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清热药——土牛膝

 为什么73 2018-06-01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Tǔ Niú Xī

  【别名】杜牛膝(《本草备要》)。

  【来源】为苋科植物牛膝的野生种及柳叶牛膝、粗毛牛膝等的根和根茎。冬春间或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或用硫黄熏后晒干。

  【原形态】

  ①牛膝,详牛膝条。

  ②柳叶牛膝,又名:山牛膝(《纲目拾遗》),剪刀牛膝。

  多年生草本,高1~1.6米.茎直立,四方形,节膨大;叶对生,叶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约4.5~15厘米,宽约0.5~3.6厘米,先端及基部均渐尖,全缘,上面绿色,下面常呈紫红色。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多数;苞片1,先端有齿;小苞片2,刺状,紫红色,基部两侧各有1卵圆形小裂片,长约0.6毫米;花被5,绿色,线形,具3脉;雄蕊5,花丝下部合生,退化雄蕊方形,先端具不明显的齿;花柱长约2毫米。胞果长卵形。花期7~10月。果期3~11月。

  分布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等地。

  ③粗毛牛膝,详倒扣草条。

  【性状】

  ①牛膝(野生者)的干燥根茎及根,又名:野牛膝。根茎呈圆柱状,长1~3厘米,直径6~10毫米,灰棕色,上端有茎基残留,周围着生多数粗细不一的根。根长圆柱形,略弯曲,长约15厘米以下,径可达4毫米;表面淡灰棕色,有细密的纵皱纹。质稍柔软,干透后易折断,断面黄棕色,可见成圈状散列的维管束。气微,味微甜。

  产陕西、甘肃、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四川、贵州等地。

  ②柳叶牛膝的干燥根茎及根,又名:苏木红、荔支红、透血红(《纲目拾遗》),红牛膝、牛克膝。根茎短粗,长2~6厘米,径1~1.5厘米。根4~9条,扭曲,长10~20厘米,径0.4~1.2厘米,向下渐细。表面灰黄褐色,具细密的纵皱纹及须根除去后的痕迹。质硬而稍有弹性,易折断,断面皮部淡灰褐色,略光亮,可见多数点状散布的维管束。气微,味初微甜后涩。

  产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③粗毛牛膝的干燥根茎及根。根茎短圆柱形,灰棕色,周围着生众多圆柱状细长的根,长约6~10余厘米,粗约2~5毫米,略弯曲。表面灰棕色,有细浅的纵皱纹。质坚硬,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淡灰青色至灰白色。味淡无臭。

  产广东、福建、广西等地。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晒干。

  【性味】苦酸,平。

  ①《福建民间草药》:苦酸,平,无毒。

  ②《广西中草药》:味微苦酸,性寒,无毒。

  ③《云南中草药》:甘微酸,凉。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祛湿利民,清热解毒。治淋病,尿血,妇女经闭,癥瘕,风湿关节痛,脚气,水肿,痢疾,疟疾,白喉,痈肿,跌打损伤。

  ①《本草图经》:治妇人血块。

  ②《纲目拾遗》:活血化瘀,宽筋,理跌打损伤。治破伤风,七十二般恶疾。功胜川产。又:善能理疮,并箭入肉。

  ③《岭南采药录》:为收敛药及利小便药,清血消毒。治喉症捣汁含漱;又散血止痛,理脚气,煎酒服。

  ④《福建民间草药》:散瘀血,强足膝,引药下行。

  ⑤《南宁市药物志,:清热,散血止痛。治疟疾、痔疮及红白痢;外用治跌打损伤。

  ⑥《江西草药》:治竹木刺伤,毒蜂咬伤等症;并可引产。

  ⑦《上海常用中草药手册》:通经利尿,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治脚气肿胀,关节炎,风湿痛,白喉,急慢性咽炎。

  ⑧《贵州草药》:生用可破血利湿,炒用补肝肾,强筋骨。

  ⑨《云南中草药》:活血祛瘀,清热除湿,治咳血,鼻衄,尿血,尿路感染,湿热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捣汁滴耳或研末吹喉。

  【注意】《福建民间草药》:孕妇忌用。

  【摘录】《*辞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