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地利及奥地利景点简介

 Atom0513 2018-06-03

奥地利:

奥地利共和国( 德语:Republik Österreich,英语:The Republic of Austria),简称奥地利(Austria),是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与多国接壤,东面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面是意大利斯洛文尼亚,西面是列支敦士登瑞士,北面是德国捷克。首都兼最大城市是维也纳,人口超过170万,国土面积83855平方千米。

奥地利从中世纪开始到一战结束前曾是欧洲列强之一,更是统治中欧650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所在地。其他民族有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匈牙利人,占总人口的1%。官方语言德语。78%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奥地利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201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6330美元。其人类发展指数在2011年排世界第19位,其工业特点是国有化程度高,国有企业控制了95%的基础工业和85%以上的动力工业,产值及职工人数均占其总数的70%1955年加入欧盟,是OECD的创始国之一。1955年宣布为永久中立国1995年签订申根公约,1999年接受欧元

截至201411日,奥地利总人口为850.485万,约20%的人口集中在维也纳。奥地利华人主要分布在维也纳、格拉茨和萨尔茨堡等大城市。

维也纳:

维也纳Vienna)是除纽约和日内瓦外,第三个联合国城市。也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更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人口175.74万(20121231日)。世纪初期,维也纳曾经是世界第六大都市,维也纳的人口在奥匈帝国时期(1867—1918年)快速增长,曾经拥有二百万人口,在当时是仅次于伦敦纽约巴黎的世界第四大城市,当时的维也纳聚集了很多从这个帝国其他部份的移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捷克人返回他们的祖国,这导致这个城市的人口减少,维也纳失去了四分之一的人口。在接下来的移民时期,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拥有斯拉夫和匈牙利姓氏。2008年维也纳城市人口170万。

美泉宫

美泉宫得名于一眼泉水,这里原是一片开阔的绿地。有一次马蒂亚斯皇帝狩猎至此,饮一泉水,心神清爽,便称此泉为美丽泉。1743年,玛丽姬特蕾西亚女王下令在此建宫,这里便出现了气势磅礴的宫殿和巴洛克式花园。面积2.6万平方米,仅次于法国凡尔赛宫,是欧洲第二大宫殿。与霍夫堡宫并称为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皇室的冬、夏宫。
宫内有1400个房间,从中央大厅进去。有44间是洛可可式(18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纤巧华美的建筑风格),优雅别致,但大多数是巴洛克式(17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重视雕琢的建筑风格)。宫中专门有东方古典式建筑,如嵌镶紫檀、黑檀、象牙的中国式房间和用泥金和涂漆装饰的日本式房间。房间内部的装饰品也以东方风格统一协调,四壁和天花板上镶嵌着陶瓷器。在琳琅满目的陶瓷器摆设中,有中国青瓷、明朝万历彩瓷大盘和措花花瓶等。
宫内有哈布斯堡王朝历代帝王大摆筵席的餐厅和华丽的舞厅。宫内陈列着几辆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加冕大典时用过的绣金马车。特蕾西亚女皇是奥地利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一位女皇,她的著名格言是:要中庸的和平,不要辉煌的战和。宫殿长廊挂满哈布斯堡正朝历代皇帝的肖像和记录画以及玛丽亚61蕾西亚女皇所生16个儿女的肖像画。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后来成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皇后玛丽少女时代的画像。优雅细致的笔调,把王朝当日的豪华盛景和奢丽气氛表达无遗。各房间和回廊拐角处装有各种式样的火炉,俄式的大火炉造型尤为奇特。

美泉宫,坐落于维也纳的西南部,是一座大型巴洛克式宫殿,宫殿后有一座占地2.6万平方米的巨大法式花园。美泉宫之于维也纳以及奥地利的重要意义,恰如凡尔赛之于巴黎和法国。美泉宫所在土地于1569年开始归属于哈布斯堡家族,但美泉宫真正意义上的大兴土木还要到特雷莎女王时期。在此之前的漫长岁月里,这里仅仅作为哈布斯堡家族的狩猎场所。 18世纪30年代,查理六世将美泉宫送给了他唯一的女儿——未来的特雷莎女王,作为结婚礼物。特雷莎女王即位后即与她的丈夫弗朗茨一世对美泉宫进行持续扩建和完善。 现存美泉宫,基本上就是特雷莎女王时期留下的样子。也是从特雷莎女王时期开始,美泉宫成为哈布斯堡家族的夏宫,霍夫堡宫成为哈布斯堡家族的冬宫。 美泉宫全面采用的皇室黄也开始于特雷莎时期,据说,这种颜色是特雷莎最喜欢的颜色。除特雷莎女王对美泉宫格外青睐外,哈布斯堡家族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国王(出生在美泉宫)和他心爱的皇后茜茜公主也在此居了很久。 美泉宫共有1441间房间,目前开放参观的有四十多间,虽然整座宫殿外观是巴洛克式的,但是内部的装潢却是洛可可式的,异常繁复华丽。另外,由于特雷莎女王非常欣赏东方风情,许多房间的布置都来自于当时的中国和日本,中国风加上洛可可,一种碰撞的美感在当时的皇室建筑中独树一帜。

圣斯特凡大教堂

圣斯特凡大教堂是维也那环城景观带上的著名建筑,享誉全球,是维也纳的象征。它坐落在维也纳市中心的中央,故又有维也纳心脏之称。圣斯特凡大教堂建于12世纪末,高高的塔尖高达137米,仅次于德国科隆大教堂。整个教堂的建筑风格呈奇特的混合式,朝西的正门是罗马风格,尖塔是哥特式,而圣坛是巴罗克风格,将这些不同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是人们历时四个多世纪并不断改建、修建的结果,又是维也纳人折中调和才能的体现。 
大教堂内有14671513年间由尼可拉斯·格哈德··莱登(Niclas Gerhaert van Leyden)设计建造的国王弗里德里希的红色大理石墓碑。教堂内北侧厅是安顿·皮尔格拉姆(Anton Pilgram)设计的布道坛和管风琴脚(在这两件作品上有作者的自画像)。
圣斯特凡大教堂有一座庞大的地下墓穴。当年人们在废除圣斯蒂芬墓地时,把成千上万个维也纳人的尸骨放置在此。此外,哈布斯堡王朝的成员还把自己的内脏放置在此。教堂还是登高眺望的绝佳地点,登343级台阶到达教堂顶部的小屋,在那可以欣赏到维也纳的迤俪风光。

圣斯特凡大教堂是维也那环城景观带上的著名建筑,是维也纳的象征。它坐落在维也纳市中心的中央,故又有维也纳心脏之称。圣斯特凡大教堂建于12世纪末,高高的塔尖高达137米,仅次于德国科隆大教堂,是现存世界第八高的教堂。整个教堂的建筑风格呈奇特的混合式,朝西的正门是罗马风格,尖塔是哥特式,而圣坛是巴罗克风格,将这些不同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是人们历时四个多世纪并不断改建、修建的结果,又是维也纳人折中调和才能的体现。大教堂内有14671513年间由尼可拉斯·格哈德··莱登(Niclas Gerhaert van Leyden)设计建造的国王弗里德里希的红色大理石墓碑。当年人们在废除圣斯蒂芬墓地时,把成千上万个维也纳人的尸骨放置在此。此外,哈布斯堡王朝的成员还把自己的内脏放置在此。教堂内北侧厅是安顿·皮尔格拉姆(Anton Pilgram)设计的布道坛和管风琴脚(在这两件作品上有作者的自画像)。

金色大厅

维也纳金色大厅是维也纳最古老、最现代化的音乐厅。是每年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1939年开始,每年11日在此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后因战争一度中断,1959年又重新恢复。 金色大厅始建于1867年,1869年竣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古雅别致。维也纳交响乐团每季度至少在此举办12场音乐会。187016日,音乐厅的金色大演奏厅举行首场演出。1872年到1875年间著名音乐家勃拉姆斯曾负责组织音乐。 
金色大厅是音乐之友协会大楼的一部分,该建筑物中有多个音乐厅,除金色大厅外,还包括勃拉姆斯厅和莫扎特厅等演出大厅。建筑始建于1867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竖立着音乐女神雕像,古雅别致。金色大厅金碧辉煌,是世界著名音乐厅之一,经常举行由高水准乐团、指挥上演的音乐会。

金色大厅的英文是:Musikverein;德语:Großer Saal,大家订票的时候注意一下演出大厅。维也纳音乐协会大楼的金色大厅是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音乐厅之一,与柏林爱乐厅、莱比锡布商大厦音乐厅、阿姆斯特丹大会堂以及波士顿交响乐大厅并称为世界五大音乐厅。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此举行,貌似只要花钱都可以在里面举办音乐会,含金量比起国家歌剧院要差很多。金色大厅不是一座独立的建筑,而是维也纳音乐协会大楼内诸多演出大厅中的一间,是奥地利皇家音乐之友协会(Gesellschaft der Musikfreunde des Österreichisches Kaiserstaates)的一个小偏厅,是维也纳爱乐乐团(Wiener Philharmoniker)的常年演出地。歌剧院每年演出300次晚场,节目提前半年排定,而且每晚必换。

维也纳金色大厅可以说是一个闻名世界的音乐厅,抵达现场你会发现它并没有你想象的这么大,但我保证当你开启这场展览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官体验。参观主要围绕两个音乐厅,其中一个便是全世界闻名的金色大厅。解说人员会以鼓掌等直观体验的形式让你感受到由木头、玻璃、金属等不同材质组成的环境下,声音的变化。(英文解说)即使不爱音乐,也能对你有所感染。我上次去奥地利旅游,蛙之旅(薇信3308580069)安排得很好,设计行程的定制师就当地留学,给我们安排了很多只有当地人知道的小众景点。

霍夫堡宫

霍夫堡宫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宫苑,坐落在首都维也纳的市中心。在1918年以前一直由皇室居住,13世纪时它是一座城堡,后来随着哈布斯堡家族权力的扩张和统治地域的扩大,这座城堡被扩建成为了豪华的皇宫。
皇宫依地势而建,分上宅、下宅两部分。上下两宅各有一个花园。上宅是帝王办公、迎宾和举行盛大活动的地方,下宅作为起居接借宿用。全宫有1400间装饰奇异的房间,镶嵌在一个四字形庞大的建筑群里。其中44间厅室装饰尤为富丽堂皇。如金碧辉煌的美景富大厅,19555月有历史意义的独立条约是在这里签订的,奥地利从此宣布了永久中立
今天,这里是奥地利总统的办公地点,也是一个重要的会展中心,同时还包括众多的艺术品收藏展览,著名的茜茜公主博物馆就位于此。宫殿内的奥地利画廊珍藏着中世纪到现代的绘画和雕塑名作,这里实际上是奥地利宫廷美术博物馆。富苑内的珍宝馆存放着历代帝王的华丽服饰,传神的画像,光彩的珠宝。一顶镶嵌着各色宝石、珍珠的王冠,熠熠发光,它是哈布斯堡正朝统治的象征。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Wiener Staatsoper)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素有世界歌剧中心之称,也是维也纳的主要象征,。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四大歌剧院之一。歌剧院始建于1861年,历时8年完工,坐落在维也纳老城环行大道上,原是皇家宫廷剧院。 
全世界最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和舞蹈家,都以能够为在国家歌剧院演出而感到荣幸。在每年三百场的演出中,包括了古典歌剧中的所有剧目。无论是歌剧还是芭蕾舞,歌剧院的节目没有一天是重复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自从建院以来,一直聘用那些德高望重、技艺超群的音乐大师作为剧院经理,又以乐坛称雄的维也纳爱乐乐团作为常任歌剧乐队,并不惜重金聘请世界著名歌唱家担任歌剧主角。剧院还规定,不准上演不出名的作品或处女作,只能演出那些早已被肯定的名作。这些规定和措施使它赢得了国际声望,国家歌剧院成为维也纳这个音乐之乡的重要象征。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欣赏歌剧,是万千游客及来访使团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内容。

国家歌剧院坐落在砍特大街的入口处,是世界四大歌剧院之一。歌剧院始建于1861年,历时8年完工。国家歌剧院是一座高大的方形罗马式建筑,建筑结构富丽堂皇,体现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奢靡之风。歌剧院每年演出300场,无论是歌剧还是芭蕾舞没有一天是重复的。在这里留下了《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后宫诱逃》《魔笛》等著名歌剧。

维也纳市政厅

1873年完工的市政厅是典型的新哥特式建筑,其拱廊、凉廊、阳台、尖头窗、繁复的雕刻等无不体现了新哥特式的典型风格。大厅前面的98米高塔被视为维也纳的吉祥物。相传,当时的非教堂建筑不能超过100米,市政厅塔楼的建造计划遂遭到教会的反对。于是设计者冯.施密特就将塔本身限制在98米,却在塔尖上又加上了一尊高达3.4米的市政厅铁人”(Rathausmann),显示了人们向旧势力的挑战,教会对此也无可奈何。
78月夏季音乐会时,在市政厅广场上有多场表演活动。圣诞节前1个月,这里还是圣诞节市场。另外展览和商品交易会有时在宴会大厅举行。

议会大厦

奥地利议会大厦(德语:Parlament Hohes Haus,旧称Reichsratsgebäude),是奥地利国会两院的所在地。奥地利国会大厦兴建于1874年至1883年。负责建造的建筑师是特奥菲尔··汉森男爵。他将这座建筑设计为希腊复兴式,包括了协调一致的几部分组成。他还负责室内装饰,如雕像、绘画、家具、吊灯等。该大厦最著名的特色之一是雅典娜雕像和喷泉,都成为维也纳知名的旅游景点。虽然国会大厦在二战期间严重受损,但是大部分已恢复了原貌。

维也纳英雄广场

英雄广场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之所以叫英雄广场是因为广场上有两个奥地利英雄的雕像,一个是王子欧根,一个是卡尔大公。在此曾发生许多历史重大事件,最著名的是1938年希特勒在此宣告德奥合并。
英雄广场是霍夫堡皇宫的外部广场,兴建于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统治时期,是没有完全建成的所谓帝国广场的一部分。其东北部是霍夫堡皇宫的Leopoldinian Tract,东南方是新霍夫堡,西南方的内环路,将其与城门外Aeusseress Burgtor)隔开。西北部没有任何建筑物,可以很好地眺望内环路、国会大厦、市政厅,以及城堡剧院。

玛丽娅·特蕾莎广场

维也纳有座著名的广场,广场两侧的宏大建筑是国家艺术博物馆和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广场中央矗立着奥地利国母玛丽亚·特蕾西亚的青铜雕像,她并未曾加冕,但事实上却执政了40年。玛丽亚·特蕾西亚在20年里共生育16个子女,为了实现她的谋国方略,她用自己的10个女儿联姻欧洲其它国家,故被誉为欧洲丈母娘

黑死病纪念柱

维也纳黑死病纪念柱位于内城壕沟大道(Graben)的中央,是欧洲最大的巴洛克式的黑死病纪念柱1679年的维也纳黑死病肆虐,鼠疫几乎夺走了三分之二维也纳人的生命。后来为了纪念死于鼠疫的受难者,奥地利皇帝利奥波特一世下令建造了这尊黑死病纪念柱。在这根纪念柱的外型台座上描绘着神创天地、黑死病流行、最后的晚餐等浮雕。柱身表现了皇帝摘下皇冠,半跪在地上祈求上帝保佑自己的臣民以及在天使的指引下,圣人打倒化身女巫的黑死病。碑文则在提示世人,勿忘上帝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惩罚。

小约翰斯特劳斯故居

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他最富盛名的圆舞曲作品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灵感来自于美丽的多瑙河。这首乐曲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将该曲作为保留曲目演出。小约翰斯特劳斯创作了很多名曲,这个雕塑是他幽雅地拉着小提琴,姿态优美,大家都亲切的叫它小金人。他居住的房间很简陋。

哈尔施塔特

哈尔施塔特是奥地利上奥地利州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的一个村庄,位于哈尔施塔特湖湖畔,因景色秀丽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小镇,历史上这一地区因盐而致富,因此这里又被称作世界最古老的盐都。哈尔施塔特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在是热门旅游目的地,步行十分钟可以走遍。

哈尔施塔特湖

哈尔施塔特湖是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14个湖泊中最富灵性的观光胜地。清晨的湖面不时笼罩着一层薄雾,偶然撑来一叶扁舟,激起的波澜在平静的湖面划出无数涟漪;傍晚的湖岸更是迷人,红树黄叶漫山遍野,天鹅水鸭浮游觅食,还有岸边花团锦蔟的咖啡屋,都成为哈尔施塔特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哈尔施塔特每年六月还要举行基督圣体游行,由于市区道路十分狭窄,所以通常泛舟湖上举行弥撒。装饰着花卉的运盐船上设有祭坛,还有主教、辅祭人员和唱诗班,船上挂着教会旗帜,上面织有穿着各式各样传统服装的人们。

哈尔施塔特盐矿

世界上最古老的盐矿,拥有7000多年历史,也是哈尔市特根最有名的景点,于1734年被世人发现。游客可以穿上作业服,进入寒气逼人的盐坑深处,坐木制滑座往下滑,一路上听导游讲解盐坑的历史,感受盐矿工人的生活。

往返需要三个小时左右,有英文和德文讲解,先乘坐缆车到观景台拍照,继续往山上走几分钟到达入口,需要换上入矿服装,深入到盐矿深处,了解岩盐的形成原因,还可以划两次划道呦。在观景台可以俯瞰哈尔施塔特湖区美景。

集市广场

集市广场是哈尔施塔特城镇内的小型广场,是当地居民的生活中心。广场周围有很多工艺品商店,游客可以在此购买纪念品。广场上有雕塑和喷泉,虽然没有什么名气,但静谧、安详的氛围与美丽的城镇景色相结合,构成了一幅极为和谐的欧洲小镇图景。

哈尔施塔特小镇优美的环境吸引了众多浪漫的艺术家和诗人,丰厚的盐业资源还招来诸多商人,小镇因此经济繁荣数百年,从而留下大量的艺术真迹和古老的建筑。小镇中心的天主教堂始建于公元748年,耶稣教堂建于1320年。

我走进狭长的小镇,街边随处可见当地居民自制的手工艺品,麻线编制的装饰,土陶用品,家用制品。最可爱的是木雕饰品,有民族娃娃、可爱的动物、卡通人物等。最有特色的是装在五颜六色玻璃瓶里的岩盐,它体现了产盐小镇哈尔施塔特的特性。

天主教堂和人骨室

天主教堂和人骨室位置在半山腰,是Hallstatt镇上最重要的教堂,在Hallstatt的人口中,超过60%都信奉天主教。先人的头骨留在教堂的一隅,供人缅怀。600多个头骨堆叠在一起,上面用优雅的字体描了姓名,生卒年月,还有十字架和玫瑰花的花纹,在肃穆以外,竟然还有一丝特别的温馨。这便是人骨室的由来。这是属于Hallstatt的特别历史,是对生命的尊重与诚挚。

哈尔施塔特基督教堂

哈尔施塔特基督教堂是小镇上的地标式建筑,具有哥特式风格,主塔的塔尖直指苍穹,仿佛能直接感触上帝的抚慰。

萨尔斯堡

萨尔茨堡位于奥地利的西部,是阿尔卑斯山脉的门庭,是奥地利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城市的建筑风格以巴洛克为主,主要代表是萨尔茨堡天主教堂和米哈贝尔花园,花园内的海尔布伦宫和它的宫殿花园、喷泉也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萨尔斯堡是指挥家赫伯特··卡拉扬的故乡,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它的老城在1996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

萨尔茨堡城堡要塞

萨尔茨堡要塞位于奥地利萨尔茨堡州的萨尔茨堡市,可说是萨尔茨堡城内的标志性建筑,建于老城区山上,历史悠久,始建于1077年,由历任总主教逐步扩建而成,是欧洲最大的中世纪城堡之一。据2012年统计,每年来城堡参观的游客超过996000人次,是奥地利最热门的景点之一。
萨尔茨堡要塞长250米,宽150米,也有从未被攻破的要塞之美誉。由于位于绿色山丘上,它就像是一枚闪光的白色珍珠,时刻在发光。要塞外部的斑驳的城墙可见其历史之悠久,里面处处是坚墙厚壁,各个部分错落有致,主要几个建筑之间有庭院,间或能看到古式的大炮,黑色的炮口依旧庄严地监视着远方,仿佛遥远的战火仍未结束。
城堡定期会有古典乐室内音乐会,演出的都是一些比较大众的古典作品。城堡向北以及向南两面城墙边的空地均是摄影爱好者们拍摄城市风景的最佳取景地。

萨尔茨堡靠近德国边境,是伟大的作曲家莫扎特的故乡,是奥地利巴洛克古建筑胜地。市区面积不大,教堂众多,非常适合徒步漫游。美丽的萨尔茨河把萨尔斯堡分成新城、旧城两部分。一座座各具特色、历史久远的尖塔教堂和修道院,绿树成荫的园林和千姿百态的喷泉,把萨尔斯堡打扮得格外美丽。这里还有充满中古特色的引人遐思的民居、莫扎特诞生地、莫扎特音乐学院、莫扎特广场和莫扎特纪念铜像等。阿尔卑斯山的秀丽风光与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浑然一体,使萨尔茨堡被誉为全世界美丽的城市之一,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人类文明保护区。

米拉贝尔宫

米拉贝尔宫是一幢白楼,这里曾经是当时的大主教沃尔夫迪特里希为其情人莎乐美而建造,在迪特里希去世后由后继者更名为米拉贝尔宫。如今这里成为了萨尔茨堡的市政厅。
在他卸任之后,为了掩盖这一段不光彩,才被改名为米拉贝尔宫。这里也是电影《音乐之声》的取景地之一。这座晚期文艺复兴风格的宫殿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楼梯,楼梯的回旋扶手上有22个快乐的小天使滑上滑下,淘气地赤裸着小身子。楼梯通向一间大理石的房间,如今这里的大理石大厅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美丽最浪漫的婚礼大厅之一,世界各地的男女纷纷被吸引前来登记结婚。除此之外,大厅主要用于会议、纪念活动和有情调的音乐会。

萨尔茨堡米拉贝尔宫是枢机主教金屋藏娇的地方,宫殿是晚期文艺复兴的风格。这里有高大上的大厅和楼梯的回旋扶手,宫殿外是修整的非常美丽动人的花园,拥有唯美雕塑、华丽喷泉、绿藤盘绕拱道和缤纷花草的世界,种植着迷人的郁金香和番红花。现在,大厅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浪漫的婚礼大厅之一,花园具有拍摄婚纱的最佳精神,世界各地的男女纷纷被吸引前来登记结婚。除此之外,大厅主要用于会议、纪念活动和有情调的音乐会。去游玩时最能见到当地人在这里坐着马车举办婚礼或者拍婚纱。

萨尔茨堡大教堂

萨尔茨堡大教堂坐落在老城区的中心地,是一座意大利风格的教堂。从774年最初的基础,历经一次次的扩建、翻新、大火损毁和重建,直至在大主教Paris-Lodron时期得以形成现今的教堂建筑风格。
走在老城区内,不难看出,大部分的街道都比较狭窄,但在教堂附近却非常宽阔,这也是当时的主教受意大利教堂建筑风格影响后决定的。它在当时是阿尔卑斯北部最著名的教堂建筑,影响着整个奥地利及德国南部的建筑风格。这座主教教堂比不上欧洲诸多占地面积广的教堂气势宏伟,也比不了许多巴洛克风格教堂内部的繁复线条,诸多装饰金光灿灿,但却有着它独特的味道。

萨尔茨堡大教堂重建于1614年至1628年,它是萨尔茨堡市规模最大的教堂,是一座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建筑。走进教堂内部,透过教堂圆顶的窗格,阳光倾泻而下。一切是那么明朗通透,消弭了一般教堂的阴暗,肃穆与神秘。雄伟的立面和巨大的圆形屋顶体现了阿尔卑斯山一侧早期巴洛克风格雄伟的特征。它也是莫扎特洗礼的地方。教堂内部的墙壁以典雅的灰白色为主,巴洛克复杂雕塑在雕梁画栋上淋漓尽致地彰显。

莫扎特出生地博物馆

莫扎特出生地是一座米黄色6层楼房,1756127日天才音乐家莫扎特在此诞生。莫扎特的父亲是一位小提琴家,他们一家从1747年至1773年都居住在这栋楼的三楼。 莫扎特出生地位是粮食胡同上最抢眼的建筑,黄色的外墙,配了红白相间的奥地利国旗。在三、四层楼之间的外墙上还镶着很大的白色艺术字“Mozarts Geburtshaus”
1880年,在这个莫扎特出生的地方建成了第一个博物馆,而后逐渐改造形成了今天的莫扎特出生地博物馆,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莫扎特及古典音乐迷们。在这里游客们可以看到莫扎特一家的房间,欣赏当时的乐器、历史文件、肖像、纪念品以及莫扎特家族的信件等。
就是在这里,莫扎特创作出著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以及11首钢琴协奏曲等世界知名音乐作品。 1880年,在这个莫扎特出生的地方建成了第一个博物馆,而后逐渐改造形成了今天的莫扎特出生地博物馆,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莫扎特及古典音乐迷们。如今开放给游客参观的是这里的一到三楼,可以在这里了解莫扎特的生长环境。

音乐爱好者会喜欢的地方。可以看到莫扎特手稿,还有个小房间供游人坐下来戴着耳机听莫扎特创作的曲目(电脑选曲播放)。在莫扎特出生的房子里听着他的创作,想象下多年前曲作者也在这个空间生活,不禁涌起念天地悠悠的思古之情。从萨尔茨堡到维也纳,都可以看到莫扎特的足迹,而这里,是他人生最初的起点。

巴克小桥

美丽的萨尔茨河把萨尔斯堡分成新城、旧城两部分。除了米拉贝尔行宫在新城,其他都在旧城区。而巴克小桥就是最佳的拍摄地点,桥上可以拍到萨尔茨堡的要塞,形成了近景小桥——中景老城——远景要塞的这样一副全景图,丰富的景别囊括在同一个画面内,也是漫游老城时我比较推荐的拍摄角度。

莫扎特广场

莫扎特广场位于主教广场东北侧,广场上的莫扎特塑像由萨尔茨堡人捐款于184295日落成,莫扎特的两个儿子出席了落成典礼。1997年萨尔茨堡老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时,塑像前面的地面上的刻字记录了这一历史时刻。

莫扎特广场是奥地利萨尔茨堡古城区一个有代表性的矩形广场,开辟于1588年。从大学广场和旧市集广场向东,经主教宫广场穿过该广场去右岸,为一条重要的东西路线。 莫扎特广场1号是新宫殿,现为萨尔茨堡博物馆。

主教广场

主教广场位于萨尔茨堡老城的中心,广场道路四通八达。广场南侧是萨尔茨堡大教堂,西侧是大主教故居和画廊,东侧是萨尔茨堡博物馆。广场上也有不少的小提琴的爱好者,很多街头艺术家在这里表演,为这个广场又增添了一份文艺的色彩。从这里开始萨尔茨堡老城旅行的第一站是不错的选择。

主教广场(Residenzplatz)也称大教堂广场,是萨尔茨堡的中心广场。广场中央是一座极其华丽的巴洛克式喷泉,底部是四匹健壮的海骏马,最顶部的托盘上是吹海螺喷泉的海王波塞冬之子人鱼特里通(Triton)。可惜我们来这里时喷泉暂停,喷口上被盖了个帽子。
广场的南面就是萨尔茨堡大主教教堂;东侧是带钟楼的原来的新宫(Redidenz-Neugebaude),现在是萨尔茨堡博物馆;西侧为此前公爵大主教居住的主教宫(Residenz)。东北部的出口通向莫扎特广场。

洗马池

萨尔茨堡的洗马池建于1700年,最初是当时的皇家马厩建造的蓄水池,故而得名,中间有尊叫驯马者的雕像,看上去栩栩如生,将马欲腾空的形态展现得相当逼真,也是电影《音乐之声》的取景地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