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春秋|我革命生涯的指路人边江

 冬不拉拉 2018-06-02

我革命生涯的指路人边江

作者 王敏

回首往事,历历在目。那是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之时,17岁的我正在营口市女高读书。受日本帝国主义奴化教育影响,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在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那天,营口拉响警笛,街上的日本人都突然站立不动,低头落泪;学校也毫无预兆地停课。我背着书包跑回家中时,父亲高兴地将我拉到跟前,把过去从来不敢吐露的事实告诉了我。我听后高兴地拍着手跳起来,说:“原来我是中国人!”

人物春秋|我革命生涯的指路人边江

抗战胜利后,市内到处都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景象。我市原地下共产党员张霖、边江、卜昭敏、陶冶、汪明等老同志都公开出面在女高大礼堂(即现在的一高院内)组织宣传学习班,后改称为“军政学院”。当时有学员近500人,多数是教师和学生。由于我父亲与张霖同在花英台小学任教,和张霖、边江等人很熟识,就立即安排我去参加学习。当时参加学习的女高学生很多,边江同志便亲自关心、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通过学习,使我很快地接受了革命史的教育,从心底里热爱共产党,热爱毛主席,坚定了永远跟着共产党走、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此后,我和班上的另外几名同学,便与边江同志生活、工作在一起。

那时,市妇联在原海关大楼(现国际酒店)办公,工作的重心是:解放营口纺织厂、烟厂女童工和双庙区童养媳。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吃饭无定时定处,睡觉也没有床,边江和我们同吃、同住,共同睡在地板上。期间,边江同志一直充当着“慈母”和“严父”两种角色。我们当时年龄都比较小,边江母亲般照顾我们的饮食起居;而指导我们学习工作方面却极为严格,每天晚饭后会布置第二天的学习内容和工作任务,教授我们如何发言并总结自己的工作。在她的耐心教导下,我的工作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很快就可以独当一面了。她还把我列入发展党员对象,经常找我单独谈话,给我讲共产党的宗旨及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经过党组织的多方考验,由边江同志做入党介绍人,我于1946年2月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1946年1月8日,国民党第五十二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攻进营口近郊花英台村附近。中共营口市党政机关第一次撤出市区,转移到大石桥东部山区和海城县析木城一带。在撤退中,边江同志带领我们最后撤出,到大石桥后又不辞辛苦地为我们逐个安排食宿。营口第二次解放后,她又奉命带领我们返回营口市府大楼开展劝降工作,那时往返是没有车的,多是步行或坐大马车,一路上很是辛苦,但她却毫无架子,始终与我们一同克服各种困难。1946年3月21日,国民党新六军(缺二〇七师)、第九十四军第五师、第七十一军第八十八师等部,分几路向鞍山、海城、营口进攻。面对敌我力量的悬殊对比,中共营口市委提出暂时放弃城市、保存力量、争取最后胜利的决策,再次撤出营口。其后,我们到岫岩海城一带做卫队后方工作,边江同我们一起遇山爬山、遇河下水,一天吃不上一顿饭,可每当百姓派饭时,她都让我们先吃。边江同志的这种不怕苦、不怕累,时时刻刻以身作则的精神,更加坚定了我不畏困难、坚持到底的革命信念。

如今,边江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几十年了,但她那种忠于党、忠于革命、关爱同志的精神和不畏艰辛、一心为革命的形象,将永远牢记在我的心中!

本文选自《营口春秋》2016年第1期

人物春秋|我革命生涯的指路人边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