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炽热的六月

 风临酒把2 2018-06-03

【类别】布面油画

【规格】120.6×120.6cm
【年代】1895年
【作者】弗雷德里克·莱顿
【收藏】波多黎各,蓬塞艺术博物馆


今天六月迈进了六月,本来想趁一下孩子的节日,不小心看了一眼镜子中的那个人,我的天呐!告别童年N多年的人还是趁心态吧,话说容貌不得不衰老,心态却不可不纯真。只有纯真的心才能日久弥新,或许有人在五月经历了许多事,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心如毛线。那就看看弗雷德里克·莱顿的《缠毛线》吧,很优雅地理顺,很唯美地缠绕。这位英国19世纪学院画派集大成者的莱顿似乎提前预知似的,为走进六月的人们准备了一幅《炽热的六月》(Flaming June)来应景,如果生活中有许多的缠绕,如此麻烦,不如直接用火焰般的激情来消融吧。


莱顿在英国绘画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他的绘画艺术成就几乎成了英国皇家学院派的代名词,体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成就。他并不是一个因循守旧的艺术家,他从未放弃过对艺术的探索,坚贞于这份艺术的追求,或许因此耽搁了他的娶妻生子。《炽热的六月》是他于去世的前一年绘制的,既表现出拉斐尔前派的唯美范儿,也有做了院长后不能不学院派的严谨,最具感染的是给人以强烈的思想表达,从题名足见不一般。古典、浪漫、奇幻众多绚丽的色彩将唯美表现到极致。


画面中这位身穿橘红色长裙熟睡的女子,据说是莱顿以当时英国的名演员多萝西·提纳(Dorothy Dene)为模特特意塑造的形象。也有说是莱顿在画室看到睡着了的模特才有的构思。还有说此般构图来源于米开朗基罗创作的雕塑《夜》的启发。反正六月不知锅底,只知想象这些可能时,或许能为当今的艺术创作提供某些启示。有意无意间是一种艺术涵养的积淀,说时有那时无的创作境界是不知不觉的艺术显化。


女子头枕单臂蜷曲身子睡着,显出多个迷人的S,一袭长裙犹如薄纱罩着全身,显恰好处的美。踮着脚尖支地的姿态透出熟睡中暗藏的警觉,体现得是女子随时起身的预备,昭然了心怀的期盼,表现出一种不可惊动的美,却是期待着被那个人惊动的那一刻。六月以为这是此画“炽热”之所在,不是温度,不是光线,不是裙色,是此时炽热的心境,正在燃烧的期盼。六月感觉躺卧的露台与《缠毛线》的露台是同款的,那么身后泛着金光的水面就是爱琴海,身上沐浴着爱琴海的微风,凭栏远眺是一种积极的主动,此时凭栏酣睡是为蕴藏主动备足养分。不过,从画面整体的铺色和造型呈现,的确能够感受莱顿处处对题名的体贴。



独特的视角,优美的体态,从画中溢出格外的韵律。栏外攀爬而来的夹竹桃,这可是毒性极高的花儿提香在画《乌尔比诺的维纳斯》时,围栏上遮去视野的盆景似乎不同,不只是构图的需要,或许暗含着莱顿可能要表达的思想,这让观者又多了一层拓展画面的空间。那就无须多言,懂了的就通了。


莱顿在绘画中对形式、结构,线条与色彩无不追求完美与精致,典雅与高贵。然而,由于现代主义作品突起,时代开始排斥维多利亚时期的学院派风格,《炽热的六月》不例外地遭遇冷落雪藏,起伏是这世上的规律。世上还有一个规律,就是经典总能经得住起伏,《炽热的六月》也不例外。经典就是能经得起颠沛浮沉。


《Vogue》美国版2013年12月刊


如今,《炽热的六月》成为人们认知度很高的一件唯美作品,它被不断地复制应用,从海报到唱片封面,从马克杯到冰箱贴,走近人们的生活。时尚杂志《Vogue》美国版在其2013年的12月刊中,由演员杰西卡·查斯坦( Jessica Chastain)摆出与《炽热的六月》类似的造型拍摄成了封面,不同的地方,就是睡美人醒了。历史不能忘却的美,就是永恒的美。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