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偷偷地写了一首词,轰动了半个徐州城,却要追查泄密之人

 wenxuefeng360 2018-06-02

苏轼在徐州当知州时,一天忽然告诉手下人,他今晚要独访燕子楼。

这里有必要先谈谈燕子楼的来历。

唐朝时,礼部尚书张建封纳了一个小妾。这个小妾是徐州名妓,最善歌舞,名叫关盼盼。张建封和关盼盼在燕子楼(张建封的别业)一天三次歌舞,日日不息。不久张建封又另筑一楼,也叫燕子楼,专门供盼盼居住。张建封死后,关盼盼念及旧情,十年不嫁,最后绝食而死。

苏轼早就知道这个故事,很欣赏那个关盼盼。当时,燕子楼还在,生性风流的苏轼就要在今晚独访燕子楼。

这是一个初夏之夜。月光照在地上,洁白如霜;和风吹在脸上,清凉如水。他来到楼前,只听小溪里“啪”地一声,那是游鱼在跳;再看看池塘的荷叶上,滚落了几个晶莹的露珠。夜色多美好!但却没有心爱的人与他共赏。他想,如果有盼盼陪伴该有多好呀!

苏轼走进楼里,黑灯瞎火地转了一圈。这时,窗外更鼓紞如,响了三下。然后一片寂静。他打了个呵欠,迷迷怔怔地睡了过去。突然,似乎是被一片落叶声给惊醒了,断了他与盼盼的好梦,便不觉黯然心伤。他借着月光,看着房梁上的几窝燕子发愣。他由盼盼想到了温暧可爱的家乡,由家乡又想到了半生坎坷的宦游,不觉叹息起来,便拿笔铺纸,就着月光,写了一首《永遇乐》: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 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后来,有人评论此词说,“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三句,写得最有情调、最耐人寻味了。他如果不是亲自独访燕子楼,怎么能写得出这样的好词呢!

却说苏轼写完词,就把词稿收了起来,没人知道他写词的事。但不久他这首词竟然传了出去,轰动了半个徐州城。苏轼很惊讶,就打听这首词是从哪里传出来的。最后追查到一个巡更的小兵,那首《永遇乐》词,最初就是从他那里传出来的。苏轼把他叫来询问,小兵答道:“小人稍微懂得一点音律,一天晚上在张建封的庙里歇脚时,忽听得有人唱歌,就记了下来,传了出去,但是并不知道此词的来历啊。”苏轼突然想起那天晚上自己写完词,曾经低声吟唱了一遍,而张建封庙就在楼侧,夜深人静,可能被这小兵听了去。想到此,苏轼捋着长髯微微一笑说:“你下去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