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清之与郑虎臣传说

 奇人异士 2018-06-03

郑清与郑虎臣传说

  

    现居潮汕各地的各姓氏,他们的迁徙史可以说都是离奇曲折的,但其中要数郑氏最具传奇色彩了。

  南宋末年,奸相贾似道当权,杀害大学士郑隆。郑隆即郑虎臣之父,郑虎臣决心为父报仇,但又苦无机会。若干年后,贾似道奸迹败露,被罢去宰相之职,远贬循州(今英德)安置。

  宋时故例,凡大臣远贬外州,需派一人监押。郑虎臣见机会来了,便自愿充当这个苦差使。一路上他对上他对贾似道百般凌辱,行至福建漳州,看看离自己老家不远,便在漳州城外的木棉庵驿站把贾似道杀了。他自知擅杀大臣是犯罪的,便奔回家中,打点细软,保护妻儿老小,直向广东方向逃命。[转载]郑清芝与郑虎臣/郑虎臣入潮/潮汕郑姓来源

  却说贾似道被杀之事传到当时南宋京城临安,朝中大臣心中虽然称快,却表面上不得不虚应故事,奏闻皇帝宋恭宗。宋恭宗使命人到福建查清此事,捉拿郑虎臣。而郑虎臣自知身犯官司,朝庭昏庸,带了三个儿子处士、学士、博士逃往广东潮州府。

  却说郑清之面对元兵铁蹄已近临安,朝庭无力,自已年迈无力抗元,经十次辞表,于1251年告老,10天后即病逝,死后,丞相府门庭冷落,有一回,国舅路过门前,视文官下骄,武官下马之不见,对清之夫人樊氏无礼,未曾下马,且恶言骂之,夫人大怒!令四子八郎带家将打之,并割其耳!

  时上已昏,信馋欲将清之后人满门抄斩!群臣死谏,又念昔日东宫太傅之情!言三日后满门抄斩!后因御林军陈统领敬慕清之公之威名,暗中相助,三日继过,清之后人音信全无!

  且说夫人携四子南逃,逢虎臣于黄岗,虎臣曰:“此处南去,有一岛,名曰“海山”,婶母及众堂兄弟且往“海山”隐姓,若有追兵,侄自图之!遂别!

  后追兵果至,虎臣令一子于大沃隐居,以待追兵!其日臣子于海边捉鱼,追兵问曰:“兀那小儿,可曾见数人于此窜去?”臣子曰:“喏!数日前曾见之!”追兵曰:“此去何处?”答曰:“此去“海山”,过三百门则到!”追兵大骇,盖其等皆不谙水性,此去尚有三百门,遂作罢而回![转载]郑清芝与郑虎臣/郑虎臣入潮/潮汕郑姓来源

  夫人及四子遂隐海山坂上,大子迁往澄海大娘巾,次子往揭阳邹堂,四子往潮州东凤开基,其三子八郎则留守坂上护祖,为避追兵报复,更姓为陈,以感恩御林军陈统领相助之情,至明清才复郑姓,现墓地“双凤朝牡丹”上的墓碑仍清雍正年间复建,然古墓碑“八郎陈公墓”今尚保存完好。至今海山坂上郑氏与当地陈氏及澄海十三乡陈、饶平陈氏互尊为宗亲,交往甚密。

  清之逝后葬于坂上,与元配樊氏夫人合葬,其墓如今仍在,墓碑上书少见金字“宋丞相郑清之墓”。后背大山,前临大海,古有石狗,偶有海风而呼啸,当地人也称“石狗门”,穴号弥勒佛献肚,墓制虽简朴,但屡传显灵,不愧为风水宝地,每逢圣日,异姓也有拜祭。

  潮州郑氏有许多认郑清之为开潮始祖。每年2省7县33乡裔孙,前往三百门扫郑清之墓者不绝于途。可以说是潮汕郑氏的一次大聚会。因清之四子各地安居,繁衍后代,传至今已有近迁。讫今几百年历史,裔孙达7万之众,和其他郑氏宗亲一起已成为潮汕人口较多的大姓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