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遗忘的古中药“溲疏”

 李灏 2018-06-01


被遗忘的古中药“溲疏”

  现在到北京郊区去爬山,会看到一丛丛的白花,甚是好看,你可知道它是什么花吗?这就是虎耳草科的溲疏,我的博客的头像处用的照片就是前几年在密云县云蒙山拍的“溲疏”。我说“溲疏”是被人“遗忘”者,你很可能不相信,但只要你问问身边的中医中药人员,有几个知道“溲疏”这一名字的,答案自然就有了。“溲疏”其实是一个很古老的中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上就有了。《本经》言:“溲疏味辛寒,主身皮肤中热,除邪气,止遗溺,可作浴汤。”《本草纲目》将“溲疏”列入第36卷,紧排在“枸杞、地骨皮”之后。遗憾的是李时珍也说不清“溲疏”的原植物是什么?他说:“汪机所断似矣(指‘本草中异物同名甚多’),而自亦不能的指为何物也。”

被遗忘的“溲疏”
  溲疏 虎耳草科植物。北京郊区山上甚多,5月正是盛花期。
  中医中药人员“忘”了溲疏似乎情有可原,因为谁也搞不清原植物是什么。但研究植物的人员似乎也忘了“溲疏”,我走遍了全国的几大植物园,都没有发现它的踪影,只有去年,才在中科院植物所香山植物园(北京植物园南园)的宿根花卉园外的南边,发现了几丛刚从山上移来的“溲疏”,见下图。

被遗忘的“溲疏”

  被人“遗忘”的东西,往往是可有可无。研究溲疏在植物学上有何意义我不清楚,既然中科院植物所能把溲疏从野外移植家种,就一定有他的道理。我只是从中药药性上讲,“溲疏”可能还真有值得发掘的价值。首先,“溲疏”这名字就很有意思,“溲”者,小便也。“疏”者,通也。“溲疏”者,能使小便疏通之药也。《本经》言:“溲疏止遗溺。”《名医别录》说:“溲疏通利水道。”你看,溲疏还有双向作用呢?既可使不通者通,又可使过通者止,在众多的中药中还真找不出这样绝妙的物件。况且,《本经》言其“可作浴汤”,说明很适合外用,不是正增加了试用的安全性吗?

摘自 高桥顺子

被遗忘的古中药“溲疏”

考证

溲疏根、叶、果均可药用。民间用作退热药,有毒,慎用。

1.《唐本草》:溲疏形似空疏,树高丈许,白皮。其子八、九月熟,色赤,似枸杞子,味苦,必两两相并。与空疏不同,空疏一名杨栌,子为荚,不似溲疏。
2.《本草会编》:按李当之但言溲疏子似枸把子,不曾言树相似。马志因其子相似,遂谓树亦相似, 以有刺无刺为别。苏颂又因巨骨、地骨之名疑其相类,殊不知枸杞未尝无刺,但小则刺多,大则刺少耳。《本草》中异物同名甚多。况一骨字之同耳,以此为言,尤见穿凿。

3.《全国中草药汇编》:味辛寒。 主身皮肤中热,除邪气,止遗溺,可作浴汤。生山谷,及田野故邱虚地。
名医曰:一名巨骨,生能耳山,四月采。 案李当之云:溲疏,一名杨栌,一名牡荆,一名空疏,皮白中空,时时有节,子似枸杞,子冬日熟,色赤,味甘苦。

被遗忘的古中药“溲疏”

性味归经

《本经》:"味辛,寒。"
《别录》:"苦,微寒,无毒。"
《本经逢原》:"苦,平。"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补肾截疟,解毒,接骨。主治感冒发热,小便不利,夜尿,疟疾,疥疮,骨折。
《本经》:"主身皮肤中热,除邪气,止遗溺,可作浴汤。"《别录》:"通利水道,除胃中热,下气。"

用法用量

根3~5钱。外用根捣烂外敷,或叶煎汤外洗。煎汤,3-9g;或作丸。

用药禁忌

  本品有毒,应慎服。《本草经集注》:"漏芦为使。"

选方

治妇人下焦三十六疾,不孕绝产: 梅核仁、辛夷各一升,葛上亭长七枚,泽兰子五合,溲疏二两,藁本一两。上六味,末之,蜜和丸,先食,服如大豆二丸, 日三,不知稍增。 (《千金方》承泽丸)

常见栽培种

1)重瓣溲疏(cv.plena)。叶具圆钝细锯齿。花蕾外有红晕,花重瓣,开放后花瓣白色,外轮花瓣外面染淡紫红色。
2)壮丽溲疏(D.× magnifica),为杂交种,株高2米以上。叶卵状长圆形或长卵形。花重瓣,纯白色。
3)小花溲疏(Deutzia parviflora Bunge):灌木,高1-2米。树皮灰褐色,剥裂;小枝褐色,散生星状毛,老枝灰色,片裂。芽卵状圆锥形,有梭角,具褐色鳞片,密生星状毛。叶对生,叶柄长3-5毫米;叶片卵形,狭卵形或倒卵形,长3.5-8厘米,宽2-5厘米,基部广楔形或 圆形,先端渐尖,边缘具不规则的小锯齿,表面暗绿色,有5-6条放射状星状毛,背面同色,散生8-12条星状毛,沿主脉有单毛。花序伞房状,直径2-5厘米,花梗与萼密被星状毛,萼钟状,萼裂片5,广卵形,较尊简短;花瓣5,白色,圆状倒卵形,长4-6毫米,具星状毛;雄蕊10,花丝上部有短齿;子房下位,花柱3,比雄蕊短,宿存。蒴果扁球形,长2-3毫米,宽3-4毫米,多裂为3瓣,外被星状毛。种子多数,细小。花期6月,果期8-9月。生于阔叶林缘或灌丛中。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俄罗斯、朝鲜也有分布。栽植做庭园树供观赏。
4)大花溲疏(Deutzia grandiflora):落叶灌木,高2m。叶卵形,长2.5~5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缘有小齿。花白色,径2.5~3cm,1~3朵聚伞状。花期4月,果熟期6月。野生山坡灌丛中,分布于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山东、湖北等省。
5)冰生溲疏(Deutzia crenata‘Nikko’):又名小溲疏,原产日本,华东各地广泛栽培。其品种‘雪球’(D.gracilis ‘Nikko’),于1976年在日本选育成功。当时命名为Deutzia Nakaiana ‘Nikko’,1980年更名为Deutzia crenata var.Nakaiana ‘Nikko’,后来分类学家G.Meyer等将其正式定名为Deutzia gracilis ‘Nikko’。此品种因其株型低矮丰满,开花繁茂而闻名,是绿化美化的优良材料,为最优秀的溲疏园艺品种之一。‘雪球’为落叶小灌木,株高30~60厘米,冠幅60~150厘米,枝条多且柔软,株型呈半球形。单叶对生,披针形,长3~6厘米,亮绿色,秋季变为红色。上海地区4~5月开花,圆锥花序长10~15厘米,盛花期10~15天,小花白色、星形,花径约1.5厘米,极为繁茂。开花时节,白色花朵密被整个半球形树冠,故取名雪球。
6)异色溲疏(Deutzia discolor Hemsl)又称白花溲疏。灌木,高1-3米;小枝疏生星状毛。叶对生,有短柄;叶片卵状矩圆形或披针形,长2.5-9.5厘米,宽1-3厘米,基部宽楔形或楔形,先端渐尖或急尖,边缘有小锯齿,上面疏生星状毛(具4-5条辐射线),下面白色,密生紧贴的星状毛(有7-12条辐射线)。花序伞房状;萼筒密生星状毛,长2.5-3毫米,裂片5,披针形,长3-5毫米;花瓣5,白色,狭倒卵形,长0.9-1.2厘米;雄蕊10,所有花丝上部都有2长齿;子房下位,花柱3-4.蒴果近球形,直径5-6毫米。 分布于四川(东部)、湖北、陕西(南部)、河南(西南部)、云南。生于海拔1300-1900米山地林边。
7)东北溲疏(Saxifragaceae):落叶灌木,高1-1.3m。老枝暗灰色,小枝褐色,疏生星状毛。叶对生;叶柄长4-8mm;叶片椭圆形,长3-10cm。宽2.5-6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绿色,散生星状毛,下面色淡,星状毛多有5-7条辐射线,无中央长辐射线,叶脉上无单毛。伞房状花序,生于枝端,花多数;花梗和花萼被星状毛;萼筒长约2mm裂片5,宽卵形;花瓣5,白色,尖卵形;雄蕊10,花丝无齿或有不明显钝齿;子房一位,花柱3。蒴果。花斯7-8月,果期8-9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