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为什么爱成都?

 origin6 2018-06-02



2011年,成都小酒馆还没有成为4A级旅游景点,保利中心也没有成为年轻人的蹦迪胜地。我去成都读书,动感地带的手机卡宣传册上,都是谭维维和阿修罗乐队的宣传照。至于有没有声音玩具,我记不清了。


毕业之后,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从成都小酒馆,到鼓楼东大街》。


汶川地震不知不觉都过去十年了,关于这座城市的故事和回忆始终都在继续。无数异乡人前赴后继把这里当成自己的故乡,无数离开成都的人最终还是选择回来。城市画报曾经做个一个城市专题系列,结果,被讨论的最热烈的,还是成都。


作为一个在家在山东,在成都生活了四年,毕业之后又断断续续乐此不疲每隔两个月往返北京成都的“骨子里的成都人”,我和其他同样对成都抱有无限热爱的年轻人们,聊了一下关于成都的故事,以及他们心目中最符合成都气质的歌



友情提示

本文长度略长

共7592字,8首歌,29张图

适合夜深人静,仔细阅读

宜煽情,宜转发


文末附互动话题

以及成都草莓音乐节赠票


syitfn


我对一个城市的好感,来自于当地有我非常喜欢的音乐,或者是我在这个城市里生活过很久。还有当你刚下飞机或者火车,感受到的那个城市扑面而来的气息,这个印象分就会让你喜欢或者不喜欢这个城市。


其实我对成都的印象分很低,十八年没有离开过家,第一次去另一个城市读书,还发现它的天气一直是阴雨绵绵的,给自己本来就低落的心情增加了一些负面影响。你人生地不熟,别人说话你都听不懂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个城市和你没有关系,它不属于你。


但是当你沉浸下去了,跟这个城市产生很多连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已经爱上这个城市了。


成都最主要就是舒服吧,那儿的人都不着急,而且感觉他们没有什么愤怒。


我是看球的,北京国安是特别容易招骂的,我大一的时候去看了一场球,是作为客队球迷去看的,全场没有被别人骂,他们都只是在给自己的球队喊“雄起”,根本没有去骂我们的意思。我们去山东,天津看球也好,大家都骂我们傻逼,我们就怼回去。但是在成都不需要。


有一次过马路的时候,一个车忽然别过来了,我就生气去踹了一脚。人家就骂了句街,开着车就走了,也没下来和我打一架,也没让我赔。这事儿要搁北京或者东北,那我就完蛋了。当时我也是年轻气盛。


我在川大读的书,那时候就一块和女朋友在图书馆看书,刷街吃好吃的。川大周围永远都吃不完的小吃。川大小北门的幸福铁板烧,下午六点开门营业到早上六点。


2013年雅安地震的时候,我在寝室睡觉,当时是早上,很恐怖,我第一意识就是地震了,赶紧往外跑。但是跑出去的那些人,真的是所有人奔去了麻将馆。


▲小酒馆


我高中的时候就知道小酒馆,第一次去成都,我就我打车去小酒馆,司机问我,你想去哪个小酒馆?


在小酒馆看的演出,印象最深的是李志2013年的动物凶猛。还有逃跑计划那次,当时毛川演得特别嗨,跳水跳到我面前了。那天我记得特别清楚,2013年4月13号,因为那天李志在重庆,我没去,我跟朋友去看逃跑计划了。


最适合成都的歌当然是声音玩具《星期天大街》听到第一句歌词,你就能把自己置身到成都那个环境中去。“窗外明媚着冬天成都难有的阳光。”



最近几年感受到的主要是城市的变迁,其实人都没变。但是当你发现你之前经常去吃的那些苍蝇馆子还屹立不倒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城市还是你喜欢的那个样子。


尤其是现在北京到成都只需要七小时的高铁,你会发现你跟这个城市的距离又近了。


忽然发现,你越熟悉一个城市,想说的越多,你越不知道说什么。



小芮芮


今年是我在成都待的第四年。刚毕业下飞机时,第一反应是成都好热,然后觉得哇,每个人都生活的好幸福!现在渐渐意识到成都是一个不仅极具生活化,而且更富有自己城市内涵的地方。


一个城市最重要的,还是那里有对你而言重要的人。


我在成都遇到了我男朋友,也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人。今年是我们在一起的第五年。每一段感情都不容易,我们在一起经历过异地恋,异国恋,现在总算可以生活在一起。最早的时候我们住在致民东路的Color彼岸,楼下有特别好吃的烤鱿鱼。但是摊主特别任性,不定期出摊,收摊时间也不定,想吃的时候全靠运气。


现在我们一家三口总算团聚了,我还有一只“网红猫”,大名叫八戒,小名叫肥肥,它是我和男朋友在一起一年之后买的,从小跟着男友在川音长大,也算是个“老成都猫”,作为饲养员想评价我的猫咪两个字:人精!


肥肥现在已经十二斤了,有时候它会卧在马桶垫子上沉思,有时候会追着窗外的一只鸟一整天待在阳台上,它叫的时候不像猫,像鸽子,“咕噜咕噜”的,每天它都叽里哇啦说好多话,但是我都听不懂,我特别想知道它每天都在想些舍。


因为我们都爱猫,也了解猫,我就和男朋友一起共同筹划创建了“胖鬼旅舍”,编辑猫咪食谱,布置我们的新家,我偶尔给他做做饭,给自己烤个蛋糕,给肥肥做个鸡肉黄金餐。我们几个可谓是“苦乐同享”。


今年春天的时候我们搬了新家,也在致民路上,一百六十平的房间,房租才四千多一个月。四千多,在北京东四环也只能租一个小的一室一厅吧?


前几天我男朋友抽奖中了一个液晶大电视,但是当天他就膝盖骨骨折了,现在就像一个残疾人一样每天在家等我回来。


▲我们致民路的新家,大客厅

▲肥肥,2016年9月

▲肥肥,2018年3月


我在成都最难忘记地方肯定是双流机场,大学异地恋那段时间,每次我都在机场哭的稀里哗啦的。当然还有万象城的小酒馆,在那看过太多的乐队演出了: INSPIRATIVE,Sleep Dealer,DA BANG ……最重要的还是我男朋友的乐队——离群的夏鸟乐队,哈哈。虽然他们现在解散了,但是每个人都在做音乐。两个吉他手一个在维也纳读书,一个在贵阳自己做单人后摇。


我男朋友之前说,要把我们婚礼办成一场演出,一个好朋友们的狂欢节。可以不要礼金,现场演出只收门票钱。


▲我们的天台烧烤,我和男朋友和肥肥

▲2017年1月男朋友的乐队“离群的夏鸟”小酒馆空间演出

摄影:蔡鸣


成都是一座老少皆宜的城市,既适合老年人安然度过晚年生活,又适合年轻人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为之奋斗。对我来说 这也是和其他城市不一样的地方:每个人在成都都能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最适合成都的歌我认为是林宥嘉的《勿忘你》 这首歌唱出的是“不要忘记你曾是怎样的一个小孩,不要忘记你曾希望变成怎样的大人。


在成都,总可以追逐自己想要的。


对于成都,我想说:谢谢你所给予和包容我的,我对你这么好,也希望你能对我更好点!(真诚脸)



小狐狸


成都大概是海底捞最怕的一座城市了,吃着跟玩儿似的,味道远不如哪条巷子里或者家属楼底下的苍蝇馆子。这张图就是最近发现的一家店,在川音本部对面的院子里,全靠鼻子闻着找到的,老板提前煮的牛排骨入味又好吃,但连个招牌都没有,就这么几个写在门口的字,贼喜欢。



成都和其他城市最大的不一样是它的烟火气。我是兰州的,家那边风沙大,很少有在店外边儿摆桌椅的习惯,刚来成都的时候觉得能坐在外面吃饭是一件顶神奇的事儿。尤其是在学校的时候,一到饭点,整个巷子都飘着小米椒又呛又尖的香味,那种感觉很特别。


我在成都待了四年了,从第一次离开家的时候说“去”成都,到现在习惯性说“回”成都,用了四年。


今年六月份就毕业了,准备今年毕业就落户。边读研边跟我男朋友经营起我们的小家,努力留下来。不过这几年成都的房价也涨了,太让人心痛了。记得当时第一条限购令发布的时候朋友圈哀嚎一片:“仿佛听到成都对我说滚”。但这些人现在也还是留在成都啊,我也是。


说到男朋友,我在成都遇到我男朋友和尚,最开始就是喜欢他在活动现场讲话,觉得怎么有这么可爱的师兄。两年过去了,他还像刚认识一样热衷给我讲课:“你知道运营分几种吗?”,然后再逼我复述一遍中心思想。现在还是不断跟我讲成都有多好,随手转发每一篇看到的、跟成都有关的文。


▲我和男朋友和尚,2016年,在新都

男友近照以及他画的画




在我看来,最适合成都的一首歌,是Five hundred miles》每一次离开成都或者从什么地方到成都的时候都会听这首歌,之前看过一篇文,说“ Not a shirt on my back,not a penny to my name ,所以才要好好努力呀。”到现在一听这首歌,满脑子全是在成都遇到的人和事。


爱成都还需要理由吗!


▲2014年,大一开学前发的动态,现在成都真的成了第二故乡


▲“去成都”,其实是“回成都”


一个城市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来自“我有能力在这里待下去”、“这里有我想做的事情”和“身边有人跟我一起”。跟和尚在一起久了,圈子也渐渐融合在一起,玩的时候可以约,工作可以互相帮助,跨年的时候可以办温馨小聚会。


重要的是,在成都,大家都有时间用来虚度,而不是为了生活或者生存而完全失去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其实,也不是没想过离开成都,去年6月和尚想换工作,他的行业去北上广确实有更多机会,我就跟他说,要不你去吧,过几年牛逼了再回来,我刚好毕业。我们就坐着聊,算到大概有1000多天不能见面的时候,两个人都崩溃了,抱头痛哭那种,根本没办法想象分开那么久。


后来我倒是去北京工作了几个月,回来的时候高兴得像个傻子,现在我们就很确定,两个人在一起,在这里,才会过得比较开心。


▲团队合照和跨年合照


童童


其实我一开始不喜欢成都,真正开始用心接触成都其实是12年夏天以后的事情,那时候我和一帮朋克在一起玩,他们和她们很多现在还活跃在成都重庆的朋克音乐节里。


那会儿挺牛逼的,音乐节上和协警打架被抓去蹲局子,剩下的人在看守所门口守一天,结果警察只是让他们酒醒了再出来哈哈哈哈,这还是蛮成都的,不乱欺负人,因为我没啥心思欺负你,太麻烦了哈哈哈哈哈。


成都在我心里算是第二个故乡,它是现在的我形成的原因。日本剑道、 Pin-Up Girl 这些都是我在成都以后所产生的变化,我变得越来越包容也是因为这座城市,毕竟来成都之前我觉得不听朋克的都是傻逼


▲练习剑道的童童


成都什么都有,而不是一味的洋化。我一直觉得上海啊香港之类的地方之所以包容性很强,其实是是因为太白人化了,太崇洋,而成都不是。你在成都能听到四川话的trap,也能看到老外学变脸。


在成都好像怎样都不奇怪,我有一年万圣节穿和服扮狐狸出去,我以为在路上会被指指点点,结果阿姨们看我一眼继续跳舞去了,根本不care我,还有个阿姨说了句“你看那个女娃娃衣服好有意思哦,好好看,终于不是啥子千篇一律的新娘女鬼了。”


而且,当你看了一圈成都的街拍之后,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各大牌的中国甚至旗舰店都往成都开了。


认识成都七年,大学四年,去年回来到现在一年,真正呆的时间其实是五年。中间离开的两年非常想回来,我们都说成都是一个很奇怪的城市,我们明明不是这儿人,离开之后,却每次都说的是“回成都”,而不是“去成都”。


这几年成都的变化其实挺大的,城市更大,奢侈品更多,天气更奇怪,空气污染更严重,房价翻了几番,我的朋友也换了人。他们回老家的回老家,嫁人的嫁人,出去打拼的出去打拼,有时候其实蛮难过,想找个人蹦迪挺难的。


啊对,我长着一张交际花的脸,又他妈怕生还念旧,真的没啥意思。只是还好,喜欢吃的东西都还在,重要的人想联系也还能联系上。


▲“14年在理工大的小窝和那帮小崽子,那个露了半个头的中分女是做了一整天菜的我。”


我其实对自己的大学没啥感情,反而很想念成都理工。我怀念成都理工旁边的一个小区,叫做十里翠苑,我那会儿阴差阳错跟理工大几个比我小一届末表演系的男孩子们住在一起,我没啥课超级闲,每天睡醒就蓬头垢面牵着狗去学校里等他们下课一起吃中饭,经常被女生们指指点点哈哈哈哈。怀念双楠那边一个叫宝润苑的小区,每周末都会去那里找朋友玩,然后每天早上被她男朋友公放《万物死》闹醒“童童,起床吃饭了!!!”


当然也很怀念太平寺机场,我原来其实挺自卑的一个人,托人的福,在太平寺机场发现了自己的美,然后TM逐渐变成了现在的蹦迪少女。我怀念小酒馆,怀念麻糖,怀念宋冬野30块门票还送酒的马丘比丘。


说这么多,其实更多的是怀念那个逝去的时代吧,毕竟当年那帮玩摇滚的好朋友,我都基本跟他们失联了。不过今年新裤子的专场,意外遇见了很多旧友,我们称之为“成都摇滚失踪人口回归派对”。


▲旋转保龄演出现场的童童


适合成都的歌,15年以前我觉得成都是声玩的《星期天大街》,15年的时候我觉得是赵雷的《成都》,现在啊,我觉得,是马赛克的《永远年轻》啊,This city,so hot,this city,so wet,this city,so lazy,Chengdu City dance for young。


我妈老说我都二十多少多少了,咋还老把自己当小孩,我不管,我在成都生活呢,dance for young,我就是年轻着呢,“有爱会拥抱我这永远年轻的心”!




大文


成都,是一个冬天阴冷,夏天湿热,四季不清,春天和秋天就在一周结束的城市。这里的人都会说一种牙尖的话,本土女孩子的嘴皮翻上了天,本土男孩子的脑子转入了乐。房子车子日子,没有太大压力。


我出生在四川省南充,南充距离成都的距离大概200公里,坐动车1小时20分钟。很近却又很远,距离近,但是作为南充这类小型城市来讲,文化、机会、创造、吸收都会形成很大的区别。


初次来到成都是2010年,那时候我刚刚步入高三,因为自己需要出国念书,所以来到这个城市去进行语言类的学习。1年过后,高中毕业,去到美国;4年半过后,大学毕业,回到成都。


高中那会儿,我觉得在哪儿都一样,只是因为正好要去成都学习。回国过后,在23岁的年纪才发现了成都对于文化的理解以及人对成都的了解。因为年龄的增长,接触的方面慢慢的宽泛,理解到了其他事物才渐渐的了解了城市。


▲大文的工作照


如果要说这几年成都有什么变化,科华路变宽了,南延线变远了,成都地铁1号线的世纪城不再是终点站,我运气很好地看到了地铁一条一条的多了起来。


林荫街的成都七中可能是成都对我来说最有意义地地方吧。因为我是那极个别敢嘴含着烟走入校门的人吧。还有成都东站旁的锦江国际花园,大概是我走入社会的避难所。科华路的蓝色加勒比,高中在那儿上网吃饭,悄悄在附近租下出租房。保利中心的MONSTER PWC,一个带我走入青年文化的起始厂牌,现在也一直在努力地运营着。


许多人,我们认识在这里,也醉倒在这里,兰桂坊,保利中心,曾经的少陵路MUSE,小蜜蜂,大保健应有尽有。


最符合成都气质地歌,应该是The Stone Roses的 《I Wanna Be Adored》


I don't have to sell my soul

He's already in me

I don't need to sell my soul

He's already in me

I wanna be adored

I don't have to sell my soul

He's already in me

I don't need to sell my soul

He's already in me

I wanna be adored

Adored


我喜欢这里面的鼓,每一下,都在“拍子”上。因为在这里人人都可以做到,这里机会多,点也多,比如你可以把公安局告上法庭。就是看你做与不做,卖与不卖,傻逼与不傻逼。



绿柳黑发

我家在都江堰,我高中开始才开始在成都读书,不过是住校,最最开始的时候,学校在犀浦,后面搬到快靠近华阳那边,其实也没有很在市区。成都真正感觉开始属于我的时候,应该也是大学之后啊,那个时候很自由,每年回来几次大部分时间都在成都和朋友们一起过。


最开始在就是在成都住的时候住妹妹家,妹妹家就在玉林,就是在小酒馆附近。这边有很多好吃的,随便走一走就是各种火锅,串串烧烤。烤鱼,牛蛙,苍蝇馆子。


现在回成都住的地方,在北一环,但是闹中取静,正门外面就是府河,背面后门一出来就是一条街的菜市。


这种生活的气息就特别成都,一条小巷子里面卖鱼卖肉的都有,还有几家特别好吃的米线。七块钱的米线里面,还会有牛肉韭菜,香菜,葱炒的酸菜,真的牛骨熬的汤底,你这是在外面根本想都想不到的,这就是成都。



所有城市都会给我巨大的孤独感,只有在成都,除了这种孤独感之外还有柔软温暖。就跟声音玩具这首《星航者发现号》给我的感受一样。毕竟声玩是成都的乐队。


匿名网友


研二的时候我当了一回大一新生班主任么。她是我学生,第一次见到她,就是新生报名的那天。当时我在迎接新生的棚里坐着,她拖着行李箱走过来报到,我特别囧地跟她说不好意思啊学校把你性别弄错了,她笑了笑说没弄错。


后来我们就自然而然地就喜欢上了。有一天,我们约在玫瑰谷见面,一大片地里开满了玫瑰花,我试探着牵住了她的手,她没有放开,我们就算是在一起了。


其实我们相处的日常就是各种散步而已,牵着手走到脚疼,没有什么18禁的内容,但是过了这么些年,回想起来,那是我最甜蜜的时光。女生喜欢女生,我觉得没有任何问题吧。


但那份美好只适合留在回忆里,分开之后的我们,各自也都会喜欢上别人,无论如何,谢谢她曾给过我那么多。接下来那一位,我能给他的,同样不会打折。


我曾经在成都做过这么勇敢的事,一听到杨千嬅的《勇》,就能想到那时候的自己。




若水


成都确实是一座包容的城市,它的包容体现在它让大家在一起的同时又尊重着彼此的独立。就像是串串,一个锅里可以装每个人都喜欢的菜,但是菜又会被分别串在一根根竹签上,你想吃,就拿你喜欢的那一根。


2009年选择来成都上大学,就是因为想着有朝一日一定要组乐队去小酒馆演出。


在音乐道路上,亮子和张小饼对我来讲算是节点般的人物吧。亮子带我去了小酒馆做舞台助理,算是领我进了这个圈子吧,那时候我十八岁,除了一腔玩乐队的热情其他什么都不懂,在当时他把我带进我心中的圣地舞台上工作,对我个人来讲简直是不能再美好的美差了,哈哈。张小饼教给了我“十二小节”的秘密,虽然现在我依然没有玩好布鲁斯。


▲2018年5月5日若水专场


我曾经在玉林一个天台住了一年多,跟当时的女朋友一起了解了不少东方哲学古典文化什么的,对我的思想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后来在退租的最后一周,我还跟一些美术的朋友一起做了一个叫“在天台走神一会”的现场。

挺多成都乐队的歌都能代表成都的某些方面和瞬间。比如马赛克乐队的《Dancing girl》就挺有成都时尚夜晚简单快乐的一面。



声音玩具《星期天的大街》又是另一种带些慵懒的宁静的一点小阴天的成都。 JahWahZoo 《阳光最灿烂的地方就是我的家》里的那种轻松愉快又挺能代表这里的一些希望的。


总之能代表成都的音乐恐怕不是一首单曲,而是由无数对这里有爱的一切汇聚而成的心声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