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一次,垃圾人毁尽三观

 竹林听雨一梁濛 2018-06-02


很多人把“有钱就是可以为所欲为”挂在嘴边,但最近,有人见识了一次“贫穷”导致的为所欲为。

前几天,浙江的黄女士开着宝马车回小区,正行驶到一个丁字路口时,一辆电动三轮车迎面开过来。

道路狭窄,黄女士一直按喇叭试图让开车的人注意到,最后甚至为了避免冲撞停下来,骑车的小伙仍没有减速——一下子撞了上来。

车速不快,人都没受伤。

不过黄女士宝马车的左前车灯全被撞碎了。飞来横祸,倒霉的黄女士咨询过4S店后,得到回复说维修需要13000多元。

骑车的小伙拒绝赔偿。

理由很简单:我穷,我赔不起。

无奈之下,黄女士找来了交警协调索赔。最后的认定:三轮车驾驶员低头玩手机,没注意前方轿车,负主要责任。

不过,考虑到对方只有15岁,黄女士做出了让步:只让他赔偿4000元,并且给他一周时间。

一周过去,当时同意赔偿的小伙和他哥哥俩人,又反悔了。

“你这么有钱,你也不差这点钱,为什么一定要让我赔?而且上次撞了保时捷都没有赔这么多,你为什么让我赔这么多?”

黄女士被小伙子这样“怼”了回来。

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打着穷的名义,想干嘛干嘛。

黄女士生气的,不是蒙受了经济上的损失,“我可以不要他赔偿,但以我穷、生活不容易,就不应该被索要赔偿的这种理念,让人气愤。”

当道德从一个评定人格的量尺,变成了束缚他人的枷锁时,道德本身就变了味。

以弱者身份要挟

是最常见的道德绑架

这样的“我弱我有理”事件,生活中并不罕见。

今年5月,一个九岁女孩因阻止孕妇插队被殴打的视频火了。

视频里,一群孩子正有序排队等待游乐项目。这时,一名孕妇刘女士牵着一个小男孩,无视整齐的队列想要直接插入队伍中。

被插队的女孩萌萌站了出来,对这位孕妇说:“不要插队。”

理论几句后,刘女士见插队不成,只好离开。离开前,她骂了几句脏话,萌萌听到后回了一句。没想到这一举动直接变成了导火索——刘女士立即冲了回来,把萌萌撞倒在地,又用力踹了几脚。

事件发生后,9岁的萌萌直面镜头告诉大家,自己只想要一个道歉。

道歉没得到,刘女士家人反驳:是萌萌“不让着”孕妇,还踢了孕妇的肚子。

刘女士丈夫表示,没有插队这回事,只是和萌萌进行了沟通,问能不能“让小弟弟优先一下”。

事实是一旦不“让”这一下,萌萌立刻就成了刘女士一家眼中的坏小孩。

之后刘女士丈夫甚至扬言:“如果他们不撤销网上的恶意报道,我们不会去警局调解此事。”

道德绑架的人,最擅长的词就是“我弱我有理”。

而最荒唐的是,刘女士根本没怀孕,所谓“孕妇”,不过是她强加给自己的弱者身份。

被道德绑架的重灾区,肯定绕不开公交让座。

有这么一段视频,一名女学生,因在公交车上没有给老人让座,被对方整整骂了四分钟。

老人骂得十分难听粗俗:

“缺德,真是畜生。你赶紧下去,我这条老命不要了。”

“宁愿死了也不要你这种……让你家里人来收尸,这种畜生要他干什么,畜生都不如,见到老人不让座,还骂人……”

女孩一直没有还嘴,只是反问:“是不是你先骂我的?”老人立即否认,“我没骂你”。

当女孩突然爆发质问道“我来月经要写在脸上吗?”

老人却说:“我不管,你下去。我也有病,我有神经病。你赶紧下去,你敢下去我就佩服你。”

这位老人逻辑“清晰”:我年龄大,你就得给我让座。你身体舒不舒服,不关我的事。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实施道德绑架的人,正是站在所谓的“道德制高点”,利用别人的善良和包容得寸进尺。

不参与事件的旁观者

往往热衷要求他人

有的时候,不参与事情本身的“旁观者”,也会热衷于参与道德绑架的行列。

有位网友分享了自己这样的一段经历。

玉树地震时期,这位网友恰好提了一辆新车,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当他在某社交网站上发了一张图后,立刻就有许多网友跳了出来,纷纷指责他不去为灾区捐款。

“这么有钱买豪车,怎么不捐点钱?”

仅凭一张图片,一些人就开始对他反复臆测。面对这样的无端指责,这位买车的网友无奈地说:他们怎么知道我有没有捐款?

仅凭想象,就能定罪。这些连事情原貌都没弄明白,就用自身想法臆测的旁观人,是道德绑架中最容易出现的一类人。

这群人,一般都“严于律人”:盯着别人的一言一行,从不用等量高标准要求自己。

这样站在第三人的身份进行道德绑架的,不只是“逼捐”。

还记得王宝强和马蓉离婚事件,那个时候,被网友炮轰的不仅是马蓉,还有邓超和徐峥。

正是因他们两个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为王宝强发声,就被网友狂喷虚伪。

不仅是微博评论区沦陷,在风口浪尖之际,邓超接受采访时没有回答关于对王宝强离婚的看法,甚至被更多网友怒骂:老婆不娶马蓉,兄弟不交邓超。

随后,即使徐峥和邓超都解释,不发文只是想给王宝强一些空间,也没被众人原谅。

为朋友考虑,不想逼着将事件闹到更加无法收拾的考量,后来竟成了他们被谩骂的原因。

而谴责、怒骂他们的围观网友,说到底不过只是想看戏而已。

第三人的道德谴责,最最核心的观点:大概就是不作为即为恶, 不乐捐即为坏。

打着为你好的名义

侵犯你的权利

想要道德绑架别人的人,就算再没理由,也总有找得到的借口。

很多话,只要加上了“我是为你好”、“怎么这么不给面子”这几个字,不遵守就是不知好歹,不分好坏,不识抬举。

日常生活中,最常这样干的可能是父母。

很多父母从小就偷看孩子日记,窥探孩子隐私。

只要反抗,就是不孝——这是道德绑架的第一步。

从此开始,“为你好”式道德绑架就会延续到以后。再加上“父母养育之恩”的双重捆绑,于是,孩子的一生都被牢牢绑架在父母手中,不能呼吸。

著名精神科医师卡伦.霍妮将这种情绪胁迫定义为“虐待的爱”。

同样的状况,还会发生在其他家庭成员、情侣或是关系紧密的人身上。

电视剧《守卫者》里,桂琴的姑父和姑姑以“半个父母”的身份自居,用“为你好”害惨了桂琴。

他们不仅不让桂琴去救自己身处危险的女儿囡囡,还试图把桂琴骗去做“小三”。

不只是父母,有很多人都喜欢操控他人的“好意”,达到让自己满足的目的。其本质,仍然在进行着道德勒索。

所有道德绑架的人,本质上都是施虐者。

加藤谛三在《道德骚扰》一书中提到:“施虐者虽然是出自于好意,但藏在他潜意识底层的,却是想要霸凌他人的心。”

无论是哪种道德绑架,都不应该成为胁迫他人意愿的源头。

莫言曾撰文回忆小时候深感歉疚的一件事:三年级时学校组织一个苦难展览,为了 挣表现,许多同学都嚎啕大哭,哭不出来就掩面或者偷偷抹唾沫当泪水,以获得表扬。

但其中有位同学很冷静,既没有哭也没有用手遮脸假装。事后,莫言给老师打了报告,这位同学被记了处分。多年后和老师聊起这件事,莫言才知道,当年有十几个同学向老师“告发”这位同学。

而此时,这位同学已去世多年。

莫言说,通过这件事他悟到一个道理: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人不哭。

“迫使人们遵从道德,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当所有人大谈道德,最终造就的,只是伪君子遍地的社会。

道德绑架说到底,还是干涉他人的权利。我们真正该做到的,是有被谩骂的勇气,自省与做好本分的自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