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港股老鼠仓重灾区:阿里系

 goldolive 2018-06-02



每次看到阿里系的股票被炒上天,心里总是酸溜溜的,因为......我又和它们擦肩而过了。


自5月16日阿里健康(0241.HK)公布全年业绩以来,股价就像磕了猛药一样,短短12个交易日,就窜上了7块钱,涨幅高达60%。


公布的业绩情况如下(单位:人民币):


收入:约24.4亿元,同比增长414.2%;毛利:约6.5亿元,同比增长248.7%;


年度亏损:约1.09亿元,同比减少47.7%,首次扭亏为盈


经调整后利润净额:800万元,去年净亏损:9,833万元。


图片来源:公司全年业绩公告


的确,首次扭亏这种逆袭现象,正如峰回路转的剧情一样引人入胜,这也难怪股价会鸡犬升天。


可拉长它的股价K线图,你会发现,从2016年开始,阿里健康一直匍匐在3~4港元的价格区间,即使像去年的港股大牛市,它都没有出现过这般盛况。如果你从那时持有至今,自然收获丰盛。可如果你是从2015年7月持有至今的话,只能算赚了个平手了。


图片来源:老虎证券,阿里健康2013年6月至今股价图


在我看来,与其费尽心思的分析阿里健康,说服自己坚信它的发展潜力,成为忠实的价值投资者,倒不如多认识些有消息的“朋友”。


因为阿里系就是赤裸裸的老鼠仓炒法。


一、那些年,散户做接盘侠的事件


疑似个案1:阿里巴巴入股前夕

2014年,阿里健康和阿里影业在阿里宣布入股前,股价及成交量都出现明显异动。在停牌前的半个月里,两者的股价分别上涨了60%和逾100%,平均日成交量更远高于前一个月。


图片来源:老虎证券,2014年股价图:阿里健康(左)、阿里影业(右)


即使非阿里巴巴直属的云锋金融,也发生了疑似“春江鸭事件。


2015年3月12日,云锋金融第一次停牌,并宣布与潜在投资者正进行商讨。复牌当天股价大涨75%。到了4月21日,公司宣布第二次停牌前夕,股价再度大涨25%。


图片来源:老虎证券,2015年云锋金融股价图


试问一下,如果不是确切的知道有大咖会入股,有多少人会在股价已劲增75%的情况下,还敢入局呢?


疑似个案2:首次向阿里系注资

2015年4月15日,阿里健康发布公告:将以总代价逾194亿港币,向阿里收购内陆网上大药房产品销售交易平台业务。同样的,股价及成交量再次于公告发布前发生异动。


图片来源:老虎证券,2015年阿里健康股价图


2015年4月8日,阿里影业宣布正与阿里就注资一事进行商讨,复牌公司股价两天内最高涨逾70%,而股价于此前一个月,就已攀升逾70%。


图片来源:老虎证券,2015年阿里影业股价图


疑似个案3:新闻消息不断,股价波动性大

2016年,虽然没有发生如阿里入股或首次注资等重大事件,但阿里健康的股价仍在每次出现不同的利好消息前,就会提前大涨。


如果散户是因为利好消息追入,基本每次都会成为接盘侠。


图片来源:老虎证券,2016年阿里健康股价图


疑似个案4:再次向阿里系注资

2017年5月17日,阿里健康公布全年业绩,股东应占亏损录得2.08亿元,上年度亏损1.92亿元。若撇除股权激励费用,全年亏损收窄39%至9,830万元。


虽然公司亏损收窄,但仍处于不盈利状态,更何况在业绩前,股价已从低位反弹了12%,可即便如此,业绩改善的利好兑现后公司股价继续大涨。


违反交易直觉,往往背后有鬼。两天后的5月19日,阿里宣布将价值38亿港元的天猫平台“蓝帽子”保健食品在线业务注入,公司股价于三天内再大涨逾40%。


图片来源:老虎证券,2017年阿里健康股价图


骗我一次算你狠,骗我两次算我蠢,阿里这种骗了无数次的,如果你都继续参与,那你就是连蠢都不如了。


即使到今年,市场更强调价值投资的时候,阿里老鼠仓炒法仍然大行其道,还去到美股那边。


二、2018年,再次出现疑似个案


疑似个案1:中通快递(ZTO.US)

2018年5月10日,中通快递发布2018年Q1业绩,营收及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5.6%和10.9%。而在此之前,股价就已从4月初的低位,反弹了12%。


图片来源:老虎证券,2018年中通快递股价图


之后股价持续走高,更在5月24及25日加速提升,当大家还一脸懵逼的时候,同年5月29日,中通宣布阿里巴巴、菜鸟等将作为战略投资者向公司投资13.8亿美元,股价当天最高大涨逾10%。


看着上面的走势图及消息出来前两天的涨幅,你跟我说没有人提前知道内幕,我是不信的!


疑似个案2:阿里健康再获注资

好的老调不怕重弹,再来一个业绩 + 注资的个案,只是手法不同而已。


2018年5月2日,阿里健康的交易量开始出现异常,直到2018年5月16日公司公布全年业绩前夕,5月日均成交量达2,000万股,相当于4月日均成交量600万股的3倍。


之后,在公司宣布实现借壳上市以来,调整后利润净额实现首次盈利后,当天股价大升26%。更为奇怪的是,盈利就那么一丁点,股价却表现得极度兴奋,之后数日再度大涨近40%。


当大家都不得其解时,5月29日早上公司宣布以106亿从阿里收购Ali JK Medical Products Limited(下称“Ali JK”)的全部股权,以每股5.8港元(较前收市价折让约14.3%)发行18.3亿股作为代价股份。


Ali JK的业务包括天猫销售医疗器械及保健用品、成人用品、医疗和健康服务等,年度总商品交易额已约205.6亿元,涉及8,550万活跃买家及逾3,300名商家,包括欧姆龙、鱼跃、强生、博士伦和杜蕾斯等知名品牌。


2018年收入及净利分别为4.38亿元和1.46亿元,同比增速为92%和82%。收购价106亿港元,相当于2018年59倍市盈率。


和之前不同的是,这回注资一事令公司当天股价最高只升逾10%,之后便极速回落。但考虑到公司从5月初至今已暴涨逾80%,你还想怎样?


图片来源:老虎证券,2018年阿里健康股价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