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县,隶属于重庆市,地处重庆市东北部的长江两岸,东邻奉节县,西界万州区,北与巫溪县、开州区(原开县)相连,南与湖北省利川市相邻。 云阳县境,东周赧王元年(前314年),秦国灭巴国后置朐䏰县(今云阳县双江镇建民村),是为建县之始。
秦、汉、魏晋、南北朝,仍为朐䏰县,隶属历代各有变化。 北周天和三年(568年),县治迁至汤口(今云阳县云阳镇),更县名“云安”,是为云安县。 隋、唐、五代,仍为云安县,先后隶属于信州、巴东郡、信州、夔州、云安郡、夔州;贞元元年(785年),在云安盐场设云安监。 宋朝开宝六年(973年),云安县升云安军,领云安县、云安监;熙宁四年(1071年),撤云安监,置安义县;熙宁八年(1075年),撤安义县,并入云安县;后废云安军、云安县。 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复置云安军;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县入军,军改为州,名“云阳州”。 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十二月,降州为县,始为“云阳县”(以地两山夹江,四时多云,而邑当山水之阳,故名云阳)。 清朝,沿袭明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云阳县先后隶属于万县专员公署、万县地区行政公署、万县市。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人民政府挂牌,云阳改由万州移民开发区代管;2000年7月14日,直属重庆直辖市管辖。 云阳县总面积3649平方公里,下辖38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户籍总人口136万人,常住人口89.87万人。 云阳县历史悠久,早在5000多年前,古代巴人就在此筑城设市;2300多年前,云阳就开始置县(公元前314年置朐䏰县),成为长江上游最早设置的县级行政区之一。先民们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存,列入《全国文物分布图》的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石刻造像等文物145处。 云阳县历史名人:扶嘉(劝刘邦定三秦取关中,官至廷尉,封于朐忍即今云阳,赐姓扶,以其有匡扶之绩)、李远(唐朝“巴渝第一状元”,《全唐诗》中重庆地区唯一有诗集的人)、程德全(原清朝奉天巡抚、江苏巡抚,后成为第一个反正的前清大吏),彭聚星(清末书法家)、彭咏梧(革命烈士、小说《红岩》彭松涛的原型)等。 相关文章: 四川一个县,人口近150万,唐朝时与成都齐名云阳县,隶属于重庆市,地处重庆市东北部的长江两岸,东邻奉节县,西界万州区,北与巫溪县、开州区(原开县)相连,南与湖北省利川市相邻。 云阳县境,东周赧王元年(前314年),秦国灭巴国后置朐䏰县(今云阳县双江镇建民村),是为建县之始。
秦、汉、魏晋、南北朝,仍为朐䏰县,隶属历代各有变化。 北周天和三年(568年),县治迁至汤口(今云阳县云阳镇),更县名“云安”,是为云安县。 隋、唐、五代,仍为云安县,先后隶属于信州、巴东郡、信州、夔州、云安郡、夔州;贞元元年(785年),在云安盐场设云安监。 宋朝开宝六年(973年),云安县升云安军,领云安县、云安监;熙宁四年(1071年),撤云安监,置安义县;熙宁八年(1075年),撤安义县,并入云安县;后废云安军、云安县。 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复置云安军;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县入军,军改为州,名“云阳州”。 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十二月,降州为县,始为“云阳县”(以地两山夹江,四时多云,而邑当山水之阳,故名云阳)。 清朝,沿袭明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云阳县先后隶属于万县专员公署、万县地区行政公署、万县市。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人民政府挂牌,云阳改由万州移民开发区代管;2000年7月14日,直属重庆直辖市管辖。 云阳县总面积3649平方公里,下辖38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户籍总人口136万人,常住人口89.87万人。 云阳县历史悠久,早在5000多年前,古代巴人就在此筑城设市;2300多年前,云阳就开始置县(公元前314年置朐䏰县),成为长江上游最早设置的县级行政区之一。先民们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存,列入《全国文物分布图》的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石刻造像等文物145处。 云阳县历史名人:扶嘉(劝刘邦定三秦取关中,官至廷尉,封于朐忍即今云阳,赐姓扶,以其有匡扶之绩)、李远(唐朝“巴渝第一状元”,《全唐诗》中重庆地区唯一有诗集的人)、程德全(原清朝奉天巡抚、江苏巡抚,后成为第一个反正的前清大吏),彭聚星(清末书法家)、彭咏梧(革命烈士、小说《红岩》彭松涛的原型)等。 相关文章: |
|
来自: 昵称VChmUhmv > 《汉风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