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内在的小孩,许自己一个肯定 | 情商几何

 我及我 2018-06-02


关注内在的小孩,许自己一个肯定 


我们的生活,是以自己为圆心的生活,也是以自己为出发点,来面对的生活。我们会用到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去面对生活,可我们往往倾向于看到外界,而没有看到自己。


我们看到父母是如何对待自己的,我们看到朋友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但是,我们很少去看到我们是如何对待自己的。


我是如何对待我的呢?


提到这样的问题,或许很多人会觉得有点别扭,觉得有点奇怪,可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面对的各种关系的问题,都是源于自己的。我们正是没有看到自己,没有了解,没有认识,无视于自己对待自己的态度和方式,才会牵扯到别的关系。


在生活当中,我们都会笼统地默认,我们遇到的问题,都是和别人(外界)的问题,这是一种对外的视角。


如果我们留意一下就会发现,生活当中,面对父母,我们的脑海印象是,父母的对待我们的影像,面对朋友,我们的脑海印象是,朋友对待我们的影像,这就是我们的向外的视角。而不是,我对待父母的影像,我对待朋友的影像。


我们很少有这样的自我视角去看待关系,我们没有看到自己,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别人。这意味着我们,我们没有体认到自己的存在,我们其实是在以一个含糊的自己去面对外界。


事实上,我们都有一个内在的小孩,这里面包含了自我觉察,也隐含了情商当中关系的内容。


我们以为我们面对的问题,是要解决和他们的关系的问题,但是这个,首先是要解决和自己的关系问题,我们和内在小孩的关系问题。因为关系当中,我们自己就是那个源,由自己牵带出来的关系:我和我的父母的关系,我和我的朋友的关系,不是我和父母、我和朋友这样的关系。


有一次培训,大家在车上聊天,有一位妹妹说,她从小到大,都听爸爸的话好好读书,她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但是她一直都很自卑,她成绩很好但是就是很自卑很自卑,有人很纳闷,为什么成绩好还会自卑呢?


因为,成绩好这件事并不能给她带来自我认同感,她没有真正的自我认同感。


虽然她满足了父女关系当中,父亲的期待,但是这样的父女关系也是出现问题的。在她的视角里,父亲是尊敬的,她接收到父亲的期待,父亲的要求是好好学习,然后她就好好学习,而她的好好学习,只是满足了父亲的需要而已,并没有满足她自己的需要。看到这里,在这份关系上,往往就会归因于,是父亲的问题,是因为父亲的要求所致。而客观事实是,她在关系当中,看到的是父亲,看到的是父亲的需要,她没有看到自己,没有看到自己的需要。其实,本质上是,她自己的问题,她没有一个自我视角去看到自己,她不了解自己,也没有去认识到自己,才看不到自己内心的真实需要,那份能够让她有自我认同感的需要,所以她才会自卑。


如果她一直没有看到自己,她就会一直活在别人的期待或者需要里,她的自我价值就一直在别人的身上。她是在获取别人的认可,这样的自我价值是虚的,随时都可能崩塌。


她不知道内在小孩的真实需要,内在得不到满足,自己就得不到满足,自然会表现出一种匮乏感,会感到自卑,没有自在的活力。哪怕未来她成为别人认可的优秀模样,但如果不是她的内在需要,那么,她就不会感觉到幸福。


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得到自己的认可,才是真正的认可。


我们最重要的生命诉求是成为自己。这并不是孤傲的自我价值观,而是一种本质。任何无法自我肯定的人,想要去满足别人,都是一种虚妄。自己不好,如何能好好对待自己爱的人呢?


可我们呐,真的会莫名地受到牵制影响,活在别人的言语声色里。


很多时候,别人认为我们是什么样子的人,我们的印象里,就“真的”是了这样的人。


“你做为一个人,你有什么呀你?”

“你以为你是谁呀?你能和人家比么?”

“你什么乱七八糟都要学,你学出前途了吗?”

“你多大了啊,还要到处折腾,你能成功就奇怪了!”

······


是啊,我们那么容易受左右,连自尊心都奄奄一息。甚至连渴望爱,仿佛都是一件奢侈的事。爱自己,好像,好像很荒谬啊。


我们对于爱的印象,默默地被小时候父母那些个有条件的爱设限了——“你必须做到什么,我才爱你。”


于是,“我要做点什么,才值得被爱。”的念头,在身体里扎根得无声无息,这种别人投射的影像里。所以,才会去做那些受别人认可的事情,感受不到自己。


我们真的会这样,隐隐默默地被别人的话套住,连自己都不小心相信了那些话。


我们会认为自己这儿不好,那儿也不好。一直以来,都活在二元对立的态度中,一直以来,都不懂得接纳自己。我们没有了解自己,就会因为别的声音,放大自己的缺点,看不到或者不认同自己的优点。可是缺点和优点的存在,都是自在的价值,如何看待,才决定了看不看得见,缺点也是优点的本身,这在于如何平衡,只有好好的理解自己,才能把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看得明白,明了它们背后关于自己的东西。


不能接纳,是因为不理解,不理解是因为没有了解和认识,没有和内在小孩的倾听和沟通,没有关注觉察,没有看到需要,也不能认可自己。


其实,我们一直不知道,我们本该,有一种本自存在的自我认同。不以优点居高,不以缺点负心,就只是因为本来存在,就自然地投入生活,充分地发挥自己。


而这些,都在于,我们愿不愿意认识自己,理解了自己。


我们是否能够有这样的能力帮助自己,当我们自责自我怀疑时,我们会不会去倾听内在小孩的声音,了解内在的诉求,弄明白我们为什么会自责,会自我怀疑呢?我们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呢?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为什么会责难自己?还不是是因为我们不理解啊自己嘛,所以我们看不到背后的需要啊,我们不知道自己内在需要什么,才会如此,那些负面情绪,往往和内在的需求和满足有关啊,而这些,关乎,我们对于自己的自我认同。


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我们既不理解自己,也不接受自己,也从来不会去认可自己。


我们只看到外在关系的影像,却看不到内在的,看不到本该有的自我肯定。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句话:

你需要的只是一个肯定句,来自你内心深处的自我肯定。

这是米茶老师在六一儿童节说的话,和大家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