的并不是事情本身,

是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

但又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认知呢?




可能很多人都看过这个故事,

有一个人,在下雨天搭乘公车,

车上乘客挤得像沙丁鱼一般。

在不耐中,他突然觉得某个人的雨伞尖碰到了他的脚踝。

当车子摇晃时,那雨伞尖就刺得更重,

他心中的怒火逐渐升高。

终于有了回转余地,他愤怒地以皮鞋顶开那刺人的雨伞尖,并转身以最严厉的表情怒视那个「不长眼」的乘客。

结果,他发现对方竟是一个盲人,刺到他脚踝的并非他想象的雨伞尖,而是她的拐杖!

他心中原本难以扼抑的一股怒火突然消失无踪,而脚踝似乎也不再那么疼痛了。

为什么整个感觉会突然转变呢?

没错,是想法变了。

当他发现对方是个盲人时,他的「想法」变了,随之「感觉」也就转变。

所以,伤害自己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而已!

问题是,人们对事件的看法是怎么产生的呢?

从事件发生到看法形成,这中间又经历了什么?

我们如何改变自己的想法呢?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到大相国寺拜访他的好友佛印和尚,恰值佛印外出,

苏东坡无意间看到了禅房墙壁上留有一首佛印题的诗,其诗云:

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

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苏东坡看后,另有所思,就提起笔来在佛印的诗旁边附和了一首:

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

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

又一日,宋神宗赵顼(xū)在王安石的陪同下,来到大相国寺游览,他们看到了佛印和苏东坡的题诗,感到颇有趣,神宗就对王安石说:“爱卿,你何不和一首?”王安石何等高才,他随即应命,挥毫泼墨,写道:

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

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

宋神宗也乘兴题写了一首:

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

财足粮丰家国盛,气凝太极定阴阳。

这是一组关于酒色财气的妙趣横生的组诗,

由于作诗的人所处的立场和格局不同,

对于同样的酒色财气四种事物也就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评价。

佛印和尚的诗从证悟佛家之空性来谈,提倡完全和酒色财气相绝缘,出离世间,是佛家的出世思路,是内圣之法门。

苏东坡的诗强调对待酒色财气关键是把握一个度,中庸之道。是从儒家个人修身方面来谈,也属于内圣之法。

王安石和宋神宗则从酒色财气对国家社稷的正面作用方面来谈,肯定了酒色财气中所蕴含的积极因素,一个是贤相的眼界,一个是王者的格局。 

认知不同,感受不同,

故此一人一道,所以万事万物没有对错,只是我们的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如果执着于自己的角度,

将会落于一种二元对立,以己意强人意,伤人伤己。

反之,如果转换一种认知模式,以一颗接纳赏识之心,

你将会看到一个更加丰富的世界,品味更加精彩的人生。

 


大家可能都听到过尼克的故事,

他打出生时就没有四肢,只有躯干和头,双腿只剩一个“小鸡腿”,

他不能走路,不能拿东西,连吃饭、上厕所这种事都要依赖别人。

他的模样甚至连他的父母都无法接受,直到半年后,他的妈妈才敢抱他,逗他玩耍。

绝望至极的他曾经把头沉在浴缸的水中,试图淹死自己。

在最后一刻,他脑海中浮现出父母在他坟墓前哭泣的样子,

于是他又翻过身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自语道:“我办不到。”

 

灵魂深处,他听到了耶稣的回应:

“不是你父母做错了什么,也不是你犯了罪,只是要在你的身上显出上帝的作为来!”

终于,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平静扫过他的心头,

他如婴儿般慢慢地睁开双眼,重新去认识这个世界。

如今,尼克不仅可以自理生活,学会了打字,游泳…还收获了爱情。

 

我们的人生每时每刻都在选择,你的每一次选择都决定着你的人生走向。

如果这一切发生在你身上,

你会用去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

你可以选择为没有四肢而愤怒,

你也可以选择为仍有“小鸡腿”而感恩?

 “Giveup(放弃)还是Getup(站起来)

对于人生,你是怎么样的认知模型?

 

 

这是我经历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2013年雅安地震时,我遇到一个的女人,

地震前几分钟,她因为一些琐事,

一边骂着着孩子,一边数落着孩子,

不幸发生了,她因为在屋外洗碗幸免于难,而丈夫和孩子在地震中丧生。

她拉着我的手,一遍遍的重复一句话:

“如果早知道会地震,我说什么不会和他吵架”。

是啊,如果早知道…


如果,生命还有最后一天,

还会对于因为父母的絮叨而不耐烦吗?

还会因为孩子一个错误而发脾气吗?

还会对所留恋的,不舍的,怨恨的,还会如此执着吗?

还会对那些毁誉,名利如此在意吗?

对于现在的生活方式会是一样的选择吗?

对于人生,你还是同样的解读吗?无怨无悔吗?

 

虽然我们都经常把人生无常挂在嘴上,

但是潜意识里我们都是以为人生是无限的,

可以让我们尽情挥霍的,

但是谁又能保证明天比意外来的更早呢?

何不把每一次相逢都当成初见,

把每一次离别都当成诀别呢,

活在缘分中,而不执着在自己的期待里,

你将会珍惜每一个当下,也可以超然面对每一个缘聚缘散。

我们都知道认知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走向,

但又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认知呢?

一个只开发了不到10%大脑指挥的认知模型,又怎么可能看到这个世界的“真相”?

如果不能改变你的认知模型,如何改变认知?

因为我们看见的,都是自己眼中的世界。


作者:素蘭 恒宜文化创始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