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十六字纲”: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

 沧海一粟1951 2018-06-03

《红楼梦》“十六字纲”: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


色空、梦幻、真假、有无是形成《红楼梦》神秘色彩的基本因素。《红楼梦》第一回载:“空空道人见石头所记,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到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上述十六字被有的红学家称为“十六字纲”。

清代版《红楼梦》插图

佛教认为组成人体乃至世界万物的有形之物为色,其它非本来所有者都是空。按佛教的理解“色即是空”。曹雪芹对流传的色空观,即“因空见色”、“自色悟空”,创造性地加进“情”作为中介“由色入情”、“传情入色”。

这就把人的感情注入万物之中,这是贯穿全书的一个重要思想,并具有一定的哲理性,虽然有一定的消极因素和神秘色彩,却渗透了人生的真谛。

《红楼梦》

色空观念原出佛教《大般若经》:“色不离空、空不离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教认为,现实事物都是“因缘和合”,事物本身没有质的规定性,是不能独立存在的,所以是“空”。“色”就是人们能够感觉到的有形物质,既然客观的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的假象,那么能使人感觉到的有形物质也是“空”的。

篆刻作品: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的“因空见色,由色悟空……”,虽然与上述语式相似,但却反其意而用之,并非宣传佛教思想,而是借用“色空”二字概括贾府的衰败崩溃是时代产生的虚幻感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