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ript nonce='1801981496' type='text/javascript'>...

 hf632 2018-06-02


【阅读提示】

管窥:四十年高考作文题型的变化

透视:四十年高考作文题型的变迁

前瞻:2018年高考作文题型新趋势

                                 

历年全国卷作文题目

1977年:《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978年:《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1979年:改写《第二次考试》

1980年:《画蛋》读后感

1981年:《毁树容易种树难》读后感

1982年:《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年:《毅力与恒心》

1984年:《对中学作文的看法》

1985年:《给〈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

1986年:《树木·森林·气候》

1987年:《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

1988年:《习惯》

1989年:《高考报志愿》

1990年:《带刺的玫瑰花》

1991年:《圆》

1992年:《动口与动手》

1993年:《梧桐树下的对话》

1994年:《尝试》

1995年:《鸟的评说》

1996年:《漫画》

1997年:《乐于助人》

1998年:《坚韧》

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2001年:《诚信》

2002年:《心灵的选择》

2003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2004年:《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全国卷Ⅰ、《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全国卷Ⅱ、《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全国卷Ⅲ、《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全国卷Ⅳ

2005年:《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全国卷Ⅰ、《位置和价值》全国卷Ⅱ、《忘记与铭记》全国卷Ⅲ

2006年:《模仿》全国卷Ⅰ、《书》全国卷Ⅱ、《书》全国卷Ⅲ

2007年:《人生,诗意还是失意》全国卷Ⅰ、《帮助》全国卷Ⅱ

2008年:《汶川地震》全国卷Ⅰ、《海龟和老鹰》全国卷Ⅱ

2009年:《生存的本领》全国卷Ⅰ、《道尔顿妈妈色盲小故事》全国卷Ⅱ

2010年:《有鱼吃还捉老鼠》全国卷Ⅰ、《路径》全国卷Ⅱ

2011年:《期待长大》全国卷Ⅰ、《彩票》全国卷Ⅱ、《中国崛起的特点》新课标卷

2012年:《放下顾虑》全国大纲卷、《船主与油漆工》新课标卷

2013年:《经验与勇气》新课标全国Ⅰ卷、《同学关系》新课标全国Ⅱ卷

2014年:《两人过独木桥》新课标全国Ⅰ卷、《喂食动物失觅食能力》新课标全国Ⅱ卷、《老王生病》全国大纲卷

2015年:《女儿举报老爸》全国Ⅰ卷、《谁最有风采》全国Ⅱ卷

2016年:《奖惩之后》全国Ⅰ卷、《语文素养提升》全国Ⅱ卷、《创业故事》全国Ⅲ卷

2017年:《老外眼中的中国关键词》全国卷I、《根据古诗句自拟文》全国卷Ⅱ、《我与高考或我看高考》全国卷Ⅲ


管窥:四十年高考作文题型的变化


第一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新课程实施启动之前(20世纪末)。

刚刚恢复的77、78级高考作文,依然是政治命题作文。例如《我在战斗的一年里》(北京)、《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上海)(以上是1978年初招考的77级作文题型),《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以上是78年夏招考的1978级作文题型,全国卷,缩写体)。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蔚为壮观的改革开放的时代大幕,高考作文题型明显出现了新的气象。1979:将《第二次考试》改写成一篇《陈伊玲的故事》;1981:《毁树容易种树难》(寓言类材料作文);1985: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1999: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这一时期,高考作文在文章立意上,从引导考生表达社会主流思潮到书写主体自身真切感受和生活积累的思想观点;在文章体裁上,从单一狭隘的记叙文或政治表态式的议论文转到题材自选、思想自主的多样化、复合式文体;在作文题型上,从“全命题作文”转到题目自拟、文体不限的“开放性作文”。短短20年,高考作文题发生了显著变化,促进了作文教学向“我笔写我思”的积极转变。

第二时期,从第八次课程改革正式启动(21世纪初叶)到2017年。

这是全球化背景下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时期。“全球化”“市场经济”“全面深化改革”等主题词,冲击着传统语文教育观念。高考作文改革及时地顺应了这一改革大潮。

2004年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这种作文指导思想的转变,具有深刻的标志性意义,有效促进了高考作文题型的更深层次变革。新世纪开篇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0年)为题,“话题作文”作为一种相对宽松、自主性强的全新作文题型开始登台亮相。

从2004年开始,13年间各省市区自主命题的作文题型异彩纷呈、斑斓多姿,但代表语文新课程理念的全国卷还是最具有方向性的审视价值。

2004年的“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2008年,全国卷一“汶川大地震”、全国卷二“老鹰海滩叼小海龟”;2015年,全国卷一“根据材料写一封信”,全国卷二“谁最有风采”。

这些高考作文题目,基本是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在沿着“人”“文”合一的价值轨道上持续深入地释放出考生的语言创造力,也深刻地彰显出语言发展的规律和语言教育的真谛。

 透视:四十年高考作文题型的变迁路径

※从全封闭的“命题作文”或半封闭的“半命题作文”到独立自主、思想探险的开放性“话题作文”或开放性“材料作文”的转变。后者是在拓展考生的思维疆界,为其喷薄的思维“开闸放流”。这是高考作文从“关”到“放”的最关键之处,是新时期高考作文题型诸多变化的总枢纽。这带动了高考作文在文体、语言表达等诸多方面的积极显著蜕变,促成考生写作的“自主”而不是“套作”。

可以清晰地看到,高考作文题型努力趋向新境界:提供考生开放的思维平台、牵引思维流向的蓬勃释放。即使是某些变相的命意“材料作文”和命意“话题作文”,也很快扭转方向而引导考生走向多元、自由和真实的新写作,最后演绎为开放性“材料作文”和开放性“话题作文”。

※从同质化和感性化的单一文体到自主开放、独立创新的多元文体。历史新时期之初《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大治之年气象新》等“命题作文”必然导致思想的高度同质化,诸如此类的记叙文和议论文没有“思想含量”,唯剩“写作技巧”或“写作技术”;而后者自然形成千人一面、味同嚼蜡的苍白“套作”。

这样,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就成为高考文体的“常态”。特别是应运而生的新文体“评论体”在历史新时期愈来愈占据主流地位,充分解放了考生主体的理性思辨力,并借此考察考生相应的语言运用能力。

※从表浅或共同表达转向基于生活经验和思维积蓄的积极主动和特色化表达。这是历史新时期考生语言表达上的巨大进步,展示着写作主体以“积极语用”为特征的语言创造力的显著提升。作为选拔性考试的语言表达力,是评价考生作文水平的根本标准。由于上述高考作文题型对思维空间的洞开、对文体选择的自主乃至题目的自拟,促进了考生语用潜在能量的释放,“以我笔写我心”的自由度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一个接一个可以信笔游走、疆界无限的作文考题,引导考生个体凸显自己的思想力和表达力。

前瞻:高考作文题型新趋势

2018年3月,教育部新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强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指出“增强形象思维”“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与培养学生“美的表达与创造”等能力,彰显出作文教学改革深化的长远目标。这其实也是贯穿着四十年来高考作文题型改革的鲜明理念。

环顾全球语言写作考试,也同样出现这样的趋势:通过拓宽表达空间、释放表达能量、引领考生深刻精彩地表达自己的观察、体验和思考。

法国近年来的哲学思辨作文题“‘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给予的目的在于获得’,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则”,新加坡近年的现实评论题“科学提倡怀疑精神,宗教信仰镇压怀疑精神,你对此认可多少”“海外留学是一项被高估的经历,你认为呢”“阅读幻想小说只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除此没任何其他意义,你同意吗”,都反映出环球作文教育的一种主流趋势。

美国大学招生考试SAT的作文Essay(“随笔”),也是一种学术性和思想性的评论体。近期Eassy的话题:“对他人的动机和诚意持怀疑态度是明智的吗,哪怕那些人看起来是值得信赖的”“进步往往会包含一种重大的缺陷或问题吗”“人们是否过多信任专家或权威的指引”,都着重于引导考生开放思维,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表达。

高考作文题型的变革,既与四十年改革开放所伴随的时代主潮相呼应,其实也与国际主流趋势相契合。这也体现在2018年新修订颁发的高中语文课程所确立的“核心素养”之中,也对我们此后的语文教育和作文教学提出了越来越明确的要求。



内容来源:文摘报(ID:wenzhaiba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