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中医名家如何破夏季空调病“面瘫”?

 wyfx100 2018-06-03



烈日炎炎的夏天,空调是夏季必备的解暑机器。天热大汗后贪凉,使用空调、风扇不当,温度突然变化,对面部神经造成刺激,引发神经管功能性障碍,包括一侧面部僵板、麻木流涎、口眼歪斜等症状,即临床所谓“面瘫”。近年来,中药贴敷疗法日益受到重视。那么得了面瘫,中医有什么好的贴敷疗法呢?




一、概 述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斜为主症的病证,又称为口眼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

 

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趁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僻。《灵枢·经筋》云:“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僻……”周围性面瘫包括眼部和口颊部筋肉症状,由于足太阳经筋为“目上冈”,足阳明经筋为“目下冈”,故眼睑不能闭合为足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所致;口颊部主要为手太阳和手、足阳明经筋所主,因此,口主要系该三条经筋功能失调所致。


二、辨 证

 

本病常急性发作,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兼见面部有受凉史,舌淡,苔薄白,为风寒证;继发于感冒发热,舌红,苔黄腻,为风热证。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


三、贴敷治疗处方


1. 蓖麻附冰膏(《中华脐疗大成》)

 

主治:口眼斜。

 

处方:蓖麻子净肉30g,生附子10g,冰片2g(冬季加干姜6g)。


用法:诸药混合捣融如膏,贴在脐中、地仓穴。左贴右地仓,右贴左地仓,贴药后,上盖纱布,胶布固定。1日1换。病愈后即洗去。

 

2. 皂角艾醋糊(《中国灸法集粹》)


主治:口眼斜。

 

处方:皂角末50g,艾绒、米醋各适量。

 

用法:将皂角加醋调和成糊,再将艾绒捻制成艾炷如绿豆大小,数量不拘。取药糊敷于脐中、颊车穴上,左斜者敷右边颊车,右斜者敷左边颊车。敷药后令患者侧卧,在穴位上放艾炷点燃灸之,每穴灸5~10壮,1日1~2次。


3. 面瘫方(《脐疗》)

 

主治:口眼斜,中风后遗。

 

处方:马钱子50g(炒至黄褐色),芫花20g,雄黄2g,川乌3g,胆南星5g,白胡椒2g,白附子3g。

 

用法:诸药共研末备用。每次取药末10g,撒于胶布中间(如法制两块),分贴于脐部及牵正穴上。2日换药1次,5~10日见效。

 

4. 麻鳖膏(治吊斜风方)(《中国膏药学》)

 

主治:面神经麻痹(风热型)。

 

处方:蓖麻子60g(去壳),木鳖子60g,上官粉60g,麻油120mL。

 

用法:先将蓖麻子、木鳖子各60g入油内,用小火煎熬,以榆条搅之,药枯去渣,再将油入锅内熬至起烟为止,离火,将官粉放入油内收膏,即可。用时将药膏摊布或纸上,贴太阳穴、颊车穴、地仓穴三处。左贴右,右贴左,正则去之。

 

5. 苏叶膏(牵正膏)(《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主治:面神经麻痹(风寒型)。

 

处方:苏叶9g,沉香6g,白芷9g,天麻9g,乌药9g,薄荷6g,羌活9g,川芎6g,全蝎3g,秦艽9g,五灵脂9g,甘草9g,台参9g。

 

用法:用香油1000mL下锅熬15分钟,将以上各药下油炸黑取出,再入漳丹500g收膏。向左贴右边,向右贴左边。

 

6. 蓖麻仁松香(牵正膏)(《中国灸法集粹》)

 

主治:面神经麻痹(风寒型)。

 

处方:蓖麻仁10g,松香30g,分别研为细末,备用。

 

用法:取净水1000g煮沸后,倒入蓖麻仁细末,煮5分钟后,入松香,小火煮3~4分钟。倒入已备好之冷水盆中(水1000g),捻成收膏。切成块状(约3g)备用。贴敷时先取药块1个,用热水烫软后,摊于小圆布上,贴于患侧下关或颊车穴上,胶布固定,每5日换贴1次。

 

7. 马钱子粉(《中国灸法集粹》)

 

主治:面神经麻痹(风寒型)。

 

处方:取马钱子适量,研为细末,贮瓶备用。

 

用法:贴敷时取药粉0. 2g(每个穴用量),撒于消炎镇痛膏(或胶布)中央,敷于面都患侧穴位上。每次贴敷5日,至痊愈。

 

8. 鹅不食草膏(《中国灸法集粹》)

 

主治:面神经麻痹。

 

处方:鹅不食草适量。

 

用法:取干鹅不食草9g,研为细末,用凡士林调细软膏状,备用。贴敷时将软膏均匀摊于纱布(或油纸)中央,再取新鲜鹅不食草15g捣烂如糊状,摊于软膏上,敷于患侧面颊部,2日贴敷1次。

 

9. 复方川乌膏(《中国灸法集粹》)

 

主治:面神经麻痹(风寒阻络型)。

 

处方:取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威灵仙、白及、全虫、僵蚕、陈皮各等份,共研细末,密贮备用。

 

用法:敷灸时取药末15g,用生姜汁适量调如糊膏状,摊于油纸(或塑料布)中央,敷于患侧面部,胶布固定。每次贴敷3~5日换药1次。

 

10. 鲜姜泥(《中国灸法集粹》)

 

主治:面神经麻痹(风寒初期)。

 

处方:取新鲜生姜适量,捣如泥糊状,备用。

 

用法:先用三棱针于印堂穴点刺出血,再取蚕豆大鲜姜泥一团,贴敷于点刺之穴位上,时间10~15分钟,患者面部有发热感时,即可将姜泥去掉,隔3日治疗1次。

 

11. 天南星膏(《中国灸法集粹》)

 

主治:面神经麻痹。

 

处方:取天南星适量,研为细末,贮瓶备用。

 

用法:敷灸时取药粉10g,加生姜汁适量调成膏状,摊于油纸(或塑料布)中央,敷于患侧面都,胶布固定。每3日换药1次。

 

12. 芥末糊敷灸(即针挑加芥末糊外敷法)(《中国灸法集粹》)

 

主治:面神经麻痹。

 

处方:芥末适量,研为细末,贮瓶备用。

 

用法:先用30%硼酸水(食盐水亦可)含嗽口腔后,于麻痹侧内颌线上,相当于第2臼齿及其前后各0.3~0. 5cm处3个挑刺点,以及此3点上下各0. 5~1cm平行线上各3点,由浅而深地每点雀啄挑刺10~30次,深度可达黏膜下,挑刺出血后漱口。然后取芥末面20~30g,以温水适量调成糊膏状,摊于纱布(或油纸)中央,厚约0. 5cm,敷于麻痹侧地仓、下关及颊车穴之间,胶布固定。视病人面部感受情况,敷数小时至数日后取下。敷灸1次不愈,可于3周后进行第2次治疗。如局部起水泡,可按烫伤处理。如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数日后可自行消退。

 

13. 鳝鱼血贴敷(《中国灸法集粹》)

 

主治:面神经麻痹。

 

处方:取活鳝鱼1~2条,麝香少许,备用。

 

用法:先于健侧口角外约1寸处局都常规消毒,再用三棱针迅速点刺出血(或用三棱针挑刺),将麝香少许放入刺破口内。然后用刀迅速将鳝鱼头割去,将鱼身的断端,立即对紧刺破口处片刻,再取干净白纸一小块,用鱼血浸湿,紧贴在挑刺口上,最后以鱼血涂纸上一遍即可。一般5~7日治疗1次。

 

14. 贴敷方(《中医外治法奇方妙药》)

 

主治:中风口眼斜者。

 

处方:制马钱子25g,芫花10g,白附子10g,白僵蚕10g,全蝎梢10g,白胡椒3g,川乌5g,明雄黄5g,胆南星5g。

 

用法:将诸药研成细粉末,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10~15g,调黄酒适量,拌匀制成膏药贴敷于脐孔上,外以胶布固定。隔日换药1次,一般敷10日奏效。

 

【点 评】

 

患侧耳面部应避免风寒,同时避免疲劳。必要时应戴口罩及眼罩;每日点眼药水2~3次,以预防感染。加强患侧肌肉的锻炼。

 

贴敷治疗可应用于面瘫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临床根据辨证选择药物。药物选择可分为3组,一为温经散寒之品,如附子、干姜、白胡椒等,二为解毒通络之品,如马钱子、白僵蚕、全蝎、白附子、雄黄等,三为通关走窍之品,如皂角、蓖麻子、冰片等。马钱子粉多用于顽固性面瘫。面瘫所用药物如马钱子、巴豆、斑蝥等均为剧毒药物,调敷时切忌勿入眼中,注意比例。贴敷部位多选在瘫痪的肌肉表面。贴敷时间以皮肤不起泡为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