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流精英榜(三)‖桂建民

 青木森森 2018-06-03

为实施中流印社“学术之社,精英之社”的品牌战略,根据2018年中流印社工作规划,“中流精英榜”每周推介一位中流印社艺术精英。来稿依序先后刊出,欢迎各位社友及时赐稿(请按征稿通知,发送高清出版书画印作品图片及文档齐全的资料)。

中流印社秘书处

2018年5月21日


 中流精英榜(三)·桂建民 


桂建民近照


桂建民 字未谷,法号印羲,珍石斋主,为汪新士、张荣庆先生入室弟子,汉上堂成员。一九四九年生于湖北武汉,祖籍湖北黄冈蕲州镇。现为中国书协会员,湖北省书协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武汉书协篆刻专业委员会主任,湖北省书画研究会主席团成员、印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流印社功勋。其作品数十次参加中国文联、中国书协、西泠印社大展;被中国文字博物馆、湖北省图书馆、武汉美术馆、中国篆刻艺术馆、钱君匋艺术馆,吴一峰纪念馆等文博单位及私人藏家收藏。


书法篆刻作品入展:

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第二届楚天群星奖优秀奖

书法报首届黄鹤奖优秀奖书法导报07国际书法篆刻年展银奖

上海世博会世界政要首脑印象篆刻者之一

第八届中国艺术节长江奖一等奖

全国第三、五届篆刻作品展

全国首届现代篆刻艺术大展

首届国际篆刻艺术展

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扇面作品大展

西泠印社首届、二届国际书法篆刻展

西泠印社第三、四 ,五 ,六,七届全国篆刻展

第二届国际肖形印大展

国际大奖台湾四海同心书画联展

国际佛教书画精品展

韩国第九、十届国际美术大展

敦煌艺术节全国书画小品展

当代名家书画精品展

2001年全国篆刻艺术展银奖

2001年在大连主办个人书画篆刻展

湖北省中青年代表作品展

2002年湖北中国画小品展纪念武汉书协成立20周年书法篆刻展

金奖首届敦煌国际书法篆刻大展

湖北省书画研究会庆祝建国55周年书画展金奖

京华雅集当代篆刻家北京邀请展

武汉美协22人工笔重彩画展

湖北省山水风景画展

全国首届陶瓷印展

湖北省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优秀奖凸墨凹石个人书画展

全国篆刻艺术展银奖

全国第五届篆刻艺术展

湖北省中青年书法篆刻代表作品展

武汉市第一届美术联展学术奖,走进昙华林书法篆刻展


曾在青少年书法报、现代书法杂志书法长廊、书法报书苑荐秀、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篆刻杂志、美术大观等数十家专业报刊曾作专题报道和发表作品。其事迹及传略载入中国印学年鉴、中国当代篆刻家大词典等典籍。电视专题片九八年与二零零四年在湖北卫视、湖北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


桂建民肖像印


说起来在篆刻的艰难历程中,也有将近四十年的历程了,由早期的爱好,逐步变成了专业队伍中的一个成员,并从中享受着篆刻创作所带来的兴奋和快乐感。正如恩师汪新士先生所说的,刻好一方印章比喝汤还舒服。多年来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始终不愈的坚持学习和创作。我认为学习篆刻和书法一样,必须掌握其规律,从秦汉印入手,广泛阅览古今优秀的印谱资料,以陶、金、砖瓦、简帛文字资料为养份,丰富自己的创作。篆刻创作必须有古韵,才有鲜活的生命力。不管是工稳的还是写意的,你心理都得有个判断好坏的能力。我虽已到古稀之年,令我感到幸运的是还能有一颗年轻的心态。我的作品还保持着一股年轻人的朝气,有一种上升的迹象,有一颗敬畏经典的心。所以使我在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刻出一点点有自己风格的作品来,稍稍有别于古人、他人和以前的自己,不辜负时代足矣。

(桂建民记)


桂建民艺术评述


尙墨三味

徐本一

以篆为体,以草为神;下笔如刀,落墨如星。恣肆放旷以己心情作书,乍雨乍晴有若奇正之变。粗率处不衫不履,如老道出山白发飘然,须髯任风吹拂。忽而恭敬有仪礼,细书精密,翻出别样手式作揖。书之成如人之时运也,春夏秋冬,四季之景,变之于书,亦有不同之呈象,而象虽异,象之心性则一。定于内心而殊于外象,人或疑之,而己心静宁,岂可随移之。老子曰“旷兮其若谷”,视之若隠若无,空虚澹荡,幽渺深邃,此谷之象征,或正可作未谷之谓也。


铁笔寄情写吾心

——桂建民篆刻试读

兰干武

篆刻划归到艺术的门类,便同其它姊妹艺术一样,抒情言志成为第一要素。艺术有许多操作法则,这些法则的规定,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即更好地抒情言志。我们看古玺印很“艺术”,在彼时却是非艺术行为,是无意识的产物。说无意识主要是指没有什么艺术法则可遵循。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就是当事者一定想将手上的工作做好,而不是做糟。这也是不自觉状况下的古玺仍有可观处的因素之一。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思索形象地再现出来,愉悦自己,感染读者,已而启迪读者,这是每个艺术家穷一生精力的工作。 

桂建民,字未谷,白马寺在俗弟子,法号印羲,篆刻师事汪新士先生。他曾对古玺、诏版、陶文、砖文、汉印以及汉碑额等悉心探究,广泛吸纳。也许是因了心性的放达、无拘无束,桂建民冶印不太情愿理性的约束,喜观随兴所至作“急就章”,特别是酒后,处于微醉状态,取石,捉刀,三下五去二,可谓立等可取。他虽为佛徒,但不消极避世,而是积极人世,有大隐隐于世的味道。他为人豪爽、旷达,刀下的线条也奔放、爽健、逸宕,加之分朱布白的大密大疏,并辅以块面的应用,以及线条的粗细变化,因而,印面视觉效果极佳,很有冲击力。

读建民的印,一个很强的感受就是,他想突破传统,以烙上时代气息。此外,或许是生存的需要,他在试验着让阁楼中的艺术走进市场,以适应众多百姓的需求。他刻有一方《以美养丑》的闲章,就是希望雅与俗相调和,雅俗共赏,皆大欢喜。愿望是好的。但这是一条艰涩的路。当我们的目光紧盯着金钱时,我们所从事的艺术,是无法达到最高境界的。

桂建民的篆刻是情感的尤物。不过,激情之下,往往有所疏忽。如何使线条再精致一些,如何让变化再丰富一些,都是目下要解决的问题。还有,结字未能与时人拉开一定的距离。一个艺术家,个性的凸现是立身的根本。诚然,风格不可强求,但也不可不求。


胸中气味 腕底精神

——桂建民印作及书法小议

张波

“气味”者,放诸观之,乃人之学养、品格、理念、个性也,亦是书画、篆刻等诸艺之根本要素。“气味”充盈者,作品也具高格深邃之妙。胸中气味的多寡深浅是能直接影响作品气格的。故前贤有言:“胸中有气味者,所作必不凡”。桂建民首先是一个有“气味”的人,而后才是作品具有“气味”。桂建民的“气味”是通过他的作品散发出来的,这是熟识和不熟识他的朋友们的共识。能让作品“气味”熏染人,并能嗅出“气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桂建民的“气味”,源自一种先天敏锐的感悟与后天苦修的领会。桂建民与佛结缘,故其作品也隐隐透出一丝禅机。其印作张放但不张狂,俱是一片心境的自然流露,我喜欢桂建民的这种印作审美取向。在当前印坛“细朱文”劲刮的烈烈旋风中,桂建民没有丝毫为其所左右,也是甚有“气味”的。时下印坛,做表面文章者众多,巧事雕琢、刻意文饰的“印匠”日渐泛滥,创作了大批无甚“气味”的印作,污染着人们的眼球。

印作在技术层面上的语言也是源自胸中气味的,在印面布白、结字组篆的一冲一切中,印作的“气味”即可让人一览无遗。刀法的运用,在治印的实践中有着塑形传神之功,亦是印人印作审美理念的直接阐发。桂建民师承西泠汪新士先生,从印学渊源上来看,亦是浙派嫡传了。但其在创作中了无浙派旧迹,已将源自其师的浙派用刀巧妙化却。即以一刀之力,在冲切中调整走刀速度、刀尖与印面角度及用刀方向。故其印作中既有圆润力实者,又有粗细相合者,也有向背合度者,还有率而不野者。传神达意,是印作的一大难点。神者,有我神、他神之分。我神者,源自自身“气味”,是印人“气味”的直接反映;他神者,是一个复杂的转化进程,其先是寓意于印,然后在细微入妙的挥运中寄予融融深情。这是印人综合素养的考验,若不然即陷入制作、刻意之臼。桂建民的印作在传神达意上已具相当规模,他总是通过“刻”来抒发性灵,表现心性,未有陷入当前颇流行的“做”印之流弊中去,这未尝不是一种品位与境界。桂建民总是能够通过“刻”的表层因素,使人观其印作后,有“赏心”之感,给人以心灵上的触动。

初看“炫目”,细观“悦目”,是桂建民印作的典型风格,相较于内秀型的印人,桂建民是属于比较外放的,他的创作更多的是一种情绪与心性的渲泄,故其印作中难免会有细节上的放纵失度,并且这一问题困扰着他已有一段时间了。若一味的去控制每个局部的细节,并试图去保持其合理性,势必会使印作的“气味”大打折扣,直至“失神”。相较于“气味”、“传神”,“收放自如”无疑是印人们永远追逐的“乌托邦”。桂建民信佛,他当然不会陷入“乌托邦”式的追逐中去。

治印之余,桂建民亦喜好无拘无束的挥翰,其书作大抵以墓志、碑版、摩崖为基调,取其烂漫多姿之态,不事精巧之成法,颇引人“注目”。

快刀老桂

蒋圣琥

若论汉上真正的快刀,排头把交椅的,非老桂不可。尝见老桂刻印,10秒钟左右,一挥而就,刻后往人一递:”盖!”那份自信、那份踌躇,实在令人羡慕。

老桂之可爱,首先是其性格,其次才是他的技艺。因为性格豪爽,他的朋友遍天下;因为技艺高超,所以他受大家的尊。

老桂不事雕琢——他为人如此,从艺亦如斯。

一次,我组织汉上书家刀客到黄石交游,行驶途中,我对老桂说,到黄石后,现场交流时,您就不写行书了,写篆书吧(黄石的行书高手太厉害)。老桂当时未置可否。

且说,到了黄石,酒酣肚涨之余。我的天!

老桂趁着酒性,不仅大书特书行草字,而且左右开工,右手写完了,兴致勃勃地用左手创作。您还别说,他的左手书法还直逼右手水平!我差点昏过去了:老桂,您可要展示您的真正水平啊,不能这样!世事难以预料,当时的情景让我难以置信。老桂的行为,博得了大家的一片喝彩!奇怪的是,那个滴酒未沾的矮个子夏奇星主席也象喝醉就了一样地,创作激情大发,一连书写了十来幅作品!这世界到底怎么了?我想啊想,却怎么也想不通。我还是想……

想了几年,现在有点明了:正是老桂不事雕琢的性格影响了大家,他的本真赢得了大家的赞许。也许那样,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艺如其人。老桂的篆刻,一如其孩童般的个性,天真浪漫、趣意天成。

我曾请老桂刻大小印章许多。有一天,我逛到他的画廊,说:师兄,我还没有您的佛像印呢。他说:那还不简单。随手拿出一个锦盒,取出石头,刷、刷、刷,成了!

我拿过印章,高兴地满意而归。回去后,细细一看,觉得不好。为什么?边太,缺乏古意。我回头把我的想法说给老桂听。老桂说:那还不简单,你找个东西在边上敲几下不就行了。我只有诺诺而去。说得那么简单,您刻的印,我有那个量随便在上面敲么?敲坏了是不是您重新给我刻啊?再说了,重刻一次又多承受一份人情,那压力,大着呢。我不断犹豫着。

前几天,写完字,准备钤上老桂给刻的佛像印。心灵深处,有触及到了“古意”的问题,犹豫再三,终于闭着眼毅然决然地拿起镇纸,在佛像印的边上使劲敲了起来-——我就当是在敲老桂的脑袋,谁叫您让我为这样的难呢?您不知道我十三年前就没刻印了吗?敲完一看,对自己的作法很满意,古意确实有了。但马上,我又傻了,残边与内容似乎不协调:他的佛像的线条也很光滑!这下可真有点犯难了,我准不能把他的线条给重新敲一遍吧?

老桂呀老桂,您倒是快活了,可这难,却怎么让兄弟我为起来了呢?

所以老桂的印,别看他刻得快,意外效果多,那却是多年修炼后综合道行一种自然体现,所谓意趣天成,是假于其手的结果,一般人,没那道行。

岁月催人老,如今的老桂,虽面若处子,却也白发毕现!

老桂,师兄,前人所说的,鹤发童颜,莫非说的就是您?过几年再看。


桂老不老

吕三

很早,大家就尊称桂建民兄为桂老,  那是他很早就,白发飘飘,印好人好。

最先知道桂老,是十多年前在网上见到他的印,爽直浑朴,真气弥漫,一下让我记住了。

直到乙未初春,梅花正好的时候,始在汉上识荆。银发,赤颜,爽直真率的性情,恰如他的印章。江边喝酒,东湖赏梅,好不快活。兴致盎然时,他写字刻印,凌云健笔,壮怀老刀,顷刻而就,以"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喻之,不是曲意奉承。

也是那年,深秋,银杏叶黄了的时候,我们再次相聚在十堰。武当山访古寻幽,全真草堂煮茶谈艺,桂老依然本色当行,豪气干云。写字刻印,不吝辛苦,轻予以众。

桂老不老。他的书画印,如同其人,阳光,健美,真率,朝气蓬勃。虽年过花甲,为人为艺,没有现今年轻人常见的暮气沉沉。桂老其艺,植根传统而不泥古,见性见情而不疏野,随意中寓巧思,大气中见精妙。

尤其,他这类印风,看似简单,其实甚难。分朱布白,借让挪合,呼应对比,妙趣迭出,见巧思而不刻意,合情意更合字意。使刀如笔,有刀味见笔意,恣肆痛快,汪洋淋漓,寄新意于法度,着奇趣于妙理。治印至此,若无古玺的深度理解,若无金文的熟谙于心,若无敏锐的艺术直觉,便蹈野狐禅矣。真心为桂老点赞。

桂老不老,因为他,他的艺术,永远有年轻人的精气神。


铁笔写道心,醉墨见风流

——“问道君山”桂建民书画印精品展感言

桂弘烨

因为热心参与桂氏宗亲文化交流多年,所以对古往今来桂氏文化名人总会特别留心,初识篆刻家桂建民先生的时候,我就有举办一个尽可能全面反映他艺术历程展览的设想,后来这个设想也成了我的愿望。

桂建民先生号未谷,刻苦探索,潜心钻研几十年,他的艺术涵盖了篆刻、绘画和书法三大领域,可谓“艺兼三绝,自出机杼”。未谷先生书法尤擅篆书,圆熟精悍,俊雅朴厚,貌拙气酣,耄耋之年,耕笔不辍,他的作品在力感上如海龙探珠,松枝傲天。他的书法上窥先秦金文篆书,下涉魏晋二王,各体皆不俗,古茂典雅,拙中见奇,融会碑帖,自成特色,乃臻化境。

与未谷先生碰过二次面,去年秋天他来君山,酒后挥毫泼画,让我非常惊诧,印象中我仅知晓他擅长篆刻,而且业内有一定影响力,没有想到他的重彩画也很神奇,一幅《君山追梦》,令我如痴如醉。其实绘画之所以存在,并不是为了把可见的东西描绘一遍,而是为了把看不见却又应该看见的东西变成笔下可见之意象。细细品味未谷的画,你会发现他在不断创造新的绘画形象,他充分激发感性和理性,运用想象、意趣和机杼,或切入或游离或超越于传统的发展脉络,为视觉形态的日益丰富添加了无尽的可能。这些年,我走过不少地方,对重彩画有一定的了解,未谷先生的画,会让你闭目神往到敦煌壁廊打坐,或在东京都和山本梅逸饮酒,或在德川幕府与天能村竹田煮茶,未谷的线条巧妙的将具象与抽象、本体与跨界、存在与虚拟、哲思与观能糅合起来,吸收东方传统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这太不容易了,传统的艺术真正的美不是在画面,而是韵味,或者禅意,是画面之外连绵不断的思绪。在现今浮躁的画坛风气下,未谷的作品犹如清泉煮茗,耐人品鉴回味,大有裨益。未谷成名于篆刻,“汉上快刀老桂”早已闻名于世,但我更喜欢他的画。

任何艺术必须具有文化属性,时代精神(Zeitgeist)与民族精神(Volksgeist)两者应均衡。不应该把'时代'绝对化,压倒'民族'文化精神。现在国内热热闹闹的展览很多,其实往往大多只是照搬和摹仿,这种景象有时候被'官方化',从'野生'走向'家养'。致使我们在文化上还没有真正自觉。中国当代艺术已经到了一个快速发展、多元、多样,艺术观念和艺术媒介相互竞技奔放的时代。以整体性的思维和资源去展开它的梳理和研究,就成为今天时代的学术挑战。君粤传媒以专业、独立的姿态关注当代的艺术现状与公共价值的态势,以多元存在和探索未来发展潜质为基点,展开多种艺术活动与展览来呈现当下社会与艺术之发展的本真。我坚信此次桂建民先生“问道君山”作品展将会给人们展示新的艺术价值判断与对未来的思考。

最后感谢我的同事君粤传媒总经理刘玲佳小姐,君山书画院执行院长桂阳先生经过精心策划,布置与张罗,让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桂建民先生不但是我们仰慕的艺术家,也是前辈,“问道君山”艺术作品展的“道”,是他真诚的追求艺术的朴素情怀,也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艺术探索的耐心与精神,这一点也是我们君山文化一盏前行的灯。


桂建民书画印作品印象侧记

桂阳

桂建民先生,其先为湖北蕲州人,现居武汉,以篆刻而知名。因为同姓的缘故,经老九与万里两位湖北书家力荐,我有幸得以结识。第一次见面在虎门高铁,先生一头银丝束扎,容止若思,淡然安详。直觉中他见惯了艺坛春花秋月,刚健质朴毫无暮气,我更愿意视他为兄长,竟不知何来勇气,直呼大哥,觉得亲切。那次因缘际会,他前来参加当代知名书家桂雍先生“南国寻梦”书画作品展,桂雍大哥为安徽代表性书家,当荆楚名家与江左风流汇集于君山书画院,同姓相连,以桂为贵,又认识前来庆贺桂雍先生的多位知名学者,近距离观摩精彩技艺,于书艺绘事增进见识,甚为快慰。

笔会中桂建民先生自行命题,操笔落纸,书写迅疾,令人称奇。其时宾客甚多,只见他从身上解下铜印,如闲云野鹤,轻松钤印,狂狷古雅,悠然离席。隔日又执笔书写诸葛亮诫子书,东坡夜游承天寺,以金文古雅,呈高贵简朴,用笔中侧方圆切换灵便,不事雕琢,自有气格。万里老师等又来激发兴致,他挥笔即兴完成了一幅八尺水墨山水,左右题写篆书联语,篆刻家能刻能书又能绘画,众皆称奇。

上月桂建民大哥再次造访君山,画家叶利平随行,慢叙心情,友情题赠,却也能随手摘录文辞,不择纸笔,笔走随势,章法自然,又示范石鼓文写法,评论家杨东雄先生大为赞赏桂建民先生另辟蹊径的“桂家墨戏”。这看似轻松的墨戏却来之不易,归功于长期沉潜金石书法,“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使他的作品染上一种高古的气息,这般以古为徒,确实不多见,能自出新意者,可谓孤鹤鸣天。

金石书法相随久远情怀,书法有厚古薄今之说,就像痴迷古典学问者往往不屑于恶俗的现代功利信仰,事物兴衰,理所当然。中国书法早期锲刻文字,生发原初的思维模式和审美心理,中期隶变楷成,纸张普及,新的书写方式爆发了惊人的变局,尽管汉唐巨碑巍峨雄峻,后期书写刊刻模式化工艺化精细化雷同化,渐渐远离原初那种直觉中的灵动与稚拙,感性削弱,理性机械化扩张。人们今天念念不忘晋唐书法,总是希望回到那种感性充盈的书写状态,不过历代王朝的新文化往往推陈出新,先入为主,塑造思维定势,干扰人们拥有那种古人书写的巅峰体验所呈现的鲜活艺术创造力。后世承古法,虽是泥沙俱下,却也因现代学术视野的开阔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进步和可能。前代高明学者没法想象乾嘉学派那种全方位重新审视史籍和诸子,从解释经义扩展到考证天文、地理、历史、典章、历法、音律等,宽广的学术视野启发了随后道光以降碑学中兴。书写与篆刻取法的溯源而上,写意被吴昌硕等大师推向一个新的极致。随之波澜壮阔的社会运动,文化复兴中断,直到最近数十年重振旗鼓,缓慢积累。

我见到桂建民先生少时一家合影,家学古风似乎为他注入了一种天命,黑白照片中,晚晴遗韵民国范,文化演进的筚路褴褛,古装终于因为洋装而退位。西泠印社早期会员汪新士先生对桂建民先生的启发,就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技艺传承,口传心授至关重要,也避免了过多的折腾。桂建民先生的刀痕文字,修行感悟,自强不息,随手发来印章图片,稍加连缀则文字如诗,岁月悠悠,更觉良工心独苦,心安是药更无方,人有恩于我不可忘,时有白云飘过,无路之路风景多,再回首恍然如梦,却也长生无极老复丁,鱼游天下,文武之道,心淡如水福自多,看今朝,后生可畏,谁可以忠谋乎?

桂建民先生于艺道,讷言敏行,书为心画,印是心痕,其文昭昭自言自警,其画敷陈彩绘,心随意转,自省自娱,有的构图奇特,场景交织复杂但合乎自然之理,画面饱满结实,乍看让人摸不清来龙去脉,但其精神理念仍然联系着儒释道之间的对立与和解,质朴追寻,自由取舍,不拘于传统绘画范式,不附和流行趣味。接受采访时他说好玩玩好,毕竟是“丹青妙处不可传,轮扁斫轮如此用”。

桂建民先生艺术风格的确立,从金文大篆的取法至为重要。大篆融于书则气脉通古今文字之变,其书法众体杂糅而能相互平衡,融于印则图形凝练鲜活,方圆切换,生龙活虎,有秦汉古风。融于画则顺应自己的心情去构图,勾勒范围,引导色彩走向。他多种技艺相互涵养,大篆线条转换为印章刀痕,印面章法设定又直接影响了书画构图,尤其是重彩画在进行图形分割时的大胆与危险,能造险又能解决戏剧性冲突,原本可能陷入僵局的局部画面却因为率真的写意线条而整体上被激活了,在一个恰当的距离观看,很是耐人寻味。


桂建民书画作品


篆书  把酒小品


篆书  与古为徒小品


草书  兰若小品


楷书  春未老小品


篆书  古剑异书对联


篆书  墨象小品


篆书  天天高兴扇面


篆书  散怀扇面


篆书  登高上马对联


隶书  笔墨小品


行书  春色小品


国画  山水四条屏


国画  佛像小品


国画  佛像小品


桂建民篆刻作品


印屏

细心人方可为艺(附边款)

仪如鸾凤气若芝兰(附边款)

无尽藏(附边款)

中流印社(附边款)

云林深处(附边款)

听泉(附边款)

雨打芭蕉闻春寒(附边款)

梦中见孙女长大

奇峰狂扫对云天(附边款)

恨不十年读书(附边款)

笑谈闲气吐霓虹(附边款)

春暖花开(附边款)

汉派书法(附边款)

刚柔相济(附边款)

见贤思齐(附边款)

富千万篇而窘于一字(附边款)

君子不器(附边款)

不与时贤论短长(附边款)

入界宜缓(附边款)

真水无香(附边款)

阿中属猪

贵中用衡

水墨扩张(附边款)

素琴晨张(附边款)

赏雨茅屋(附边款)

春风已在路上(附边款)

挥毫妙入斫轮手(附边款)

百二秦关终属楚(附边款)

篆刻不败(附边款)

以刀削山骨(附边款)

千金买骨(附边款)

少年知交老更亲(附边款)

雨后登楼看山(附边款)

观自在菩萨(附边款)

长亭树老阅人多(附边款)

微雨竹窗夜话(附边款)

百术不如一诚

放下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附边款)

散怀

如斋

强其骨

收藏天地

未谷酒后

随玉而安 (附边款)

四时得宜(附边款)

我写我心

喜有后生追晋唐

亦无老死尽(附边款)


文章转自:中流艺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