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1太空漫游》50周年,为何它成了最伟大的电影?

 skysun000001 2018-06-03

探影有话说

如果有人觉得完全弄懂了《2001太空漫游》在讲些什么,那一定是克拉克和库布里克弄错了。

本文约3526字,阅读时间3分钟。

电影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早在1911年就被意大利的一位诗人乔托·卡努杜宣称:

它是和文学、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戏剧、建筑并列的八大艺术之一。

在探影看来,电影是集结了了以上7个艺术美之和的艺术形式,一部好电影就如同一幅价值连城的名画、一曲流芳百世的乐章,抑或是一座美轮美奂的建筑。

《2001太空漫游》就是这样一部具有极致艺术性的作品,它诞生于1968年,距今已整整50年。

今年为了庆祝这部电影上映五十周年,全球很多国家都推出了特别放映活动。

像前一阵刚刚结束的戛纳电影节上,就再次放映了这部电影的70毫米版本,库布里克的“头号迷弟”诺兰还特地担任了嘉宾,主持整个放映活动。

诺兰在戛纳

在1968年的世界影坛中,意大利西部片宗师交出传奇经典之作《西部往事》;

富兰克林·沙夫纳拍出了人类宿命反思之旅《人猿星球》;

在日本,三岛由纪夫在《黑蜥蜴》中出演了一位配角。

同年的4月3日,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在美国正式公映,但是这部电影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影评人的青睐,电影被批得一无是处。

原著作者阿瑟·克拉克非常伤心,时任米高梅的一位高管私下曾说:“看来,库布里克是要完蛋了。”

年轻时的库布里克

不过神奇的是,这部电影却拿下了当年的票房冠军,成为了当时的现象级作品,它被影评人贬入地狱,却被观众捧上神坛,直到今日。

尽管这几十年间电影工业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它一如1968年时一样前卫新锐。

不得不让人惊叹它高深奥妙的内涵与对未来探索的大胆猜想。

即便这部电影毫无剧情可言且80%没有台词,甚至可能让人看得昏昏欲睡。

但时间早已证明,它是一部伟大的不朽之作。

电影中的哲学与音乐语言

寻找人类未来文明的黑暗灯塔


电影开始于在400万年前的非洲,猩猩靠采摘果子为生,同时还要抵御两眼绿光的猎豹的偷袭。

在一块神秘的黑石出现后,一切就改变了,它开启了猩猩的心智。

猩猩不再只是防御和仰望星空,他们开始学习使用工具,变得强大起来,通过工具杀戮其他动物获得食物,抢回曾经被夺去的水源。


狂喜的猩猩开心地将手中的工具(骨头)抛向天空,一眨眼,镜头里变成了一搜宇宙飞船。

这一幕史诗般的蒙太奇,成为了科幻电影中最经典的一幕:人类的进化过程仿佛就在这弹指一挥间,400万年的进化一笔带过。

当飞船旋转在太空中时,电影的配乐为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这首曲子和画面非常搭配,一下就让神秘的太空变得优雅和仪式感十足。

诺兰曾说:“当你在银幕上第一次看到旋转的空间站,听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那种光影和声效的完美结合所带来的巨大的情感共鸣,是永不褪色的。

这一幕真的是艺术啊!

除了《蓝色多瑙河》这曲配乐外,还有一首《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更为经典。

这首曲子的名字本身源自尼采的同名著作,后被理查·施特劳斯改编成了交响乐,恢弘大气,与这部电影的画面相得益彰。

同时这段音乐也运用于两个象征人类进化的段落,分别是人猿“望月者”的智慧被神秘的太古石板开启,以及最后包曼进化成“星之子”俯视地球的经典画面上。

之所以导演选择用这首来配乐,因为这首曲子包含了很多哲学寓意。

在这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书里,尼采宣告“上帝死了”,让“超人”出世,于是近代人类思想的天空有了一道光耀千年的奇异彩虹。

尼采

他主要宣讲了两个理论:“超人哲学”和“权力意志”。

“超人”在这里指的是“超越”,人类本身是处于禽兽和超人之间的物种,只有上帝死了,人类才能进化成超人。

这与库布里克在电影中所想表达出的“野兽—人—超人”一系列进化过程十分吻合。

霍金在《时间简史》中写道:“人们倾向于相信永恒的真理,也由于虽然人会生老病死,但宇宙必须是不朽的、不变的这种观念才能给人以安慰。”

对于人类来说,浩瀚的宇宙就像一座灯塔,吸引着人们不惜大量人力物力去探索它,研究它,甚至想去征服它。

在电影中,人类在经历过漫长的发展后,那块黑色的石碑又出现了,为了寻找石碑的根源,人类开始了一段木星登陆计划。

为什么目的地是木星呢?

木星的英文是Jupiter,中文译为朱庇特,而朱庇特则是罗马神话中统领神域和凡间的众神之王,对应希腊神话中的宙斯。

朱庇特

电影中宇航员们向着木星的前进过程,也象征着人类对上帝的探索与向往,或者可能那块黑石就是上帝放到木星,指引着人类前进的。

怎么样?这样看的话,是不是觉得这不像是一部科幻电影,而更像是神话呢?

而影片的最后,大卫在一个奇特的空间中,看到了自己的一生,最终变成了一个蜷缩在子宫里的婴儿。

这一幕,包含了宇宙的终极奥秘与人类的生死轮回。

这个婴儿,应该就是尼采笔下的“超人”。

电影中的科幻预言

科技发展都是在实现《2001太空漫游》中的预言


在《2001太空漫游》的142分钟内,它预言了未来50年人类文明的发展线。

它甚至启蒙了人工智能大牛Yann LeCun走上AI研究之路,启发了苹果的整个产品线。

关于这部电影的神预言,跟着探影来看看吧。

登陆月球

在《2001太空漫游》上映的后一年,阿姆斯特朗跨出了“人类的一大步”,在月球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其实在这部电影中,各种太空飞船、宇航服、以及登月特效都做得十分逼真。

电影中的登月基地

据说,在登陆月球前,阿波罗号的宇航员们都看过此片,还在飞船里播放《蓝色多瑙河》作为背景音乐。


甚至因为真实的登月场景和电影里的实在太像了,以致于有人怀疑传回地球的照片是NASA找库布里克拍的哈哈哈。

可视电话

在电影中,佛洛依德博士与自己的女儿进行了一次视频通话,并且还花费了他一块多美金。

多年后,苹果公司的facetime实现了这一科学预言,而且通话还都是免费的!

人工智能背叛说

近年来被大热讨论的人工智能,其实早在50年前,老库就导演了一场AI杀死人类的故事。

电影中的AI被命名为哈尔9000,他简约的设计以及充满磁性的声音很容易让人和Siri联想起来。


电影中,两位宇航员在超级计算机哈尔的帮助下开始了木星的探索之旅,但是在旅途中,哈尔逐渐有了自己的意识,在杀死其他宇航员后。

唯一幸存的宇航员大卫关闭了哈尔的主控板,哈尔即将被毁灭,它竟然唱起了自己的挽歌,这一幕让人毛骨悚然。

会下棋的人工智能

在1997年5月3日,一台名为“深蓝”的超级电脑将棋盘上的一个兵走到C4位置时,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国际象棋名家卡斯帕罗夫,不得不沮丧地承认自己输了。

早在29年前,影片中富兰克在下国际象棋的时候输给了1992年产的哈尔9000。

平板电脑

电影中,宇航员一边吃饭一边看的东西就是平板电脑,这个被认定为现代科技的产物,早在50年前就被想象出来。

有意思的是,苹果公司状告三星侵权IPAD时,三星公司就拿出了这里的电影剧照。

除了平板电脑,大名鼎鼎的IPOD也是源于电影中的一句台词。

当时的苹果文案创意人Vinnie Chieco在命名IPOD时绞尽脑汁,突然灵光一闪,想起电影里的一句台词:

“Open the pod bay door, Hal(哈尔,把分离舱的舱门打开)。

Vinnie惊喜地发现,电影中太空船放出的小飞船“Eva Pod”,与Mac和MP3播放器之间的关系有异曲同工之妙

自此,iPod诞生。

后世致敬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经典电影的拍摄手法与巧妙构思,就是在大师间的学习与传承中得以生生不息。

《2001太空漫游》之所以会被奉为经典,也是因为后面我们看到的所有科幻小说或者科幻电影中,多多少少都有它的影子。

我们熟悉的《三体》作者刘慈欣在拿了雨果奖后,把这一切都归功给了《2001太空漫游》,他说“我所有的一切作品都是对阿瑟·克拉克最拙劣的模仿。”

李安评价自己最爱5部电影之一时说: “我非常崇拜库布里克,关于《2001太空漫游》我无法说清它究竟是一部怎样的电影,我当年第一次看这部影片时,它深深地吸引了我,那种感觉就像吃了迷幻药之后的幻觉经历。

诺兰作为标准的迷弟就不用说了,自己的电影中也有大量的致敬镜头。

比如《星际穿越》中这个太空飞船就和2001里的非常相似。

总的来说,《2001太空漫游》为人类留下了太多遗产。

如果说《2001:太空漫游》是成功了的话,原因在于它影响和打动了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

这些人可能本不会经常去思考这类问题:人类的命运、人类在宇宙中的作用以及人类跟更高形式的生命之间的关系。




探影提示:说说你最喜欢的科幻电影是哪一部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