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奈儿是“绿茶婊”,迪奥是“直男癌”,圣罗兰“抄袭”?——想知道大牌往事,看这篇就够了

 取反加一 2018-06-03

每当你路过百货商场,看到奢侈品大牌的LOGO和橱窗里陈列的华服时,可能早就习以为常了。


这些拥有符号般意义的品牌,光鲜盛名的背后,都有着一段段值得被诉说的跌宕起伏的精彩历史。


时间回到上世纪的巴黎——以香奈儿、迪奥和圣罗兰为代表的三大阵营,进行了一场关乎时尚、服装乃至“女性精神”的大牌之战。


01


1954年2月5日,已是70岁高龄的可可.香奈儿(Chanel)在她的幸运数字(5)日,举行了她回归以来的第一个时装发布会。


从白雪皑皑的瑞士回到五光十色的巴黎,香奈儿此举意在告别为躲避二战纷扰的隐居生活,并表明自己重返时尚界的决心。


可法国舆论界并没有给这位早已名声显赫的老妇人留一点情面——他们对她进行了猛烈的抨击,称她的回归之作是“充满悲伤、失望和老旧的回顾”乃至于“灾难”。



很多人认为法国媒体是“酔翁之意不在酒”。让一位曾经的时尚女教主受到苛责的不是她“一无是处”的衣服,而是她备受国人争议的战时行为——在德军占领巴黎期间和一位德国军官谈恋爱、同居。


而当时另一位叱咤巴黎时尚圈的设计师——克里斯汀.迪奥(Dior)在倍受赞誉和瞩目的同时,也引来了诸多非议。人们认为对于刚经历德军占领而一片萧条的法国,迪奥的服装奢华得不合时宜。



“被迪奥激怒”是香奈儿回归的原因之一。因为迪奥成功的将女性衣着带回紧身胸衣的潮流,而这些本是香奈儿早在一战时期就秉力扫除的元素。励志于创造让女性能生活、能呼吸、能舒适、能工作的时尚的香奈儿坚持着一贯的简约流畅风格。


虽然二者的设计理念截然对立,但值得“欣慰”的是他们都受到了诸多的批评和指责。


虽然我们无从得知当时两位“大佬”有没有因此在心底产生一点“惺惺相惜”的意味,但任凭他们天赋异禀,服装设计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此带来的压力相比外界的非议必然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点在伊夫.圣.罗兰(YSL)中后期的设计生涯中体现得更淋漓尽致一些。



要赋予一件时装、一个时装品牌独特又经得住考验的元素和灵魂,创始人的人生特质至关重要。只有了解他们的人生经历,才能为那一个个令使人惊叹的灵感找到最初的密码。


02


在“香奈儿”被标榜为一个女权符号的今天,始终摆脱不了的另一个争议面,是她被讥讽为“靠各种男人上位”的“心机婊”。


究竟是“独立的女权”还是“攀附的女婊”?



这样的争议起因于她以“嘉伯丽尔.香奈儿”为原名的穷苦出生。


1883年8月19日,嘉伯丽尔.香奈儿诞生于法国卢瓦尔河畔的索缪济贫院。父母是兜售针头线脑和针织品的流动商贩,她在6个孩子中排第2。


11岁丧母。常年在外漂泊不顾家的父亲把她和两个姐妹送进了奥巴辛修道院,男孩们则被寄养在一户农民家当免费童工。从此音讯全无。


陪伴嘉伯丽尔在奥辛巴修道院7年的除了每日的阅读和缝纫训练之外,只有无尽的苦闷、压抑和不安。


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段艰难的过往也为她日后的设计提供了许多灵感。



最有名的或许是修道院彩绘玻璃窗的圆环相扣图案,和日后香奈儿的双C标志惊人相似


到嘉伯丽尔18岁,不愿意成为修女的她被迫离开修道院,投奔一位姑姑,并在穆朗城一家针织品店找到了一份店员兼缝纫工的工作。


在这座有不少军团驻扎的小城里,她得到了两个足以改变自己命运的收获。


在一次为驻军举办的音乐会上,主动登台的嘉伯丽尔献唱了两首歌,其中一首描写丢了狗的少妇的活泼小调《谁见过可可?》大受欢迎,观众们还用那条小狗的名字称呼她——从此,她毅然选择从嘉伯丽尔.香奈儿变成了可可.香奈儿。


另一个,则是在那里遇到了她的第一任情人,贵族军官:艾提安.巴勒松。


1903年,香奈儿与巴勒松


1905年,22岁的香奈儿跟着退役的巴勒松来到了他位于霍亚里越的奢华宅邸。


不过这并非王子和公主在城堡开始幸福生活的剧本——风流成性的巴勒松不止她一个情人,也经常和别的姑娘寻欢作乐。


作为一个既非女仆也非女主人的尴尬存在,香奈儿在自己妾身未明的窘境中只能选择靠衣服来寻找自己的定位,并力求区别于众多的交际花。


也许是财力有限,也许是冥冥中的天赋加持,她选择了与当时主流的束腰大蓬裙和大帽子截然相反的风格——简单利落的,男士风格的黑白上装和马裤。


影视剧中的可可.香奈儿


尽管在巴勒松的豪宅体会了声色犬马的贵族生活,可香奈儿始终无法在这里找到安稳和归属——出于她卑微的出生和巴勒松的多情,她注定无法得到一纸婚约。


直到1909年,一位叫亚瑟.卡柏的英伦绅士与她相恋。这次,她毅然选择了追随他去巴黎。


“男孩”卡柏


卡柏是香奈儿亲口承认的一生挚爱。除了他良好的修养,更重要的是,他尊重她,欣赏她——这对香奈儿从圈养的金丝雀到一位懂自尊的女性转变影响深远。


而遗憾的是,卡柏也是一位处处留情,无法忠于一人的浪子。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香奈儿和卡柏,以及尾随而来的巴勒松,三人一直处于一种混乱不清的状态。不能全然否认两位男士对她都有爱,只是不专一,所以她始终无法从他们两任何一个人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归属。


这也是香奈儿想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而两位男士都果断为她提供资金和铺面支持的原因。


年近30岁的香奈儿就在两位情人的帮助下开启了自己的第一间帽子店。


不同于当时主流的繁琐、累赘、艳俗的花帽子,她在百货店选购样式简洁的平顶草帽,再坠上简单的丝带,以简单别致的风格迅速在全巴黎受到欢迎和瞩目。


香奈儿首度发布的,带着自己设计的帽子的肖像照


生意越来越大的她开展了服装方面的业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也随即点燃。


如果一定要点明香奈儿在时尚方面的过人之处,“因时因地因人的获取灵感”一定是她最重要的天赋之一。


一面继续着对男装元素的参考,一面针对战时面料选择的匮乏和妇女参与备战工作的实际需要,外表简约清爽、活动自如的针织外套、直筒裙和素净水手衫的推出不仅让她在战时也收入颇丰,也给阴暗的战争年代点缀了些许色彩。




战争带来了破坏,但香奈儿也从中察觉到了新时代、新风尚的来临。她认为浮夸、繁琐和杂糅的巴洛克风格终将日薄西山。精简、舒适、实用的理念才是女性时装的未来。


而战争没能造成的伤害,却在以1918年为起点的两年里纷至沓来。


1918年,卡柏与一位贵族女子结婚——即便是在浪漫的法国,门第才是当时婚姻的首要考量。


1919年,卡柏车祸离世。


香奈儿忍受着巨大的悲痛在时尚事业中寻求依靠和安慰。在用卡柏遗留给她的4万英镑扩展店面后,相互倚靠的双C标志(Chanel与Caple)也成为了他们爱情的永恒见证。



代表丧服的小黑裙,也终于以香奈儿所期许的“贯穿一切,横扫万物”的姿态席卷时尚界。



1920年,经由当时的情人俄罗斯大公狄米崔,香奈儿认识了曾服务于沙皇宫廷的调香师恩尼斯。后者为她调制了一系列的香水,她从中选出了一款,并亲自命名——经久不衰的香奈儿5号香水横空出世。


香奈儿与狄米崔大公


香奈儿5号香水


事业的成功所带给她的不仅是财富,还有日益崇高的社会地位。


41岁,她与当时的英国首富西敏公爵成为恋人。在和这位热爱钓鱼和运动的公爵相处的日子里,香奈儿还认识了大名鼎鼎的温斯顿.丘吉尔。


香奈儿与西敏公爵


香奈儿(中)与丘吉尔(右)


西敏公爵那些充满英伦风情的服饰和家庭装饰给予了香奈儿大量的灵感,促使她缔造了一批英伦风的作品。


软呢套装


身着经典套装和经典双色高跟鞋的模特


和西敏公爵的恋爱依旧没有修成正果——他需要一位能生育男性继承人的女子,而香奈儿无论从年龄还是体质上都难以再孕了。


当然,作为当时最富有的英国男人,你也不用指望他是个专一的情种。


而后不仅仅是没能落实的“公爵夫人”头衔,二战的阴霾也再次笼罩了欧洲,笼罩了法兰西。


1940年,在德军占领巴黎的日子里,她关闭了店面和工作室,裁掉了大量的员工。正当你以为她要躲避战火过安静日子时,她又公然和一位纳粹军官谈起了恋爱。


作为一位巴黎的名人,此举让她卷入了和纳粹有关的一系列关系和漩涡中。虽然战后不少人猜测因为丘吉尔的暗中帮助使得她逃过了很多“审讯”和“清算”,但这时期的行为难免落人口实。



为了德国爱人和健康状况恶化的外甥,以及自己的处境,她于1945年二战结束前夕开始了在瑞士的隐居生活。


二战结束初期,法国百废待兴。


而香奈儿留下的时尚真空没有留白太久,一位大器晚成的时装大师将为沉寂许久的时尚界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03


如果说香奈儿立志以简洁实用的理念塑造女性的“刚”,那迪奥则还原了女性如花朵般“柔”的一面。



和香奈儿不同,这样一位温柔风格的男性有一个欢乐的童年。


1905年1月21日,克里斯汀.迪奥出生于法国诺曼底格兰威尔的一个富商之家,和香奈儿一样在家中排老二。


他老爸在格兰威尔有一栋霸气的豪宅,宅邸中那个种植了很多植物的花园影响了他一生的美学理念。花朵元素成为dior日后的经典元素之一。


他妈妈则是一位审美品位极高的贵妇,因为兴趣和老妈相投,又长得好看。年少的迪奥很受老妈偏爱。



他从小喜欢热闹的人流和观察他人的服饰。每年的格兰威尔嘉年华,来自巴黎的贵妇和各色人马都让他大开眼界,并热衷于自我打扮。


18岁时,在一心想让孩子成为外交官的父母的强制要求下,没能读成心爱的艺术专业,转而进入了巴黎政治学院。


在这所法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他很长时间混迹于学校的艺术圈群体,见识了很多前卫多样的艺术理念,结实了很多优秀的朋友,并萌生了想自己开画廊的想法。


直到1929年,命运突然急转直下。


始于美国的那次名记史册的“1929经济危机”波及世界上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被危机冲垮的不仅他的画廊,父亲的工业活动也陷入停滞,不得不在30年代初出售格兰威尔的豪宅。


祸不单行,母亲也于1931年逝世。


醉心于艺术的贵族公子哥就这样突然成了生活窘迫的困难户,在颠沛流离中艰难求生。


1935年,30岁的迪奥开始替人画一些设计的零稿,也为一些流行刊物绘制服装原画。


在当时有“时尚王子”之称的设计师罗伯.贝格启用了他的很多设计,并雇佣他为裁缝师,使得迪奥得以更进一步的学习服装的设计和制作。


1939年二战的阴云密布,他被征召入伍,由于法国迅速败北投降,1941年他复员重返了巴黎,以设计师的身份进入了另一家著名的服装公司——勒龙公司。


此时他也开始考虑有一家自己的服装公司的可能性。


1945年,有幸结识了纺织业巨头马塞勒.布萨克(Marcel Boussac),后者十分赏识迪奥的才华,想与他合作,交给他打理一家古老的店铺。


1946年,时年41岁的克里斯汀.迪奥就这样在蒙田大道正式拥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时装屋。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947年2月,迪奥发布了自己的第一个名为“corolle花冠”的高定系列。采用多层次结构来展现花朵般绽放的华丽的美,廓形上则着重腰部和臀部的夸张处理,经典的“沙漏轮廓”首次面世。不仅震撼了巴黎,更是被美国时尚报刊惊呼为“新风貌”(new look)!




“花冠”系列的影响不单单在服装的设计上,也被认为是给战后的法国带来了一次真正的“美的回归”。


我觉得我们刚从战争中走出来,摆脱了制服与强壮如拳击手的女兵形象,我描绘了如花朵一般的女性。肩部柔美,上身丰腴,腰肢纤细如蔓藤,裙裾宽大如花冠。


如“新风貌”的字面意义一般,往后他的各种精彩设计层出不穷:不对称裙子、千鸟格、垂直型服装、O型、A型、Y型、H型……


A型裙


千鸟格


H型


铃兰廓型裙


迪奥手稿


他凭借自己的独具匠心,不仅让时尚中心重回法国,也第一次定义了“国际奢侈品公司”的概念。1948年在美国第五大道建立第一家分店,1951——1952年dior沙龙风靡世界。


当然,世界上没有让所有人都满意的设计。对女性塑身美的追求——相应的导致了女性衣着的不舒服,比如要穿高跟鞋、紧身胸衣,让一些女性、模特对此产生不适。(晚期有所改进)


于迪奥本人而言,大器晚成和一夜成名都太有戏剧性——“想到我突然的成功,我有些遗憾。但是已经成功了,也不能冷漠的将它否定。”


不能被草率定义的除了成功的意义,还有美。


我们无法评论香奈儿与迪奥的时尚理念孰高孰低,孰对孰错。香奈儿以“女性主导衣服”赋予女性更多行动的自由和选择的可能,迪奥则雕琢了女性更精致柔美的那一面。赞誉与谩骂相伴,两位时代的传奇摩擦出的火化于全世界而言都足够耀眼璀璨。


——唯一的遗憾,或许只是大器晚成的迪奥在掌舵10年后就因心脏病突发,于1957年在意大利骤然离世,享年52岁。



像他一生钟爱的那些短暂盛放过绝色的花朵。


此时,在本国遭遇寒流的香奈儿,却在大洋彼岸的另一端:美国,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全美各界对香奈儿设计的热捧让她再次扬名,以至于有了她之后的达拉斯之行,以及同好莱坞的合作。


迪奥虽入土为安,却早已为巴黎时尚界栽下一棵足以撑起另一片天的树苗。


04


在克里斯汀.迪奥那个万人悼念葬礼的一角,静静站着一个为老师的离世失落的年轻人。



由不得自己悲伤太久,很快他就临危受命成为Dior新的掌门人,肩负起复兴Dior的重任。


这个年轻人叫伊夫.圣.罗兰。


18岁时成为迪奥的助手,21岁时则成了他的继任者。



只用一年时间,年轻的新掌门就在1958年的第一次发布会上让世人对Dior重拾希望。


1958年展的两套服装


天赋异禀,年少有为,出生可寻。


1936年,伊夫.圣.罗兰出生于法属阿尔及利亚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就得以接触众多上流社会的服装和珠宝。酷爱戏剧,设计过舞台布景,同时在绘画方面极具天赋。


17岁,被世界顶级时尚杂志《vogue》发掘,18岁时受到克里斯汀.迪奥的赏识,成为其助手。


相较于他以四年时间扶助了飘摇不定的Dior大厦并使其重焕生机的成就,更为人注意的,是他在担任dior首席设计师期间与自己一生的伴侣皮埃尔.贝尔热在一场社交活动上的相识,并迅速陷入热恋。



好像那个年代的设计师都躲不过“战争魔咒”——哪怕二战已休,1960年阿尔及利亚战争的爆发,刚刚年少成名的圣罗兰被应征入伍。


因为天生的内向和敏感,在军旅备战生活中饱受精神折磨,严重到不得不被送往医院治疗。


直到1961年,获准出院的圣.罗兰回到巴黎,却也收到了来自Dior公司的解约书。


面对这样的处境,他认真的对自己的伴侣皮埃尔说,“我们可以自己做的。”


于是在爱人的资助下,1962年,圣.罗兰成立了以自己名字缩写YSL命名的工作室。



从次,巴黎时尚圈再无“克里斯汀.迪奥二世”,独一无二的YSL开始书写自己的传奇,并闪耀了长达20多年的时间——相比于老师迪奥,圣.罗兰不仅更“离经叛道”,涉猎的风格和灵感的汲取范围也更为广阔。


1962年,YSL品牌第一次时装发布会,“水手外套”被提升为“高级时尚”


经典的“吸烟装”,在女权隐约萌芽的60年代,把男性专属的“吸烟”以女装方式表达,超越了服装和时尚本身



1965年,以荷兰风格派画家皮特.蒙德里安的作品《红,黄蓝构图》为灵感设计出的同样经典的“蒙德里安裙”



1968年首推非洲风格的“狩猎外套”


1970年蕾丝透视装


1979年毕加索主题系列



1998年法国世界杯,YSL的时装作为法国的骄傲出现在开幕式,后来成为法国第一夫人的卡拉.布吕尼身着YSL毕加索系列服装。


致敬梵高


汲取中国灵感的“鸦片”香水


香奈儿曾在采访中用一种似是而非的称赞打击年轻的伊夫.圣.罗兰:“他的品味非常棒。他越是模仿我,就越显得有品味。”


无论是作为老对头Dior的新继承人,还是自己另立门户的新对手,圣罗兰对“给予女性更多选择以展现他们的自信“的理念还是与香奈儿在晚年有了某种程度的契合,当然女权主义兴起的时代背景也是重要因素。


辉煌的千帆过境,经典永不褪色,但人终有老去的时候。


05


晚年的香奈儿依旧保持着每天高强度的工作。



也许是出于对时尚的热爱,也许是为了躲避自己深深的寂寞,她白天埋头于剪刀和衣服之中,到了夜晚,则经常需要借助安眠药才能入睡。


隐退的圣罗兰也没能躲开精神和药物的折磨——他抑郁和不安的症状在远离大众视野后仍对他如影随形。


对此,陪伴了他一生的伴侣皮埃尔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这么一句话:“名望是对快乐的华丽哀悼。”


这句话送给晚年孤苦的香奈儿或许同样合适。


尽管自己对时尚拥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和热忱,可当初涉足时尚行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两个爱他的男人都不能给他安稳和承诺。尽管后来在事业上取得傲人成就,经济自立的她,一样没有停止过对爱的渴望,只是天不随人愿,都没能走到尽头而已。


依靠和独立,有时候并不是绝对分割和对立的。


如果我们能理性地承认任何人的成功都是需要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也就无需对“香奈儿是不是靠男人上位”的争议多有犹豫——毕竟迪奥和圣罗兰背后同样有贵人相助,只因为香奈儿是一个女人就要受这样的指控太有失偏颇。


1971年1月10日,一个明媚的清晨,香奈儿在巴黎丽兹酒店的白色卧室里与世长辞,那也是她复出以来唯一一个不用工作的日子。


2008年6月1日,伊夫.圣.罗兰因脑癌过世,享年71岁。


品牌仍旧屹立,时尚不停流转。这些大牌在不同继任者的手中,继续着他们赞赏与批评掺半的征程。


不变的还有世人对传奇的怀缅。


带领香奈儿重回顶峰的继任者——“老佛爷”卡尔.拉格斐画过这样一幅“想象中的对话”插图。




香奈儿问:你又要拿我的名字搞什么花样?

香奈儿接着再问:你做香奈儿,不腻么?

卡尔回答:不会,但是对这样的问题,很腻!


在伊夫.圣.罗兰的葬礼上,他的伴侣皮埃尔做了这样一番悼词:“这是我最后一次跟你说话,伊夫,我记得我们的初次见面和过往种种,我们决定在一起的那天,我记得以你的名字命名的第一系列,最后你流泪了。然后很多年过去了,时间过得多快呀!分手是避免不了的,但是爱从未终止。香奈儿和你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装设计师。她是第一半,你是第二半。我不知道如何说再见,因为我永远不能离开你。我们永远不能一起看日落了。我们会面前,永远不能一起分享彼此的感情了。但有一天我会和你在一起,我会去摩洛哥的棕榈树下找你。”



以上是我的小号“长相普通的时尚博主”的一篇推文

这是一个时尚类公众号,为普通人提供一些有效的穿搭建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