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小白:为了创作当老板,为了真相创“真像”

 yushi823 2018-06-02

本次采访对象

顾小白

顾小白,编剧,代表作有电影《山楂树之恋》《人山人海》《我是证人》《心理罪》《冰之下》,超级网剧《心理罪》,也是超级网剧《白夜追凶》的剧本总监,「故事+」编剧创作大赛合作导师。

“我提着一盏灯,站在夜的十字路口痴痴地等。我不知道在等着谁,也不知道该往哪里去。路标隐约,看不清楚。

展开剩余96%

风一吹,灯灭了,我就永远迷路了。 ”

——选自《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

《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是顾小白于2000年在当时最有名的文青论坛「西祠胡同」写下的第一篇帖子,对电影品评一二,对人生感慨一番,以此打发百无聊赖的青春时光。当时他不曾想到,这篇帖子会在网上大火,自己的人生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从年少轻狂在网上指点江山,到成熟内敛在影视行业扎实前行,这是顾小白走过的二十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二十年。

如今,编剧顾小白又有了新的身份,那就是“真像影业”CEO。今年三月,他与新线索电影合资成立真像影业,完成了从编剧到管理者的转变,他说,这次新的尝试既是一个博弈也是一个成长,希望可以挖掘优秀编剧,用自己的经验提携新人,多给年轻编剧一些成长机会。

在《白夜追凶》还未成为现象级网剧的时候,我们曾对「悬疑」的顾小白进行过简单的采访:

不盲从,做自己本真喜欢的东西

最近很长一段时间经常在各类新闻中发现顾小白的身影,仔细想想好像还是从《心理罪》开始的。

在那之前的顾小白是个「文艺」的顾小白,那之后转身便成了「悬疑」的顾小白。

如戏:您早期比较专注于艺术片,近几年也开始转战商业片,如何解释您这样的选择呢?

顾小白:对,早年做艺术片多一些,当时整个类型片市场没有那么健全,商业片和艺术片没有高下之分,从小也是看着商业片和艺术片长大的,它们都是我的精神和营养之源。随着电影市场的成熟,类型片空间越来越大,也会有一些商业片的尝试,但我也都是在做自己本真喜欢的东西。

如戏:您喜欢什么类型的片子?最近几年的喜好有变化吗?

顾小白:早些年我更喜欢偏沉重的、悲剧感强的片子,对喜剧、玄幻等类型会有些排斥,但从三四年前便不再排斥任何类型了,类型只是一个包装,更重要的是剧本表达的思想,内核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就像李安导演真的是所有类型都在做,但是那个内核永远都是他自己所困扰所追寻的。我自己也会去尝试一些喜剧、爱情剧甚至是玄幻剧,写不同的人,写不同的类型也是创作者的一个成长。

如戏:对近几年IP特别火爆的现象,您怎么看?

顾小白:所谓原著改编,自电影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包括好莱坞包括日本韩国。早些年内陆第五代第六代导演拍的也是小说,原创可能占三分之一甚至更少,这个现象本身就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不能让这个现象变成一个喧宾夺主或者是本末倒置的事情,你要选原著一定是很经典的,或者是真的有鲜明的特色,有值得深挖的内核,不是说这个东西别人都说好,或者有卖点、粉丝多,我就必须要拍这个书,不能变成特别盲从的去做IP。

如戏:中国悬疑片受众不是特别多,不是很成熟,您觉得这方面欧美和日韩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吗?

顾小白:是这样的,其实推理悬疑是类型片非常大的门类,当然它的受众不像合家欢电影那么宽泛,因为它有一些所谓杀人的东西,黑暗的东西,可能有些观众会抗拒这种质感。但是其实这一类电影是特别容易诞生传世之作的,不管是好莱坞的《七宗罪》还是韩国的《杀人回忆》,包括日本很多这类型的电影,最后它是能在影史上留下来的。我觉得随着国家审查相对宽松,还有制作的前期人员、导演在这个类型片的技术层面已经越来越及格,未来这种类型的电影肯定越来越多。

如果说借鉴的话,其实和别的类型一样,它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在好看的基础上独特性是什么,这是我反复跟别人强调的。现在很多内陆团队或者创作者只是为了类型而类型,好像够吓人,够推理,够悬疑就好了。《杀人回忆》为什么成为影视史经典?他的角度和切入点为什么那么厉害?《七宗罪》、《十二宫》为什么那么厉害?所以做类型片,大家要把这个东西像解剖一样,刀子要扎进去的,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结缘《心理罪》,推理悬疑类型的又一尝试

从网剧到电影的改编,说起来简单,但取其中一个章节,将故事的结构打破重组,基本等于要下两个剧本的功夫了。

所以,那些非要把两部作品拿来比较的人,就有些「梗」了。

如戏:电影《心理罪》和网剧《心理罪》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顾小白:他们主题是一样的,只是样态上有变化,网剧更像是长篇小说,质感像发生在真实内陆城市里的东西,就是所谓更接地气吧。转化成电影以后,体量有限,所以提炼出原著的精神内核,就是“人如果不试着朝光明走一步的话,可能永远走不到你向往的地方”这一主题。风格上更加青春,加了动作戏和爱情戏,加了类似吸血鬼元素,其实是想让他更青春、更市场化、更靠近好莱坞大片,而且是青少年也爱看的电影。

如戏:给电影打多少分,演员的表演如何?

顾小白:其实无论网剧还是电影,我觉得在剧作层面也都算是及格而已,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也是在不断地学习和提升,中间会有急功近利和浮躁的时候,需要自己不断反省。

在开拍之前大家就觉得廖老师的表演肯定没有问题,我看完之后,在想象之中还是带给我更多的震撼,我觉得演到那个程度是内陆很多演员不具备的能力,如果要拍中国版的《谍影重重》,那么他也可以达到马特·达蒙那种,看上去好像零表演,但实际上很丰富的状态。李易峰的话虽有一些不足,但有目共睹的是他在这个影片中的成长,他非常敬业,也在一直寻找自己的内心,寻找准确的表演,跟廖老师在戏里戏外都挺像年轻的天才和成熟的神探,亦师亦友,亦父亦子,互相拯救的关系。

如戏:如何评价这一次和谢东燊导演的合作呢?

顾小白:和谢导,我们是太多年的朋友了,当年他做《心理罪》电影的时候就找过我,然后种种原因就没拍,他很坚持吧,不然也不会过了七八年还是拍出来了,我和《心理罪》也算是比较有缘。他是特别温厚有韧性的人,人生经历也很丰富,学过散打,拍过广告,也去电影学院学导演,跟着张艺谋导演做执行、做副导演。在这个行业里很多年,一直做自己,没有沾染不良习气,一直很温和、很勤奋,他的种种品质特别值得相关从业者学习,不是过度追求快、追求票房,这样虽然赚了钱,但对整个行业是特别大的伤害。

如戏:电影拍完了,有没有什么遗憾呢?

顾小白:遗憾还是挺多的,最大遗憾在于时间上。剧本第一稿、第二稿完成这段时间特别紧,迫于商业压力、演员档期、制片方压力等等不可控因素,剧本的逻辑还有人物丰富度都是有欠缺的。拍摄过程中也有很多漏洞,后期也在补救,这也反映了国内很多公司相对急功近利,导致电影其实是减分的。电影拍完,从导演完成度上来讲是带来了很多惊喜,但对我而言,剧本阶段出现的那些问题最后没有完美的解决,和自己能力有关系,也会给自己一些警醒和成长吧。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三月份的时候真像影视成立,顾小白本来就多的头衔又多了一个。

说起做这件事的初衷,顾小白曾打趣说是因为自己太被动,会脱稿,希望能提高一下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毕竟是当老板的人了,再懒也不能懒到哪去吧。

如戏:从编剧到老板,工作和生活有什么改变?

顾小白:我觉得有利有弊,不好的是精力被分散了,对每个剧本没有那么专注和投入了。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我从一个有拖延症,常常会陷入自我情绪里的一个人,变成了一个相对规律,相对有激情、有冲动,可以去执行、去头脑风暴、去打开自己、引领众人的这么一个人,是以前的我无法想象的,同时这样的拓展也会让我对人和社会、人性和世界有了更广更深的体悟,都会反哺到我的创作中。我喜欢这种主动出击、主动创作的感觉,和功利无关,否则我反而会随波逐流的。这是对自我精神层面的鞭策,让我变得更有活力,而活力对一个创作者是非常重要的。

从编剧到老板,我其实也是一个创作者,其实没有那么多通常意义上老板需要做的事情。我所谓的转型,其实是为了更好、更多元、更自由、更有主控性的创作。

如戏:自己公司拍影视剧,会比较偏向什么类型?什么是最重要的?

顾小白:类型已经不重要了,如果一定要有强烈的“顾小白工作室”标签,那就是寻找“真相”吧。电影看上去是假的,是声光电、是特效、是表演,但是内核里的主题以及你想传达的价值观必须是真实的,不能是谎言。

如戏:可以一起共事的编剧是什么样的?给年轻编剧一些建议如何。

顾小白:编剧啊,不管是年轻还是成熟一点,在涉猎层面,像书、电影、音乐、美术、哲学要宽泛,而且你想表达自我的东西,感兴趣的东西,我们是否是合拍的很重要,最起码是要志同道合吧。技术很好,观念不一样,那不一定是合适的。所以我更强调的还是年轻编剧得知道你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不是为了类型而类型,为了好看而好看,你的自我意识是什么。

顾小白更像是武侠小说里不显山露水的侠客,你不知道他有多么大本事,不知道他对什么感兴趣,不知道他是出剑的瞬间会指向何处,但你知道只要他出剑,就会一剑光寒十九洲。

完。

如戏·行+

在探索「编剧经纪」疆域的过程中,我们见到了大量优秀却又不为人知的影视从业者。他们的睿智、 经验,足以令这个世界惊叹不已。因此,我们希望将这些人记录下来,尝试用一个平白直述的方法将他们的经历与内心,那些值得我们反复品味的思考展现给尽可能多的朋友。我们希望与优秀的同行一起做得更好。

18516867591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