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灵体悟

 朴面素心 2018-06-02

行走,人际交流。生活中的不同面,仍好比是观察那一棵树的不同角度。不同的人可能从不同处介入,但 当他有足够的智慧要了解这棵树的全貌,或者要认识生活的全貌时,他必然不能一叶障目,而需要从不同 的角度进行了解。否则他就不能算是一个智慧的人。

二、关于正念行走:

体会一:现在我们来看看行走中会有些什么新的感受出现。速度不同,心的感受必然不同。这是很容 易理解的,但你有试过亲身去体会这种区别吗?当我以正常的步速行禅时,比我在慢行禅中多了一些这样 的感受,比如:鞋子接触地面的摩擦声,周围空气流动给我的皮肤带来的感受。刚开始我观察到心里的感 受是“嗯,我制造了这些,然后我又想到:这些我所制造的会不会给周围其他人带来干扰呢?” ,这样我就 把注意力转向了他人,我看到了不同的人不同的行走姿式。我也感受到我经过他们时,他们不同的姿式给 我的不同感受。有时候我会不加评判,有时候我又会给予一些评判。我们的心已经习惯了评判,这需要我 们耐心地看待我们身上发生的一切。甚至我们对我们觉知到的,也要保持一种觉知。那就是:对觉知的觉 知,这听起来很难,但其实只是更细微的觉知。当我们的心持续地保持在正确如实的觉知上时,心就远离 了虚假空的东西。而正是那些虚假空的东西带给了我们烦恼。所以不让烦恼生起的正确方法就是让心始终 保持在正确如实的觉知上。

体会二:有时候重复地做一件事,总让人觉得没有新意,尤其在事情没有明显的进展的时候。所有我 们有时需要想想如何增加心的兴趣。有一次我倒着行禅,广场的尽头连着一排台阶。我慢慢地倒行着,在 走到离台阶不远的地方,我的心突然感到一阵恐惧,我头脑里闪过了自己摔下台阶的画面,这画面进一步 强化了我的恐惧感,我当时几乎想要放弃倒行禅了。但我的觉知帮助了我。我觉知到恐惧后,并没有陷入 它的陷阱中。我停了下来,先平复了一下紧张不安的心,然后开始思考摔下台阶的可能性。摔倒的可能性 当然是有的,但当下这一刻之前没有发生,当下这一刻之后也不会发生。唯一可能发生的就是当下这一脚 我踩空了。那现在就好办些了。只要我在当下的每一刻都保持更细微的觉知,我可以肯定自己不会摔倒。 于是我开始更细微地体验脚与地面的接触,每一步都踩得更踏实之后才迈出下一步,最后我安全地接触到 了台阶而没有摔倒。 我又这样反复体验了几次之后, 发现心的恐惧越来越少了, 而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了。 而当我后来转而向前行禅的时候,感受到脚与地面的接触也更细致了。心的觉知能力得到了提升。

这里和朋友们分享的是增加心的兴趣的重要性。如果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摆脱烦恼对我们的控制,那 我们就要想办法消除心容易懈怠的习性。而增加对未知的好奇,增加心的包容性,这些对我们增加心的兴 趣都有所帮助。

三、正念谈话:

体会一:我第一次练习正念谈话是在一次去药店抓药的时候,当时我完全陷入了谈话的内容,对心中 升起的感受置之不顾。结束交谈之后我的觉知回来了,我感觉到自己说了很多可说可不说的话,正念的觉 知甚至没有出现。于是我决定在下一次的谈话中练习正念。这一次练习,我清楚地听到自己的声音,理解 自己说话的内容,觉知到心跟我说的每一句话同在,也就是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当下这刻的状态,但是后来 我发觉自己有点有力过度了,就是过于专注谈话,缩小了整体觉知的范围。

我知道这只是正念训练的开始阶段,我会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地练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