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小和卓之乱(三十一)三战帕米尔

 金色年华554 2018-06-03


军是分成了三支,去追击大小和卓的。

第一支就是兆惠派出的明瑞、爱隆阿、温布等率领的两千骑兵,第二支队伍则是由富德与运送马匹抵达叶尔羌的阿桂,从叶尔羌出发的。第三支部队,是由阿里衮、巴禄率领,从巴尔楚克赶到喀什噶尔后出发的。

 

而明瑞所率领的两千人马,率先追进了帕米尔高原。

柯尔克孜人将湖泊周边的小平原称之为“帕”,也就是山中平坦的草场,“帕米尔”的意思就是高处的平坦之地。也有人认为“帕米尔”这个词来自波斯语(塔吉克语),为世界屋顶或者世界屋脊的意思。今天我们一说世界屋脊,第一个想到的是青藏高原或者珠穆朗玛峰。但事实上,最早被称为世界屋脊,也是世界公认的世界屋脊,其实是帕米尔。而帕米尔高原也被称为“万山之祖”,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这五大山脉,都是从这里向外延伸,或者说汇集于此,形成巨大的山结,诸多水系也是从这里的冰川发源,流向四周。

帕米尔高原一共有八帕,自北向南,分别为和什库珠帕米尔、萨雷兹帕米尔、郎库里帕米尔、阿尔楚尔帕米尔、大帕米尔、小帕米尔、塔克敦巴什帕米尔和瓦罕帕米尔。整个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5800多米,最高的地方,则是世界第二高峰,海拔8611米的乔戈里峰,也就是所谓的K2。不过在历史上,中国人更多的时候,是将帕米尔称为葱岭。

顺便说一句,整个帕米尔的八帕,以前都属于中国版图,而现在,中国则只有一个半帕。感兴趣的可以去查查英俄私分帕米尔,再查查苏联解体后,咱们与中亚各国以及阿富汗的边界谈判。

 

言归正传。

明瑞在帕米尔高原一路追赶大小和卓,走的也是颇为辛苦,按照明瑞的汇报,是“缘山行走,绕过高峯数处”。就是绕着山走,不断的翻山越岭。

走山路的人都清楚,所谓翻山越岭,除了登山运动之外,脑回路正常的走法都是绕过最高处,从最节省体力的地方过去。只不过帕米尔的海拔高不说,山也是一座连着一座,万山之祖嘛,山都在这里扎了堆,所以就需要绕来绕去。而且因为海拔高,植被也稀少。通常来说,海拔三千左右,就不再会有乔木,海拔四千以上,基本就没什么植被了,而帕米尔高原的平均海拔是5800多米,很多的地方,是没有什么草的,不是光秃秃的山体,就是冰天雪地,在雪线以上。这也就是说,马匹没有吃的。

所以明瑞一路追赶,曾经连着四天,都是在没有草的山上跑,马匹的损耗很大。

这样跑下来,明瑞也觉得扛不下去了,就询问随军的向导:咱们怎么都是一直在绕来绕去的?有没有其他的道路呢?

这时跟随在军营中的一个布鲁特人的伯克,名叫呼都,告诉明瑞,这就是前往巴达克山最近的道了,如果去安集延,那么前面向北,会经过一个叫哈喇库勒的地方,这个地方,是布鲁特的哈卜齐克等部落的游牧地。也就是说,到了那里,便有水草可以解决马匹草料的问题。

“库勒”,意为“湖泊”,哈喇库勒,意思是黑湖,这个地方就是今天位于塔吉克斯坦东北部的哈喇湖。


喀喇库勒(喀喇湖)在清代版图上的位置

 

今天地图上的喀喇湖


明瑞听后,决定先去这个哈喇库勒,因此一面派人前往哈喇库勒招降那里的布鲁特部落,一面加快进军速度,于闰六月二十五日,行近哈喇库勒。

这时候,明瑞派出的哨探回来报告,说哈喇库勒这个地方的布鲁特人,已经迁移到别的地方游牧去了,但意外的是,一路之上,发现了大小和卓的踪迹。

明瑞一听,赶紧派人登高瞭望,见大约五六十里外,果然有马匹行走而扬起的尘土。明瑞当下也有些纳闷,根据情报,不是说大小和卓要逃往巴达克山吗?为什么又往安集延方向跑了呢?

安集延这个地名,在前面的故事里反复出现过,在白山、黑山两派和卓互砍的时代,失败的一方往往就是往这个地方跑。安集延是费尔干纳盆地的一个重镇,历史上也一直是费尔干纳盆地的富庶之地,对新疆的影响一直较大。直到民国时期,新疆人还是将来乌兹别克人称作安集延人。

打开地图我们就能知道,巴达克山,是位于喀什噶尔的西南,大小和卓通过瓦罕走廊,一直向西,就可以抵达巴达克山。而安集延,则在喀什噶尔的西北面,需要越过帕米尔高原之后,位于费尔干纳盆地的东南部。

那么大小和卓原本是一直朝着巴达克山的方向行进的,为什么又会突然改变方向呢?

 

明瑞当即率领一千三百余名兵丁,连夜急行军,尾追敌军,到了二十八日黎明,前方哨探抓住了一名俘虏,名叫呢雅斯默特。明瑞立刻亲自审问,据呢雅斯默特供称:大小和卓兄弟的确是准备去巴达克山的,但是跟随他们的伯克们,则不同意,大家商量到最后,才决定前往安集延。五天前,大家已经知道清军前来追赶了,因此抛弃部分辎重,让妇女老幼先走,青壮人口殿后,殿后的人马大概有七八千。

明瑞这才明白了大小和卓为何突然向北跑的原因,但还是很奇怪,大小和卓是怎么解决马匹草料问题的?难道你们的马不吃草吗?呢雅斯默特说:“沿途凡遇无草处,俱以大麦饲马”。就是直接用携带的大麦来喂马。

这其实也就说明,大小和卓要比清军更了解帕米尔的情况,逃跑的时候就考虑到了沿途草料短缺的问题。

 

审问完俘虏,明瑞挑选出九百精兵,先行追击,当天上午10点左右的时候,终于在哈喇库勒北面的霍斯库鲁克岭下,追上了敌军。而大小和卓的队伍,则有六千余人。

大小和卓一见清军追来,立即将所有人马排列在霍斯库鲁克岭上,严阵以待。清军这边只有九百人,而且往上仰攻肯定吃亏,所以便在岭下打算诱敌下山。但是大小和卓这边也不傻,虽然人数上占了绝对优势,但也死活不肯下山。

清军于是展开心理攻势,派人大声喊话,无非还是那些话:只要有人能擒献大小和卓,“必加恩赏”,其他人既往不咎之类。对方自然还是没反应。明瑞不免有些焦急起来,担心就这样僵持着,天色一暗,大小和卓势必就会逃跑,因此只得下令向岭上仰攻。这样,双方就在山岭上交上了火。大小和卓的部队自上而下,向清军放枪,清军则一边登山,一边寻找有利地形掩护还击。同时使用携带的火炮,向山岭上射击。按照明瑞的战报,这一仗双方在山岭之上一直打了三个时辰,也就是打了六个小时之后,终于“贼众败遁。”大小和卓的队伍开始后撤,而清军则“因马力不及”,无法追上敌军。

这一点其实也在情理之中,大小和卓这边是以逸待劳,而明瑞这边不仅好几天马都吃不上什么草,而且正式交战以后,也是主动仰攻,马力自然难以与敌军相比。因此清军是眼睁睁地看着大小和卓的队伍远去。

不过,大小和卓的队伍却并非如明瑞所说的“败遁”,而是拉开距离后重新集结,打算是将清军分割包围,全部消灭。大小和卓这时候也看出来了,清军的兵力远远少于自己,只有九百人,而自己六千多人,优势明显,因而决定反击。

明瑞很快也明白了大小和卓的意图,决定将计就计,立即安排部分人马,寻找有利地形进行埋伏,反正山岭之上到处都是山丘山凹什么的,埋伏起来也不是什么难事,然后自己率队佯装败退,诱敌追击。

这样,大小和卓这边果然就追进了清军的埋伏圈,顿时清军的伏兵从两侧向敌军放枪、射箭。明瑞一看敌军中计,立刻率队掉头,杀入敌阵。

此时天色已晚,大小和卓这一下终于被清军击败,“越山遁走”,跑了。当然,清军还是无力追击,只得作罢。不过明瑞这回倒是看得很清楚,大小和卓逃走的方向,不再是安集延,而仍然是朝着通往巴达克山的道路逃去。

明瑞下令全军扎营,清点战场。这一战,清军杀敌五百余人,活捉了三十余人,同时还缴获了一百多“马驼牲只”,也就是各种牲畜。而清军这边也阵亡了一百多人。

清点完战场,明瑞一方面派人给随后而来的富德部、阿里衮部送信,告知大小和卓最新的去向,一方面派人给兆惠、乾隆送去战报,除详细汇报战役经过之外,同时说:“臣明瑞虽经剿杀贼众,而未能擒获渠魁,且官兵亦有损伤,请旨将臣明瑞从重治罪。”

也就是说自己虽然与大小和卓接战,但未能擒获敌首,而且官兵也损伤了不少,请求乾隆从重治罪。

乾隆当然不可能因此给明瑞治罪,所以在后来的批示中,说明瑞以九百人对阵敌人六千余人,杀敌五百余人,将敌军击退,并俘虏三十余人,缴获百余牲畜,以寡敌众,理应表彰奖励。

 

而此时明瑞也从俘虏的口中得知,大小和卓手下的伯克之所以前面反对去巴达克山,而要去安集延,是因为手下的好几个伯克都是安集延、布哈拉人。布哈拉,也是位于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为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三大城市,是中亚地区最为著名的古城之一。历史上曾担任过波斯人建立的萨曼王朝首都,所以是非常繁华。新疆的南疆地区,就曾经因为经济的繁荣,而被中亚乃至俄罗斯人,称之为小布哈拉。

另外,明瑞根据向导的介绍,得知在前往巴达克山的道路中,“有隘口数十里,仅容一骑,又隔大河,止一渡口”,就是说有几十里的道路异常狭窄,易守难攻。

对于这些情况,明瑞都向乾隆进行了汇报。乾隆因而一方面令兆惠传檄安集延等地,叫他们拒绝接纳大小和卓,如果进入了,就擒获后交给清军。一方面指示前方将领,大小和卓万一逃入了巴达克山,能过去抓最好,如果难以攻取,则“撤兵回叶尔羌,喀什噶尔休息,次年再行进剿亦可”。不过乾隆还是强调,只要有可能,最好还是能一次抓获大小和卓。

 

这样,到了七月初的时候,明瑞与富德、阿里衮的三支人马终于在帕米尔的喀喇乌苏会合。阿里衮、巴禄所率领的人马为三千余人,富德、阿桂所率领的人马,《平定准噶尔方略》则没有记载,但总之会合后的清军,人马至少应该在六千左右。这下,清军的声势大壮。

乾隆在得知三路清军会合的消息后,算是稍稍松了一口气。当即下旨,令富德从三路清兵中,精选四千人马,进行追击,并一再强调要重视向导所说的那几十里的隘口。同时乾隆下旨,将舒赫德从阿克苏调往叶尔羌,万一当年不能擒获大小和卓,大军还得在南疆耗一年,那么后续的马匹粮饷等等的办理、协调,就需要转移到叶尔羌。

 

会合后的清军,由富德统领,继续一路追赶。七月初七日,终于发现了大小和卓的的队伍,相距清军只有五十多公里。富德立即下令全军于初八日“领兵牵马,星夜急行”,也就是牵着马步行,以保存马的体力。初九日一大早,在阿尔楚尔,终于追上了敌军。

阿尔楚尔,为帕米尔的八帕之一,所以也叫阿尔楚尔帕米尔。位置在今天的塔吉克斯坦的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中东部,北阿尔楚尔山脉南麓的阿尔楚尔河谷。这个地方,实际上就已经是广义的巴达克山(巴达赫尚)地区了。

阿尔楚尔河谷

 

大小和卓这边,很快也发现了追来的清军。大小和卓立即下令,让牲畜驮着辎重先行,然后选择了一个山口,埋伏在山谷两侧,以有利地形迎击清军。

 

而富德这边,则依然是将清军分为左中右三支。两翼清军率先登上两侧山脊,分别夺取左右两侧的制高点,而中军则在山下向上放炮攻击。

战斗从早上八点左右一直打到中午十二点,大小和卓的队伍渐渐露出疲态,富德下令,中军分出人马,分别协助两翼强攻,当下率领阿里衮、明瑞、巴禄、阿桂等将领,向两翼冲击,大小和卓方面在清军的强攻之下,终于不支,放弃山口开始败退,清军则在后追击。追出十五公里左右后,大小和卓的军队重新集结在一座山峰之上,再次阻击清军。

富德下令,由明瑞、阿桂率领一队兵马,从正面攻夺山峰,瑚尔起及多名侍卫,率领一队兵马,绕上山峰的侧面,横向攻击。然而这一次,大小和卓方面打的很顽强,依托有利地形“以死拒守”。

清代表现阿尔楚尔之战的绘画(局部)

也就在双方这样消耗的时候,富德远远看到了敌人先行的辎重部队,就在前方不远。

前面说过,大小和卓是见到清军来追,急忙让牲畜驮着辎重先行,留下部队设防阻击。但是这个辎重部队,肯定是走不快,而现在清军是已经突破了大小和卓在山口的设防,一口气追出来了十几公里,因此大小和卓的辎重部队,基本上也就在眼前了。

而大小和卓方面之所以在败退十几公里后,再次寻找了一座山峰阻击清军,很可能也是发现自己再不能跑了,再跑就超过辎重部队了。而且之所以占据山峰,“以死拒守”,应该也是为了给辎重部队争取时间。

 

看到了大小和卓的辎重部队,富德有了主意,当即带领一队兵马,佯装绕过敌军占据的山峰,去直接追击大小和卓的辎重部队。这一下,大小和卓的部队顿时军心大乱,放弃所占据的山峰,向后败逃。富德下令,阿里衮、巴禄带人追击保护敌人辎重的部队,而大小和卓这边则在败退不远之后,再次依托山峰,建起了防线,看来是死活要保住部队的辎重。

富德见阿里衮、巴禄受阻,增派达尔党阿、温布、由屯、伊柱等将领、侍卫,与阻击的敌军交战,同时令明瑞、鄂博什率队绕到山峰之后,两面夹攻,于是大小和卓再次败退。双方接下来基本上就是一路走一路打,大小和卓方面不断的寻找山峰、高地,阻挡清军,清军则也轮番派出部队,不断的攻打一个个敌军阵地,一直打到了天色暗了下来,实在也是看不清什么了,富德下令收兵扎营。

 

这场战斗整整打了一天,富德战报统计,清军共打死对方“千余人,生擒五十余人,夺纛六杆”,缴获枪炮数以千计以及被打伤的牛、马等牲畜。不过最大的收获,则是在战斗中,敌军有数名大伯克被清军杀死于阵前,这其中,就包括乾隆念念不忘的,霍集占心腹干将阿卜都克勒木。

而清军这边,则仅阵亡一名,“伤者不过十名”,也就是十名左右吧。

这场战役,便是所谓的阿尔楚尔之战。

阿尔楚尔之战全图

 

虽然阿尔楚之战,清军战果辉煌,在劣势情况下,基本是完虐大小和卓,不过富德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乾隆说的很明白,抓不住大小和卓,尤其是抓不住小和卓霍集占,就根本不算成功。而现在,再往前走,大小和卓便将要进入巴达克山的地界了,一旦进入,清军就不得不与巴达克山进行交涉,这无疑就增加了变数。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巴达克山(巴达赫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巴达克山,是包括了阿富汗的东北部的巴达赫尚省和塔吉克斯坦东南部的戈尔诺—巴达赫尚州,而狭义上的巴达赫尚,就是指包含瓦罕走廊在内的,阿富汗巴达赫尚省。

而阿尔楚尔之战,是发生在广义的巴达克山地区,在当时,位于新疆的版图之内,在这一带游牧的,也都是布鲁特人。而大小和卓要逃去的地方,则是狭义的巴达克山——今天阿富汗的巴达赫尚省,不属于新疆境内。而这里的居民,主要是塔吉克人与乌兹别克人。

 

正因为如此,富德心中颇为焦虑,因此在第二天,七月初十日一早,便命令全军立即启程,继续追赶大小和卓,最好能在其进入巴达克山境内之前,将其抓获。

所以七月初十日这一天,清军是一路急行军,“日行百余里”,于薄暮时分,追到了一个叫布隆库勒的。这时,清军哨探报告,前方发现了一个大淖尔。而淖尔沿岸,则发现了敌军。

淖尔,为蒙古语,也是湖泊的意思。比如著名的罗布泊,就又被称之为罗布淖尔。

富德立即询问军中的布鲁特人向导此为何地?

向导告知富德,这个淖尔,名叫伊西洱库尔,正是新疆与巴达克山的的边界,过去就是巴达克山的领地了。

伊西洱库尔淖尔,今天则被称为叶什勒池,属于塔吉克斯坦。但在当时则是归属新疆,为布鲁特人的游牧地。

伊西洱库尔淖尔(叶什勒池)在清代版图中的位置


今天地图上的伊西洱库尔淖尔(叶什勒池)


前面说过,在突厥语系中,湖泊被称为库勒,事实上,伊西洱库尔的“库尔”,就是库勒的不同译写,因此清军将这里称为伊西洱库尔淖尔,就等于是说“伊西洱湖湖”,完全是叠床架屋。而当今有些人又在这个“淖尔”之后,再加上一个汉语的“湖”,称之为“伊西洱库尔淖尔湖”,一路给“湖”了下去,你这是要打麻将呢还是要糊窗户呢?因此这个湖在一些资料中,被译为耶希尔湖、雅希尔湖等,就清爽了好多。

今天的伊西洱库尔淖尔 

同时向导还告诉富德:从这里进入巴达克山境内,“山髙石险”,虽然山脚下有一条路,但是却非常狭窄,仅能一次过一人一骑,就是只能容下一个人骑着马过,翻过这座大山,再往前不远,就是巴达克山的村庄了。

 

于是富德召集所有将领开了个会,兼着做了一下战前动员。

富德说:现在我们既然已经追上了敌军,那么就必须要在其进入别人地盘之前,解决敌军。除了正面与敌军交锋之外,还要派兵进行堵截,让敌军“首尾受敌,贼必自乱”。

 

七月十一日,富德命阿里衮、达尔党阿、由屯等将领、侍卫等,领兵五百,在淖尔以西,通往巴达克山的要隘堵截。

命伊柱、鄂博什、温布等人,领兵八百,绕到山后堵截。

富德自己率巴禄、明瑞、阿桂、领队大臣傅景、瑚尔起等将领,领马步兵千余名,直奔伊西洱库尔淖尔,把住路口,向敌军发射枪炮攻击。

大小和卓的军队,当时与辎重和随行的妇孺混在一起,见清军攻来,一部分占据高地向清军还击,一部分则位于湖畔还击。

富德查看了一下战场情况:湖泊周边地形复杂,大小和卓的军队占据在险峻的山峰之上,以巨石为掩护,因而仰攻的话,清军很难取得战果。富德下令用炮轰击敌军,但依然效果不显著,从上午10点左右一直战斗到中午14点左右,大小和卓方面一直是顽强抵抗。

清代表现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的绘画(局部) 

富德见炮也轰的差不多了,于是从健锐营以及吉林、索伦、厄鲁特等各营内,挑选了四十多名精兵,手持火枪,向上强攻,在这四十多名精兵身后,则安排部队进行掩护,随之跟进。

同时。富德令霍集斯、鄂对、阿什黙特等人,在阵前树立起各自的大旗,大声向山上喊话,进行招降。霍集斯这边,举着旗子的是一个手下阿里木,《回疆通志》记载,这位阿里木立在旗下,不幸被敌军火枪击中,当即阵亡,而霍集斯见状,不仅不为退缩,反而“呼愈壮”,就是招降呼喊的嗓门更大了。

 

这样,到下午五六点的时候,大小和卓那边的回众,开始不断有人,带着家中妇孺和行李,从山上跑到清军阵前归降,一时间跑下来上千人。按照《啸亭杂录》和《圣武记》的记载,投降的回众是“声如奔雷”,大声呼喊愿意投降而来。而小和卓霍集占则在山上拼命阻挡,“小和卓木手刃之不能止也”。就是说用刀砍杀投降的回众,意图阻止,但根本没用,所谓兵败如山倒,小和卓霍集占不杀还好,这一杀投降的回众,反倒导致更多的回众投降清军,“杀死多人,而降者益多”。

这些被大小和卓裹胁的回众,于帕米尔高原上逃亡了差不多一个月,一路环境恶劣,背井离乡不说,还一直是提心吊胆,被清军追击,也早已是心力交瘁,因而如潮水般逃向清军。

 

暮色降临之后,富德为防止大小和卓趁着夜色逃窜,一方面安排将领率队在四外设伏,一方面下令部分清军连夜攻夺山峰。同时在伊西洱库尔淖尔的湖畔,攻打没来得及逃上山岭的敌军,“剿杀沿岸贼人,取其家口辎重”。

 

到了十二日黎明,占据在山岭上的大小和卓部队,最终全部往北逃去,山的北面,便是通往巴达克山的道路,而阿里衮则带着一支人马,绕到北面,正好撞上大小和卓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清兵立刻用火枪射击,进行拦截。这支两千多人的队伍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只得投降。

阿里衮当下将这支队伍为首的伯克唤至面前讯问,这些回人纷纷告知阿里衮:大小和卓自从叶尔羌、喀什噶尔逃出后,是不分昼夜的逃命,唯恐被清军追上。波罗泥都是先期领兵二百,来到伊西洱库尔,占据在山岭之上,而霍集占则据守伊西洱库尔淖尔以东,本打算依靠山险地利,抗拒清军,但谁料这打着打着,大批的回众投降清军,拦都拦不住。因而小和卓霍集占骑马逃跑,连夜绕过山峰,与波罗尼都会合去了。

这些回众同时向阿里衮表示:“我等早欲投诚,因被迫无奈,今恳祈活命”。

 

这一仗,就是所谓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清军共受降回众一万二千余人,军器两千余件,驼、骡、牛、羊万余。这是清军在帕米尔高原的最后一战,也是清军追击大小和卓的最后一战。

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全图

富德跟据俘获人口所供,得知大小和卓身边仅剩下四五百人,当即命鄂对、阿什黙特及部分清军将领、侍卫、兵丁等,看管投降的回众。

命阿里衮带领两百余名精兵,于当日沿途继续追击大小和卓。富德则率巴禄、阿桂、傅景、瑚尔起等人,率领马步兵四百余名,随后跟进,也于当日起程,策应阿里衮。

这样,清军便进入了巴达克山的境内。

富德一面派人晓谕当地部落,说明来意,要求所有人等一旦发现大小和卓的踪迹,立即擒获献与清军;一面四处查找大小和卓的踪迹。

那么,大小和卓到底到逃到了哪里了呢?

 

敬请留意《大小和卓之乱(三十一)巴达克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