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罗·塞尚《圣维克多山和阿尔克河谷的高架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阴山工作室 2018-06-03



保罗·塞尚《圣维克多山和阿尔克河谷的高架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保罗·塞尚 圣维克多山和阿尔克河谷的高架桥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博物馆原文

The distinctive silhouette of Mont Saint-Victoire rises above the Arc River valley near the town of Aix. To paint this scene, Cézanne stood close to Montbriand, his sister’s property, at the top of the hill just behind her house; the wall of the neighboring farmhouse is barely visible. Cézanne sought to reveal the inner geometry of nature, "to make of Impressionism something solid and durable, like the art of museums." Indeed the railroad viaduct that cuts throught this pastoral scene is evocative of a Roman aqueduct, recalling paintings by Nicolas Poussin.

圣维克托山的独特轮廓耸立在艾克斯镇附近的弧形河谷之上。为了描绘这一幕,塞尚站在蒙特布里安附近她姐姐的土地上,就在她房子后面的山顶上,邻近农舍的墙几乎看不见。塞尚试图揭示自然的内在几何学,“使印象主义成为坚固耐用的东西,就像博物馆的艺术一样。”事实上,穿过这个田园风光的铁路高架桥唤起了一个罗马引水渠,让人联想起尼古拉斯·普桑(Nicolas Poussin,1594-1665)的绘画。(阴山工作室)


保罗·塞尚《圣维克多山和阿尔克河谷的高架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保罗·塞尚 圣维克多山和阿尔克河谷的高架桥 局部

鉴赏文章

《圣维克多山》(英文:Mont Sainte-Victoire and the Viaduct of the Arc River Valley ,母语:Mont Sainte-Victoire)是法国艺术家保罗.塞尚于1885年所作。 
《圣维克多山》画中,圣维克多山是塞尚家乡埃克斯附近的风景。围绕这一主题,塞尚孜孜不倦地探索了近20年,留下了许多同一题材的变体画。这幅作品是塞尚晚年的杰作,也是他艺术思想的集中体现。画中的景物飘浮在色彩之中,景物的远近关系、空间关系完全被几何形体所替代。如同一曲层次丰富而和谐的交响诗。
在画的中部,有一棵高大的冷杉树,把画分成了两半,但这棵树并不是笔直的,而是微微向右倾斜,使它看起来象是在随风摇摆一般,这样画面才不至于太过呆板。在画的中部,有一条高架桥,从左至右,向下微微倾斜。为了平衡画面,塞尚在左边画了另一组冷杉树,笔直的线条,象一根楔子打进了画的左边。在画的下部,也就是多岩石的丘陵上采用淡灰和桃红,用深浅不同的绿色来描绘松树。屋顶上用了橙色和灰色,小池塘里是一片天蓝色。


保罗·塞尚《圣维克多山和阿尔克河谷的高架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保罗·塞尚 圣维克多山和阿尔克河谷的高架桥 局部

在平原上,塞尚用一块块深浅不同的绿色和橙色来展现屋子、蔬菜地和收割完的小麦地。往上看,在青翠的冷杉树冠边,是圣维克多山,山的左边部分,是淡红色的,看起来山是光秃秃的,而右边部分则是一片很冷的蓝色,那里应该是茂密的森林吧。山的上面是暖洋洋的蓝天,有一些淡淡的白云在飘着。塞尚的用笔是那样的稳定坚实,看着这幅画,我们会觉得,这些景色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明媚的阳光下。他让我们体会到了秩序中的美。
塞尚在1890年以后笔触变变化很大,更具有抽象表现性。轮廓线也变得更破碎、更松弛。色彩飘浮在物体上,以保持独立于对象之外的自身的特征。这些倾向,导致了他临终前几年的那些奇妙的自由绘画。《圣维克多山》就是这样一类绘画的杰作之一。
笔触在这里起了优秀交响乐团里独奏家的作用。每个笔触都根据自身的作用,很得当存在于画面之中,但又服从于整体的和谐。这幅画里既有结构又有抒情味,人们可以看到,艺术家达到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结构和色彩、自然和绘画的综合。
它属于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景画的伟大传统,然而,又象眼睛所看到的那样,它又被看成是个人知觉的极大积累。画家将这些分解成抽象的成分,重新组织成新型的绘画的真实。

作品细节


保罗·塞尚《圣维克多山和阿尔克河谷的高架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保罗·塞尚 圣维克多山和阿尔克河谷的高架桥 局部

保罗·塞尚《圣维克多山和阿尔克河谷的高架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保罗·塞尚 圣维克多山和阿尔克河谷的高架桥 局部

保罗·塞尚《圣维克多山和阿尔克河谷的高架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保罗·塞尚 圣维克多山和阿尔克河谷的高架桥 局部

保罗·塞尚《圣维克多山和阿尔克河谷的高架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保罗·塞尚 圣维克多山和阿尔克河谷的高架桥 局部

保罗·塞尚《圣维克多山和阿尔克河谷的高架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保罗·塞尚 圣维克多山和阿尔克河谷的高架桥 局部

保罗·塞尚《圣维克多山和阿尔克河谷的高架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保罗·塞尚 圣维克多山和阿尔克河谷的高架桥 局部

保罗·塞尚《圣维克多山和阿尔克河谷的高架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保罗·塞尚 圣维克多山和阿尔克河谷的高架桥 局部

保罗·塞尚《圣维克多山和阿尔克河谷的高架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保罗·塞尚 圣维克多山和阿尔克河谷的高架桥 局部

保罗·塞尚《圣维克多山和阿尔克河谷的高架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保罗·塞尚 圣维克多山和阿尔克河谷的高架桥 局部

保罗·塞尚《圣维克多山和阿尔克河谷的高架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保罗·塞尚 圣维克多山和阿尔克河谷的高架桥 局部

保罗·塞尚《圣维克多山和阿尔克河谷的高架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保罗·塞尚 圣维克多山和阿尔克河谷的高架桥 局部

画家简介

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法国著名画家,后期印象派的主将,是印象派到立体主义派之间的重要画家。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造型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他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为“立体派”开启了思路;塞尚重视色彩视觉的真实性,其“客观地”观察自然色彩的独特性大大区别于以往的“理智地”或“主观地”观察自然色彩的画家。
尼古拉斯·普桑(Nicolas Poussin,1594-1665),17世纪法国巴洛克时期重要画家、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尼古拉斯·普桑崇尚文艺复兴大师拉斐尔、提香,醉心于希腊、罗马文化遗产的研究。普桑的作品大多取材于神话、历史和宗教故事。画幅虽然不大,但是精雕细琢,力求严格的素描和完美的构图,人物造型庄重典雅,富于雕塑感;作品构思严肃而富于哲理性,具有稳定静穆和崇高的艺术特色,他的画冷峻中含有深情,可以窥视到画家冷静的思考。

作品资料

Mont Sainte-Victoire and the Viaduct of the Arc River Valley
Artist:Paul Cézanne (French, Aix-en-Provence 1839–1906 Aix-en-Provence)
Date:1882–85
Medium:Oil on canvas
Dimensions:25 3/4 x 32 1/8 in. (65.4 x 81.6 cm)
Classification:Paintings
Credit Line:H. O. Havemeyer Collection, Bequest of Mrs. H. O. Havemeyer, 1929
Accession Number:29.100.64


阴山工作室

本文图片及英文资料均来自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官方网站,局部细节图片及中文资料系阴山工作室所加。原文某些英文单词中的分割线是为了规避网站非法字符审核。


大图下载


保罗·塞尚《圣维克多山和阿尔克河谷的高架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保罗·塞尚《圣维克多山和阿尔克河谷的高架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

阴山箴言 阅画千卷,不如读透一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