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涨知识,占美女便宜为什么叫“吃豆腐”?

 guooqqoo 2018-06-03

搜狐

前两天咱们说杏仁豆腐的时候,提到了一个词儿:吃豆腐!豆腐当然是好东西,营养丰富、有益健康。“豆腐之法,始于淮南刘安”, 西汉初年,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为求长生不老之药,以黄豆、盐卤等物炼丹,无意间发明了“白如纯玉,细若凝脂”的豆腐。自问世以来,豆腐迅速成为老百姓喜爱的食物、并广为流传,一直延续至今。据说最初的流行吃法是碗里搁一大块豆腐,撒上佐料,拿小刀划成小块吃。时至今日,豆腐的吃法丰富多彩,口味多样,不但口味多样,而且还衍生出一个词,就是“吃豆腐”。“吃豆腐”除了指真的吃豆腐以外,还用于代指男人占女人便宜。

今天这个话题跟老北京没什么关系,就是觉得挺有意思,所以拿出来说一说,为什么占女人便宜要叫“吃豆腐”?之所以说它与老北京没多大关系,是因为这并不是北京方言,甚至不是北方方言,原本流行于港澳台地区,以及上海、江浙一带。关于这个词的由来,有多个版本的说法:第一:说旧时办丧事的时候,常有吃豆腐的习俗。也就是说,丧事的酒席菜品中必有豆腐。所以有些地区将参加吊唁吃饭称作“吃豆腐”,也叫“吃豆腐饭”。那时流行土葬,办白事的流程也比较繁琐,所以谁家有个白事,都需要请街坊四邻、亲戚朋友来帮忙,本家儿自然要意思意思,宴请一番。有些游手好闲之徒偷奸耍滑,干活儿的时候看不见他,吃饭的时候倒是挺积极。即便本家儿发现了,也不好意思往外撵。

过去大部分人家生活条件差,丧事的席面也比较简朴,多以豆腐为主,不光是因为豆腐便宜,也因为豆腐是白色,正好映衬“白事”的主题。乡亲们忌讳说去帮忙办丧事,所以就说去吃豆腐饭,而对于那些光吃不干活的,则说他是“吃豆腐”的。后来这个词,就成了占人便宜的代称。也许是因为豆腐色白、细腻、柔软的特点,恰与年轻女子肌肤的白皙细嫩相契合,于是“吃豆腐”慢慢演变为调戏年轻女子的代名词。上海地区在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流传这个幽默而讽刺的新词儿了。但凡有个别男士专爱跟年轻貌美的女子调笑,甚至动手动脚占便宜,就被人斥之为“吃豆腐”。

第二:据说,旧社会的豆腐坊,多为夫妻店。磨豆浆、点豆腐的制作过程比较辛苦,所以一般由丈夫负责。要想让豆腐在清晨开门的时候新鲜上市,就要在半夜起来工作。所以白天卖豆腐的工作就要由妻子承担。黄豆中的营养成分对美白肌肤很有帮助,以豆腐为常食的老板娘自然养得细皮嫩肉,同时为招徕顾客,未免有些卖弄风情之举,引得男人以“吃豆腐”为名到豆腐坊与老板娘调笑几句,且动手动脚。于是,吃醋的老婆们不满意了,以“你今天又去吃豆腐了?”来训斥丈夫。此后,“吃豆腐”便有了男人占女人便宜的意思。

相比之下,第三个版本的说法流传更广,可信度也较高:话说在汉朝,长安城里有个夫妻开的豆腐店。每天男人负责做豆腐,女人负责销售。这老板娘人长得很漂亮,皮肤白嫩、风情万种,人称"豆腐西施"。为了招徕更多顾客,老板娘难免要卖弄一番风情,这也算借助自己的优势,扩大广告宣传效应吧!别说,效果还不错,特别是吸引许多男顾客来买豆腐,有些轻薄之士不但要跟老板娘调笑一番,还常会趁给钱的工夫占点儿便宜,趁机摸摸老板娘的纤纤素手等等。久而久之,"吃豆腐"便成了男人轻薄女人的代名词。

这个词本是民间俗语,可是到后来很多文学家也在使用,比如茅盾先生在《子夜》中就有:“你不要慌,我同女人是规规矩矩的,不揩油,不吃豆腐。”这样的句子。随着时代的进步、各地文化交流的增多、信息的发达,使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到北方地区,乃至全国。一说吃豆腐,人们首先想到的也许不是真的豆腐,而是男人揩油、占美女便宜,甚至“性骚扰”。不过,随着岁月的变迁,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吃豆腐”这一形象、幽默和委婉生动的表达方式,更多的用于调侃、开玩笑。纵然如此,奉劝所有男士,为了您的绅士风度,这种“豆腐”还是少吃为妙!

注:插图及封面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