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时报

 觅书时代 2018-06-02

    余生趣潭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回想自己小的时候,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什么都要去探究一番。正如英国科学家波特所说:“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美国科学家卡尔·萨根也说过:“每个人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而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则说:“科学始于好奇和不可遏制的求知欲望。”因此,从对未知事物的探究兴趣而言,孩子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而科学家总是长不大的孩子。

    虽然说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但是孩子还不是真正的科学家。因为科学家的研究工作有充分的准备,严格的观察、实验、分析、探讨,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确定的结论。而孩子们的研究活动往往是盲目的、不规范的,重复着众所周知的实验。

    那么,孩子如何才能从天生的科学家成长为真正的科学家呢?必须通过读书、实践,通过教育引导,使孩子在实践中从逐步了解、学习、熟悉、习惯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的游戏规则,使他们从“天生的”科学家成长为真正的科学家,而这正是家长、教师和科技辅导员的责任和值得用心之处。科普教育必须从孩子抓起。

    首先,我们要呵护孩子好奇的天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丰富,孩子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越来越强烈,他们好问,好动,好玩,会在生活中做出很多成人看来“匪夷所思”的探索行为。例如,将鸡蛋放在被窝里,看看鸡蛋怎样变成小鸡。这时,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鼓励其大胆提问,支持、引导孩子探索,就显得尤其重要了。不能对孩子“只许规规矩矩,不准乱说乱动”。不管孩子问什么问题,都要表示由衷赞赏,因为,有时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还要重要。也许,你的孩子就会成为下一个牛顿呢。

    其次,要做一个善于引导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有趣的问题,引导孩子观察现象、找寻原因。如做饭的时候,请孩子一起看米是怎样变成饭的;饺子煮熟了会浮上水面;白花花的盐放到菜里就不见了,而菜却变咸了……又如外出散步的时候,引导孩子观察同一棵树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并做记录等。做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家长不必包办代替,只需提出问题,给些提示即可,找寻答案的事就交给孩子自己吧。通过自己的分析、尝试和努力,孩子们收获的自信远比单纯的知识灌输要多得多。

    还有,要为孩子提供系统的科学类阅读材料。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被科学包围的环境中。3-6岁是幼儿进行科学启蒙的关键时期,适宜的早期科学阅读将为他们未来的科学素养打下良好基础,给他们一生带来深刻的影响。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书活,活读书,读活书。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对孩子们寄语了厚望:“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他尽情讴歌:“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孩子们,新时代在召唤着我们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孩子们,中国梦要靠科学梦支撑,让我们记住居里夫人的话吧:“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研究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