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胃病的“三分治,七分养”

 我爱你文摘 2018-06-03

脾胃病临床十分常见,治疗起来也总有人在说“三分治,七分养”,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得结合脾胃病的特点来讲。脾胃病的“三分治,七分养”一般来说,脾胃病多是慢性疾病,症状缓慢出现。或者有缓慢形成,后以偶然因素突然发病。

1从中医角度看。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脾喜燥恶湿,脾主升清。也就是说,脾胃在饮食(包括水)运化,传输,吸收方面具备主导地位。而我们每天都在不断的食入食品,使得脾胃使用频繁。脾胃互为表里,相互协同,必须协调才可以。但是由于人类生存的本能,胃每天都在受纳,并且容易受纳过多。最终需要脾的运化,使之容易出现脾胃之间不协调。所以脾胃病多是饮食量的问题。脾胃病的“三分治,七分养”

那么,反过来讲,如果脾胃摄入合适,让脾胃每天所需要做的工作与它的实际能力相匹配(或者略少),那么多数脾胃病可以慢慢恢复。其实,这也就是“养”的过程。总结来说,就是脾胃病不仅需要治疗,治疗后的调理(饮食,情志)更为重要。古人为了强调“养”的作用,提出了“三分治,七分养”的观点。

2从西医角度看。西医认为,消化吸收功能主要在肠道中完成,而中医的脾胃功能也包括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紊乱)是逐步形成的(也有急性的),造成了消化道的蠕动变化,消化道粘膜的变化,消化道菌群的变化。所以在治疗脾胃病时,多数是将临床症状缓解(即便从胃镜看粘膜愈合),而脾胃应有的消化能力恢复则需要很长时间,尤其是涉及到肠道内细菌的变化。脾胃病的“三分治,七分养”

肠道内细菌在消化系统病变时可以发生诸多变化。包括

①种类的改变。肠道内菌群优势菌群变化(包括数量多,作用强),可以使肠道分解合成,吸收食物能力下降,造成消化不良等。

②种植部位的改变。一般来说,细菌的生长部位都相对固定。如果没在原有部位,那么本来有益或者无害的细菌也会变得有害。

③细菌的数量。即便部位没有问题,由于数量不够,也不能完成正常的分解合成消化过程。

④细菌的活力。优势菌群,种植部位,数量都没问题,活力不够也不行。脾胃病的“三分治,七分养”

以上是细菌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当然远比我说的复杂。所以说即便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消除),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治疗,也就是进行纠正时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也正符合了“三分治,七分养”。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从中医角度,还是西医角度,都是需要在“治”的基础上,重视“养”。

我是中医随感,如果您喜欢,请关注我,谢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